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吗啡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吗啡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吗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及30天时吗啡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量表(PSE)、功能性自我效能感量表(FSE)和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量表(C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吗啡可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榄香烯口服乳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68例晚期胃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榄香烯口服乳治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胶囊.每例受试者至少2周期治疗后进行一次疗效评价,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1.7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无Ⅲ度以上毒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口服乳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能增加化疗有效率,且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患者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替吉奥胶囊单药(40mg/m2,早晚餐后口服),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不振、便秘、总体健康(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替吉奥胶囊能够改善近期老年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或复治),采用数字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使用替吉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5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受益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眩晕、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Ⅲ~Ⅵ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澜  张博 《陕西肿瘤医学》2011,(8):1629-1632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15例,给予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两次口服,d1-14;顺铂75mg/(m2.d),静脉滴注,d8。对照组12例,给予5-FU 1g/(m2.d),持续灌注5天,顺铂100 mg/(m2.d),d2。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生活质量状况,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33.3%,对照组1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率、观察组(93.3%)高于对照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Karnofsky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下降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肝脏毒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对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替吉奥治疗30例PS=2-3老年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对比16例最佳支持治疗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并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状况。结果:治疗组30例中28例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0.7%和43.8%(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和50.0%(P〉0.05)。两组PS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结论:单药替吉奥方案是疗效较好的治疗PS=2-3老年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肿瘤晚期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癌痛晚期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治疗需要调节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塞来昔布胶囊用量较首次用量增加的患者对照组有48例,观察组有8例,两组患者塞来昔布胶囊用量较首次用量增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眠、食欲减退、乏力、疼痛、对治疗的态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可降低药物浓度、缓解患者因肿瘤所引起的疼痛、食欲减退和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王允 《实用癌症杂志》2016,(6):1000-1002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9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治疗方法。比较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9<0.01),免疫功能得到更好的增强(P<0.05);观察组粒细胞减少、神经毒性、脱发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耐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马钰  陈岩  咸峰  余佳 《癌症进展》2019,17(10):1198-1200,1236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拟行鞘内镇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鞘内注射吗啡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吗啡使用量、镇痛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鞘内镇痛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吗啡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鞘内镇痛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质醇(Co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少晚期癌症患者的吗啡使用量,缓解癌性疼痛,可能与其可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消融与口服替吉奥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将4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组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替吉奥治疗组,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高强度聚焦超声+替吉奥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22.73%(5/22)和52.38%(11/21),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治疗(P<0.05);临床获益反应率分别为81.82%(18/22)和76.19%(16/21),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方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明显少于联合使用替吉奥的患者(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和13.6个月,接受联合使用替吉奥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仅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降低MAC30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9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行诊治的MAC30阳性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全程优质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期间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和87.2%,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发生率分别为23.1%、20.5%和5.1%,对照组分别为89.7%、61.5%和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7.55±10.25)分和(70.14±9.89)分,都明显低于化疗前的(87.49±11.48)分和(87.10±10.41)分(P<0.05),在化疗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能够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在降低MAC30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发生消化道反应的概率,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四组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都相同,对照组(C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氢吗啡酮,分组为低剂量组(L组,0.25 mg氢吗啡酮)、中剂量组(M组,0.5 mg氢吗啡酮)、高剂量组(H组,1 mg氢吗啡酮)。全麻诱导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手术及拔管时间;术中镇痛及镇静药物的总量,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下床运动时镇痛评分(VAS),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48 h内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M组和H组在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均减少(P<0.05);且四组中M组术后拔管用时最短(P<0.05);M组和H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5 mg的氢吗啡酮剂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70例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4.125 mg/贴×2/72 h 外用+加巴喷丁胶囊 200 mg po 3/d;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射频治疗参数设置为:3 min,70 ℃。评价两组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3 d、6 d、21 d、60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6 d、21 d、60 d观察组较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呈下降趋势,总健康状况评分呈上升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 d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和格拉司琼,观察组术后镇痛加用右美托咪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价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e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段娜  严军  王鸽  李婵  刘晓庆  邵渊 《现代肿瘤医学》2018,(22):3566-3569
目的:观察两种镇痛方案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甲状腺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镇痛方案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镇痛方案为PCIA。评价记录术后1、6、12、24、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恢复质量(QoR-15)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PCIA的镇痛方案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是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赵怡  张正筠  姚敬  杨喆 《现代肿瘤医学》2020,(19):3378-3382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传统化疗方案,化疗后均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T改变以及R0切除率。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化疗副作用与年龄、ECOG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化疗有效率、手术R0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化疗毒副作用上,观察组的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高于传统化疗组(均P<0.05),但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能缓解,不影响手术及后续治疗。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与年龄以及ECOG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增加手术R0切除率,且化疗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tegio,S-1)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再生基因蛋白Ⅳ(regenerated gene protein Ⅳ,REGⅣ)和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04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58),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S-1治疗,对照组给予S-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检测血清MMP-2、REGⅣ和S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9.3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2、REGⅣ和SRF分别为(3 454.49±283.39)ng/L、(2.01±0.72)ng/L和(33.38±9.2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00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S-1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MMP-2、REGⅣ和SRF水平。  相似文献   

18.
温健  李欣  严军  王强  肖颖 《现代肿瘤医学》2020,(8):1362-1365
目的:评价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用于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 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76 岁,ASA I-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联合腰方肌阻滞组(Q 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30例。Q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腰方肌阻滞,C组行单纯全麻。两组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于6分时5 mg地佐辛静注行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T0)、切皮后5 min (T1)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计算切皮前后差值,记录术后6、12和24 h VAS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补救性镇痛次数、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满意度。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苏醒期躁动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Q组记录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Q组切皮前、切皮后5 min,SBP、DBP 和HR的差值均明显小于C组(P<0.05);Q组术后6、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显著晚于C组(P<0.05);术后0~6 h、6~12 h 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 组(P<0.05);补救性镇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 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C组(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Q组未见腰方肌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方肌阻滞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