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组由不同发病机制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发现约50%AA患者外周血CD_4/CD_8比值减低甚或倒置,不少体外研究表明激化的CD_8细胞抑制造血。AA发病与免疫异常联系密切。特别是重症再障,文献报告中40~50%是由免疫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20名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再障患者OKT3、OKT。正常,OKT8明显高于正常,OKT4/OKT8比值明显降低,其中5例(18%)再障患者OKT4/OKT8≤l。以上结果提示再障患者抑制性T细胞增高。这种免疫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造血抑制可能与再障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儿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AA初诊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 (对照组 )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 结果 AA患儿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3.73, -4.70,P<0.01) ;重型AA(SAA)与慢性AA(CAA)患儿T细胞亚群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 结论 AA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CD8+T淋巴细胞增多及CD4 +/CD8+比值降低可能是其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俞赟  何海龙 《吉林医学》2011,(4):637-638
目的:探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SAA初诊患儿和20例骨科手术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做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结果:CD3+在SAA组为(72.79±8.49)%,对照组为(64.41±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分别为(32.89±8.59)%,(22.87±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分别为(1.06±0.46),(1.79±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2+5分别为(9.95±5.80)%,(7.13±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16+56)+%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再生障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T细胞活化,探讨免疫机制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法检测4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HLA-DR表达。结果:再障组患者的CD4^ 、CD8^ 细胞明显增高,D4^ /CD8^ 比值降低,CD8^ HLA-DR^ 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再障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T细胞的异常活化。提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押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并与 1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再障组CD+ 4 、CD+ 4 /CD+ 8、IgG、IgA、IgM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1) ,但CD+ 8明显升高 (P <0 .0 1) ;大部分患者CD+ 3 正常。再障组治疗后 15例有效 ,其IgG、IgA、IgM、CD+ 4 、CD+ 4 /CD+ 8比值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CD+ 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再障患者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不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也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者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AA患者(AA组)及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16+/56+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3+T淋巴细胞与CD19+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A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A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调节性T细胞减少可能与AA免疫发病机制有关.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A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③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CD+3,CD+4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54~1.39,P>0.05);CD+8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5.99,P<0.001);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58,P<0.001)。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以对照组CD+4/CD+8低界(1.160∶1.000)为标准分成两组时,则比值≥1.160∶1.000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1.38~1.47,P均>0.05);而比值<1.160∶1.000组除CD+3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外(t=0.28,P>0.05),其他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t=5.29~13.37,P<0.001)。④结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3+ CD8+、CD4+/CD8+、CD3-CD19+、CD3-CD16+ CD56+)及血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红细胞抗体及抗粒细胞抗体)。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CD4+ 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CD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红细胞抗体、粒细胞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同时血细胞膜上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体液免疫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PNS(100 mg/kg,200 mg/kg,400 mg/kg)组和联苯双酯(BP,150 mg/kg)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每天1次,连续10 d。第10天经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CCl4,10 ml/kg)诱发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蛋白(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200 mg/kg,400 mg/kg)不仅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降低ALT、AST、MDA和Hyp含量,升高SOD、GSH的水平,还可抑制肝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论:PNS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甙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增殖调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与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研究三七总皂甙(TSPN),对小鼠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凋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有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存在的条件下,TSPN能促进正常或贫血小鼠CFU-GM的集落形成;经TSPN诱导制备的肌条件培养液,L细胞条件培养液和脾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著提高CFU一GM的集落产率。研究提示,TSPN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造血凋控因子或协同这些因子促进机体单系血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 3亚群细胞无变化,CD 4亚群细胞减低,CD 8亚群细胞增高,CD 4/CD 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同期外周血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院42例AA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45RA~+,CD3~+CD45RO~+,CD(16+56)~+,CD19~+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结果再障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平均值分别为(26.94±11.93)%,(33.33±10.3)%,0.918±0.53,对照组分别为(33.53±9.97)%,(27.08±9.23)%,1.44±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CD8~+与HB,WBC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CD3~+CD4~+/CD3~+CD8~+比值与HB,WBC,N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再障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其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抑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再障患儿Th格局向Th1偏移。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 + 、CD8+ 及HLA DRT抗原的表达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免疫机制 ,为再障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斑点印迹技术进行检测 ,并用薄层扫描仪对所有班点印迹信号进行扫描。结果 :再障患者CD4 + 降低 ,CD8+ 升高 ,CD4 + /CD8+ 比值倒置 ,HLA DR表达增高。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及HLA DR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再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氧化氢H2O2 损伤后海马神经元HT22 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CCK-8 法检测作用PNSHT22 细胞后细胞生长活性的变化,并通H2O2 刺激HT22 细胞,观察 PNS 对HT22 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形态变化。采用乳酸脱氢酶检测细胞损伤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 亡比例。结果 PNS 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对HT22 细胞无毒性,且能增加细胞活性,减轻H2O2 对其损伤程度。 结论 PNS 能通过增强细胞内抗氧化活性,提高HT22 细胞的存活率,从而保护细胞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CHF大鼠模型。将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 (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 (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D、LVESD、LVPWD、LVEDP和-dp/dt max明显升高(P<0.05),LVEF、CO、LVSP及+dp/dt max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LVEDD、LVESD、LVPWD、LVEDP和-dp/dt max明显降低(P<0.05),LVEF、CO、LVSP和+dp/dt max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大量心肌细胞凋亡,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较完整,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疏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下调心肌组织中p-ERK、p-JN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分泌,从而抑制心肌细胞调亡,对CHF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阐明三七总皂苷(PNS)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壳聚糖凝胶组(给予壳聚糖凝胶)、0.5 g·L-1 PNS组(给予含0.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1.0 g·L-1 PNS组(给予含1.0g·L-1PNS的壳聚糖凝胶)和1.5 g·L-1 PNS组(给予含1.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每组9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每个拔牙创注入约20μL含有不同浓度PNS的壳聚糖凝胶,给药后1、2和4周,分别处死3只大鼠并制备术区标本。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拔牙创给药后1、2和4周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1、2和4周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给药后1、2和4周,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0.5、1.0和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分化迁移,骨小梁数目增多。给药后1、2和4周,与对照组比较,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0和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NS通过上调大鼠拔牙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中VEGF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使其迁移和聚集数量增多,达到促进大鼠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颅内血肿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法制备高血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2只;造模后4h开始,每12h在颅内血肿内注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次,共5次。于造模后24、72h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钠离子、钾离子含量。脑内血肿直径。结果三七总皂苷干预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记分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钾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Z(P〈0.05);三七总皂苷各组治疗后血肿直径较脑出血模型组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量脑出血超早期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有利于加速血肿的吸收,同时可加剧早期脑水肿,引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增加。提示大量脑出血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苷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