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选择性别、年龄、部位、手术方式等临床因素,用χ2-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病例中,6个月内肿瘤原位复发29例,总复发率为3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灶部位、手术方式、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ECOG评分、术前局部放疗、术后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术后敏感的全身治疗均与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术后短期内肿瘤原位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性质、骨科并发症、骨外浸润、内脏转移、骨转移灶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是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手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原位复发的影响因素是ECOG评分、肿瘤进展速度、肿瘤大小、手术病灶部位、前局部放疗、术前原发病灶局部放疗、术前敏感的全身治疗,在治疗上应综合评估及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多因素分析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中,发生术后尿失禁31例,发生率为31.0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前列腺手术史和手术时间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术前尿失禁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术前无尿失禁者,术中无保护尿控神经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术后保护尿控神经术者,膀胱功能失代偿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高于代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尿失禁、术中无保护尿控神经和膀胱功能失代偿为影响术后尿失禁危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中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术前尿失禁、术中保护尿控神经和膀胱功能失代偿,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住院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椎部位、病椎数目、肿瘤性质、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内脏转移、术中出血、术中输血与患者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分别作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分别显示病椎数目、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内脏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椎部位、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椎的数量、肿瘤自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有无内脏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神经受损和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对具有手术指征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垂体瘤患者行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视野恢复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垂体瘤患者48例(96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视力、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垂体MRI、中心视野检查.术后3~6个月对患者的视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垂体MRI以及内分泌检查.对于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视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术前视力、症状持续时间等与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MD值的绝对值、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患者术后视野恢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前MD绝对值较低,肿瘤最大直径较小以及年龄较小的患者,术后视野恢复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创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骨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配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总结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对比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骨转移率,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NSCLC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为40.00%,其中随访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者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12.12%、40.00%、55.56%、57.89%、69.57%;术中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间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骨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结清扫>15且≤30枚者术后不同时刻骨转移发生率均高于≤15枚者和>30枚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临床III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且≤30枚、低分化、碱性磷酸酶超标均为NSCLC患者微创切除术配合淋巴结清扫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OR=3.182、5.463、3.475、5.978、6.177,P<0.05),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其保护因素(OR=0.412,P<0.05)。结论:NSCLC患者微创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且≤30枚者术后骨转移风险较高,且年龄>60岁、临床III期、低分化等均是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巩玉亮  牛小康  郭勇 《癌症进展》2021,19(21):2218-2220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90例,手术部位未感染9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NRS 2002评分﹥3分、合并糖尿病、合并术前梗阻、手术时间﹥210 min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NRS 2002评分≤3分、未合并糖尿病、未合并术前梗阻、手术时间≤210 min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 2002评分﹥3分、年龄﹥60岁、手术时间﹥210 min、术前梗阻、合并糖尿病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NRS 2002评分﹥3分、年龄﹥60岁、手术时间﹥210 min、术前梗阻、合并糖尿病,可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瘤段骨切除定制假体置换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995以来对23例胫骨近端肿瘤行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腓总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2例发生于同时切除腓骨近段者),发生率为13%。结果随访9~26个月,平均16个月。经保守治疗,有2例术后6个月腓总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1例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仍有感觉减退。结论胫骨近端肿瘤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的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术中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以及不正确使用电刀所致,大多数不完全性损伤可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布差异。结果:60 例PPGLs患者单发骨转移14 例(23.3%),多发者46 例(76.7%)。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84 个月,早期骨转移者 15 例(25%)。单因素分析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χ2=6.207,P=0.045)。早期骨转移中年龄<60岁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0,P=0.000)。PPGLs共发现骨转移灶 353处,其中胸椎转移 79 处。27例(45.0%)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依次为骨痛(88.9%)、麻木(51.9%)、骨折(37.0%)、瘫痪(11.1%)及高钙血症(3.7%)。结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年龄<60岁者发生早期骨转移多见,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手术 2年以后。PPGLs骨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其中以胸椎转移最为常见。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最常见为骨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急性肠梗阻分为急性肠梗阻组和非急性肠梗阻组,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8例行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35例(14.11%)发生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组),213例(85.89%)未发生急性肠梗阻(非急性肠梗阻组)。两组性别、肿瘤直径、胃肠手术史、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肠梗阻组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发生率均高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而术后生长抑素使用率低于非急性肠梗阻组(P<0.05);其中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3.149、2.895,P<0.05),而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为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1,P<0.05)。结论:对年龄>60岁、肿瘤分期偏高、开腹手术治疗等术后急性肠梗阻高危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在术后予以生长抑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影响鼻咽癌患者受损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鼻咽癌损伤颅神经放疗后功能恢复规律,以更全面估计预后。材料与方法1989年4月至1992年4月,收治伴有颅神经损伤的鼻咽癌100例,共有194条颅神经受损伤,全部病人接受60Co外照射,剂量DT69~84Gy。结果放疗后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占53%(103/194)、部分恢复者占17%(33/194)、不变者占30%(58/194)。在可能影响颅神经恢复的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颅神经损伤症状期、功能开始恢复时间、鼻咽肿瘤肉眼消失剂量和前后组颅神经4个因素有显著性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症状期及开始恢复时间对其恢复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颅神经损伤症状期短、开始恢复早及肿瘤消退快,则受损的颅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岩斜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和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全切与非全切术后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探究影响肿瘤切除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45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4%,次全切除率为20.0%,部分切除率为15.6%。全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高于非全切组,但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率较低。肿瘤非全切患者术后行伽马刀辅助放疗,45例患者随访期均未见肿瘤复发、进展病例出现。4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KPS评分较术前、术后3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肿瘤大小、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及脑干是否水肿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质地、是否累及海绵窦、是否包绕神经血管、脑干是否水肿及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KP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岩斜区脑膜瘤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目前仍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找到肿瘤最大切除率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间的平衡点,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使用肠功能恢复汤(intestine function recovery decoction,IFRD)对前列腺癌术后早期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0月至2017年6月完成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计144例,根据术后是否进行了灌肠治疗及灌肠使用的方法分为未灌肠组、肥皂水组和IFRD组,对比研究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差异。多因素Logistic(逐步法)回归进一步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三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术前新辅助治疗、年龄大于65岁、术后合并症是影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情况比较显示,术后腹腔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IFRD组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饮水时间IFRD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与传统的灌肠剂肥皂水比较,IFRD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分别为(3.24±1.51) d、(15.10±3.36) ml、(3.86±1.16) d,均明显低于肥皂水组(4.44±1.78) d、(23.38±17.20) ml、(4.51±2.11) d(P<0.05)。结论:根治性前列腺癌术后给予IFRD灌肠可显著减少腹腔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刘力  宋伟正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24-1727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且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31例作为血肿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行开颅切除手术无血肿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造成非手术区域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患者年龄以及肿瘤大小进入回归模型(P<0.05)。对照组患者GOS评分显著优于血肿组(P<0.05)。结论:老年颅内肿瘤术中并发非手术区域血肿对患者术后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术前合并脑积水、血浆凝血酶时间、术前合并脑萎缩、高龄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血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救治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熊斌  李红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49-2852
目的:探讨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脑肿瘤患者14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与未感染组11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脑脊液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灶。结果:老年脑肿瘤147例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感染34例,感染率为23.1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平均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肿瘤>5 cm多于未感染组、后颅窝手术多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3 h多于未感染组、脑室外引流多于未感染组、颅内感染灶多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5 cm、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3 h、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影响术后脑脊液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大小、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和颅内感染灶为其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海 《现代肿瘤医学》2019,(12):2181-2185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I-IIa期)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的33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后复发患者56例作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患者282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术后复发56例,术后复发率16.57%,其中鳞癌患者46例(82.14%)、非鳞癌患者10例(1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术后放疗、术后化疗以及术前SCC表达对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宫颈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以及SCC表达情况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宫颈浸润深、术前SCC表达异常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因PDAC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57)和未复发组(n=3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分析发现复发组的男性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病史的例数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M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phil count,B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肿瘤切缘、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方面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MO、BA、GGT、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P<0.05)。结论:影响PDA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MO、BA、GGT、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对高危患者尽可能地控制血压、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可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LSCC)和右半结肠癌(RSCC)骨转移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差异。方法:对漯河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结肠癌骨转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解剖位置将64例纳入LSCC组,39例纳入RSCC组,对比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绘制并分析生存曲线,筛选预后因素。结果:RSCC骨转移相对LSCC表现为:CA199 阳性率高、年龄大、分化程度更差、分期更晚、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原发肿瘤位置、TNM分期、LDH水平、ALP水平是影响结肠癌骨转移3年生存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位置、TNM分期、ALP水平是结肠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生存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为区分左、右半结肠癌骨转移的不同病理特征及预后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组织miR-193b表达及甲基化状态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9月至2018年07月期间在我院首次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54例患者,将骨转移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比较组织miR-193b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与PCa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组肿瘤组织miR-193b相对表达量低于非骨转移组,同时miR-193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骨转移组(P<0.05)。miR-193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织中miR-193b相对表达量较非甲基化组织降低(P<0.05)。经Pearson法分析,肿瘤组织中miR-193b表达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性(r=-0.45,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GS>7分、cTx:T_(3)-T_(4)、tPSA水平升高、组织miR-193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都是影响PCa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组织miR-193b表达预测PCa患者发生骨转移的AUC为0.912(95%CI:0.863~0.960)。结论:miR-193b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PCa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肿瘤组织中miR-193b表达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性,因此检测组织miR-193b表达可用于预测PCa患者术后骨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