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道癌症患者家族癌症史、家族消化道癌症史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依据《人群疾病家族史和病史调查表》对江苏省苏州市某6个乡镇的消化道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一二三级亲属家系构成及其亲属患癌症情况。结果 720位消化道癌症患者中阳性家族癌症史、阳性消化道癌症家族史发生率分别为36.67%、28.61%;病例的家族癌症史及家族消化道癌症史的发生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家族患癌症和消化道癌症的成员人数多集中在3人及以下,患病成员越多的家族越少见(趋势χ~2检验P0.05);一级亲属癌症史、消化道癌症史发生率分别为4.46%和3.37%,均明显高于二三级亲属(P均0.05)。结论针对性地开展宣教活动,提高对消化道癌症高危家族的鉴别能力,进而对其进行重点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疾病三级预防网络,将对苏州市消化道癌症防控工作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情况,为制定癌症干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20世纪90年代(1990-1992年)和21世纪初(2004-2005年)死因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死亡率的增减率,计算癌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甘肃省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粗死亡率上升了12.64%,标化死亡率上升2.53%,为死因顺位的第1位;城市癌症死亡率略有下降,农村呈明显上升趋势,城乡死亡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有肺癌、乳腺癌、肝癌,上升幅度最大的为肺癌,上升了103.08%;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有宫颈癌、胃癌、食管癌,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宫颈癌,下降了51.01%,胃癌死亡率虽下降了15.62%,但仍居癌症死亡之首。结论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癌症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985—2017年苏州市胃癌死亡趋势,预测未来3年死亡率,为评估胃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33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指标,描述不同年份、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2018—2020年苏州市胃癌死亡率。结果 1985—2017年苏州市居民胃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1.20/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6.94/10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03%,t=20.53,P<0.01;标化死亡率:APC=-3.42%,t=36.53,P<0.01),其中45~59岁年龄段胃癌粗死亡率降幅最大,较30多年前降至约1/4。随着年龄的增长粗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60岁年龄组高达200.37/10万。应用ARIMA(0,1,1)预测苏州市2018—2020年胃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8/10万、33.85/10万,33.53/10万。结论苏州市居民胃癌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借助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对苏州市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为空气污染的健康防护预警提供参考。方法运用R软件以苏州市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日空气质量指数为基础,借助于参数估计等筛选最佳的ARIMA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苏州市2019年1月1日至1月6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借助于2018年苏州市日空气质量指数构建了ARIMA(1,1,1)模型,模型的AIC=267.06,Box-Ljung检验的Q统计量为18.558,P=0.775,残差序列为白噪声。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7,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4.29%,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 ARIMA(1,1,1)模型能够较为理想的对苏州市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在空气质量指数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肺癌死亡趋势预测分析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215003张轸麒,徐文俊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死亡都在增加。据全国疾病监测网监测数据披露,我国人群肺癌死亡率每年正以4.5%的速度递增。根据我市市区1984~1992年生命统计资料显...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癌症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癌症病人需要比一般健康的人摄取更正确的营养,以避免身体虚弱以及更有修补受伤组织及增加免疫系统的能力。根据统计,各种癌症病患,有三至九成营养不良,头颈癌与上消化道癌最严重。临床实践得知,营养不良会增加住院天数,减低治疗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奉贤县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奉贤县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情况。方法对奉贤县1992~199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2831例进行分析。结果6年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90.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6.57/10万,死亡率有缓慢上升趋势。死亡总数中肝癌(死亡率为31.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97/10万)死亡993例,占总死亡数的35.08%,居首位;其次为胃癌(死亡率为28.8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7.95/10万)死亡899例,占总死亡数的31.76%;肠癌(死亡率13.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11/10万)死亡406例,占总死亡数的14.34%,其余依次为食道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年平均死亡率为120.69/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为61.89/10万,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45岁以上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大。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预测肝癌死亡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GM(1,1)灰色模型对福建省同安县1987~1990年肝癌死亡率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对91年肝癌死亡率作近期预测。同安县肝癌死亡率91年预测值为38.78/10万与实测值绝对误差为0.36,最大残差为0.369,相对误差为0.97%,均小于5%,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在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方法 利用R i386 3.2.3软件对2005年1月-2018年4月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数据构建SARIMA模型,对2018年5-7月份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人数进行预测,验证预测效果。 结果 建立了SARIMA(0,l,2)×(0,1,1)12模型,Ljung-Box检验结果为Q=19.494,P=0.244,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与2018年5-7月实际发病人数比较,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147。 结论 SARIMA(0,l,2)×(0,1,1)12模型可以对苏州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人数进行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乳腺癌死亡率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硒、铜、锌、镉、铬、锰和砷7种元素日常摄入量和自适应增强算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预测乳腺癌死亡率的集成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集成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单个偏最小二乘模型。结论:自适应增强策略在该类任务中是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Prof. dr B. Adanja H. Vlajinac M. Jarebinski D. Jovanović S. Šipetić J. Marinković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4,10(1):99-104
During the period of 1975–1989, in the Belgrade population increasing mortality trends were established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cancer of the pancreas and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 cancer, for both sexes, and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males. Stomach and liver cancer mortality decreased in females. In males,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after a prolonged steady decrease suddenly rose in the years 1988 and 1989. Mortality rates series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females and for liver cancer in males did not fit any usual trend fun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4—2019年朝阳市主城区户籍居民肝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旨在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9年朝阳市主城区居民中死亡原因为“原发性肝癌”的人口死亡数据,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4.7.0.0及灰色模型GM(1,1)对肝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及预测。结果 2014—2019年朝阳市主城区居民肝癌年均死亡率为17.4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7.43/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递增,肝癌的死亡率逐渐增加,肝癌死亡率年均上升9.2%,女性死亡率年均上升11.8%,70岁以上人群肝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15.9%及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灰色模型GM(1,1)预测显示,2020—2024年男性女性及25~49岁人群肝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近十年,朝阳市主城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死亡状况呈“年轻化”态势,应做好居民防控,最大程度的降低居民肝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杭州市萧山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杭州市萧山区1974-2009年女性乳腺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灰色系统GM(1,1)进行预测。结果近30年来,萧山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死亡率达10.60/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5.39%在30~59岁年龄段;90年代以后,35~59岁年龄段死亡率明显增加,预测2014年死亡率将达到11.17/10万。结论女性乳腺癌已成为萧山区女性人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防与控制应该成为萧山肿瘤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消化道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6月干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后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SF-36总分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CA199、CA242、CEA、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生存概率进行预测。方法 选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项目(SEER)收集的2010-2015年诊断的14 005例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患者作为观察人群。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查胆道系统肿瘤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对其1、3和5年总生存率进行预测并进行模型预测区分能力和标定能力评价。同时,选取SEER 2004-2009年诊断的11 953例患者作为验证队列对模型的外部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胆道系统肿瘤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9%、20.4%和15.3%。年龄>50周岁、黑人/印第安/阿拉斯加人种、较高的TNM分期及较差组织学分化程度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已婚状态、亚裔和太平洋岛人种、有医疗保险和原发部位手术是保护因素,性别与预后无关。预测模型C统计量为0.73(95%CI:0.72~0.74),标准曲线显示胆道系统肿瘤患者1、3和5年预测生存概率和实际生存概率交互曲线均与45°对角线接近。验证队列的结果与建模队列相似,预测模型C统计量0.70(95%CI:0.69~0.72),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外部适用性。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与总体胆道系统肿瘤结果一致。结论 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生存率相对较差,基于预后因素构建的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未来可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临床,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探讨趋势变化原因,并对未来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连接点回归模型描述变化趋势。基于2012-2019年发病和死亡数据,构建灰色模型GM(1,1)预测未来10年情况,根据后验误差法、残差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全国、男性、女性粗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4.15%(95%CI:3.86%~4.44%,P<0.001)、5.98%(95%CI:5.65%~6.31%,P<0.001)、3.23%(95%CI:2.94%~3.53%,P<0.001),年龄标化发病率AAPC值分别为2.47%(95%CI:2.12%~2.83%,P<0.001)、3.98%(95%CI:3.68%~4.29%,P<0.001)、1.65%(95%CI:1.38%~1.93%,P<0.001),粗死亡率AAPC值分别为2.09%(95%CI:1.92%~2.25%,P<0.001)、3.68%(95%CI:3.45%~3.90%,P<0.001)、0.60%(95%CI:0.50%~0.71%,P<0.001)。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先下降(1990-1994年)后上升(1994-2012年)再下降(2012-2019年)的波动趋势(AAPC=1.35%,95%CI:1.16%~1.53%,P<0.001)。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1.70%,95%CI:-1.82%~-1.58%,P<0.001)。建立的GM(1,1)模型均能够进行中长期预测,残差检验法结果显示,所有模型平均相对误差≤10.00%且预测精度>80.00%,预测效果优;后验误差法结果显示,除男性年龄标化发病率为合格外,其余均为好。预测2029年全国、男性、女性的粗发病率为3.57/10万、2.78/10万、4.40/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38/10万、1.89/10万、2.88/10万,粗死亡率为0.57/10万、0.62/10万、0.53/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0.33/10万、0.42/10万、0.27/10万。结论 全国、男性、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近10年呈下降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但粗发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需要密切关注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