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3]与肝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137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根据患者25-(OH)D3水平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A组(>75 nmol/L,n=40)、B组(>50且≤75 nmol/L,n=36)、C组(>25且≤50 nmol/L,n=31)及D组(≤25 nmol/L,n=30)。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UA、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25-(OH)D3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HbA1c、TG、TC、LDL-C、SUA、ALB、ALT、HOMA-IR及hs-CRP水平相比,从低到高分别为A组、B组、C组及D组,HDL-C水平从低到高分别为D组、C组、B组及A组(P<0.05);治疗后,B组、C组及D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低(P<0.05);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斑秃患儿体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V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73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皮肤科门诊120例斑秃患儿作为斑秃组,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62.19±22.23)nmol/L,斑秃组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为(46.98±13.86)nmol/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组中63例(占53.5%)血清25-(OH)V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其25-(OH)VD平均水平为(36.60±10.05)nmol/L。进展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7.40±14.80)nmol/L,与稳定期斑秃患儿血清25-(OH)VD平均水平[(46.24±12.20)n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儿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发病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蒙古高氟地区血清维生素D含量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均选择本地居住10年以上居民,其中2型糖尿病75例,对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3]含量、血清钙磷、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血脂谱、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选取51例健康人的血清25(OH)D3含量作为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2.87±2.83)、(14.38±14.01)nmol/L,两者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和国家最低标准(50 nmol/L);血清25(OH)D3水平和HbA1c、BMI和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r=-0.240、-0.231、-0.392,均P〈0.05);血清25(OH)D3水平和HOMAβc呈正相关(r=0.274,P〈0.05)。结论:内蒙古高氟地区维生素D水平较其他地区和国家明显降低;维生素D水平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给予本地区居民补充维生素D,一方面可以减少高氟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蒋文良 《现代医学》2014,(7):755-75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健康儿童为A组,26例应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B组,53例未用维生素D哮喘患儿为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及IgM,碱性磷酸酶及抗碱性磷酸酶法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定。结果:B、C组患儿的25-(OH)D3、IgA及CD4+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B、C组CD4+/CD8+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与C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25-(OH)D3水平与IgA、CD+4呈正相关,与CD+4/CD+8之值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紊乱,25-(OH)D3水平与免疫功能有相关性,应用维生素D制剂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3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观察组)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另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计分系统和瘙痒程度的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分别为(29.4±9.5)和(3.2±1.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60.7±11.4)和(6.3±1.6)分](均P<0.01);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素D3[25(OH) D3]及1,25-羟基维生素D3[1,25 (OH) 2D3]水平分别为(75.36 ±.23.28) mmol/L和(149.28±46.56) nmol/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6.24 ± 18.48) mg/L和(97.68±32.88) nmol/L(均P<0.01),与对照组的(69.84±20.64) nmol/L和(147.36 ±43.68)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25 (OH)D3及1,25(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B-UVB治疗AD安全有效,能提高血清维生素D3水平.  相似文献   

6.
蔡满红  吕明明  文娟  许鹏飞 《海南医学》2016,(21):3520-3524
目的:分析目前南京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孕检的27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孕妇外周血5 mL,低温离心分离,于-80°C冰箱保存,并同时收集其基本信息及后续分娩方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浓度,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关联程度。结果2794例孕妇中,1752例(62.7%)孕妇的血清25(OH)D<50 nmol/L,处于维生素缺乏状态;血清25(OH)D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为43.80 nmol/L和35.60~58.40 nmol/L;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低于25~32岁和>32岁的孕妇;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其血清25(OH)D水平高于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P<0.05);且不同季节检测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夏秋季检测的25(OH)D水平相对较高[45.65 nmol/L (36.78~59.43 nmol/L)、45.50 nmol/L (36.88~61.43 nmol/L)],而春冬季相对较低[(40.40 nmol/L (33.65~54.80 nmol/L)、42.80 nmol/L (35.60~55.75 nmol/L)];在产后出血的孕妇中,高龄、高BMI、经产妇、不良孕产史、子宫肌瘤、疾病史和低维生素D可能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关联分析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血清25(OH)D水平处于50~75 nmol/L的孕妇,血清25(OH)D水平<50 nmol/L和>75 nmol/L的孕妇并未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50 nmol/L)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OR=5.96和1.29;95%CI=1.98~17.92和1.01~1.63)。结论南京孕晚期妇女存在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状况,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未能显著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而低水平的血清25(OH)D在子宫肌瘤和无疾病史的孕妇中,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25 羟维生素D3[25-(OH)D3] 水平与血脂、胰岛素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 取2018 年6 月—2018 年12 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 型糖尿病(T1DM)、2 型糖尿病 (T2DM)患者,每组78 例。另选取同期78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25-(OH)D3] 水平不同分为维 生素D3(VD3)<50 nmol/L 组(69 例)和VD3 ≥ 50 nmol/L 组(165 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胰岛素功能 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 3 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清C 肽、餐后2 h 血清C 肽、25-(OH)D3 及胰岛β 细胞功能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05);② VD3<50 nmol/L 组总胆固醇(TC)含量低于VD3 ≥ 50 nmol/L 组,而胰岛β 细胞功能 指数高于VD3 ≥ 50 nmol/L 组(P <0.05);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1DM 组患者VD3 水平、BMI 与胰岛β 细胞指数呈负相关(r =-0.259 和-0.491,P =0.025 和0.043);T2DM 组患者VD3 水平与TC 含量呈负相关 (r =-0.227,P =0.046);结论 糖尿病患者VD3 水平与TC 及胰岛素β 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活性维生素风水平以及探讨25(OH)D,缺乏的原因。方法:对174例住院C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血清25(OH)D,水平、空腹血糖f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C肽(CP),并常规检测Scr、BUN、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C反应蛋白(CRP)、24h尿蛋白等。根据25(OH)D,水平将CKD患者分三组,A组25(OH)D,〈25nmoL/1(n=47)、B组25(0H)D325~50nmol/L(n=115)、C组25(0H)D3〉50nmol/L(n=12),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CKD患者25(0H)D,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非透析患者25(0H1D,水平不足占93.3%,其中25(0H1D,严重缺乏占24.2%。透析患者25(OH)D3不足的占95.8%,严重缺乏占39.1%。c组Alb和Ca^2+明显高于A、B组,C组尿蛋白和Scr与A、B组有明显减低(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Alb(r=0.435)、eGFR(r=0.256)正相关(P〈0.01),和Scr(r=-0.284)、尿蛋白(r=-0.383)、CP(r=-0.208)负相关(P〈0.01),与年龄、BMI、iPTH、ALP、CRP、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正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0I-I)D,与尿蛋白、Scr和CP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普遍存在,大量蛋白尿和高C肽是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高危因素。Alb、尿蛋白、高C肽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与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关系,评价25(OH)D浓度在HFM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6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HFMD组(84例)、重症HFMD组(42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5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25(OH)D浓度,按血清25(OH)D浓度分为正常组(≥75 nmol/L)、不足组(≥50~75 nmol/L)和缺乏组(<50 nmol/L)。对HFMD儿童检测血清钙离子(Ca2+)、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MB水平;用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鉴定。结果:各组血清25(OH)D浓度普遍较低。重症HFMD组血清25(OH)D浓度(50.0±10.2)n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3.1±12.3)nmol/L和普通HFMD组(71.2±13.5)nmol/L;病原学分析显示重症HFMD组中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HFM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是影响HFMD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25(OH)D浓度对判断危重HFMD及预测病情进展具有临床价值,但需要进一步验证25(OH)D浓度在HMF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锌转运8自身抗体(ZnT8A)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的T1DM患者32例,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ZnT8A抗体的检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ZnT8A抗体滴度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25(OH)D3水平[(69.4 ± 9.2)nmol/L]比较,T1DM组的血清25(OH)D3水平[(36.8 ± 6.1)nmol/L]显著降低(P < 0.01);在维生素D缺乏人群中,T1DM的患病风险增加(OR = 3.16,95%CI:3.02~3.31);②根据25(OH)D3水平由高到低分为3组,结果发现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逐渐降低(P < 0.05);与维生素D充足组比较,维生素D缺乏组Zn8TA阳性率升高(P < 0.05);③ZnT8A阳性率与25(OH)D3水平负相关(r = -1.036,P < 0.05)?结论:①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T1DM的患病风险增高;②血清25(OH)D3水平可能影响ZnT8A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李青艳  王绩凯  冯哲伟  李迎春 《重庆医学》2012,41(16):1591-159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与肝功能的相关关系,为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检测了150例NAFLD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四个指标,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血清MDA、ALT、AST分别为(2.61±0.90)nmol/mL、(38.34±23.31)U/L、(32.66±12.36)U/L,高于对照组(2.42±0.93)nmol/mL、(23.53±12.74)U/L、(29.55±9.53)U/L(P<0.05),SOD活性为(75.77±15.97)U/mL,低于对照组(80.65±15.20)U/mL(P<0.01)。相关分析发现全部研究对象的MDA与ALT呈正相关(r=0.125,P<0.05),SOD活性与AST呈正相关(r=0.191,P<0.01);病例组的SOD与AST呈正相关(r=0.241,P<0.01)。结论 NAFL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高,并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 CAP)值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60例,依据CAP数值大小分为无NAFLD组(43例)、轻度NAFLD组(35例)、中度NAFLD组(35例)和重度NAFLD组(47例)。分别测定VAT、SAT、25(OH)D和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各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或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CAP预测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最佳阈值。  结果  无NAFLD组25(OH)D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NAFLD组,轻度和中度NAFLD组25(OH)D显著高于重度NAFLD组(均P < 0.05);CAP与25(OH)D、HDL-C呈负相关(r=-0.436、-0.193,均P < 0.05),CAP与WHR、BMI、VAT、SAT、TC、TG、FINS、HOMA-IR、FFA、CRP、γ-GT、ALT呈正相关(r=0.276~0.447,均P < 0.05);25(OH)D与CAP、VAT、FBG、TC、TG、FFA、HOMA-IR、ALT、CRP、γ-GT呈负相关(r=-0.436~-0.156,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FA和25(OH)D是T2DM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以CAP在265 dB/m为诊断界值预测维生素D缺乏的敏感性为0.776,特异性为0.637。  结论  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25(OH)D负相关,25(OH)D是T2DM发生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 (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47)岁,透析龄(54.20±43.39)个月。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a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 整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58.53±18.33) nmol/L,其中25(OH)D水平正常36例(16.1%)、不足163例(72.8%)、缺乏25例(11.2%)。男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61.94±19.84)nmol/L vs. (55.12±15.37)nmol/L,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25(OH)D浓度相关(P<0.05)。结论 血液透析人群中25(OH)D缺乏和不足十分常见,且可能与心脏疾病、炎症、贫血的发生发展相关。年龄增长、女性、营养不良等是导致的25(OH)D缺乏和不足的因素。25(OH)D缺乏和不足在透析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因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患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疾病转归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378例,分析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35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根据25-(OH)D水平将PICU患儿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14例及维生素D正常组264例,比较2组患儿间一般情况、住院时间、PRISM评分及预后转归情况。 结果 导致儿童入住PICU的感染主要为感染性休克、严重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感染。PICU患儿血清25-(OH)D平均(63.5±19.9)nmol/L,显著低于健康儿童(76.8±17.1)nmol/L(P<0.01),且维生素D缺乏比例(30.2%)也较健康儿童组高(18.6%,P<0.05)。在PICU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组年龄(4.1±1.8)岁,较维生素D正常组(2.7±1.4)岁大(P<0.01),维生素D缺乏组住院时间(5.2±1.1)d较正常组延长(P<0.01)。但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PRISM评分间无显著关系(P>0.05),且与患儿死亡无相关性(P>0.05)。 结论 因感染入住PICU的患儿维生素D缺乏明显,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恢复较慢,但并不影响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缺乏与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的老年患者219例,其中HFpEF患者118例,对照组10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常规生化指标、25(OH)D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对血清25(OH)D和HFpEF心脏结构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就老年HFpEF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老年HFpEF组血清25(OH)D水平[(37.58±12.92)nmol/L]较对照组[(60.82±13.61)nmol/L]明显降低(P < 0.001);且HFpEF组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E峰流速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左房容积指数(LAVI)、三尖瓣反流速度(TRV)、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LAD、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LVMI、E/e'、LAVI、TRV、PASP、NT-proBNP呈负相关,与e' 平均值呈正相关(均P <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25(OH)D水平是老年HFpEF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14,95% CI:0.723~0.916,P=0.001)。   结论  25(OH)D缺乏与老年HFpEF有关,是老年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其对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30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及血糖、血脂相关指标,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74例)和正常妊娠组(232例), 比较2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 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GDM的相关性,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亚组间的妊娠结局。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55.20±0.06)nmol/L, 低于正常妊娠组的(64.92±1.10)nmol/L(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进一步分析相关性发现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血糖(FPG)、TC、TG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血清25(OH)D3水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周为(39.20±0.16)周, 高于体内缺乏25(OH)D3的患者[(36.67±0.51)周], 且新生儿体重大于体内缺乏25(OH)D3的患者[(3.72±0.15)kg vs.(3.07±0.12)kg, 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5(OH)D3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孕妇, 且与FPG、TC、TG等糖脂代谢参数指标存在显著关联,若体内缺乏25(OH)D3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中老年人群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不同程度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 374例中老年人,检测血清25(OH)D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甲状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比例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对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结果:女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比例以及25(OH)D缺乏比例显著高于男性;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血清TPOAb阴性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组血清25(OH)D< 50 nmol/L的比例显著高于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在矫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清FT3和FT4后,血清25(OH)D< 50 nmol/L是TPOAb阳性及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3和1.287?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维生素D缺乏[25(OH)D< 50 nmol/L]比例较高,25(OH)D< 50 nmol/L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