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佳丽  姚军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1):582-585
目的研究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作用的影响,为赤藓糖醇的防龋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变异链球菌分别在质量分数1%、2%、4%、8%的赤藓糖醇、木糖醇和蔗糖胰蛋白胨-多价蛋白-酵母提取物(tryptone-polypeptone-yeast extract,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pH值的变化;测定在以上浓度条件下,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液的pH值变化。结果浓度为2%(q=5.63)、4%(q=4.12)、8%(q=5.77)时,变异链球菌在赤藓糖醇中pH值变化均小于蔗糖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8%时,赤藓糖醇组的pH值变化较木糖醇组小,具有统计学意义(q=6.53,P〈0.05);浓度为2%(q=6.73)、4%(q=6.11)、8%(q=6.98)时,赤藓糖醇对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的产酸pH值大于蔗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2%(q=5.46)、4%(q=6.49)、8%(q=6.01)时,赤藓糖醇对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的产酸pH值小于木糖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产酸代谢和体外菌斑糖酵解模型产酸代谢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变异链菌代谢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fructose corn syrup,HFCS)和蔗糖后△pH值的变化,比较两种糖对变异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制质量浓度为0.25%、0.5%、1%、3%和5%的高果糖玉米糖浆和蔗糖培养基,将变异链球菌UA159于上述各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分别于培养1、4、8、24、48 h各个时间点,用酸度计测量培养前后的pH值,计算ΔpH值,代表变异链球菌的产酸能力。结果:在本研究设定的糖浓度范围和培养时间段内,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和蔗糖培养基中的ΔpH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培养4~8 h内,HFCS培养基内pH值下降速度快于蔗糖培养基。在培养4、8、24 h时,5种浓度的HFCS培养基中ΔpH值均明显大于蔗糖培养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培养1 h和48 h时,两种糖培养基中ΔpH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培养4~8 h内,HFCS利于变异链球菌代谢产酸,而在24~48 h内,蔗糖则显示出较强的持续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相同浓度下赤藓糖醇和木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0.5%、1%、2%、4%、8%、12%、16%赤藓糖醇和木糖醇的TPY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变异链球菌,分别于0、2、4、6、8、10、12、18、24 h测量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值(A值)和pH值,运用SPSS描绘其变化曲线图。结果在0.5%、1%、2%浓度下,赤藓糖醇培养基的A值较木糖醇培养基高,pH值较木糖醇培养基低,说明变异链球菌在含0.5%、1%、2%赤藓糖醇的培养基内的生长和产酸能力明显较相同浓度木糖醇培养基高。在8%、12%、16%浓度下,赤藓糖醇培养基的A值较木糖醇培养基低,pH值较木糖醇培养基高,说明变异链球菌在含8%、12%、16%赤藓糖醇的培养基内的生长和产酸能力明显较相同浓度木糖醇培养基低。结论对比木糖醇,低浓度下赤藓糖醇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抑制作用较弱,高浓度下赤藓糖醇的抑菌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变形链球菌加入含不同浓度CPP-ACP的蔗糖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h,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计算pH的变化值ApH(初始pH值-终末pH值)。结果 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升高,ApH降低,即变形链球菌的产酸量降低(P〈0.01)。结论 CPP-ACP对变形链球菌产酸具有抑制作用,且随CPP-ACP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麦芽糖醇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方法用含2.5%麦芽糖醇(麦芽糖醇组)、木糖醇(木糖醇组)、蔗糖(蔗糖组,作为阳性对照)的TYE液体培养基以及空白TYE液体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厌氧条件下培养变形链球菌,测定在不同时间段各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OD)值和pH值。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和分析。结果变形链球菌在麦芽糖醇、木糖醇和空白TYE液体培养基内的生长和产酸受到抑制,而在蔗糖组的生长和产酸非常显著。结论麦芽糖醇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防龋甜味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质量浓度下木糖醇对黏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含不同质量浓度(128、64、32、16、8、4 g·L-1)木糖醇的脑心浸液(BHI)液体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培养黏性放线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然后测量对照组以及1/2、1/4、1/8 MIC和MIC质量浓度时培养1.5、3、6、12、24、48 h液体培养基的pH值,计算ΔpH值,同时测量2、4、6、8、10、12 h液体培养基的光密度(OD550)值;最后测定抑制50%及 90%黏性放线菌生物膜形成的最低木糖醇质量浓度(即MBIC50和MBIC90)。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木糖醇能抑制黏性放线菌的生长,MIC为64 g·L-1。培养12 h后,各组之间的Δp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ΔpH值随MIC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时,除1/2 MIC以及MIC组之外,其余各组的OD5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550值随MIC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黏性放线菌在含1/2 MIC及MIC的木糖醇培养基里生长及产酸能力随木糖醇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木糖醇的MIBC50为64 g·L-1,MIBC90为128 g·L-1,说明木糖醇培养基能抑制黏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木糖醇能有效地抑制黏性放线菌的生长、黏附以及产酸,有一定的抑制致龋菌和防治龋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uxS基因突变对变形链球菌产酸代谢的影响,以探讨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菌株致龋毒力的变化。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菌株培养液的吸光度A值;同时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结果:基因缺陷株细菌A值显著低于标准株(P〈0.05);培养基初始pH〉5.0时,其产酸量小于亲代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菌株的产酸代谢能力下降,其致龋力小于亲代菌株。  相似文献   

8.
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伊犁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探讨其防龋效果及可能的防龋机制。方法 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黑蜂蜂胶对口腔常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培养测试细菌24 h单菌生物膜,加入MBEC及以下的3个浓度配置成初始pH值为7.0的含药培养基,厌氧培养24 h后测pH值,并计算pH变化值以检测不同浓度黑蜂蜂胶对测试菌单菌生物膜产酸能力的影响。蒽酮法测定MBEC及以下的3个浓度的黑蜂蜂胶对变异链球菌24 h单菌生物膜产生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 黑蜂蜂胶对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的MBEC分别是6.25、1.56、3.13、0.78、0.78 mg•mL-1;黑蜂蜂胶可使各测试菌单菌生物膜ΔpH降低,蜂胶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EC浓度时,蜂胶可使变异链球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降低。结论 伊犁黑蜂蜂胶具有一定的防龋效果,其可能的防龋机制是通过有效清除口腔主要致龋细菌单菌生物膜,抑制测试菌株产酸、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能力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取粒径为0.2~3.2 mm的甘草颗粒加去离子水煎煮后过滤,滤液为实验用甘草水煎剂。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不同浓度甘草水煎剂中培养变异链球菌,分别于培养0﹑3﹑7﹑12﹑23、40 h时测定细菌悬液光密度值和培养液pH值,绘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结果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50 mg·mL-1,浓度小于等于100 mg·mL-1的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无杀菌作用。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甘草水煎剂对变异链球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培养12 h时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甘草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生长和产酸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雨  夏文薇 《口腔医学》2018,38(7):602-605
目的 初步探讨淀粉与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的交互作用对变形链球菌致龋毒力的影响。方法 变形链球菌UA159培养于质量浓度均为1%的蔗糖、淀粉和HFCS组成的双糖和三糖BHI培养基中,三种单一糖源作为对照,于培养的6个时间点测量每组的pH值,计算ΔpH;96孔微孔板培养20h后采用结晶紫比色法比较7组的粘附力。结果 蔗糖+HFCS和三糖组产酸速度较快,ΔpH明显大于蔗糖+淀粉和淀粉+HFCS组(P<0.05)。4组实验组的粘附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蔗糖+淀粉组的粘附性最强,三糖组的粘附性强于蔗糖+HFCS组,淀粉+HFCS组最弱。结论 淀粉和蔗糖、HFCS间的交互作用会影响变形链球菌产酸、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导致其致龋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A、B、C、D四组,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单独培养、变形链球菌单独培养、两菌混合培养、空白对照组.在不同葡萄糖浓度(0.01 ~ 0.15 mol/L)或不同初始pH值(7.0~4.0)下,将两菌单独或混合培养48 h后,测定上清液pH值,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判断两菌的产酸能力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以变形链球菌单独培养(B组)为参照,评价两菌混合培养(C组)的产酸能力.结果 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白假丝酵母菌均可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P< 0.001).葡萄糖浓度小于或等于0.10 mol/L时,C组产酸量小于B组(P<0.05);葡萄糖浓度达到0.15 mol/L时,B、C两组的产酸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为7.0~5.5时,白假丝酵母菌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P< 0.001);pH≤5时,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的产酸力无影响(P>0.05).初始pH为7.0时,C组产酸量小于B组(P<0.05);初始pH降至6.5、6.0时,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pH降至5.5以下时,C组的产酸量大于B组(P<0.05).本实验条件下,混合培养的总产酸量随培养基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呈增多趋势,随初始pH降低呈减少趋势.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及两菌混合培养的产酸力均与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和初始pH有关.  相似文献   

12.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液对发酵乳杆菌产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液(CPP-ACP)对发酵乳杆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发酵乳杆菌加入含不同浓度CPP-ACP的蔗糖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h,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计算pH的变化值ApH(初始pH值一终末pH值)。结果:随着CPP-ACP液浓度的升高,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升高,ApH降低,即发酵乳杆菌的产酸量降低。结论:CPP-ACP对发酵乳杆菌的产酸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变异链球菌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牛奶混合液中的产酸情况.方法:配制含赤藓糖醇质量分数为2%、4%、6%、8%的赤藓糖醇-牛奶混合液,设纯牛奶作为阴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各组溶液经灭菌处理,并经涂板检验无细菌生长后,分别接种变异链球菌菌悬液厌氧培养;培养0、2、4、6、8、10、12h测量各组溶液的pH值,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培养0~4h各组的pH值均急速下降;6h以后,阴性组和空白组的pH值仍继续下降,而4个浓度赤藓糖醇—牛奶组的pH值变化微小.各时间点的pH值均以空白对照组最高,阴性对照组最低.培养2h时阴性对照组pH值低于8%赤藓糖醇—牛奶组(P <0.05);4 h后各时间点均低于赤藓糖醇—牛奶各浓度组(P<0.05).不同浓度赤藓糖醇—牛奶组相比,4h前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h后各时间点,除6%与8%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藓糖醇能够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在牛奶中产酸,且高浓度较低浓度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蒽酮法,分别测定和比较变形链球菌代谢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fructose cornsyrup,HFCS)和蔗糖所合成的细胞外多糖的含量,研究变形链球菌利用高果糖玉米糖浆合成细胞外多糖的能力。方法 配制质量浓度为0.25%、0.5%、1%、3%和5%的高果糖玉米糖和蔗糖培养基,将变形链球菌UA159接种其中,37℃微需氧培养24h后,用蒽酮法测定各培养基中所合成的细胞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结果 除0.25%组和0.5%组中HFCS和蔗糖培养基中所合成的胞外水溶性多糖没有差异(P > 0.05)外,其它各组两培养基中所合成的胞外水溶性多糖均有差异,且蔗糖明显高于HFCS(P < 0.05)。5组浓度的HFCS组和蔗糖培养基中所合成的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均存在差异且蔗糖组明显高于HFCS(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设定的糖浓度范围内,变形链球菌利用高果糖玉米糖浆合成细胞外多糖的能力尤其是合成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较蔗糖弱。  相似文献   

15.
《口腔医学》2013,(4):239-241
目的探讨luxS基因在变异链球菌铁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铁限制条件培养基中对培养24 h的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缺陷株进行吸光度(A)值的测定和分析;并对luxS基因缺陷株在铁限制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性铁或者标准株无菌上清液的生长进行A值的测定和进一步分析。结果培养24 h,2种菌株在螯合剂浓度为0.1 mmol/L的培养基中均未表现明显生长抑制(P>0.05),在螯合剂浓度增大至0.3 mmol/L时,缺陷株表现出生长抑制(P<0.05),在螯合剂浓度至0.5 mmol/L时,生长抑制更为显著(P<0.001)。在铁限制培养基中生长抑制的缺陷株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外源性铁或标准株上清液加入的同浓度铁限制培养基中培养24 h,缺陷株的生长均能达到较高细胞密度(P<0.05)。结论 luxS基因在变异链球菌生长中具有铁代谢作用,其可能通过AI-2部分调节变异链球菌铁限制条件下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临床分离株产酸和耐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中分离得到的变形链球菌为实验菌株,常规复苏、增菌,配制相同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含5%蔗糖、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厌氧(80%N2、10%H,、10%CO2)培养48 h后,采用pHS-3C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pH);将相同菌液浓度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分别在不同pH(以0.5为间隔,pH 4.0~7.0)的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40 nm处吸光度,比较细菌的牛长情况.结果:儿童高、中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国际标准菌株的产酸和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龋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高致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麦芽酮糖醇对变形链球菌致龋因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动物和人体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异麦芽酮糖醇为实验组,蔗糖、木糖醇为对照组,观察异麦芽酮糖醇、蔗糖和木糖醇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黏附及菌液pH值的影响。结果变链在一定浓度的异麦芽酮糖醇与木糖醇培养基上生长数量均受到抑制,与蔗糖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变链在不同浓度的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培养基中黏附于附着板的数量与蔗糖有明显差异(P<0.001)。变链在不同浓度的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培养基中所测得的pH值均高于蔗糖培养基(P<0.001)。结论异麦芽酮糖醇与蔗糖相比,其作用与木糖醇相似,可以使变链形态改变、数量减少、黏附和产酸能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放射龋患者与健康无龋者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致龋性的差异.方法 从放射性龋患者(实验组)及健康无龋者(对照组)唾液中分离培养的变形链球菌各20株,将其接种至不同pH值(以0.5为间隔,pH.4.0~7.0)的PYG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80% N2、10% H2、10% CO2)条件下培养48 h.pHS-25型精密酸度计测定培养物上清的终末pH值,比较产酸能力(△pH值);将菌沉淀用PBS液重悬,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600 nm处吸光度A值,比较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 初始pH>5.5时,实验组组和对照组的△pH值及生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H=5.0时,实验组和△pH值及生长情况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pH<5时,所有的变形链球菌分离株均不能生长.结论 放射性龋者唾液中变形链球球菌临床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产酸性和耐酸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菌(UA159-FR)ffh基因 siRNA干扰后对产酸能力的影响。方法:电穿孔法将siRNA转入UA159-FR与ffh基因序列靶向位点结合,将干扰前后细菌分别加入BHI培养液,含5%糖类的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中培养,pH调至7.5,24 h后测终末pH。结果:转染结果成功;干扰前后不同糖培养基中变形链球菌耐氟菌ffh基因对产酸有显著差异(P<0.05);干扰前后在常规、葡萄糖、及乳糖中差异极显著(P<0.01);蔗糖中差异显著(P<0.05);淀粉中无显著差异。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菌中基因ffh对产酸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对蔗糖进行酵解产生有机酸的能力。方法从不同龋敏感的3~5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中选取66株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产生各有机酸的量。结果不同龋敏感儿童不同基因型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有机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龋敏感儿童变异链球菌携带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量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量越多。变异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生乳酸、乙酸、甲酸的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多于乙酸和甲酸。结论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变异链球菌不同基因型菌株产酸力不同,携带基因型数目越多的菌株其产酸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