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配制中减少残留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4例密封瓶药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法配制,实验组采用改良配药法配制,分别观察两种配药方法的残留药液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结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药物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使用改良方法配制密封瓶可减少药液的残留量,减少药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化疗药物即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损害认识还不足。有学者对118名护士调查发现,了解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的为55.1%,化疗药物不良影响的为73.7%,有50.8%的护士不知道常用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防护措施。实际上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细胞,不仅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也对配药和执行化疗的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有一定的潜在危害。1化疗药物的接触机会(1)配制化疗药物;(2)执行化疗操作时,化疗药物溢出;(3)处理化疗污染物;(4)处理患者排泄物。2化疗药物的侵入途径2.1皮肤吸收(1)最常见的是在配药时注射器针头松脱导致药液外漏;(2)瓶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外溢;(3)患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在化疗药物安全管理中的效果,以实现化疗药物在肿瘤相关科室的安全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肿瘤相关科室应用PDCA循环后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将其与2013年1~12月发生的174次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PDCA循环实施前后,对2014年1月32名肿瘤相关科室在职护士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及对防护技能方面的考核,比较PDCA循环前后护士各项评分。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由管理前的174次减少为22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对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了解(40.92%)、配药完毕洗手不彻底(13.64%)、不正确佩戴手套和口罩(13.64%)、药物配制技术不熟练(13.64%)。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对化疗药物的作用、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化疗药物的用量、配药技能、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配药和化疗操作中的防护措施、配药完毕洗手、意外暴露的处理等理论掌握及防护措施操作水平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化疗药物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护士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防护技能,实现化疗药物在肿瘤相关科室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大月份(>49天胎儿双项径<3.5cm的宫内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妊娠>49天,B超示宫内妊娠胎儿双项径<3.5cm无药物流产禁忌的25~40岁妇女,予米非司酮50mg Bid po二天,第三天米索前列醇600 μg Q3h po,最多服用1800μg,待胎儿、胎盘完全或部分排出后,常规清理宫腔.术后一周复查B超示宫内无残留为成功.结果 我院收治的120例大月份药物流产均获成功,大月份药物流产可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细管理在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贵州航天医院静配中心于2019年1月开始实施精细管理,以此时间分为管理前与管理后。管理前实施常规管理,管理后实施精细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和出门差错发生情况、病房医护人员对静配中心管理情况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不良事件及出门差错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管理后,病房医护人员对静配中心管理情况的总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细管理能够降低静配中心工作差错率,提高病房医护人员对静配中心管理情况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化疗药物配制过程造成环境和人员的污染,同时减少配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保证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ABC类载体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家族中的药物转运蛋白影响许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同属于ABC类载体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缺失动物模型是目前对膜转运蛋白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各种转运蛋白缺失的大鼠和小鼠模型是研究其所对应缺失的转运蛋白的生理作用以及研究各种药物在组织中的聚集和毒性情况的一种很好的模型.本文综述了转运蛋白基因缺失动物模型在转运蛋白作用机制、转运行为和寻找新的转运蛋白抑制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使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102-1103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医生,此次去信想请教关于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使用的细节问题:(1)安定静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后,是否均需安定静脉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多长时间?怎样才算安定无效?(2)教材上说,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立即给予长效AEDs,如苯巴比妥等,给予苯巴比妥肌注后,还要安定静脉维持吗?(3)地西泮的确是首选且有效的药物,以静推为主,但每次静推的量是20mg以内,还是可以更大?如不缓解,短时间内(如2h内)可静推的量最适宜为多少,是否一定要控制在2mg/min以内?另外安定静脉持续静点比较安全的适宜量为多少(24h之内)?(4)癫痫持续状态控制后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片的肾毒性。方法 构建AB系斑马鱼肾脏模型,药物处理受精后2 d(2 dpf)的斑马鱼至5 dpf,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结果 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为16.4 ng/尾(1/10 MNLD)时,斑马鱼发育正常,未见明显的毒性;在注射剂量为54.7 ng/尾(1/3 MNLD)、164 ng/尾(MNLD)和273 ng/尾(LD10)时,斑马鱼肾性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3%、10%和10%,死亡率分别为0%、0%和16.7%,表明万古霉素在注射剂量54.7 ng/尾(1/3 MNLD)至273 ng/尾(LD10)的范围内,有明显的肾毒性。厄贝沙坦在浓度为8.3μg/m L(1/10 MNLC)至91μg/m L(LC10)范围内,斑马鱼肾脏均发育正常,未见肾毒性。结论 斑马鱼肾毒性模型的建立,可用于药物肾毒性的早期评价,并且精确评价了万古霉素和厄贝沙坦的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一类粒径为1~1000 nmh的固体胶粒,现已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利用纳米粒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可能会提供更具有显著优势的脑内给药方法.纳米粒载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限制治疗药物通过的特性,此外,这类给药系统还能延缓药物在脑内的释放,降低外周毒性.本文评价了以往的脑内给药方法,讨论了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描述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和特性.此外,对与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有关的影响纳米粒制备的因素(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纳米粒的粒径和药物分子)也作了详细阐述.目前,评价纳米粒脑内给药的报道主要是针对麻醉药和化疗药.本文对这类报道中转运的机制和效果作了叙述,同时讨论了突破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等生理因素对药物转运进入大脑的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优化操作方法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操作方法优化前调配的21 437组药物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操作方法优化后调配的22 562组药物为观察组,所有药物均经由PIVAS的20名工作人员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则对常规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比较两组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工作质量指标、违规操作和调配差错、安全用药知识认知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工作人员的基础临床、专科临床理论与操作得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各项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合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违规操作发生率及调配差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IVAS操作方法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违规操作及调配差错发生风险,增加工作人员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加快静脉药物配药速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快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速度的方法。方法:对配药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观察训练前后配完同等药液所需要的时间变化。结果:训练后配药时间较训练前明显减少,配药速度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操作培训能加快配药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应急能力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 针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VAS工作的93名药师和护士,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进行应急能力培训。采用SPSS 18.0对受训者培训前后的专业理论、应急操作技能及自评问卷得分行配对t检验。结果 受训者培训前专业理论量化平均得分为(73.89±4.13),应急操作技能平均得分为(78.79±3.51),问卷平均评得分为(73.60±4.77),培训后上述三项平均得分分别为(95.33±1.13)、(97.98±1.04)、(91.92±1.51);培训后各项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激发了PIVAS人员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其应急情况处理能力,可促进对患儿的及时、安全用药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进入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治疗方案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主要客观指标的具体数据,分析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 按照试验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初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29例,按目前泌尿外科的实际诊疗状况,将患者列入观察等待(61例)、药物治疗(179例)和手术治疗(89例)3种治疗方案组,对入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指数等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治疗方案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ml)均数为33.0、40.1、65.5;最大尿流率(ml/s)均数为17.1、12.4、9.1;平均尿流率(ml/s)均数为9.9、7.3、4.2;排尿量(ml)均数为332、247、188.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ng/ml)均数为1.53、1.99、5.44;残余尿量(ml)均数为21、45、208.这2种指标手术治疗组与其他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药物治疗和观察等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规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置的抗感染药物及细胞毒性药物成品输液的使用,保证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选取说明书中对药品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有特殊说明的抗感染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的住院医嘱1046组,利用质量管理手法针对临床产生的主要问题(未立即使用、未避光、未按给药间隔使用)进行干预(优化信息系统、流程改造、加强沟通、宣教、用药手册),采用卡方检验对干预前后临床未正确使用PIVAS输液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未按要求间隔给药时间的发生率从98.9%下降到56.6%;干预后未按要求立即使用的发生率从87.3%下降到40.1%;干预后未按要求避光的发生率从100.0%下降到40.8%,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采用优化PIVAS信息系统、流程改造、加强沟通、宣教、用药手册等措施对成品输液的使用效果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南通市肿瘤医院实际情况,对设计PIVAS信息系统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设计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信息系统,为PIVAS日常工作提供便利,加强了药物的监控管理,但需要解决库房、退药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靖  沈静  刘胜英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68-869
目的探讨院感监控员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搬迁中的监控作用。方法院感监控员应在搬迁前参与规划筹备、合理布局;搬迁中避免污染无菌区域和无菌物品;搬迁后加强监测,达到标准要求。结果我院PIVAS先后经历了2次搬迁,留取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360个,合格数341个,合格率达94.7%,未因配制液体的输注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结论院感监控员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保证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研究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PBMV治疗前后血浆NO、ET及 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NO浓度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08.350±33.614)、(73.462±23.913)μmol/L;ET浓度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30.632±43.284)、(101.147±31.904)ng/L。NO、ET浓度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MVA、LAD、mLAP、mMPG、mPAP分别为(1.025±0.201)cm2、(5.158±0.548)cm及(2.766±0.597)、(1.747±0.729)、(5.601±0.718)kPa;术后分别为(1.715±0.248)cm2、(4.893±0.585)cm及(1.734±0.418)、(0.863±0.415)、(4.156±0.436)kPa。术后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血浆NO浓度与mLAP、mP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4、0.453,P<0.01);血浆ET浓度与mLAP、mPA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7、0.528,P<0.01),且NO、ET浓度与心功能有关。结论NO、ET可作为判断风心 二狭病情和PBMV疗效及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工作具有多流程、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为了降低PIVAS内部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故将6S模式引入到PIVAS安全管理流程当中。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VAS未实施6S管理前PIVAS内部差错情况,在PIVAS成立6S管理执行小组,对全体人员进行6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明确推行6S管理意义及重要性,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分析易造成内部差错的环节及原因,完善相应工作流程,于2012年7月起严格按照6S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系统实施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项措施,对实施后效果进行评价,统计2012年7~12月期间实施6S管理后PIVAS工作服务质量,采用t检验对比实施6S管理前后PIVAS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指标。 结果 实施6S管理模式后,PIVAS的整体工作服务质量明显上升,尤其在PIVAS常见的5种内部差错(标签贴错、药品排错、标签打印错误、加药错误、标签遗漏)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工作效率及科室满意度提高。 结论 6S管理模式能够改善PIVAS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及人员职业素养,减少内部差错的发生,确保临床患者静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温溶解甘露醇注射液中的结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随机抽取含甘露醇结晶的甘露醇注射液3批,分别将其置于热水器的顶部,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取下。通过酸度计测定3批供试品的pH值,显微计数法检查不溶性微粒,灯检法检查可见异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露醇含量等检查方法对供试品溶液进行质量评价。结果3批供试品的pH值分别5.70±0.21、5.50±0.28和5.50±0.16,符合甘露醇注射液的pH值标准(pH4.5~6.5)。不溶性微粒检查结果示供试品溶液的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质量标准。可见异物检查示3批供试品溶液中未发现有异物,仅其中3瓶带微量白点,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质量标准。HPLC法测得3批供试品溶液中甘露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98.0%、97.9%和99.5%,甘露醇含量符合质量标准。结论加温是溶解甘露醇结晶的有效方法,结晶溶解后的甘露醇注射液符合该药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