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广州地区体检人群25羟基维生素D [25(OH)D]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类人群25(OH)D水平状况,辅助诊断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 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共9 163例体检者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人群25(OH)D营养水平。 结果9 163例体检者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63.89 nmol/L,正常率为26.41%,不足率为46.45%,缺乏率为27.14%。男性25(OH)D总体正常率为29.29%,不足率为47.36%,缺乏率为23.28%;女性25(OH)D总体正常率为23.26%,不足率为45.42%,缺乏率为31.32%。女性群体25(OH)D缺乏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体检群体中25(OH)D缺乏率最高的均为20岁~29岁年龄段,分别为28.75%、42.71%。对不同月份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血清25(OH)D水平最高为5月,最低为2月。 结论广州地区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25(OH)D缺乏,且女性相比男性有更高的缺乏率。  相似文献   

2.
了解陕西部分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现状,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陕西省参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扶风县、旬阳县、勉县中小学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血清维生素A、25(OH)D进行测量.结果 调查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的水平为(110.0~640.0)ng/mL,均值为(293.0±65.4) ng/mL.第5百分位、第95百分位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00.0,413.0和284.8 ng/mL.总的维生素A缺乏率为3.8%,亚临床缺乏者为59.2%.随年龄的增长,血清维生素A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9,P<0.05).25(OH)D的水平为(2.70 ~ 43.40) ng/mL,均值为(16.7±6.8)ng/mL.第5百分位、第95百分位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6,29.1和15.3 ng/mL.学生的25(OH)D缺乏率为14.7%,亚临床缺乏者为55.6%.随年龄的增长,血清25(0H)D水平呈下降趋势,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A及25(OH)D的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陕西部分地区农村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D微量营养素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营养改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海地区体检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据表法选择2017年在上海市某医院进行体检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维生素D检测,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和维生素D相关影响因素,并对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000名上海地区体检人群进行调查,男性572人,女性428人,平均年龄(54.77 ± 15.30)岁,学生244人,在职513人,退休243人,分别占24.4%、51.3%、24.3%。高中及以上学历689人,占68.9%。月均收入以≥3 000元为主,有674人,占67.4%。上海地区体检人群血清25(OH)D平均为(27.44 ± 9.63)μg/L,范围值为12~56 μg/L,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充足率分别为16.8%、32.2%、51.0%。性别、晒太阳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同其血清中25(OH)D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近一半上海地区体检人群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性别、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影响人群的25(OH)D水平,建议增加人群的日晒时间及户外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村中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和高血压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J  Zhang D  Xiao Y  Zhao W 《卫生研究》2003,32(1):46-48
利用 1 997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美国BioSignia公司的合作项目“膳食、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研究”的资料 ,对河南南阳农村地区 61 86名 40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特点及膳食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地区居民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结构明显不合理 ,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偏高 ,高达 44 8% ;膳食结构不合理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 ,新鲜蔬菜和水果、水产品摄入高的人群中患病率低 ,而腌制蔬菜摄入高的人群中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海市≥50岁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握力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我国上海市2018-2019年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握力的关系,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及乳制品摄入情况进行分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绘制维生素D水平与低握力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 共4 391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 054人(46.8%);年龄(67.02±8.81)岁;低握力1 421人(32.4%);维生素D不足及缺乏分别为1 533人(34.9%)和401人(9.1%)。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发生低握力的风险更高(OR=1.41,95%CI:1.09~1.83);在男性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与低握力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1.67,95%CI:1.12~2.50),而女性中两者之间无关联(OR=1.30,95%CI:0.97~1.74);在60~69岁及≥80岁年龄组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与低握力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1.57,95%CI:1.05~2.35;OR=2.40,95%CI:1.08~5.31),在乳制品摄入<250 ml/d的人群中,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OR=1.57,95%CI:1.17~2.09),而在乳制品摄入≥250 ml/d的人群中无明显关联。限制性立方条样图显示,低握力的发生风险可能随维生素D含量的上升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与握力存在一定的关系,维生素D缺乏人群出现低握力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险因素,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是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第一和第三位死因,中国人群死亡危险11.7%可归因于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同时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也不断攀升。为了解常州市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8月在常州市武进区农村2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中,进行了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合肥3家医院产科门诊招募1 875名处于孕中期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25(OH)D、脂代谢指标TC、TG、HDL-C和LDL-C。采用Cubic非线性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率为75.3%,TC、TG、HDL-C和LDL-C均值分别是(233.22±38.87)、(226.24±83.88)、(79.04±12.77)和(109.54±25.95)mg/dl。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以25(OH)D五分位组(Q1~Q5)中Q5为对照组,Q1~Q4组的TC、TG均显著升高,Q1和Q2组的LDL-C显著升高,且在Q1组观察到TC、TG和LDL-C的最高差值(TC:β=16.88,95% CI:10.50~23.26;TG:β=34.92,95% CI:21.32~48.53;LDL-C:β=9.06,95% CI:4.77~13.35)。未观察到5组间HDL-C的显著差异。以维生素D是否缺乏分层后结果显示,当25(OH)D<50 nmol/L时,25(OH)D每增加10 nmol/L,TC、TG和LDL-C分别降低3.53 mg/dl(95% CI:1.30~5.75)、7.42 mg/dl(95% CI:2.41~12.44)和2.08 mg/dl(95% CI:0.60~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当25(OH)D≥50 nmol/L时,未发现25(OH)D与TC、TG和LDL-C间存在显著关联。无论维生素D是否缺乏,均未观察到25(OH)D与HDL-C的显著关系。结论 孕中期维生素D水平与脂代谢指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仅在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25(OH)D与脂代谢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维生素D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环节与地位。为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大鼠维生素D缺乏实验模型,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正常组,分别给予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两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在不同时期喂养含维生素D饲料,通过血免疫组织化学、清学检测、免疫印迹以及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检验妊娠期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检测指标:各组间尾动脉收缩压的比较、尿蛋白含量的对比、血清转氨酶(ALT、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的测定、各组间胎鼠及胎盘情况的比较。结果:(1)B组与D组相比,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2)D1组与D2组相比,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2)D3组与D2组相比,各项指标降低,(P<0.05)。结论:(1)维生素D缺乏组(B)妊娠高血压疾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D),提示维生素D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关。(2)孕前维生素D正常组被成功诱导成妊娠高血压疾病后由于人为导致维生素D缺乏组(D1)结果检测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D2)。(3)孕前维生素D正常组被成功诱导成妊娠高血压疾病后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注射组(D3)后检测各项指标明显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D2)及缺乏组(D3),提示维生素D可以参与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展。(4)由此推论:产前、孕期维生素D的严重缺乏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维生素D的检测和补充可望列为正常孕产妇保健的工作范围,维生素D治疗可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13例住院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定量测定AD患者血清25(OH)D2、25(OH)D3 和总25(OH)D浓度。按2011年美国医学科学院(IOM)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组:维生素D充足组[25(OH)D≥75 nmol/L]、维生素D不足组[25(OH)D 50~75 nmol/L]、维生素D缺乏组[25(OH)D 25~50 nmol/L]和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25(OH)D≤25 nmol/L]。结果 (1)113例AD患者血清总25(OH)D为(27.08±15.33)nmol/L,其中血清25(OH)D2为(1.23±0.93)nmol/L和25(OH)D3为(24.50±13.04)nmol/L;(2)60.18 %(68/113)患者维生素D严重缺乏、30.97 %(35/113)患者维生素D缺乏、7.97%(9/113)患者维生素D不足和0.88%(1/113)患者维生素D充足;(3)AD患者血清总25(OH)D浓度与MMSE总分的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r=0.202,P=0.032)。结论 住院AD患者严重缺乏维生素D,需要补充维生素D;血清总25(OH)D浓度与认知功能有正相关关系;补充维生素D制剂是否能提高认知功能,需要进一步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09,9(6):100-100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高血压发病危险,即25羟维生素D水平为〉40ng/ml、30~39ng/ml、15-29ng/ml、〈15ng/ml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9.4%、27.2%、40.8%、52.4%。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法对商丘地区2个行政村18周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816人,进行健康体检和高血压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标化患病率52.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饮酒、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经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饮酒、高血压家族史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在调查中仅有5%的人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结论此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注重加强高血压防制知识宣传,从饮食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对1 798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Info和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病率为8.84%。单因素分析与高血压患病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量、总饮酒量、家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高脂饮食、BMI等;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性别、年龄、父或母高血压、总饮酒量、婚姻状况、BMI。结论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合肥市6个农村乡镇12个自然村,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3.2%,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6%、28.7%、11.1%;农村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吸炯年限、婚姻状况、性别、睡眠时间、体力活动及蔬菜日食用量等。结论 合肥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降低BMI值、戒烟、良好的睡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常食用蔬菜等是预防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Laborator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vitamin D inadequacy may be implicated in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Evidence from epidemiologic studies remains limited. We aim to examine the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circulating vitamin D metabolites,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risk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We conducted prospective analyses among 1,211 US men that were free of baseline hypertension and had baseline plasma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or 1,25dihydroxy-vitamin D (1,25(OH)2D) measured and VDR BsmI or FokI polymorphisms genotyped.

Results

During 15.3-year follow-up, 695 men developed incident hypertension. After multivariable adjustment, the hazard ratios (HRs) and 95 % CIs for hypertension across increasing quartiles of plasma vitamin D metabolites were 1.00 (ref), 0.94 (0.69–1.27), 0.69 (0.50–0.96), and 0.82 (0.60–1.13) for 25(OH)D (p, trend: 0.43), and 1.00, 0.92 (0.66–1.27), 1.12 (0.82–1.54), and 1.19 (0.86–1.63) for 1,25(OH)2D (p, trend: 0.16). Compared with carriers of VDR BsmI bb, carriers of bB or BB had a HR of 1.25 (1.04–1.51) for hypertension. For VDR FokI polymorphism, compared with carriers of FF and Ff combined, carriers of ff had a HR of 1.32 (1.03–1.70).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sma 25(OH)D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did not differ by VDR BsmI and FokI polymorphisms.

Conclusion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men, we found suggestive evidence for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25(OH)D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We also found associations between VDR BsmI and FokI polymorphisms with hypertension risk.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内丘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丘县7个行政村17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898人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及相应的健康体检。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126.78,P=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腰围、体重指数(BMI)、食盐量、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腰围(OR:1.59,95%CI:1.18~2.13)、食盐量(OR:1.37,95%CI:1.08~1.72)、高血压家族史(OR:3.28,95%CI:2.40~4.47)、年龄(OR:1.69,95%CI:1.53~1.87)、超重或肥胖(OR:1.70,95%CI:1.39~2.08)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4,95%CI:0.62~0.88)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加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工作,开展知识讲座、控制肥胖、提倡低盐膳食,进而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连云港地区农村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江苏连云港2个县的农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乡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筛选方法入组45~75岁的高血压人群,进行标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根据Friedewald公式估算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10 906例研究对象纳入最终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吸烟、饮酒后,RDW-CV与总胆固醇(β=-8.11,Sx=0.55,P<0.001)、甘油三酯(β=-3.73,Sx=0.79,P<0.001)、高密度脂蛋白(β=-0.96,S;=0.17,P<0.001)、低密度脂蛋白(β=-6.41,Sx=0.50,P<0.001)呈现负相关.进一步以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中,RDW-CV与高密度脂蛋白在年龄较高组(年龄≥60 versus <60岁,交互作用P<0.001)呈现更强的负向关联.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维生素D受体位点(Apal、Bsml、Taql)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Pubmed、Ovi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 databases数据库检索相关病例对照试验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对人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STATA version 12.0软件进行分析,关联强度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收集到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6篇论著包括9项试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项研究关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项研究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累计病例为844例,对照为1522例。总研究人群分析显示Apal位点基因中a等位基因降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模型a比A:OR值0.85,95%CI0.74~0.96,P=0.058;纯合子模型8a比AA:OR值0.75,95%C10.58~0.97,P=0.212;杂合子模型Aa比AA:OR值0.78,95%C10.63~0.98,P=0.235;显性模型Aa/aa比AA:OR值0.77,95%C10.63~0.94,P=0.231),然而Bsml和Taql位点基因并未发现与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受体Apal位点基因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保护基因,而Bsml和Taql位点基因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易感件无相关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陕西省汉中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高血压患病与家族史的定量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汉中市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的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族史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到2 817名18~80岁农村居民的完整资料,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OR=2.06(95%CI:1.70~2.50)。一级亲属中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人数分别为1、2、3时其OR值(95%CI)分别为1.83(1.47~2.27)、2.94(2.09~4.13)、4.48(2.17~9.27)。女性人群中,父亲家族史阳性、母亲家族史阳性、父母家族史均为阳性时,OR值分别为2.50、1.61、2.82,均P<0.05。结论 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一级亲属中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人数与高血压患病呈剂量-反应关系,一级亲属中父亲、母亲高血压家族史可进一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农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两个时期农村2型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暴露率时间趋势。方法2007~2008年在河南省新安县两个乡镇整群随机抽取35~74岁农村人群16953人,对其进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并和2000~2001年InterAsia研究的中国农村样本人群7647人进行比较。结果经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农村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七年间从5.27%上升到7.72%(χ2=8.57,P0.01)。2000~2001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χ2=50.1958,P0.01);2007~2008年的研究显示,55~64岁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最高(12.64%)。比较两项研究发现,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的标化暴露率分别从26.82%、26.39%、20.45%升高到29.82%、46.1%、44.20%。结论农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迅速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主要危险因素暴露率也呈上升趋势,预防控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