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引起抗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并且在调节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基于DCs的癌症免疫治疗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抗癌免疫疗法之一,但单一疗法在癌症治疗方面效果有限,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以提高DCs的抗肿瘤作用,并寻找与其他方法协同治疗的方案。靶向于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在公认的实体和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均获得了成功,并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旨在解除肿瘤的免疫抑制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其中针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阻断治疗已引起相当多的关注。虽然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效果令人鼓舞,但在尚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领域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临床效率。理论上DCs的PD-L1和/或T细胞的PD-1基因沉默或表达下调,可增强DCs启动有效的T细胞抗肿瘤反应。因此,将特异性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与PD-1/PD-L1信号通路阻断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有希望的探索之路。本文主要综述DCs的功能、PD-1/PD-L1通路的抗肿瘤作用、DCs和PD-1/PD-L1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随着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PD-1及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概述、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表现及可能机制的探索、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和PD-1/PD-L1所致心脏毒性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的研究在近几年实现突破性进展,PD-1/PD-L1信号通路与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针对阻断PD-1/PD-L1 通路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在肺癌中取得明显效果。从Checkmate-017、Checkmate-057研究到KEYNOTE-010研究和OAK研究,逐 步奠定了PD1/PD-L1抑制剂作为化疗失败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的地位;PD-1/PD-L1抑制剂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包括放疗、 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等方式,在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了肺癌治 疗模式的改变,也对肿瘤疗效评价模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带来挑战。另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也有力地推动了精 准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杨伊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6):831-834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免疫治疗已成为继外科、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方法。作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有研究前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从而终止T细胞的负性调控信号,使T细胞的活性恢复,进而逆转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恢复自身免疫应答,最后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应用于前列腺癌临床试验的PD-1/PD-L1抑制剂的现况和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复杂机制抑制抗肿瘤免疫,进而介导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得主发现了抑制上述机制的癌症疗法,为人类抗肿瘤治疗带来曙光。近年来,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较好疗效,将肿瘤免疫治疗推向新的里程碑。然而继之出现的耐药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这一领域新的难题。本文就PD-1/PD-L1阻断剂耐药现象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重启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使抗肿瘤免疫反应正常化。目前,以抗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显著改善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是免疫治疗的新里程碑。然而,单独使用抗PD-1/PD-L1单抗有效率低,与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且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使用也在研究中,从而进入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然而,联合方式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仍然是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现状作简要综述并对后抗PD-1/PD-L1单抗时代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多种难治性实体肿瘤的治疗,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胰腺癌、肾癌等。其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方面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通路是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CBT)的关键性通路之一。肿瘤细胞可通过PD-1/PD-L1通路抑制T细胞活性,阻断免疫应答,从而实现免疫逃逸,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新近研究发现PD-1/PD-L1通路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简单介绍PD-1/PD-L1通路的生物学活性,总结针对该通路的免疫疗法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通过不断探索 ,对 PD-L1、PD-1、CD80、CTLA-4等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经典地作为T细胞抑制性受体外,研究者发现PD-L1可与PD-1或CD80分子在同一细胞上共表达并通过顺式相互作用发挥正性免疫调节功能,显著影响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间互作网络及免疫治疗疗效,为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机制的认识带来新的变革。本文对顺式PD-L1/PD-1、顺式PD-L1/CD80通路及其与CTLA-4、CD28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概述了这种顺式互作通路的阻断对T细胞信号、细胞毒性功能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为免疫药物提供作用靶点,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联合放疗增强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远隔效应。本文就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茜  吴瑾  王天娇 《现代肿瘤医学》2022,(13):2479-2483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在包括前列腺癌(PC)在内的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是近年来研究比较透彻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主要针对CTLA-4和PD-1/PD-L1通路)来增强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理论基础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因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是较难治疗以及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TNBC中表达明显增加,其免疫逃逸机制使其更适用于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然而,临床试验中TNBC对抗PD-L1或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的反应率并不令人满意,客观反应率只有10%~20%,可能与TNBC具有免疫沉默效应有关,因此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策略可能会增加TNBC的临床获益率。本文综述TNBC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设计多药联合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范围的难题,尽管化学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和治愈率,但是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复发仍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免疫检查点是近年来恶性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免疫学机制和临床疗法可能给予治疗AML新的希望。免疫疗法与传统化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作用于免疫细胞,而不是癌细胞本身。针对T细胞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CTLA-4、PD-1和PD-L1以及免疫微环境细胞上的PD-L1现已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本文综述了PD-1与PD-L1结合后在AML上造成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运用于治疗AML中的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现在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前述这三者免疫检查位点的阻断因子,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在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有着可喜的成果。本文综述关于在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生物背景和临床研发最新进展。关于阻断PD-1和PD-L1的临床前期试验结果的前景令人充满希望,尤其是在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加明显。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临床试验将证实这些初步结果,并且评估这二者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确认这两个生物标记物作为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效应在哪些人群中更有可能受益或更加抵抗。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生物学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的系统免疫疗法在尿路上皮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临床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是机体免疫活性的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防止正常组织和自身免疫功能的破坏。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了可阻断PD-1(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或PD-L1(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的五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根据在相关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持久的治疗反应和可控的安全性,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进展及转移,往往发现疾病时已是肝癌中晚期。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于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及靶向治疗。但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有限,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系统研究逐步深入,免疫治疗已然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中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及肾细胞癌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疗效。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进一步探索PD-1/PD-L1抑制剂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肝癌的机制及现阶段国内外多项免疫治疗取得的成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