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 总被引:108,自引:86,他引:108
2003年,由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领导,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已颁布实施,适用年龄7~18岁.该标准的制定是学生营养评价的最新进展之一,而营养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基层学校卫生工作者可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从一个侧面增强对生长发育评价标准的评价目标、科学依据的认识,做到正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市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肥胖已成为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之一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地区 ,有特殊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了解市区中、小学生肥胖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于 2 0 0 1年对哈尔滨市 7区 2 1所中小学校的 145 5 0人进行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2 0 0 1在哈尔滨市 7个区中 ,每个区选择 1所有代表性的小、初级和高级学校的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 2个班级进行调查。1 2 肥胖判定 按照《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表》(身高标准体重 )…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松江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状况,科学地指导学生超重肥胖防治工作.[方法]按有关标准对松江区2007学年松江区监测点学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评价其超重肥胖状况.[结果]松江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各群体都表现为年龄越小,流行率越高;随着年龄的长大,流行率逐步下降.超重、肥胖都表明城男最高,农村女最低(X2=429.85,P<0.01).[结论]松江区预防控制学生超重肥胖重点应在小学生低年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24个少数民族学生超重和肥胖水平总体较低,但有的民族已呈现出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潮州市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潮安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各组率比较采用χ2分析;应用log - binomial回归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居民超重肥胖率为29.7%,中心性肥胖率为25.4%。log - binomial回归显示:45~59岁(PR = 1.33,95%CI:1.21~1.46)、山区(PR = 1.28,95%CI:1.16~1.40)、已婚(PR = 1.79,95%CI:1.51~2.12)、丧偶/离婚(PR = 1.35,95%CI:1.05~1.73)、身体活动3~5次/周(PR = 1.09,95%CI:1.01~1.19)和≥6次/周 (PR = 1.14,95%CI:1.04~1.25)、水果模式(PR = 1.21,95%CI:1.07~1.37)、蔬菜肉类模式(PR = 1.19,95%CI:1.06~1.34)、海产品模式(PR = 1.22,95%CI:1.08~1.39)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学生(PR = 0.49,95%CI:0.28~0.87)、文化程度(中学PR = 0.91,95%CI:0.84~0.99,大专及以上PR = 0.79,95%CI:0.64~0.97)、中等水平静坐时间 (PR = 0.91,95%CI:0.83~0.99)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女性(PR = 1.10,95%CI:1.02~1.19)、45~59岁(PR = 1.32,95%CI:1.23~1.41)、≥60岁(PR = 1.28,95%CI:1.18~1.38)、已婚(PR = 1.49,95%CI:1.32~1.69)、丧偶/离婚(PR = 1.36,95%CI:1.16~1.60)、无业/离退休居民(PR = 1.07,95%CI:1.01~1.13)、身体活动3~5次/周 (PR = 1.09,95%CI:1.03~1.15)、身体活动≥6 次/周 (PR = 1.18,95%CI:1.11~1.25)、海产品模式(PR = 1.17,95%CI:1.07~1.27)为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学生(PR = 0.47,95%CI:0.44~0.8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PR = 0.78,95%CI:0.66~0.92)、中等水平(PR = 0.93,95%CI:0.88~0.99)和高等水平(PR = 0.87,95%CI:0.87~0.92)静坐时间是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潮州市居民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饮食模式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控制居民肥胖状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南山区随机抽取10个社区共1 265名成人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调查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3.04%,9.01%(标化后分别为31.36%,8.55%).性别、年龄和家庭年均收入是影响超重率的主要因素(P<0.05),年龄和吸烟则是影响肥胖率的主要因素(P<0.05),超重、肥胖人群年龄和吸烟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超重率明显高于女性,而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吸烟人群发生肥胖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深圳居民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防治工作中应以主要危险因素干预为主,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1991~2000年河南省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省近十年来在校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对我省 1991、1995及 2 0 0 0年三次学生体质调研中超重、肥胖的检出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资料来源于我省 1991、1995和 2 0 0 0年三次学生体质调研中身高、体重两项。对象为 7~ 2 2岁城乡汉族在校学生 ,其中 1991年的调查人数为 5 4684人 ,1995年为 5 13 2 9人 ,2 0 0 0年为 5 4717人 ,各次调研城乡各年龄组人数基本相同 ,男女基本各半。1.2 方法 三次调研各项身体形态指标的检测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18岁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石家庄市9个区/县(市)抽取9 605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石家庄市≥18岁居民超重/肥胖率为53.5%,其中超重率为34.1%,肥胖率为19.4%;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情况、睡眠时间、上网时间和看电视时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婚姻状况为已婚/同居和离异/丧偶/分居、饮酒是石家庄市≥18岁居民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中学是石家庄市≥18岁居民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石家庄≥18岁居民超重/肥胖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饮酒情况是该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淮安市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24名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采用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率,并通过人体测量和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在校护理专业学生924人,其中超重107人,肥胖69人,超重肥胖率为19.05%(超重率:11.58%,肥胖率为7.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晚上加餐、高能量食物摄入及运动情况与超重及肥胖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护理在校学生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发于出生体重高、晚上经常加餐、平时高能量食物摄入多及运动较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丹东市10 713名≥15岁居民。采用卫生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判断超重和肥胖,运用统计学描述方法、χ2检验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描述分析数据。结果 丹东市≥15岁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是30.076%、11.677%,标化率为27.355%、11.241%。城市地区超重粗率(32.781%)高于农村地区(28.052%);农村地区的肥胖粗率(12.875%)高于城市地区(10.076%),女性(12.691%)高于男性(10.639%)。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是较高年龄段、无配偶、低文化程度、活动量小的职业类型。结论 丹东市≥1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中年居民超重现象严重,青年男性、中老年女性肥胖现象严重,城市地区肥胖人群老龄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分布现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淮安市城区8所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了18 299名中学生,年龄为12~17岁,其中男生为9 831名,女生为8 468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8.4%。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8.4%和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0,P0.05);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3,P0.05)。初中和高中学生超重率分别为15.0%和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P0.05);其肥胖率分别为9.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P0.05)。结论淮安市城区中学生超重、肥胖现象并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5120名15。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计算超重率和肥胖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结合的方法探讨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城乡15~69岁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8.2%和4.4%,不同特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差距较大。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农村(OR=1.274),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OR=1.203),30~、45~和60~69岁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15~岁(OR值分别为1.795、2.107和1.531),回族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汉族(OR=1.674),某些职业(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离退休人员)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农林牧渔人员。结论云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人群差异较大,对重点人群的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商洛市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及肥胖发生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8所小学和中学的6 9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BMI指数,采用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分析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本市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4.37%,肥胖率为10.69%。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6.20%,肥胖率为12.71%,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2.24%,肥胖率为8.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喜食甜食、西餐(OR=2.431,95%CI=1.171~5.846)、不爱运动(OR=1.106,95%CI=1.011~2.937)、熬夜(OR=1.347,95%CI=1.102~4.073)和不吃早餐(OR=1.122,95%CI=1.004~1.980)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运动锻炼(OR=0.819,95%CI=0.011~0.979)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经相关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西餐食用次数、碳酸饮料食用量呈明显正相关(r=0.736、0.693,P0.05),与运动锻炼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814,P0.05)。结论商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城区学生发病率最高,与喜食甜食、西餐、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0年回族与汉族不同群体学生超重、肥胖流行趋势,为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005和2010年宁夏地区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数据,利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BMI)筛查标准,对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结果汉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7.9%,2010年为10.1%;肥胖率2005年为3.8%,2010年为5.1%。回族男生超重率2005年为4.0%,2010年为7.4%;肥胖率2005年为1.9%,2010年为4.7%。汉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5.4%,2010年为5.7%;肥胖率2005年为1.8%,2010年为2.9%。回族女生超重率2005年为4.7%,2010年为5.9%;肥胖率2005年为1.3%,2010年为2.6%。城乡回、汉族7~12岁小学生是超重、肥胖高流行的群体。在控制了年龄、城乡、性别的影响后,2010年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2005年,汉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回族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宁夏地区城市和农村回、汉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均已逐渐进入流行增长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学生肥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五莲县居民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法在山东省五莲县3个乡镇(街道)抽取2127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0岁以上居民2127名,高血压患病率为38.98%,超重、肥胖率为36.34%。高血压患病率,体重正常组为32.05%,超重组为48.91%,肥胖组为62.0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体重指数、血糖(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强体力活动(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控制体重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