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治疗可以精准靶向癌细胞,在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趋于成熟,但在实体瘤中由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导致CAR-T疗法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免疫治疗可以精准靶向癌细胞,在肿瘤(尤其是淋巴瘤)的临床治疗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目前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趋于成熟,但在实体瘤中由于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导致CAR-T疗法应用受限。本文概述了当前CAR-T免疫疗法面临的挑战及相关机制研究,如靶向肿瘤的特异性、安全性以及CAR-T的持久性等,同时聚焦针对这些挑战对CAR-T的CAR结构设计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临床研究中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治疗模式也从单药摸索逐渐进化为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靶向药物、双免疫治疗手段.2020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显示,有更多的免疫组合疗法进一步拓展至一线.  相似文献   

4.
刘畅  蒋婷  全诗翠  纪青 《重庆医学》2018,(9):1242-1244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手段中,以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 T细胞疗法为代表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疗效最为肯定.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CAR-T)疗法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和以往的免疫治疗手段不同,CAR-T疗法显示出更灵敏的肿瘤特异性、更加高效的杀伤肿瘤效应及攻击持久性,在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旨在对CAR-T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卢霞  王荣福 《当代医学》2009,15(14):90-93
恶性淋巴瘤是欧美国家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慢性、难治性恶性肿瘤,易复发,治疗困难。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核素^131I和^90Y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的放射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及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虽然利妥昔单抗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且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但经过一线治疗后仍会出现复发或难治的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靶点不断被发现,如Obinutuzumab(GA101)、Epratuzumab、来那度胺、硼替佐米等靶向药物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等免疫疗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未来,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将为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 (ML)是起源于免疫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 ,乌苯美司 (Ubenimex ,Bestatin ,BS、百士欣 )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1〕。我们于 1 998年 1月至1 999年 2月用浙江康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士欣 (乌苯美司胶囊 )联合化疗治疗 1 4例难治复发性恶性淋巴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 :(1 )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ML患者 ,年龄在 1 8岁以上 ;(2 )临床分期Ⅲ ,Ⅳ期患者 ;(3) 2次或 2次以上复发者 ,或至少 2个标准的联合化疗耐药者 ;(4 )Karno…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7 1基因转染小鼠EL 4淋巴瘤协同IL 2作为瘤苗诱导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首先以 2×10 5 EL 4Wt接种C5 7BL 6小鼠左前肢腋下 ,然后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用B7 1 的EL 4淋巴瘤细胞免疫组小鼠的成瘤时间推迟 ,荷瘤鼠存活期也能延长 ,但经EL 4B 7 1 IL 2免疫治疗的小鼠 ,其瘤结节出现的时间和存活的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且瘤结节大小也有明显差别。结论 B7 1基因转染小鼠EL 4淋巴瘤细胞具有免疫治疗作用 ,B7 1基因转染小鼠EL 4淋巴瘤协同IL 2作为瘤苗诱导的免疫治疗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放疗及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可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得到广泛关注。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案中纳入免疫疗法,胰腺癌免疫治疗相关临床试验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从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及溶瘤病毒疗法等方面对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以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在疾病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和局限性仍不容忽视。随着对该病分子学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新药疗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不同药物疗法之间的组合探索开拓了相关治疗视野,推动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靶向治疗、细胞因子以及肿瘤疫苗等治疗胃癌的方法 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ole of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signal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ymphoma and explore a potential lymphoma therapy targeted on this signaling pathway. Data sources The data cit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obtained from the articles listed in Medline and PubMed, published from January 1995 to June 2009. The search terms were "cAMP" and "lymphoma".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cAMP pathway in apoptosis of lymphoma and associated cells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targeted therapy of lymphoma. Result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ymphocytic malignancies, several signal pathways are involved. Among of them, the cAMP pathway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poptosis-inducing role in several lymphoma cells, cAMP pathway impairment is found to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lymphoma. Targeted therapy to the cAMP pathway seems to be a new direction for lymphoma treatment, aiming at restoring the cAMP function. Conclusions cAMP signal pathway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various lymphoma cells, cAMP analogues and phosphodiesterase 4B (PDE4B) inhibitors have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remain in understandinq the various roles of such agents.  相似文献   

13.
CD30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上低表达,但是在多种淋巴瘤细胞上高表达,因此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靶抗原之一。抗体结合药物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 BV)与CD30结合后能快速内化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诱导凋亡,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此外,靶向CD30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 CAR-T)在临床研究中安全、有效、耐受性好,为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就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 CAR-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过程。方法分析、总结4例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4例病人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均〉60岁。Ⅰ期3例,Ⅱ期1例。均为B细胞来源。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行肿瘤活检术。化疗方案采用CHOP方案,放疗量44-56GY,中位剂量50GY。结果1例患者放疗后2a死于肿瘤全身广泛侵犯。另3例患者至今仍无瘤生存,生存期分别为4、6及7a。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片,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论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宜采取综合治疗。年龄及期别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乔红梅  杨雪  刘英娟  杨玉仓 《医学综述》2013,(20):3831-3832,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电子四〇九医院于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Ⅰ~Ⅱ期韦氏环NHL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36例,NK/T细胞型淋巴瘤3例,结外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治疗组25例,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单纯放疗组15例采用受累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根据恶性淋巴瘤Cheson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4%,单纯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CHOP方案化疗合并受累野照射治疗Ⅰ~Ⅱ期韦氏环NHL的疗效较好,放射不良反应轻.对于化疗抗拒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早期患者,仍可以考虑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6.
进展型B细胞淋巴瘤203例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型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从1993-197年本中心治疗的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对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纳入分析对象:(1)病理确诊为弥漫性小裂细胞(E)、弥漫性混合细胞(F)、弥漫性大细胞(G)及弥漫性免疫母细胞(H)性淋巴瘤,且有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B细胞;(2)CHOP方案或其他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至少4个疗程或以上。结果:有203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可评价客观疗效的病例191例,其中CR131例(68.9%),PR47例(24.6%)。全组患者的6年总生存率为51.4%,6年无进展生存期为43.3%。按照IPI分层,发现低危组6年生存率为66.6%,低中危组为42.2%,中高危组为23.6%,而高危组为1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0)。6年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9.7%,30.2%,16.7%和10.3%(P=0.0000)。生存相关分析发现,6年总生存期及6年无进展生存期与分期、PS状态、结外病变的个数、LDH、巨大肿物(直径≥5cm)、B症状这几个临床指标相关。结论:IPI低危的进展型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CHOP方案为主的治疗疗效较好,而IPI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的患者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7.
靶向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恶性进展、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TME特点开发安全有效的免疫疗法是目前抗肿瘤技术研究的热点,同时个体化TME特征作为免疫治疗耐受的主因,有待发掘合理的适用人群和联合治疗方案,以便优化现有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对TME特征、免疫状态及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深入理解多元化的TME和免疫策略,为个体的精准化免疫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口腔颌面外科5年来收治的4例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临床分期分别为ⅢA期(1例)和ⅠE期(3例),分别给予单纯切除涎腺原发仕、切除涎腺原发灶并术后局部放疗、单纯联合化疗(CHOP方案)及切除涎腺原发仕并术后局部放疗和联合化疗(CHOP方案)。所有病例病情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为无痛性过程,发展缓侵,长期局限。多种治疗均可完全缓解病情,达到无瘤生存状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模式,大量科学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各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肿瘤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细胞因子免疫疗法、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PD-1/PD-L1疗法、CAR-T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新型免疫疗法的设计原理、上市生物药物及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比了各免疫疗法的优缺点,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对颈胸部恶性淋巴瘤治疗疗效判断的准确性以及在其随访中的价值;初步探讨恶性淋巴瘤强化程度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颈、胸部恶性淋巴瘤,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多次CT扫描,比较淋巴瘤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将恶性淋巴瘤分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明显强化,比较不同强化程度淋巴瘤的化疗疗效。结果22例患者三个月内均复查,其中2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本组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的21例患者中,7例淋巴瘤为轻度强化,三个月内复查,有5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1例无变化;13例淋巴瘤为中度强化,三个月内复查有10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2例无变化;1例淋巴瘤明显强化,复查显示部分缓解。统计结果显示轻度强化与中度强化淋巴瘤的化疗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方法,CT能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