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和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在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镇痛效果,减轻早产儿疼痛,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生存质量,为NICU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我科3名疼痛小组成员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NICU病房住院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120例,随机60例分为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音乐疗法组,作为观察组。60例分为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IP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操作中,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涂抹利多卡因镇痛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PICC两种置管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早产儿病房行PICC置管的153例早产儿,根据其置管途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上肢静脉置管的7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下肢静脉置管的77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PICC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异位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置管时出血量、操作时间及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6.6%、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1.3%、39.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5%(P<0.05).结论 早产儿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音乐疗法实施干预。观察比较2组干预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通过单因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实验的时间因素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改善早产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保持血氧饱和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下滴入葡萄糖联合音乐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穿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58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需要行PICC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于PICC穿刺前2 min,给予5%葡萄糖溶液1 mL滴入舌下,置管前5分钟播放莫扎特的轻音乐至置管结束;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置管。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评估两组早产儿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早产儿行PICC穿刺采用舌下滴入葡萄糖联合音乐疗法能有效减轻早产儿穿刺过程的疼痛刺激,提高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凌云  王娟  朱海虹  李雪萍  樊小燕  商祯茹  罗飞翔  程晓英 《浙江医学》2020,42(13):1437-1438,1442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KMC)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脱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BPD且存在氧依赖的早产儿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仅予常规护理30例,为对照组;予KMC33例,为KMC组。观察KMC组早产儿护理前15min及护理30、120min时呼吸频率、心跳、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两组早产儿用氧时间、出院时脱氧率及住院时间。结果KMC组早产儿在用氧条件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生命体征稳定且经皮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KMC组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出院时脱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缩短BPD早产儿用氧时间,降低用氧要求,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52-15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5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50例收治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250例收治于同年7月至12月,前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的疼痛情况、置管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置管10 min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046,P=0.023),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t=9.584,P=0.001)。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2,P=0.04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够减轻早产儿PICC置管的疼痛,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学龄前儿童PICC置管中对疼痛及焦虑恐惧心理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操作采取有效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病区进行PICC置管的78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给予小剂量镇静药物,实验组除应用小剂量力月西镇静药物外同时给予音乐疗法,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在置管过程中的疼痛及焦虑恐惧的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根据FLACC量表法进行疼痛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PICC置管前存在焦虑、恐惧情绪,Spence学龄前儿童焦虑评分差异不显著(P0.5),置管过程中实施音乐疗法干预的实验组患儿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在学龄前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儿疼痛感,减轻患儿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音乐联合母亲声音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PICC置管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置管时播放音乐联合母亲声音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穿刺过程中的心率、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aO2、PaCO2、血浆皮质醇水平、每分通气量,以及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NIAPAS)评分。结果干预组穿刺时及穿刺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浆皮质醇浓度、每分通气量、NIA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aO2、PaCO2、SpO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联合母亲声音可以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PICC置管时的应激水平,缓解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法,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成功置管时间,并发症以及两组生命监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置管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管术应用于重症患者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的同时,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音乐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置管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音乐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音乐干预,联合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比较3组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置管效果(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结果 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疼痛水平、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低于音乐干预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可缓解患者状态焦虑和疼痛,提升置管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6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6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3.
李燕  王璇 《中国医药导报》2014,(12):116-1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穿刺行PICC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术过程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贵要静脉及其他静脉使用情况、肘上下适用情况、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肘上下穿刺置管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96例和100例,对照组肘上下适用分别为11例和66例,观察组适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贵要静脉利用情况分别为89例和6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95±18),(136±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为93.0%,对照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82,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置管总成功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2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静脉导入PICC术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置管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莫增茂 《中外医疗》2016,(21):155-15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ICU于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ARDS患者共81例,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1例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并统计对比两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分别为(98.6±9.7)mmHg、(97.4±3.4)%、(18.5±3.4)次/min、(76.5±9.4)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74.5±6.9)mmHg、(78.5±4.2)%、(21.8±2.8)次/min、(87.8±9.7)次/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4(9.75%),对照组死亡13(32.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乌司他丁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与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行PICC或TIVAP置管的13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式将其分为PICC组(55例)和TIVAP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后1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导管相关总并发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因导管并发症拔管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后1周,PICC组患者的D-D水平显著高于本组置管前1周和TIVAP组(P<0.05);TIVAP组患者置管前后的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VAP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并发症拔管率均显著低于PIC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PICC组(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PICC置管后1周D-D水平升高,在该时段应加强深静脉血栓防治管理。与PICC相比,TIVAP对D-D水平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手术治疗后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泵入枸橼酸舒芬太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感受式音乐疗法.比较2组术后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儿童重症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如周围静脉炎、血气胸、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渗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36,4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70%(28/40),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10%(4/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25%(10/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自2014年1~12月收治的98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解痉平喘、吸痰、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CPAP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 h、24 h,两组患儿的心率(HR)、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紫绀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能够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防和治疗意义。方法将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是否早期使用PS分两组,观察病情的转归及BPD的发生情况,并对8例BPD患者按是否使用PS治疗分两组,观察两组呼吸机依赖例数及转归,分析和对比使用PS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结果早期使用PS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及BPD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BPD患者使用PS后的动脉血气、氧和指数较使用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PS可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及氧和功能,对B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