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体液免疫状态,探寻其发病机理。方法随机收集HSP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C3及C4水平,IgE用ELISA方法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IgG、IgA、JgE及C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gM、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3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紫癜性肾炎患儿IgG、IgE、C3明显低于HSP肾未受损者。结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补体激活可能在其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小扮演一定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5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及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IgE升高阳性率达90.80%;IgA升高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达49.4%,比IgA正常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30%)明显升高(P<0.05),C3补体升高组肾脏或消化道受累率达41.18%,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61.76%的C3补体升高患者伴有IgA水平的升高。结论 HSP患者急性期IgE水平升高,IgA、C3补体升高患者易出现肾脏或者消化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MG)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丙球治疗组28例、激素治疗组30例,另设常规对照组40例,观察皮疹、关节症状、腹痛消失时间及3个月内肾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丙球治疗组在皮疹、腹痛、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对照组(P<0.01);②丙球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相比,在皮疹消退及住院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3个月后,丙球治疗组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MG对过敏性紫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常规体检的9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补体C3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统计PNS患儿疾病复发情况,并比较疾病复发患儿与未复发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与PNS患儿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gE、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gA、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儿中,PNS复发53例,未复发41例;疾病复发患儿血清Ig E、Ig 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患儿,Ig A、Ig G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未复发患儿,且血清Ig E、Ig M水平与PNS复发呈正相关,Ig A、Ig G及补体C3水平与PNS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PNS患儿血清IgE、IgM水平升高,IgA、IgG及补体C3...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蓓  曾华松  熊小燕  韦茹  姚翠婵 《广东医学》2006,27(7):1002-1003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对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6 56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SP组与对照组比较,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CD16 56明显降低(P<0.01),CD8明显升高(P<0.01)。IgA明显升高(P<0.01),补体C3升高(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刘兵  陈惠仁 《河北医学》2013,(11):1664-1667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122例,将伴有肾脏功能损害者选入观察组(49例),将不伴有肾脏功能损害者选入对照组(73例),分析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诱因及首发症状情况、临床表现及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感染为患儿最常见诱因,比例为52.46%,紫癜为患儿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比例为64.75%。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紫癜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肾脏功能损害。卡方检验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8y、皮疹反复≥4w及血FIB升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反复发生≥4w及血FfB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典型的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皮疹反复发生≥4w及血FIB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1异常糖基化在不同临床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单纯紫癜组(n=18)、紫癜+有关节症状组(n=16)、紫癜+有消化道症状组(n=12)、紫癜性肾炎组(n=20),以同期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20)。以蚕豆凝集素(VVL)亲和ELISA检测血清IgA1糖基化程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水平。结果单纯紫癜组、紫癜+有关节症状组、紫癜+有消化道症状组、紫癜性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异常糖基化的IgA1水平分别为(0.21±0.07)、(0.23±0.04)、(0.27±0.03)、(0.35±0.06)和(0.12±0.07)U,紫癜性肾炎组与单纯紫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IgA明显升高,且以IgA1升高为主,各组IgA、Ig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IgA明显升高,且以IgA1升高为主,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损害可能与IgA1的异常糖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病程早期饮食限制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饮食限制组及无饮食限制组,入院后均予食入过敏原检查,并依据结果将2组患儿各分为2个亚组;同时所有患儿均常规给予0.5-1.0 mg·kg^-1·d^-1地塞米松静脉输注,以后依据临床症状改为口服强的松,总疗程均1个月以上。结果 3个月内不同程度饮食限制组紫癜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无饮食限制组(P〈0.05),紫癜持续时间较后组短(P〈0.05);2组3个月内胃肠道症状再发率前组明显低于后组(P〈0.05),胃肠道症状持续时间前组明显短于后组(P〈0.01)。结论发病后3个月内严格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的复发次数,并降低了胃肠道症状的再发率,减少皮疹及胃肠道症状持续的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HSP的9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有季节性分布的特点,第1、4季度发病较多;皮肤型发病率占首位,腹型次之;回、汉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诱因中以呼吸道感染及食物过敏较多.分析显示皮疹持续时间、皮疹是否反复、年龄、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是否用肝素治疗、血浆IGg、PLT等在肾损害组和尿检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年龄≥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治疗等患儿易发生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对有以上临床特征的HSP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从心理护理,并发症及药物治疗的观察,加强饮食的管理与指导,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及皮肤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18例再无新的皮疹出现,无腹痛及关节痛时给予出院,2例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与观察,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文飞清  侯凌杰 《吉林医学》2010,(33):6038-6038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3d后判定疗效。15例患儿中,5例施行了血液灌流的治疗,皮疹消退,无复发,腹痛明显减轻,血管神经性水肿减轻,疗效满意。10例患儿常规治疗,皮疹消退缓慢,疗效明显不如前者。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A1(IgA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HSP急性期患儿200例,按照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n=109)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n=91)。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儿童的血清IL-21、TGF-β、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比较各组间IgA/C3值变化,并对HSP组患儿血清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的IL-2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TNF-α、IgA1、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TNF-α、IgA水平和IgA/C3显著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IgG、IgM、C3和C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1与TGF-β、TNF-α、IgA1、IgA及IgA/C3均无相关性(P>0.05),TGF-β与TNF-α呈正相关(P<0.05),IgA1与IgA、IgA/C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IL-21、TGF-β、TNF-α及IgA1有助于明确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发展,及早采取措施,可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形成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三种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4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患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4.84%、65.79%、70.48%,以荨麻疹的阳性率最高。三种过敏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均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最高;食入性变应原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牛奶的阳性率最高,荨麻疹以腰果类阳性率较高。结论: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疾病血清IgE的测定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Ⅰ型变态反应部分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的致病;通过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者过敏的变应原,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中的总IgE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无肾损害HSP组患儿26例,HSPN患儿共24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总IgE和EC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SP急性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肾损害组的血清总IgE、ECP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HSP恢复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③HSP急性期血清ECP与血清IgE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5)。结论血清总IgE和ECP协同,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HSP及HSPN病情进展程度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儿童过敏性紫癜补体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补体C3、C4活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组、腹型组、肾型组、关节型组和混合型组;按照其病情进展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定患儿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同时,与32例健康儿童组成的对照组同期测定的补体水平做对比分析。检测方法为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Array360型散射免疫比浊仪,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补体C3、C4水平在不同临床分型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补体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皿清补体C3水平降低(P〈0.05),恢复期C3水平相对急性期升高,但仍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血清补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相对于健康患儿其急性期补体C3水平降低,恢复期相对同升,而血清补体C4水平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食物过敏儿童常见食物变应原的种类及其构成比、一般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采取合理的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46例食物过敏儿童和192例健康儿童血清的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血清免疫球蛋白总IgE、IgG、IgA、IgM、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分别是牛奶(21.11%),牛肉(17.20%),全蛋(16.49%),黄豆(9.73%),芝士8.77%.食物过敏组患儿总IgE水平、CD19+B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间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T淋巴细胞(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T细胞、CD3+CD8+抑制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食物过敏的变应原中最常见的是牛奶、牛肉和全蛋,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水平等反映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在儿童食物过敏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12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峰 《当代医学》2011,17(23):98-99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发作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好转时间为5~12d,平均7.6d。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10.8%。本组78例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对腹痛、关节痛有缓解作用,但对病程、复发及肾脏损害与未使用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腹型容易发生误诊,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腹痛、关节痛症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