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内毒素水平对脑血管患者经择期介入手术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脑血管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择期介入手术治疗,检测术前1 d血清内毒素水平,随访调查患者再狭窄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术后1年发生再狭窄21例(狭窄组),发生率为19.1%,其中轻度17例,中度3例,重度1例。两组术前1 d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狭窄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颈动脉狭窄率都低于术前1 d(P<0.05),手术前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1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术后再狭窄与内毒素存在相关性(r=0.672,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毒素(OR=5.305,P=0.011)为导致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内毒素对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89。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比较常见,术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和胱抑素C(CysC)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血管狭窄患者90例,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CatS和CysC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发现术后出现脑动脉再狭窄患者22例,未出现脑动脉再狭窄患者68例;术前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其CatS和CysC水平越高,其中脑动脉狭窄程度>90%的患者,CatS和CysC水平最高;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CatS和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CatS和△CysC分别为(0.41±0.08)nmol/L和(0.19±0.09)mg/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tS与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监测血清CatS与CysC在评估再狭窄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PTCA支架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测定D-D、Fbg水平,分析D-D、Fbg与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关系,总结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82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发生再狭窄18例,再狭窄发生率为21.95%;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非狭窄组(P 0.05)。②再狭窄组置入支架直径低于非狭窄组(P 0.05)。③术前、术后,再狭窄组D-D、Fbg均高于非狭窄组(P 0.05)。结论高Fbg、高D-D水平,且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其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风险较高,而置入大直径支架为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0年47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复查DSA时检测患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比分析动脉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术后6~12个月复查DSA显示,21例(44.7%)患者出现了再狭窄,其中13例再狭窄率<50%,8例再狭窄率≥50%,26例患者未发现血管明显再狭窄。再狭窄组术前及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术后3 d的血清Cys-C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术后6~12个月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与术前及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术后血清Cys-C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再狭窄有关,并可能成为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脂控制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有无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28)和无狭窄组(n=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CI前和PCI术后复查时的血脂水平,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狭窄组的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比无狭窄组更高;观察组复查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与PCI术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无狭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PCI术前显著降低,且低于PCI术后复查时再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较前明显升高,且高于PCI术后复查时再狭窄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合并糖尿病、PCI术后复查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未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未升高是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未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未升高是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疗效及SIRT7水平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 方法将112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均分为DCB组和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畅通率、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水平。根据术后血管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高危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价SIRT7对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效能。 结果与BMS组比较,DCB组临床疗效、术后血管畅通率、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升高,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P<0.05)。狭窄组术后SIRT7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低SIRT7水平是其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对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效能较高。 结论DCB治疗ASO的疗效满意;术后低SIRT7水平为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1):1516-1519
目的:探讨血清S1P、Adropin水平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9例,回顾其治疗结局并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未狭窄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支架植入前后血清中S1P、Adropin的水平,进一步探讨S1P、Adropin水平与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的内在联系。结果:支架植入前,两组血清中S1P、Adropin水平,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观察组血清中S1P、Adropin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NO的水平低于对照组,ET-1、TXB2、Ang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IL-1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Adropin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呈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存在血清S1P、Adropin低表达,且其具体表达量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直接相关,可作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早期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血管侧循环分级,并于术后6个月行DSA复查,评估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再狭窄情况以及不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比较,无狭窄、1度狭窄的比例随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上升而下降,P0.05,差异有意义。2度狭窄、3度狭窄则随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上升而上升,P 0.05,差异有意义。各组患者术后半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上升,脑血管介入术后预后效果提高,P0.05,差异有意义。无侧支组发生再狭窄发生5例(17.8%),一级组发生3例(7.5%),二级组发生1例(2.9%),三级组无再狭窄。结论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在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介入治疗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观察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比较术后左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IL-18及hs-CR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和胱抑素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 4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 45例,同期选取冠脉正常者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凝血四项指标、CysC、D-D水平、Gensin得分,并对Gensini评分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分析。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后PT、a PTT、TT指标均明显上升,Fbg指标均下降(P 0.05);(2)对照组CysC、D-D水平、Gensini得分低于UA组与STEMI组(P 0.05);(3) CysC、D-D、年龄进入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ysC、D-D是ACS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对于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和冠脉病变支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探讨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CysC、Hcy、hs-CR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ysC、Hcy、hs-CRP及D-D四项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91.26%,特异度为63.32%,阳性预测值为89.79%,阴性预测值66.37%,Youden指数为0.78。各指标联合检测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值(P<0.05)。结论:CysC、Hcy、hs-CRP及D-D四项指标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病情进展程度密切相关,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 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其近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科接受大脑中动脉支架植 入术的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d预处理3 d,术后原剂量巩固3 d,之后20 mg/d维持) 和对照组(同期均匀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每组20例。抽血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血清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soluable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及solua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变化;术后1个月行神经专科及DSA随访,观察主要终点事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复发、再次介入治疗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24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 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在支架植入术 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1个月强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 显著降低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尿素氮(BUN)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其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糖尿病组,UAER<30 mg/24 h)75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30~300 mg/24 h)71例、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300 mg/24 h)41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入选者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A、B、C三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两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血清CysC、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在A、B两组中CysC和β2-MG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和BUN的阳性率(P<0.05);而在C组中CysC、β2-MG、Scr和BUN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β2-MG、Scr、BUN间均为正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清CysC、β2-MG、Scr和BUN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CysC、β2-MG在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系统(IPC)预防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宫颈癌ⅠB1~ⅡA1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6例。观察组于术后6 h使用IPC,术后24 h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给予一般性预防措施。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危因素和卧床时间,并分别检测2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指标,并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卧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及术后高危因素人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前PLT、PT、APTT和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2组病人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5天,观察组PT和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为1.52%(1/66),低于对照组的11.11%(7/6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IPC可降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对评估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人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将60例UAP病人按照Braunwald分组分为ⅠB组、ⅡB组和ⅢB组,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UAP各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P组的IL-6、MCSF、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B组的血清IL-6、MCP-1水平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0.01或0.05),MCSF水平随着Braunwald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0.01)。UAP患者IL-6、MCSF、MCP-1升高者的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IL-6未升高者、MCSF未升高者和MCP-1未升高者(P均<0.05);有心脏事件组的IL-6、MCSF、MCP-1水平也显著高于无心脏事件组(P<0.05或0.01);UAP病人近期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与IL-6、MCSF、MCP-1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IL-6、MCSF和MCP-1水平对于预测UAP患者的近期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UA升高及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在C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对照组(CO)患者各30例,测定外周血U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然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CS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FG、DD水平明显增高,而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与CO组患者相比,血UA水平明显增高,而PT、APTT、FG、DD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相比,血清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FG、DD水平明显增高,PT和APTT则明显缩短(均P〈0.05)。SAP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12、0.358,均P〈0.05);ACS患者血UA与FG、DD成正相关(r分别为0.471、0.397,均P〈0.05),与PT成负相关(r=-0.364,P〈0.05)。不论是SAP组还是ACS组,其高尿酸血症(HUA)者与正常血UA者相比,血FG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凝血纤溶功能,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了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配餐中添加南瓜籽油后的临床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采样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49例,年龄(63.05±7.24)岁,按分阶段膳食干预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基础膳食(BD) (入院前)、糖尿病膳食(DD) (入院后干预3 d)、南瓜籽油+糖尿病膳食(PODD) (DD后干预7 d) 3个阶段,其中,DD干预采用大豆油,25 ml/d;PODD干预采用每日10 ml南瓜籽油+15 ml大豆油.比较各阶段患者临床指标及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含CRP)、糖代谢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营养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白蛋白、总蛋白、铁、总铁结合力,淋巴细胞总数及SGA评分)、其他指标(肝功肾功).结果 DD和PODD干预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BMI、腰围显低于BD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和PODD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D干预后,患者CRP指标显低于BD阶段(P<0.05),但与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D干预后患者的上臂肌围、血清铁、淋巴细胞总数和SGA评分显高于BD和DD阶段(P<0.05),而其他指标三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配餐中适当使用南瓜籽油对血糖、血脂及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妇科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2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67例,开腹组153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及术后24h,两组患者PT和a PTT显著下降,Fbg和D-D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术后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 PTT、Fbg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D-D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下肢DVT共23例(13.77%),开腹组下肢DVT共3例(1.96%)(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使妇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下肢DVT发生,且腹腔镜术较开腹手术下肢DVT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