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采用热释光监测方法,监测5家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_p(10),并按照岗位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家医疗机构医师的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1.62、1.01、0.82、0.80、1.04 m Sv,护士的平均值分别为0.86、0.76、0.61、0.30、0.28 m Sv,技师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25、0.24、0.24、0.24 m Sv。2010—2014年岗位年有效剂量大小依次为医师护士技师。需要针对重点人员采取优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内放射诊疗机构透视引导介入操作者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水平和规范监测情况,促进个人剂量监测的规范化,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方法使用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区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各年度介入操作者实际监测人数变动较大;2010-2014年,介入操作者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46、0.16、0.19、0.21和0.24 m Sv/a,且异常剂量率逐年降低;5年监测结果中未出现超过剂量限值工作人员;各年度均出现未按规定时限监测的情况。结论 5年中,该区89.1%~98.5%的介入操作者的个人剂量低于异常剂量调查水平,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但仍应重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操作过程中应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介入操作者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4.
钱如倍  王喜玥  薛诚 《中国校医》2022,36(12):912-915
目的 分析某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采用热释光剂量测读系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将每年监测4次及以上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共收集3 010人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1 mSv·a-1。98.84%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1.0 mSv;5人年有效剂量>5.0 m Sv。2019年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10 mSv·a-1,低于2017年的0.11 mSv·a-1、2018年的0.12 m Sv·a-1和2020年的0.12 mSv·a-1(P均<0.05);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08 mSv·a-1,低于诊断放射学的0.11 m Sv·a-1、牙科放射学的0.14 mSv·a-1...  相似文献   

5.
对2016-2019年北京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中单个监测周期受照剂量>1.25 mSv的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北京市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异常剂量主要原因是个人剂量计使用和保管不当,在异常的80人次中正确佩戴剂量计仅8人次(10.00%);异常剂量人次数逐年减少.提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受照风险高,需...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作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杨晓发王亚军郭连霞姬红旗杜成田利光(河南省焦作市职业病防治所,焦作454003)为保障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为放射防护评价提供剂量依据,我们于1994年至1996年对全市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个人剂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县放射防护管理水平 ,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护评价提供剂量数据。根据 (GB5 2 94- 85 )规定 ,于1995、1997年对新都县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工作。1 基本情况新都县共有各类放射工作单位 2 7个 ,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为 31名 (1995年 )和 6 0名 (1997年 ) ,在 1995、1997年两年中全县共计受监测 89人年数 ,监测率占应监测总人年数的 97.8% ,基本掌握了新都县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照射个人年剂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2 调查测量方法放射工作人员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 2 94- 85 )规定 ,将剂量计佩带在左…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淼  刘兵 《中国辐射卫生》1996,5(3):171-173
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孙淼,刘兵,颜燕,孙积涛(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通过个人剂量监测,可以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情况,发现防护的薄弱环节,改进辐射防护条件,同时为放射损伤诊断及制订国家标准提供可靠依据。1985年我国...  相似文献   

9.
莱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作为放射防护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防护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勤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4):460-461
通过1993 ̄1996年我们对全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我省97.9%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在限值十分之一以下,而超限值的仅有0.12%,医用诊断X线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阳高,工业探伤次这,“其它”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最低;集体剂量贡献最大的也是医用诊断X线,工业探伤次之,它们占全省放射工作人员集体剂量的87.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并分析2015-2017年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本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应用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受照剂量,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监测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8 776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3 mSv/a,其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职业类别是核医学(2C),为0.346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为0.388 mSv/a。利用SPS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内。建议将核医学(2C)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作为重点,保护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某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第一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受照剂量,为提高介入术者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某院心血管内科5名介入手术第一术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介入术者的眼晶状体、左小手指、右小手指、左脚踝、甲状腺、左胸、会阴等共7个部位,记录每名术者的受照时间、手术例数、受照剂量,分别计算铅防护衣对X射线的衰减率,评估铅防护衣的屏蔽防护效果。结果 各监测部位受照剂量最高值分别为:眼晶状体2.04 mSv,左小手指为7.22 mSv,右小手指2.40 mSv,左脚踝为0.736 mSv,甲状腺为0.204 mSv,左胸0.054 mSv,会阴0.032 mSv;甲状腺、左胸部、会阴等部位铅防护衣对X射线衰减率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会阴(91.4%)、左胸部(85.1%)、甲状腺(71.2%)。结论 预估算,眼晶状体年受照剂量为24.5 mSv;除眼晶状体外,其余监测部位的年受照剂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术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有效降低其受照剂量,应强化术者自身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介入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的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效果,为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RGD-3D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监测,职业类别包括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牙科放射学、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等,采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结果 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3 mSv/a,所有监测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限值20 mSv,集体有效剂量为0.570人·Sv,人均年有效剂量以介入放射学(0.375 mSv/a)稍高,其次为核医学(0.316 mSv/a),人数最多的诊断放射学为0.271 mSv/a,其余职业类别年有效剂量值均在较低水平;不同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相差不大,人均年有效剂量海安县(0.418 mSv/a)较其他地区稍高;二甲医院以下医疗单位监测剂量值(0.361 mSv/a)要高于二甲医院及以上医疗单位(0.182 mSv/a)和工业企业(0.143 mSv/a)。结论 2016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工作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开展辐射防护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介入组眼晶体混浊、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异常率为24.0%、3.4%、3.7%,高于对照组的15.1%、1.1%、1.5%;介入组白细胞数(5.82×109/L)低于对照组(6.03×109/L)(P < 0.05);随放射工龄增加,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心电图、腹部B超、染色体畸变率等指标的异常率呈上升趋势,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呈减少趋势(P < 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放射工龄较长者尤为显著,应加强放射防护的监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和医院放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医院321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8—2020年介入工作类型、岗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信息,用SPSS 22.0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每年有效监测率分别为78.82%、81.65%和96.85%,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6.134,P <0.001);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142 mSv、0.142 mSv和0.265 mSv,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2018年(H=24.562,P <0.001)和2019年(H=39.378,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介入临床医生组>介入护理人员>技师组(H=10.699、6.562,P <0.01);2020年心内科介入医生个人年剂量监测结果高于综合介入、神经介入、血管外科3个科室(H=35.530、37.614、35.496,P <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杨浦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分布情况,为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监测2082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0 mSv·a-1;2020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2018年和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4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a-1;诊断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20 mSv·a-1,高于牙科放射学、医学应用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34 mSv·a-1,高于其他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定级医疗机构人均年有效剂量0.14 mSv·a-1,低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杨浦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应加强核医学及二、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将职业性外照射剂量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在受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凋亡率、Fas表达率的差异。方法 采集上述两类人员清晨空腹外周血,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对照组不照射X射线,照射组分别给予1、2、4 Gy剂量的X射线照射,剂量率为1.0 Gy/min,照射后分离提取淋巴细胞、染色培养,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率,用flowjo和SPSS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两类人员离体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及总凋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8,P>0.05),Fa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每一类人员各剂量组间T淋巴细胞早期、晚期、总凋亡率及Fas表达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6,P>0.05)。结论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非放射工作人员离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Fas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