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光眼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以凋亡的形式选择性丢失.通过制作青光眼动物模型,越来越多的机制被发现参与启动凋亡信号通路,并最终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和RGC的丢失.我们将总结青光眼RGC凋亡的过程以及牵涉其凋亡的各种分子机制,为靶向RGC的青光眼神经保护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兴怀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3(1):6-12
青光眼是一种主要致盲性眼病,该文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怎样死亡的,为什么该细胞死亡程序被激发,以及未来可有效地治疗青光眼的可能性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青光眼是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理学机制包括慢性缺血、氧自由基损害、谷氨酸兴奋性毒素导致神经变性、轴突运输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电活动消失等。临床上主要通过降眼压治疗青光眼,但往往有一部分患者控制眼压后仍不能有效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因此,合理的青光眼治疗应包括视神经保护,本文就近几年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中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和手术控制眼压,单纯的降低眼压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程序性死亡所引起的视神经进行性损害.自视网膜神经保护概念提出以来,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和保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文中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死亡机制及对视网膜神经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最终共同通路,阻断视神经损伤通路和增强视神经存活机制的方法称为视神经保护。目前这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抗凋亡途径,促红细胞生成素,谷氨酸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神经营养因子,自身保护性免疫,抗青光眼药物等方面。将来视神经保护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青光眼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11.
12.
13.
目的 研究高良姜素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高良姜素组、高眼压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每组12只(12眼)。对照+高良姜素组和高眼压+高良姜素组大鼠接受高良姜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大鼠则接受相同剂量二甲基亚砜溶剂滴眼。于造模后第0~28天监测大鼠眼压,并于造模后第28天处死大鼠,收集各组大鼠右眼球,并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Toll样受体4(TLR4)和NOD样受体3(NLRP3)表达。从4只4 d龄大鼠视网膜中分离RGC,分为空白组、光气组和CoCl2+高良姜素组。光气组和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与200μmol·L-1 CoCl2一起孵育48 h,光气+高良姜素组RGC中加入20μmol·L-1高良姜素干预48 h。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RGC的凋亡率及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并采用ELISA检测空白组、光气组和光气+高良姜素...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过度凋亡是青光眼病理改变的基础。M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的主要神经胶质细胞,对于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代谢、内环境稳态以及信号转导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对Mller细胞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Mller细胞不仅参与了青光眼性RGCs的凋亡机制,而且还参与了RGCs的代偿性保护机制。那么Mller细胞是如何对RGCs起作用,它又是通过什么机制参与青光眼引起的RGCs凋亡以及代偿性保护作用呢?就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不同眼压状态下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p53基因的表达。方法 家兔16只,任选1眼作实验,另眼对照2%甲基纤维素0.10~0.15ml前房注射制做高眼压模型,根据眼压值低中高不同对动物进行分组分期取材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RGCs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凋亡率高低依次为眼压较低组(1.86%)>眼压中等升高组(0.93%)>眼压较高组(0.53%)>对照组(0.05%)(P<0.01)。结论 与前人对POAG患者的研究。结果 相反,在眼压急速升高的模型眼中,凋亡主要发生在实验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青光眼、眼外伤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主要损伤细胞,它的死亡常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RGCs)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0只),实验组40只大鼠中8只不作处理(实验对照组),在制作青光眼模型后2 d,给予16只大鼠热休克反应处理(热休克反应组),16只大鼠硫酸锌腹腔注射(硫酸锌注射组)。观察及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眼压、RGCs中HSP72抗体含量、RGCs平均密度。结果 激光后3 d、7 d、14 d、28 d,各组大鼠右眼眼压均较激光前有所上升,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HSP72抗体在RGCs中无表达,激光后3 d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中HSP72抗体含量缓慢上升,7 d、14 d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激光后,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中HSP72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热休克反应组RGCs中HSP72抗体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低于硫酸锌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后3 d、7 d、14 d、28 d实验组各组大鼠RGCs平均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热休克反应组RGCs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锌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热休克蛋白反应可在青光眼模型大鼠RGCs中诱导HSP72的生成,且对青光眼性RGCs和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