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术式,观察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术式.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主要观察记录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长、术后并发症情况(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长相对较短以及手术区组织损伤率低,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对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便捷、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横向与纵向切口术后颅神经损伤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57例接受CEA的病例资料,42例为横向切口,15例为纵向切口。结果 术后共发生颅神经损伤7例(12.3%),其中横向切口5例(11.9%),纵向切口2例(13.3%);两种手术切口术后颅神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所有的神经损伤都得到恢复。结论 CEA采用横向切口不会增加颅神经损伤的风险;并且,所有的颅神经损伤都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3.
喉返神经(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引起喉返神经轻重不等麻痹。多由于术中直接的损伤,如切断、电刀灼伤、结扎、钳夹、牵拉等造成。很少由于血肿压迫、瘢痕组织粘连造成该神经损伤。由于血肿的压迫和瘢痕组织粘连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一般在术后数日才出现临床症状且预后良好,而手术中钳夹、牵拉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常于术后3~6个月内恢复功能,切断电刀灼伤和结扎造成的喉返神经损伤,则引起永久性的麻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11-02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1174例,探讨其中41例病人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CEA治疗的2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均取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行标准式或外翻式CEA,其中1例双侧狭窄病人分次手术。结果 21例共进行22次CEA,其中20次标准式CEA,2次外翻式;21次术后狭窄血管即刻通畅,颅内供血明显改善;1次因存在同侧颈内动脉远端发育不良致术后血流改善不明显。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综合征2例、颈部小血肿1例、声音嘶哑1例,对症处理好转。术后随访3~15个月,未发现脑卒中、动脉再狭窄。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CEA需详备预案、稳妥实施,成熟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钻孔冲洗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符合标准研究,共443例患者,其中钻孔冲洗术222例,钻孔引流术221例。Meta分析显示钻孔引流术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钻孔冲洗术组(优势比为0.39;95%可信区间为0.23~0.68;P=0.0008),两组患者死亡率、完全康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钻孔引流术与钻孔冲洗术治疗CSDH均有效,但钻孔引流术具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前及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平均压缩剩余高度、椎管容积比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无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复位,恢复胸腰椎的高度,解除椎管内突出压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本文拟通过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多个权威数据库,包括Pub Med,Ovid Medline,Web of Knowledg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关于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胃癌手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自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REVMAN5.0对所得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p<0.00001),淋巴结清扫的数量也较开腹手术少(p<0.00001);但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腹腔镜早期胃癌手术优于开腹手术(p<0.00001);而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早期的死亡率、肿瘤复发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meta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术背景:喉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是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关键,近年来各种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层出不穷。 目的:综合分析组织移植在喉部分切除术后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现状,为喉部分切除术后选择应用喉功能修复材料及重建技术提供参考。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7-07有关喉部分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文章,检索词“laryngectomy, laryngeal carcinoma/cancer, reconstruction”,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本校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7有关喉部分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文章,检索词“喉部分切除术,喉癌,修复/重建”,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0篇,其中英文文献69条,中文文献91篇,选择与喉部分切除术后修复或重建有关的文章。初步筛选后,英文文献再进一步查找全文,主要选择权威杂志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章,排除综述和重复文献。最后共纳入31篇文献进行综述。 文献评价:31篇文献中英文16篇,中文15篇,所有文献均为临床研究类文章。 资料综合:功能重建是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关键,术后残喉结构修复技术迅速发展,以肌筋膜、带状肌瓣、颈前皮瓣、会厌等自体组织材料修复喉癌术后残喉应用广泛,功能良好;组织工程材料和其他异体材料在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应用目前也正在研究。 结论:随着部分喉切除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修复材料及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残喉的修复没有固定的模式,行喉部分切除术时如何考虑肿瘤的类型、侵犯的程度、切除的范围等诸多因素,选取合适的修复材料及重建技术,恢复喉的发声、呼吸、吞咽保护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评价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这一方法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63例(后突大于20o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50%)行单纯椎弓根器械复位内固定而不行植骨融合的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了最短为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及术后24月随访时拍正侧位X片以及行损伤椎体及上下相邻椎体的CT检查(其中63例获得了术前、28例术后即刻、以及25例术后24个月时的CT资料)。于侧位片测量Cobb角(通过邻近椎体)表示成角畸形程度;测量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表示椎体前部塌陷程度;于CT片上测量椎管正中矢状径(Midsagital diameter MD)表示椎管占位程度;于2年最后随访时63例均获得下腰痛评分表(Low Back Outcom Score,LBOS)。结果 63例最后随访时LBOS评分优者46例(优良率88%),中5例(8%),3例(4%)为差;Cobb角术前平均为20.1 º,术后平均为6.2 º,最后随访时为11.9 º;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术前平均为49.1%,术后为17.4%,最后随访时为20.4%;椎管正中矢状径术前(n=63 )平均49.8(%),术后 (n=28 )平均78.1(%),最后随访时(n=25 )平均为91.7(%);有5例(8%)由于内固定部件断裂致内固定失败;最后随访时影像学参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正中矢状径)与LBO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单纯椎弓根钉器械复位固定不行植骨融合这一方法对无明显神经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是满意的,对这种类型骨折治疗常规行后外侧融合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机械使用替罗非班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术中不应用替罗非班。结局指标为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出血率、3个月预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6篇文献中,3篇为英文,3篇中文,共计642例,试验组266例,对照组3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管再通率、出血风险以及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并不能显著提升血管再通率,但也未明显增加出血风险,对3个月预后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不建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机械栓术中常规使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1.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评估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至2004年4月施行的92例96侧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手术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包括TIA1例、脑卒中2例、轻度颅神经损害3例、假性动脉瘤1例,但均非手术操作缺陷所致。死亡1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的缺血性并发症多与手术操作不当相关,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降低此类并发症率。显微外科技术还有助于远端颈内动脉显露和降低颅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tandard carotid endarterectomy,sCEA)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version carotid endarterectomy,e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0月我科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65例(其中11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276例)。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采取标准式与翻转式两种不同手术方式,sCEA组80例,eCEA组196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患者术中阻断时间、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阻断时间[sCEA组(25.3±11.2)min vs eCEA组(23.1±9.8)min,P=0.106]、神经损伤发生率[sCEA组(3.75%) vs eCEA组(6.12%),P=0.62]、术后症状缓解率[sCEA组(95.00%)vs eCEA组(96.93%),P=0.669]差异均无显著性。术中应用转流管12例。术后再狭窄率sCEA组2例(2.50%),eCEA组无再狭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6)。随访3~35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再有新发脑梗死。 结论 标准式及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之安全性。结果术后30d时,两组患者病死率(0.83%对1.05%,P=1.000)、脑卒中(4.13%对1.93%,P=0.258)和心肌梗死(0.83%对0,P=0.17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8.26%对1.05%,P=0.000)和脑神经损伤(4.96%对0,P=0.000)发生率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而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0对7.54%,P=0.002)。结论高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基础情况,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为对照,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CEA)和对照组(CAS),记录2组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随访12个月,记录2组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经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治疗安全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当,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费用成本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预防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8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CEA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有改善,1例患者术后1年因心肌梗死死亡。手术并发症以局部血肿及嘶哑为主。结论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1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0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颈部血管CTA或DSA检查,术中严格落实各项卒中预防措施,包括平稳控制血压,轻柔精细操作,顺序解剖、阻断、开放各血管,仔细清理斑块、内膜远端固定、严密缝合,返流压、体感诱发电位联合监测等。结果 2例(2.86%)术后出现脑缺血事件。无心肌梗死、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所有病人血管通畅、无狭窄,恢复良好。结论 轻柔精准操作、平稳控制血压、多项目监测等对防治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后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改良颞顶部直切口颞下颅中窝底入路对切除岩斜区和脑干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颞顶部直切口替代马蹄形切口的颞下入路的病例资料,记录开关颅时间,病变的病理类型和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病变全切除29例,近全切除7例.面神经额支功能保存34例(94.4%).术后随访9~24个月,颞肌无明显萎缩,外形美观效果良好.1例病人因术后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清除,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在安全和有效性方面,颞顶部直切口可替代传统马蹄形切口进行颞下颅中窝底入路切除脑干和岩斜区病变.这一改良可减少对皮肤、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中不同麻醉技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12例需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4组:Ⅰ组,46例,常规全麻;Ⅱ组,53例,在Ⅰ组基础上,气管插管前用2%利多卡因5 ml行喉及气管内表麻2 min后插管;Ⅲ组,101例,在Ⅱ组基础上,在手术开始前用0.25%罗哌卡因行患侧颈丛神经阻滞;Ⅳ组,112例,在Ⅲ组基础上,术中暴露颈动脉后用1%利多卡因1 ml行颈动脉窦浸润麻醉。分析4组进入手术室(T0)、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1)、颈动脉阻断即刻(T2)、颈动脉松开即刻(T3)、术毕拔管(T4)和术毕1 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麻醉药物用量差异。结果 与Ⅱ~Ⅳ组相比,Ⅰ组T1和T4时刻HR和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Ⅰ、Ⅱ组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病人清醒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Ⅲ、Ⅳ型(P<0.05)。Ⅳ组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结论 CEA患者采用全麻联合气管内表面麻醉、颈丛神经阻滞或颈动脉窦阻滞可以稳定该类病人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积水对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脑积水。根据肿瘤最大径平均值分为大型听神经瘤(≥34 mm,20例)和小型听神经瘤(<34 mm,2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1例。术后继发颅内出血12例、皮下积液4例、脑干或颅神经损伤7例,脑积水加重9例。出院时,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36例。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77.7%,7/9)明显高于术前无脑积水病人(15.6%,5/32;P<0.05),而两者预后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88.9%vs. 87.5%;P>0.05)。大型听神经瘤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60.0%,12/20)明显高于小型听神经瘤(0%;P<0.05)。大型听神经瘤20例中,术前合并脑积水病人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100.0%,7/7)明显高于无脑积水病人(38.5%,5/13;P<0.05)。结论 脑积水不是听神经瘤预后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但脑积水与术后出血有关,因此,术中应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2015-10—2016-12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38例患者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5例,占6.30%。单因素分析显示,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广泛性手术、多次手术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非精细化被膜解剖、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广泛性手术及多次手术是甲状腺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缩小手术范围及精细化被膜解剖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且多次操作时应避免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