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杰  彭南祥  陈季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2-19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分为两组,分别注射曲安奈德和康柏西普,术后7d眼底激光对黄斑区进行局部光凝或格栅样光凝,分别在注药术后14d,1、3mo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后3 mo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将各组各时间点术后检测结果与术前值进行比较,做出客观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式与治疗前相比,在注药术后14d,激光治疗后1、3 mo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曲安奈德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76%、80%、68%,康柏西普组视力提高者分别为88%、92%、88%;两组治疗方式在各个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1 mo最佳矫正视力最好;与术前相比,两组治疗方式黄斑区厚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术前、术后14d,1、3mo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曲安奈德组分别为557.5±150.9、301.7±120.1、262.7±131.2、338.1±146.5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显著差异性,康柏西普组分别为569.4±135.9、282.3±133.5、259.5±116.4、307.8±122.6μm,术前黄斑区厚度与术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曲安奈德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好,但康柏西普治疗效果更优、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经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7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通过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2个月门诊复查时,分别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和眼压,并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等。结果 患者术前BCVA为0.31±0.12;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BCVA为0.44±0.12,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术后2个月BCVA为0.53±0.13,和术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显示,术前CFT为(354.30±89.52)μm;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CFT为(233.10±49.54)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为(198.60±41.88)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个月、2个月间患者眼压以及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经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病变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ICNV患者90例(90眼),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雷珠单抗组及康柏西普组,每组患者各45例(45眼)。康柏西普组患者采取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进行治疗,雷珠单抗组采取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康柏西普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34±0.10、0.60±0.25、0.80±0.20和(374.10±1.18)μm、(289.02±1.30)μm、(215.06±1.20)μm;雷珠单抗组分别为0.33±0.11、0.57±0.24、0.78±0.23和(373.55±1.15)μm、(288.97±1.23)μm、(215.11±1.17)μm。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不同时间后,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与雷珠单抗组相差均不大(均为P>0.05)。治疗结束后康柏西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雷珠单抗组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4,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ICNV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患者对黄斑区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36例DME患者,在接受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 康柏西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的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和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变化。结果 DME患者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BCVA为0.26±0.02,3次注射治疗后BCVA分别为0.42±0.04、0.51±0.04及0.54±0.04,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CRT为(472.42±9.68)μm,3次注射治疗后CRT分别为(339.33±6.73)μm、(320.89±7.60)μm、(300.14±5.60)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CVA及CRT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患者治疗前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44.27±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44.28±0.04)%、(44.32±0.04)%、(44.32±0.04)%;治疗前的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为(52.96±0.04)%,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52.94±0.04)%、(52.87±0.04)%、(52.87±0.04)%;治疗前浅层FAZ面积为(0.56±0.08)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56±0.08)mm2、(0.56±0.08)mm2及(0.56±0.08)mm2;治疗前深层FAZ面积为(0.75±0.10)mm2,3次注射治疗后分别为(0.75±0.09)mm2、(0.75±0.09)mm2及(0.75±0.09)mm2,治疗后患者浅层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VD和FAZ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ME患者连续3个月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BCVA,降低其CRT,并对视网膜毛细血管VD及FAZ面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接受康柏西普单次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黄斑形态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25眼)DM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观察起点与终点(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对照组入组与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和微视野计检测的视网膜光敏感度等。结果 治疗组观察起点CRT为(448.73±193.25)μm,观察终点CRT为(300.60±74.93)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10)。所有患者经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研究对象4°内注视点均>75%,治疗组和对照组4°与8°的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观察终点与观察起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4°与8°视野视网膜光敏感度在观察起点及观察终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12°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玻璃体内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ME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及提高视力,形态学恢复早于功能学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我院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患者31例31眼;随访 7.9~12.8 (9.53±1.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thickness,MT)的变化,记录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BCVA为(0.72±0.37)LogMAR,末次复查BCVA提高至(0.46±0.38)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01)。12例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19例患者视力维持稳定。注药前CMT为(461.16±146.20)μm,MT为(571.58±242.27)μm;末次复查CMT下降为(264.68±90.41)μm,MT下降为(272.29±188.54)μ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T:t=6.24,P<0.001;MT:t=5.42,P<0.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收治的弥漫性DME患者51例51眼,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7例17眼:单纯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组(A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联合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B组);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 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压等检查,比较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三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弥漫性DME患者BCVA、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但A组、B组疗效均优于C组(均为P<0.05)。A组、B组患者BCVA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CMT(197.47±45.26)μm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9.91±3.18)mm2改善情况优于A 组(205.59±47.33)μm、(13.24±4.87)mm2(P<0.001),且无光凝术及康柏西普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迅速减轻弥漫性DME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提高患者视力,其疗效优于单纯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术和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  相似文献   

8.
王敏  侯力华  王芳  张少华  刘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01-1904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Conbercept,0.5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4-10/2015-10临床确诊的48例4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分为康柏西普组(24例24眼)和对照组(曲安奈德,24例24眼).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1wk,1、3、6、12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玻璃体注射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注射前各观察参数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后1wk,1、3、6、12mo最佳矫正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康柏西普组分别下降了130.17±1.72、253.33±3.14、318.00±1.41、20.01±1.21、15.09±1.41μm,无注射康柏西普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32.5±2.07、249.67±1.21、317.50±4.23、18.01±1.41、16.09±1.31μm,无注射曲安奈德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6.882,P=0.663>0.05);在注射和观察12 mo内,对照组平均注射2.83±0.72次,康柏西普组注射3.17±0.71次,两组在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和操作过程方面,对照组前房穿刺4眼(17%),术后高眼压3眼(13%),经降眼压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未出现视神经损害,并发性白内障1眼(4%),康柏西普组均未发生以上相关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是一种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和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44例63眼记为DME组,另选取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的继发于RVO的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眼记为RVO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检查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OCT仪进行OCT检查,自动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厚度并以此作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均一次性注射0.05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比分析DME组和RVO组患眼基线特征及康柏西普治疗后7 d疗效差异。结果 DME组患眼基线CMT为(484.94±152.89)μm, RVO组为(582.33±241.57)μm, RVO组基线CMT高于D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眼基线BCVA为0.31±0.20,RVO组为0.29±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 d, DM...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DME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两组均实施一次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试验组分别在第1次激光时及相隔45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激光术后45、90d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293.90±12.94μm,对照组术后45d黄斑厚度为320.20±29.17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65.80±16.26μm,对照组术后90d黄斑厚度为290.15±12.23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8,对照组术后45d最佳矫正视力为0.34±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09,对照组术后90d最佳矫正视力为0.37±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较单纯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组能明显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延长两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间隔时间是否可以更为科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VD)与康柏西普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的46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期DME患者(DME组)和同期37例无DME的NPDR患者(对照组)资料.DME组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中心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连续3个月、每个月玻璃体内注射一次康柏西普的常规疗法,记录治疗前及各次注射后1个月的BCVA以及频域OCT的特征(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积液、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下纤维化等)。结果 经过3次注射治疗后,BCVA从治疗前的(0.98±0.55)LogMAR提高到治疗后的(0.69±0.43)LogMAR(P<0.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治疗前的(449.07±245.19)μm降低到治疗后的(232.76±103.93)μm(P<0.01),其中初次注射后第1个月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最为明显;3次注射后视网膜内积液或视网膜下积液消退组BCVA改善并没有明显优于各自的未消退组(均为P>0.05),但单纯视网膜下积液组BCVA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内积液组和混合积液组(F=6.168,P=0.007)。结论 频域OCT是一种评价黄斑结构改变的有效手段,为临床分析注射康柏西普术后视力的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黄斑中心凹与旁中心凹浅层、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分析,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且经OCT确诊的黄斑前膜患者26例26眼,所有患者均行常规23 G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术后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应用OCTA检测患眼CMT、黄斑FAZ面积及黄斑中心凹与旁中心凹浅层、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患眼BCVA(logMAR)为0.69±0.28,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BCVA(logMAR)分别为0.51±0.40、0.48±0.37、0.42±0.89、0.43±0.38、0.37±0.37,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MT分别为(401.04±63.53)μm、(408.49±58.94)μm、(406.67±63.75)μm、(378.80±38.93)μm和(384.72±37.11)μm,均显著低于术前的(458.14±82.1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患眼术前与术后各时间黄斑FAZ面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仅在术后3 d,黄斑中心凹深层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从术前的(37.52±8.34)%升至(44.78±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结论 应用OCTA可以对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前膜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术后患眼视网膜形觉功能恢复较快而黄斑区结构及血流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对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及黄斑厚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44例(6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3 d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黄斑水肿情况。必要时对患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10±0.23)logMAR,对照组为(0.31±0.35)logMA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视力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试验组黄斑厚度为(249.09±22.89)μm,与术前(241.39±17.42)μ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对照组黄斑厚度为(256.70±40.84)μm,与术前(232.80±20.10)μm相比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5眼行OCTA检查,其中3眼可观察到黄斑区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1眼存在明显的黄斑囊样水肿;试验组2眼行OCTA检查,均未见明显微血管瘤及无灌注区。结论 术前应用普拉洛芬可减少术后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增厚,有助于术后早期视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自然消退患儿的黄斑形态与血流的变化。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自然消退的轻度ROP患儿6例(12眼)为ROP自然消退组,同时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健康儿童8例(16眼)为对照组。使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获得两组儿童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利用SD-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135±0.121)mm2和(0.316±0.080)mm2,CFT分别为(193.77±17.92)μm和(164.29±20.21)μm,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ROP自然消退组与对照组的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及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P自然消退患儿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有明显改变,FAZ面积偏小,CFT增厚,但BCVA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评估影响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远期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BRVO-ME)患者30例30眼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进行裂隙灯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3次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期为1个月。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和眼压,并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数据差异。结果 BCVA从阿柏西普治疗前的(0.61±0.26)logMAR提升至治疗后1个月的(0.51±0.19)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前CMT为(441.77±108.09)μm,治疗后1个月CMT为(354.47±83.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及治疗后 1个月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未发现任何眼部及全身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雷珠单抗不应答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转为阿柏西普治疗能在短期内减轻黄斑区水肿程度,提高视力且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汪亮  徐晓晨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05-1309

目的: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芜湖市眼科医院2016-12/2017-11收治的18例20眼确诊为wAMD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随访记录治疗1mo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CTA检查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foveal macular thickness,FMT)、黄斑中心凹旁厚度(parafoveal macular thickness,PMT)、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以及中心凹和中心凹旁浅层血管密度。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患者18例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1mo后,平均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FMT、PMT、CNV面积及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旁浅层血流密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发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改变视网膜脉络膜自身血管结构。OCTA用于评价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临床疗效更安全,更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81例81眼,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43眼和对照组38例38眼,观察组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577 nm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of macula thickness,CMT),分析观察组BCVA和CMT变化值与初始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BCVA、CMT相应改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分别为0.37±0.09、0.44±0.10和0.52±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分别为(351.03±41.43)μm、(270.32±40.03)μm和(220.01±32.91)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BCVA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BCVA呈负相关(r=-0.422、-0.410,均为P<0.05);CMT变化值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治疗前CMT呈负相关(r=-0.430、-0.415,均为P<0.05)。结论 577 nm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较好,其效果与患者基线BCV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