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TME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间接受TME治疗的461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是否合并糖尿病、肿瘤肛缘距离、手术时长、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吻合方式等。结果 461例患者中,32例患者(6.9%)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前合并肠梗阻、病理类型、肿瘤肛缘距离和手术时长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吻合方式等因素无关(P>0.05)。32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中,24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行横结肠造口后治愈,1例死亡。结论病理类型、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肛缘距离和手术时长等因素是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对临床预测及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吕强  姜协  颜荣林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903-907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VI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56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瘘2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8例(7例治愈,1例转手术治疗后治愈);行末端回肠造瘘术11例,横结肠造瘘术5例,均治愈。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肿瘤与肛缘距离为吻合口瘘发生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正确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减轻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顸后的重要因素,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的探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4-12-31经我院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7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分别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53%(48/734).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7.470,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OR=1.974,P=0.043)、新辅助放化疗(OR=2.667,P=0.011)、预防性造瘘(OR=0.214,P=0.013)、血管侵犯(OR=2.336,P=0.044)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 患者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新辅助放化疗、预防性造瘘、血管侵犯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可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优选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  相似文献   

6.
廖茂平 《实用癌症杂志》2014,(12):1631-1634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2例患者行直肠癌保肛术,必要的情况下行预防性肠造口。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BMI、ASA评分、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等情况。结果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ASA评分、糖尿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浓度、肿瘤位置、肿瘤组织类型、T分期、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预防性肠造口与吻合口漏发生无关(P>0.05)。结论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肿瘤与肛缘距离、新辅助化疗史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赵广法  师英强  莫善兢 《肿瘤》2004,24(6):595-597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607例距肛缘3~12 cm的中下段直肠癌行TME技术的直肠癌前切除术,对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的病例同时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8%,其中68.6%的病例通过单纯经双套管冲洗引流治愈,28.6%需行横结肠造瘘术,两组的治愈时间无差异.年龄、吻合技术和糖尿病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或0.01),而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预防性造瘘和术前放疗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结论TME手术常规附加近端肠造瘘并无必要,对少数高危病例可能有价值.单纯经引流管冲洗可治愈大部分吻合口漏,少数病例需行剖腹探查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 =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 =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 =0.004)、手术方式(χ2=10.27,P =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 =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O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O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伴有独立危险因子病例采取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瘘的程度,缩短瘘的愈合时间。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21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6例(7.5%).发生时间为术后4-15d,平均(6.8±1.4)d.其中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结肠储袋等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术前有无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有无合并肠梗阻、手术方式、吻合器应用、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减张及术后直肠留置肛管引流减压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4例严重吻合口瘘的患者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4个月成功闭瘘.12例较轻的吻合口瘘患者采用单纯完全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经引流管局部冲洗等措施全部治愈,愈合时间为14d至3个月,平均(28.7±2.3)d.术后无死亡患者.结论: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及肠梗阻、低位吻合口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加固减张,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引流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积极合理的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措施治疗吻合口瘘是促进吻合口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水平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9月至202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行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5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设计,以患者的年龄、肿瘤TNM分期、ASA分级、直肠癌家族史、糖尿病史为筛选因素选取在同期开展、同组医生实施直肠前切除术的102例患者,以样本量1∶2的方式进行配对。比较两组在性别、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subcutaneous fat area,V/S)、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有无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样本153个,其中吻合口漏组样本51个,对照组样本102个。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VFA、V/S、术前新辅助放疗史、术中出血量、肿瘤距肛缘距离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对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FA、V/S、术前新辅助放疗史、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及术中出血量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FA可作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内脏型肥胖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积极干预,合理调控基础疾病及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167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后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44例患者(2.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术后第6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9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9例患者立刻采取了积极手术治疗,另有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后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7cm、术前肠道梗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临床状况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cT3-4期和(或)N1-2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先行新辅助放化疗6~8周后行LAR术,所有肿瘤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根治性切除、低位保肛手术。根据收集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肿瘤特征、检查指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整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 10.3%。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糖尿病、BMI、术前白蛋白、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侧方淋巴结清扫不同的分组中存在差异(P均<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BMI(OR=1.172,95%CI:1.012~1.357,P=0.034),术前白蛋白(OR=1.883,95%CI:1.001~3.993,P=0.037),侧方淋巴结清扫(OR=10.353,95%CI:1.513~70.846,P=0.017)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血糖水平、BMI指数、白蛋白、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因素相关。对于肥胖、低蛋白血症、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言,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将增高;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保留左结肠血管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