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SPAN15 mRNA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对照组1)、乳腺癌细胞系MCF-7(MCF-7组)和MDA-MB-231(231组),分别采用空白质粒psilencer 2.1和TSPAN15-ShR3质粒转染MCF-7组(对照组2和沉默组1)和231组细胞(对照组3和沉默组2)。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SPAN1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比较不同组细胞转染后的TSPAN1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RT-q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MCF-7组和231组的TSPAN1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沉默组1和沉默组2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肿瘤N-cadherin的mRNA水平...  相似文献   

2.
郭文利  黄建棋  陆建菊  陆凯 《浙江医学》2019,41(5):409-413,423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AC003973.4在人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以及检测乳腺癌细胞株(BT-549、MDA-MB-231、MCF-7、T47D)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中AC003973.4的表达。取AC003973.4表达水平最低的乳腺癌细胞株转染过表达质粒以上调AC003973.4的表达,分别采用MTS法、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AC003973.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法预测AC003973.4互补结合的miRNA及下游靶基因,qRT-PCR法检测miRNA和下游靶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AC003973.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乳腺癌细胞株AC003973.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均P<0.05),MCF-7细胞中AC003973.4的表达水平最低(P<0.01)。上调MCF-7细胞AC003973.4的表达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AC003973.4可互补结合miR-224-5p,miR-224-5p可互补结合PTEN。上调MCF-7细胞AC003973.4的表达后,miR-224-5p的表达均下调(P<0.01),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均P<0.01),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DK4、CyclinD1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Zeb-1、N-cadherin表达均下调(均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AC003973.4表达水平降低,上调AC003973.4表达可减弱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224-5p与PTE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滑膜素(synoviol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滑膜素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利用腺病毒过表达滑膜素,并以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CCK-8细胞增殖试剂盒等检测其对于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滑膜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过表达滑膜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过表达滑膜素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滑膜素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iR-376c-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上皮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miR 376c-3p表达水平;然后,用miR-376c-3pmimic转染乳腺癌MCF-7与MDA-MB-231细胞,用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其增殖与迁移能力。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376c-3p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与人乳腺上皮MCF-10A细胞相比,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P均<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miR-376c-3p表达上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iR-376c-3p可以与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glutama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GRIP1)结合,且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GRIP1表达,同时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在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下调;在体外,过表达miR-376c-3p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通过靶向GRIP1调节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否通过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乳腺癌浸润转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19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EDF、vimentin、E-cadherin表达情况;构建PEDF-siRNA-vector干扰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 乳腺癌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并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Lentivirus-PEDF-vector),转染SK-BR-3细胞。采用细胞划痕 实验、细胞侵袭实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变化,并釆用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上皮性标 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改变,并观察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粘附特性的改变。统计分析采用卡 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配对计数资料检验。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EDF阳性表达率明 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EDF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与E-cadherin表达正相关(r=0.473,P<0.001), 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 (r=-0.412,P<0.001)。乳腺癌SK-BR-3细胞在PEDF条件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细胞 侵袭转移力减弱;PEDF-siRNA增加SK-BR-3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而Lentivirus-PEDF-vector抑制SK-BR-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5),vimentin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PEDF基因与 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密切相关,PEDF可作用SK-BR-3细胞发生EMT进而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BCAR3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和乳腺癌的迁移侵袭的关系。探讨他莫昔芬耐药和乳腺癌细胞EMT现象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上皮样和间质样细胞系中BCAR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钙黏素(E-cadherin)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的改变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MCF-7、MCF-BCAR3和BT-549侵袭转移能力。结果:BCAR3在乳腺癌上皮样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间质样细胞系;E-cadherin蛋白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为阳性,Twist和N-cadherin表达为阴性;他莫昔芬耐药的细胞MCF-BCAR3 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而Twist和N-cadherin表达阳性。BCAR3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过度表达BCAR3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对他莫昔芬治疗产生耐药,可能与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anog,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中Nanog的定位。利用平皿克隆分离法获得Nanog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应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Nanog在MCF-7细胞中定位于核,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Nanog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转录因子Twist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其高表达促进乳腺肿瘤上皮细胞MCF-7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方法:pcDNA3/myc-tagged-Twist质粒扩增并亚克隆至载体pLVX-puro中构建成pLVX-puro-myc-tagged-Twist慢病毒质粒。将其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T,收取病毒上清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Twist 蛋白、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pLVX-puro-myc-tagged-Twist慢病毒质粒酶切及测序结果完全正确;相对于对照细胞(MCF-7-Vector细胞),转染Twist基因的MCF-7细胞(MCF-7-Twist细胞)Twist蛋白、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pLVX-puro-myc-tagged-Twist慢病毒质粒构建成功,转录因子Twist通过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了乳腺肿瘤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环状RNAhsa_circ_00019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hsa_circ_0001946/miR-7/Kruppel样因子4(KLF4)轴调控乳腺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9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hsa_circ_0001946、miR-7、KLF4mRNA表达情况及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hsa_circ_0001946、miR-7、KLF4、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mRNA表达情况;采用细胞侵袭实验分析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946和KLF4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miR-7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946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分析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hsa_circ_0001946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earson相关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sa_circ_0001946mRNA的表达与miR-7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8,P<0.05),miR-7的表达与KLF4mRNA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0,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h-hsa_circ_0001946组MCF-7细胞中miR-7表达升高,KLF4mRNA表达下降(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7mimics组MCF-7细胞中KLF4mRNA表达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h-hsa_circ_0001946组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KLF4siRNA组MCF-7细胞中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5)。结论Hsa_circ_0001946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升高,可通过miR-7/KLF4调控轴使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SA)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和转移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设置对照组及不同药物处理组,通过MTT检测MCF-7细胞增殖活性并选定最合适的处理时间及药物浓度。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qRT-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指标上皮型钙黏蛋白、神经型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示联合使用DOX以较低的浓度0.25μM可达到半数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结果同样提示联合处理时细胞克隆数仅占对照组的50%。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联合药物处理MCF-7细胞,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较对照组下降70%。上皮型钙黏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反之减少神经型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结论 SA能够协同DOX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lncRNA-GAS5)在乳腺癌中发展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n=36)、乳腺癌MCF-7亲本和耐药细胞中lncRNA-GAS5的表达,并分析GAS5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qRT-PCR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迁移、趋化和黏附分离实验检测细胞生物学活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耐药细胞株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体内探讨过表达GAS5对紫杉醇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结果 LncRNA GAS5转录本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是显著降低的(P<0.05),GAS5低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耐药细胞株中GAS5表达下调(P<0.05),GAS5与P21表达正相关,而与CDK6表达呈负相关;体外干扰GAS5促进乳腺癌亲本细胞株发生EMT表型改变和侵袭能力增加,而过表达lncRNA GAS5可抑制乳腺癌耐药细胞株EMT表型和侵袭能力(P<0.05),并提高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体内实验发现,过表达GAS5通过逆转EMT标志蛋白,提高紫杉醇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的作用.结论 LncRNA GAS5低表达可能通过诱导EMT促进乳腺癌的肺转移,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iR-4443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检测3例乳腺癌患者原位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iR-4443的表达。使用TCGA数据库验证miR-4443在乳腺癌组织以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MCF-7细胞(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和MDA-MB-231细胞(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验证miR-4443在这两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电转染法将miR-4443 mimics(miR-4443模拟物)、mimics-NC(miR-4443模拟物的对照物)或miR-4443inhibitors(miR-4443抑制物)、inhibitors-NC(miR-4443 抑制物的对照物)转染至不同的细胞株,利用RT-qPCR检测miR-4443在转染前后的表达水平,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 miR-4443 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4443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4443潜在的靶基因,并进一步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细胞株中PEBP1(重组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miR-4443的表达远高于癌旁组织(P<0.01)。TCGA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想比,miR-444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P<0.01)。RT-qPCR显示,与MCF-7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中miR-4443的表达升高(P<0.01)。与转染mimics-NC相比,MCF-7细胞转染miR-4443 mimics后,miR-4443的表达上调(P<0.01);而转染miR-4443 inhibitors的MDA-MB-231细胞,其表达下调(P<0.01)。转染miR-4443 mimics的MCF-7细胞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转染miR-4443 inhibitors的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转染miR-4443 inhibitors的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P<0.01)。相反的,转染miR-4443 mimics的MCF-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加强(P<0.01)。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PEBP1可能是miR-4443的潜在靶基因且与转移的相关程度最高。进一步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PEBP1是miR-4443的靶基因(P<0.01)。RT-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MDA-MB-231细胞中PEBP1在mRNA及蛋白中的水平均低于MCF-7细胞(P<0.01)。转染miR-4443 mimics的MCF-7细胞中,PEBP1 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P<0.01);转染miR-4443 inhibitors的MDA-MB-231细胞中,PEBP1 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P<0.01)。结论 miR-4443通过抑制PEBP1的表达水平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中miR-4443的表达可能是未来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miR-4719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对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乳腺癌细胞株(BT549和MDA-MB-231)以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miR-4719和ARHGAP36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手段分析miR-4719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预测miR-4719的潜在靶基因。将miR-4719模拟物,靶向ARHGAP36的shRNA、ARHGAP36过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ARHGAP36的蛋白水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719与ARHGAP36的mRNA 3'-非翻译区(3'-UTR)直接结合。结果 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miR-4719和ARHGAP36分别在乳腺癌组织(P<0.001)和乳腺癌细胞(P<0.01)中显著降低和增高。miR-4719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1)。过表达miR-4719或敲低ARHGAP36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乳腺癌组织中miR-4719和ARHGAP36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4719可靶向调控ARHGAP36的表达(P<0.01),向癌细胞外源性导入miR-4719可明显抑制ARHGAP36的表达(P<0.01)。此外,过表达ARHGAP36可逆转miR-4719模拟物对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和癌细胞中miR-4719的丧失,导致靶基因ARHGAP36的异常高表达,促进了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173对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检测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和SKBR-3)和正常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10A)的表达水平;构建LINC00173过表达载体和干扰片段,各自转染到乳腺癌细胞株中,利用qRT-PCR方法检测转染后LINC0017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株中低表达;MCF-7细胞转染干扰片段及MCF-7/PR耐药细胞株转染过表达LINC00173载体后,与阴性对照(si-NC)组相比,si-LINC00173的表达降低;而与LV-NC组相比,过表达LV-LINC00173后的表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扰LINC00173的表达后,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增强(P < 0.01);过表达LINC00173后,MCF-7/PR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减弱(P < 0.01);干扰LINC00173后,MCF-7细胞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 0.01);过表达LINC00173后,MCF-7/PR的CyclinD1、β-catenin、P-g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结论LINC00173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降低并可能通过调控β-catenin表达参与紫杉醇耐药过程且与其发生、发展及侵袭有关,是涉及到乳腺癌发展的一种新的分子,可为临床诊断、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204通过靶向调控HNRNPA2B1对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询miR-204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和 miR-204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RT-qRCR检测miR-204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利用 GV369-miR-204过表达慢病毒上调MDA-MB-231细胞中的miR-204;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04对MDA-MB-23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miR-204的关键基因(Hub基因);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204和HNRNPA2B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04后HNRNPA2B1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MDA-MB-231/miR-204+NC、MDA-MB-231/miR-204+HNRNPA2B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20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低表达水平的miR-204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miR-204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系中表达量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表达(P<0.0001)。通过过表达慢病毒上调MDA-MB-231细胞中miR-204的表达,结果显示上调miR-204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HNRNPA2B1为miR-204的Hub基因,starbase网站发现miR-204-5p 和HNRNPA2B1表达呈负相关且HNRNPA2B1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升高(P<0.05);生存分析证明高表达HNRNPA2B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miR-204和HNRNPA2B1可靶向结合(P<0.05)。Western blot和Transwell实验证明,miR-204通过靶向调控HNRNPA2B1抑制乳腺癌的侵袭和迁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04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降低,且miR-204可通过靶向调控HNRNPA2B1抑制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iR-671-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与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SK-BR3)中miR-671-3p表达情况;检测miR-671-3p 在MCF-7细胞中的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检测miR-671-3p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miR-671-3p对MCF-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Targetscan预测miR-671-3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法和Western blot法对靶基因DEPTOR进行验证,并检测DEPTOR的表达。结果 miR-671-3p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SK-BR3的表达量低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的表达。通过mimics、inhibitor分别促进、抑制miR-671-3p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后,结果显示miR-671-3p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有抑制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 显示DEPTOR蛋白为miR-671-3p的直接作用靶点,过表达miR-671-3p可直接抑制DEPTOR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671-3p直接靶向作用于DEPTOR蛋白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含三元基序家族蛋白35(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35,TRIM3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Saos-2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30例正常人骨组织与64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RIM35的表达情况;通过转染TRIM35的siRNA与过表达质粒载体,结合q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效率;在划痕与Transwell实验中观察TRIM35对骨肉瘤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在骨肉瘤细胞中沉默或过表达TRIM35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tion,EMT)进程标志蛋白。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中,TRIM35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正常组织低表达。划痕实验结果表明,沉默TRIM35能够抑制143B的迁移能力,过表达后可加快Saos-2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TRIM35能够促进Saos-2细胞的侵袭,沉默TRIM35能够抑制143B细胞的侵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或过表达TRIM35能够引起EMT进程的标志性蛋白的变化。结论 TRIM35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介导EMT促进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