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6月-2019年5月诊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振动训练组、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30例,评估三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三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每组儿童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踝关节活动度、MMT、MAS、PBS、GMFM-C区、D区及E区、PEDI、6MW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78、26.886、14.149、25.883、3.769、4.254、6.512、5.194、6.982,P<0.05),且常规-束腹带-振动训练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束腹带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子设备依赖与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的关联性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颈肩腰背痛健康体检高校大学生2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专业、颈肩腰背痛情况、活动习惯、电子设备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电子设备依赖与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的关联性。结果 活动习惯、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电子设备依赖是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电子设备依赖、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不主动活动是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电子设备依赖、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不主动活动是高校大学生颈肩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从上述方面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颈肩腰背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4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体操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增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干预前后患者盆底肌电水平。结果 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 P<0.05);对2组患者干预后,盆底肌肉训练组患者盆底肌电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在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中的疗效确切,可提高盆底肌电水平,减轻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幼鼠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以制备早产幼鼠模型,将早产幼鼠随机分为2组:运动训练组及造模组,将为未造模组孕鼠所产无早产的正常幼鼠设为对照组。出生第7天后对不同干预组幼鼠予相应的针刺及运动训练,28 日龄对各组仔鼠进行旷场实验及转棒实验测试,记录各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早产大鼠运动及探索行为能力,且运动干预后与造模组早产幼鼠的运动行为能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早产幼鼠运动及探索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进行常规躯干训练前先进行前馈控制训练。在治疗8周和6个月、1年后两组患儿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训练组的改善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2.393、2.283、3.048,P<0.05)。6个月、1年后随访发现训练组的改善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随访发现效果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欣欣 《中国校医》2020,34(2):124-125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于本院的104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及神经智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为(37.82±9.04)分,高于对照组的(34.37±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发育商评分为(80.45±9.84)分,高于对照组的(68.47±1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与神经智力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柯小剑  崔永胜  张军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1733-1735
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颈肩综合征颈椎功能的影响,为大学生颈肩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浙江工商大学910名大学生进行颈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选取37名早期颈肩综合征女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为期10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分别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及VAS法疼痛评分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采用颈椎活动度、颈椎生理曲度测试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结果 经过10周的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后,干预组VAS法疼痛评分由(4.1±0.9)下降为(2.7±1.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由(36.1±8.15)下降为(21.7±8.87)(t值分别为8.3,5.4,P值均<0.01).干预组颈椎生理曲度由(161.7±9.5)°下降为(145.2±7.6)°(t=9.7,P<0.05);颈椎活动度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P值均<0.05),其中左旋转活动度改善最为明显,由(57.2±6.7)°提升为(64.2±8.4)°(t=-8.2,P<0.01).结论 健身气功·八段锦练习对大学生颈肩综合征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 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刘昕 《中国校医》2018,32(10):741
目的 了解护理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质现状;为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合理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南京某护理类高职校分层整群抽取9个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女大学生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结果 低体质量女大学生自我感觉体质健康状况较正常体质量者更差(P<0.05)。低体质量组参加运动频率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低体质量者节食比例更高,运动比例更低(P<0.05)。结论 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现象,低体质量女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减重现象。希望通过适当的运动提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探讨按摩松解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NF)牵伸法对大学生颈肩肌肉失衡的干预效果,为有效改善大学生颈肩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某大学84名因长时间低头导致颈肩肌肉失衡且自愿参与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按摩松解法、PNF牵伸法进行治疗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颈肩肌肉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圆肩角度、头前伸角度等.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为(3.23±1.29)分,低于对照组的(4.26±1.42)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头前伸角度和圆肩角度分别为(28.24±4.14)°,(35.68±6.29)°,对照组分别为(32.21±6.27)°和(41.86±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颈关节屈曲、伸展、左旋、右旋、左屈、右屈活动度分别为(67.24±7.15)°,(68.82±4.66)°,(73.21±4.83)°,(73.56±5.13)°,(38.18±5.14)°,(38.85±2.33)°,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肌张力(左)、肌张力(右)、肌肉硬度(左)、肌肉硬度(右)、肌肉弹力(左)、肌肉弹力(右)水平分别为(10.21±0.63)Hz,(10.13±0.72)Hz,(174.64±18.15)N/m,(164.34±16.73)N/m,(0.74±0.25)和(0.71±0.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按摩松解法联合PNF牵伸法配合常规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减轻大学生颈肩肌肉失衡引起的疼痛,改善头前伸及圆肩角度,纠正颈肩姿势不良,恢复颈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视屏时间、体力活动与颈肩痛之间的关系, 为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4-6月, 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904名天津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视屏时间、体力活动与颈肩痛之间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性别间颈肩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5, 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视屏时间>6 h/d与男生颈肩痛的发生呈正相关(OR=4.55), 体力活动>150 min/周与女生颈肩痛的发生呈负相关(OR=0.63)(P值均 < 0.05)。本科生与研究生群体及大学生整体体力活动>150 min/周与颈肩痛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52, 1.26, 0.61), 视屏时间>6 h/d与颈肩痛发生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39, 6.18, 2.97)(P值均 < 0.05), 在男生及本科、研究生群体中均发现高视屏时间×高体力活动人群较低视屏时间×高体力活动人群的颈肩痛风险升高(OR值分别为2.96, 2.35, 2.93)(P值均 < 0.05)。  结论  体力活动不足与视屏时间过长会增加大学生颈肩痛的风险, 体力活动不足对颈肩痛的影响弱于视屏活动。建议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配合控制视屏时间, 增加体育锻炼, 进而预防大学生颈肩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技术分析全球颈痛康复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neck pain"等主题词检索2011-2020年发表的颈痛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使用Web of Science提供的"创建引文报告"及"分析检索结果 "功能,以及CiteSpace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部保健操对改善珠海市高中生肩颈症状的运用效果,为改善高中生的颈椎健康问题提供简易且可广泛推广的锻炼方式.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珠海市10所中学20个班级的805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分组,最终确定观察组学生405名,对照组学生400名.观察组采用以等长收缩锻炼为核心的颈部保健操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种训练方法对低体力活动伴不良身体姿态大学生的健康促进效果,为不良姿态大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经评估后将秦皇岛市某高校30名久坐伴有典型上交叉综合征特征者随机分成无负荷等张训练组(IT)、等张阻力训练组(RIT)、健康教育对照组(C),对实验组实施12周的等张训练.于训练前、后测试两组受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苏某高校2018级新生体质指数及生活习惯,分析生活习惯对体质指数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塑造良好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入学体检测量新生身高、体重,随机抽取部分专业学生完成生活习惯调查。结果 完成调查问卷的350名新生,体质指数正常、过轻、过重、肥胖者占比分别为57.71%、28%、10.29%和4%。男生体质指数高于女生(P<0.01),男生过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过轻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完成调查问卷的新生中,65.43%每日规律三餐饮食,69.14%有每周运动的习惯。规律饮食组体质指数正常检出率高于非规律饮食组(P<0.05),每周运动3次及以上学生体质指数正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学生(P<0.05)。超重学生睡眠满意度低于其他学生(P<0.05)。结论 新入学大学生体质指数过轻与超重问题并存,饮食及运动习惯有待改善,高校需重视体质指数监测,有针对性开展饮食及运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与其肩颈、腰背健康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0所中学的3 952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状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学生中有肩颈症状和腰背症状的分别为20.3%和15.2%;有肩颈症状的女生(25.3%)多于男生(16.2%),高中生(24.5%)多于初中生(15.5%),住校生(24.4%)多于非住校生(17.6%);有腰背症状的女生(17.9%)多于男生(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学校类型、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与学生肩颈症状相关(P<0.05);性别、午休趴在桌子上睡觉、因学习或玩电脑熬夜、自评学习压力、持续长时间做作业、玩手机、看电视与学生腰背症状相关(P<0.05)。结论 深圳市中学生肩颈、腰背症状不容忽视,学习压力、长时间静坐行为和不良的睡眠习惯均对脊柱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眉 《中国校医》2022,36(7):481
目的 调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睡眠质量和心理复原情况,为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以西南某省公安院校6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心理复原力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开展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疫情背景下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结果 173人(28.6%)达到大锻炼量,128人(21.2%)中等锻炼量,303人(50.2%)仅有小锻炼量。PSQI得分≥8分者97人,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不同体育锻炼量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心理复原力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981,P=0.001;F=13.708,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睡眠质量总体自评和日间功能障碍是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因素(β=1.483,P=0.010;β=-3.083,P=0.001,β=-1.556,P=0.015)。Bootstrap检验显示,睡眠质量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复原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9,占总效应的24.40%。结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复原力有积极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在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有效性及睡眠功能障碍的监测与改善方面加强相关指导,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方法对山西省大学城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有效数据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视力下降的人数为4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卡方检验的分析结果指出,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有医学专业(χ2=149.95,P<0.01),体育锻炼时间少(χ2=30.217,P<0.01),遗传因素(χ2=25.771,P<0.01),经常熬夜用眼(χ2=25.546,P<0.01),不正确的用眼姿势(χ2=49.779,P<0.01),一次性用眼时间过长(χ2=16.179,P<0.05)。大学生没有做眼保健操、不规范用眼和不定期检查视力的意识也与视力下降有关。结论 对山西省大学城5所高校大学生视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存在视力下降的现象,且占调查总人数的48.23%。影响视力下降的因素包括遗传、长时间用眼、缺乏用眼卫生意识和体育锻炼时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