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62例本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帕替尼联合静脉化疗组(研究组)及单独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分别为31例,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主要为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组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主要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结论:阿帕替尼联合静脉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实验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1.8%、疾病控制率(DCR)为52.9%,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比较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1个月、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52.9%(9/17)、29.4%(5/17), 经治疗后可缓解。结论:阿帕替尼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消岩汤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晚期非鳞NSCLC患者38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18例(A组),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组20例(B组),二组治疗期间均未行手术及放、化疗。  结果  晚期非鳞NSCLC患者服用阿帕替尼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可达3个月,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m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较阿帕替尼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组均优于阿帕替尼单药组(P < 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消岩汤加减方治疗晚期非鳞NSCLC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淮安市淮阴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阿帕替尼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阿帕替尼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阿帕替尼,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帕替尼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 0%,对照组为46. 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阿帕替尼组患者糖类蛋白50 (CA50)、CA199、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阿帕替尼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3%,对照组为53.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辅以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良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三线化疗有效率较低,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抗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阿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晚期非鳞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晚期非鳞NSCLC不同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阿帕替尼单药组、单纯化疗组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0个月(P=0.381)、3.7个月和6.0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0个月(P=0.494)、6.5个月和9.0个月(P=0.001).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15.8%和16.0%(P=0.947).治疗方案(P=0.018)及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P<0.001)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P=0.014)、治疗方案(P=0.002)和PS(P<0.001)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阿帕替尼安全性高,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或三线化疗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化疗相比,患者有PFS和OS获益,阿帕替尼单药与单纯化疗组间PFS和OS无明显差异;无吸烟史、PS 0分-1分和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阿来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的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ALK阳性,均接受二线及以上化疗后病情进展,ECOG评分0~2分,年龄45~70岁。结果 阿来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0%和88.0%,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便秘、恶心、口腔炎、肌痛、皮疹、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2例、贫血1例、肝损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仅1例患者因出现重度肝损伤导致停药。结论 阿来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NSCLC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新药的问世显著改善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被批准用于胃癌的三线治疗。目前,大量研究证实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也有较好效果。临床前研究提示,阿帕替尼还可改善化疗和EGFR TKI耐药,因此,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或EGFR TKI治疗晚期NSCLC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现就阿帕替尼在NSCLC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二线及以上服用阿帕替尼或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化疗组(n=35)为对照组,阿帕替尼单用(n=32)或联合替吉奥(n=29)为观察组。结果:单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4个月,与化疗组相比,单用阿帕替尼组mPFS为3.17个月(P=0.830),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为4.8个月(P=0.015)。服用阿帕替尼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大多数不良反应经积极治疗均可缓解,只有2例患者分别因严重肝损伤和严重的手足综合征停药。三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7/35)、15.62%(5/32)和17.24%(5/29),P=0.893。结论:阿帕替尼可用于晚期肺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不良反应可控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肺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在二线或以上继续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选择既往化疗失败、疾病进展或复发转移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晚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阿帕替尼加以紫杉类、伊立替康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另选择同期未接收阿帕替尼的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并对不良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71例,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39例仅接受化疗(对照组),32例为阿帕替尼加化疗(实验组)。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为15.4%,疾病控制率56.4%;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0.0%,疾病控制率84.4%。治疗过程中可见蛋白尿、高血压、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多为0~Ⅱ度。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用于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38例,均为一线或二线治疗失败者,入组人群要求年龄≥65岁、体力状况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18)及对照组(n=20)。试验组行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具体为:培美曲塞500 mg/m2 d1,阿帕替尼250 mg/d,d1~21,21d为1个治疗周期,对照组行单药培美曲塞,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该研究经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2.2%和35%,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265,P=0.02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5.7个月(95% CI:2.8~8.6)和3.1个月(95% CI:2.7~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P=0.045);发生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7,P=0.016),多数为1~2级。  结论  培美曲塞与阿帕替尼联合用于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62例本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分析其疗效及不良...  相似文献   

12.
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强效抑制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生成。阿帕替尼是在中国获得批准的第一代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的后续治疗。目前阿帕替尼单药或者联合其他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开展,多数均显示一定生存获益。本文详细介绍近年阿帕替尼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现状,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漆仲春  张涛  高辉  程朋 《现代肿瘤医学》2019,(12):2165-2168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标准治疗失败后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多线耐药的卵巢癌患者提供一种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二线及二线后化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26例,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1例患者CR,17例患者PR,2例患者SD,6例患者PD,客观有效率69%,疾病控制率77%,中位PFS达4.3个月。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3级的胃肠道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及呕吐,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结论:对于经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阿帕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Apatinib is an oral TKI with antiangiogenic properties, and it is currently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This agent has also been tested in other human solid tumors, includ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Since the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an antiangiogenic agent has been shown to be a feasible strategy in NSCLC, it is conceivable that a similar approach combining apatinib with chemotherapy may yield clinical activity. With this in mind,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iency of apa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pemetrexed or docetaxel in advanced NSCLC. We treated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adenocarcinoma with apa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either pemetrexed or docetaxe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The performance status of these patients was 0 or 1. All of these patients had bee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two or more lines of treatment and had experienced disease progression prior to study enrollment. The overall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was 30%, with 6 patients who had partial response (PR), 10 patients who had stable disease (SD), and 4 patients who ha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The main adverse events were skin rash, hypertension, palmar–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 syndrome, diarrhea, and fatigue. Nearly 30% of patients required interruption of treatment as a result of toxicity.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patinib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ytotoxic chemotherapy has clinic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disease-refractory metastatic NSCLC and provides evid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investigating apatinib-based combination regim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