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烟台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使用横断面调查和深入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目标人群人口学特征、首次同性性行为相关情况等信息。通过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发生背景及未使用安全套原因。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302份,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年龄为(17.59±1.78)岁;性行为对象以网友居多(34.1%);首次同性性行为与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保护性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52.247,P < 0.001)。深入访谈结果显示,13人自述通过交友软件等网络联系方式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是基于好奇、追求刺激等心理,未全程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匮乏(77.8%)。  结论  青年学生MSM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存在年龄小、防护意识差、知晓率低以及主要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性伴等特点。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包括提前普及年龄、提高细节认知以及强化行为干预和沟通技巧,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了解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和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疫情通报制度的落实情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烟台市4所高校的1 947名新生,对其采用新“国八条”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丙肝三项血清学检测;对高校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校医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调查对象中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女生(x2=14.294,P=0.000),山东省户籍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省外户籍学生(x2=8.738,P=0.003).共有78名学生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为56.4%(44/78).血清学检测共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梅毒和丙肝均未检出阳性病例.访谈高校均表示,目前学生社团是各高校艾滋病宣传工作的主要力量,仅有1所高校针对入校新生开设了2个课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疫情通报制度落实不到位.结论 烟台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及感染者的存在尚未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落实相关政策,保证校园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的长期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奎屯市某高校2016年秋季入校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现状,探索适合本地大学生的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6年秋季入校的2 851名新生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收回问卷2 798份,问卷回收率98.14%。 2016年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76.01%;年龄、民族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4,P<0.05;χ2=56.68,P<0.05),18岁以下的学生知晓率最低,哈萨克族知晓率最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10.04%的大学新生有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28.11 % 。2.97%的学生最近1年有同居伴侣,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1.33%。结论 奎屯市2016年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有性行为的学生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 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长沙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特征。  方法  基于长沙市青彩防艾志愿服务中心和中大阳光社工服务中心招募志愿者,采取滚雪球抽样法通过匿名填写问卷调查长沙市MSM人群,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50例MSM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6.0%(129/150)。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同年龄、学历、收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知晓率越高。性行为方面,首次发生插入性男男性交年龄<18岁的占32.7%,≥ 18岁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18岁组(χ2=4.315,P=0.038),过去6个月的性伴侣数>1个的占46.7%,半年内仅偶尔或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分别为29.3%和6.7%。  结论  年龄较小,学历较低和月收入较低的长沙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首次性交年龄低龄化,应针对这些特征的MSM人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高危性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烟台市“日常工作+项目管理”双规机制的实施效果,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校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高校领导开展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调查对象共2043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项目高校(与项目高校相比,OR=0.44,95%CI:0.33~0.57);19~20岁年龄组(与15~18岁年龄组相比,OR=0.58,95%CI:0.42~0.81);未接受过AIDS宣传服务(与接受过AIDS宣传服务相比,OR=0.39,95%CI:0.27~0.56);发生过性行为(与未发生过性行为相比,OR=0.70,95%CI:0.51~0.98);不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与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相比,OR=0.62,95%CI:0.47~0.81);未主动关注艾滋病相关(与主动关注艾滋病相关相比,OR=0.44,95%CI:0.33~0.58)的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访谈结果:与项目高校相比,非项目高校存在校方重视度低、宣传力度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等问题。结论 “日常工作+项目管理”双规机制的实施效果显著。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机制,不断满足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贵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构建大一新生精准防艾教育干预模式,提升大学生防艾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贵州某高校2 406 名大一新生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表”进行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 该高校大一新生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4%,高于女生的81.35%;城镇学生知晓率为86.06%,高于农村学生的77.41%;理科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25%,文科生为82.51%,体育与艺术学生知晓率最低,为80.69%。 加强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尤其是侧重加强女性、农村地区、体育与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接受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及性行为状况,为今后制定实施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及艾滋病专题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4-2018年长沙市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各年度监测青年学生基本信息及艾滋病相关知信行特征。 结果 2014-2018年监测的4 000名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92.6%,各年分别为87.0%、91.5%、93.4%、91.8%、99.4%,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72.949,P<0.001),男生与女生的知晓率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及以前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2017年起两者知晓率水平无差异;最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总干预率为60.5%,历年分别为45.5%、45.1%、61.2%、65.4%、85.0%,五年干预率有明显上升(χ2趋势=329.534,P<0.001),除2015年,不同性别干预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的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18.9±1.4)岁,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5.5%。有性行为的监测对象中,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和同性性伴均有性行为发生,分别为44.2%、16.0%、2.9%、1.1%。 结论 长沙市青年学生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已达到国家要求水平,但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有欠缺,存在感染的高危行为。建议高校艾防工作应针对学生人群特点,加大艾防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防控策略制定和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于2014-2018年每年的监测期内,在两家妇幼保健院分别连续每次抽取400名调查对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  结果  5年共监测孕产妇4 000人,29.9%去过外地打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2%,历年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35岁及以上、大专以下和丈夫前往外地打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2例,HIV感染率为0~0.1%。  结论  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福州市2016-2020年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6-2020年通过网络招募方式在福州市开展MSM调查,调查内容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包括人口学、行为学和抗体筛查情况等,采用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共计调查11 864人,MSM人群HIV感染率为3.82%(453/11 864),各年份分别为4.48%、4.24%、3.27%、5.01%和2.36%,历年监测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χ2=9.802, P < 0.001)。最近6个月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由89.45%下降到79.21%,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由0.38%上升到2.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97.51%下降到94.53%,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最近6个月未发生肛交性行为或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最近1年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知晓艾滋病知识均为MSM人群HIV感染的保护因素; 吸毒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则会增加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  结论  福州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呈现下降态势,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比例均呈现下降态势,应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和流动性大的MSM人群,加强以安全套推广使用和HIV检测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MSM人群HIV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医学生性取向、性行为及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随年级变化的特点。  方法  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2015级本科新生876人,采用自编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性取向和行为问卷进行每年一次、共四次的匿名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不同调查批次的医学生的性取向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3,P=0.036)。公开的同性恋占同性恋总人数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χ趋势2=4.150,P=0.042)。随访研究中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呈上升的趋势(χ趋势2=23.462,P < 0.001)。医学生在过去半年中总体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450,P=0.035;χ趋势2=6.738,P=0.009),第二和第三次随访时,男男同性性行为中偶尔使用和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5,P=0.047)。  结论  医学生性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学校应持续加强各个年级的医学生艾滋病宣传防治教育,完善学校性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吴琳  徐静静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84-1487
目的 分析高校实施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实践和促进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9月在干预前分别选取成都市某高校(2018年9月开始实行大学生艾滋病“3+2”干预策略)582名新生和590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于2022年3月对2018级577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问卷的方式,比较综合干预前后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相对于干预前,综合干预策略的实施深化了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危害性、自我保护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意识的认识,全部15个问项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其中13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80%(10个问项的知晓率高于90%)。相对于对照组(2018年的四年级学生),14个问项的干预后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其中知晓率超过90%的问项数从1个提高到10个。结论 艾滋病防控综合干预策略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过程中有明显干预效果。在宣传教育策略中应增加低年级学生教育强度,以及艾滋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三城市高校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on-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昆明市三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基本情况、性行为特征、AIDS防治知识知晓情况、nPEP知识知晓和服务接受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022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占70.1%;最近6个月仅有男男性行为占28.7%;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占67.5%。研究对象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5%,nPEP知识知晓率为26.6%,11.3%的研究对象求询过nPEP,5.6%接受过nPEP服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0岁(OR=3.155, 95% CI: 1.081~9.205),21岁(OR=4.666, 95% CI: 1.598~13.625),22~<24岁(OR=4.481, 95% CI: 1.548~12.971),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919, 95% CI: 2.720~17.598)是研究对象知晓nPEP的影响因素;男性(OR=3.928, 95% CI: 1.348~11.448),AIDS防治知识知晓(OR=6.205, 95% CI: 3.119~12.346),nPEP知识知晓(OR=2.263, 95% CI: 1.002~5.11)是接受nPEP服务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大学生中有性行为者对于nPEP的知晓程度较低,应结合校内AIDS防治知识和性健康教育, 对其进行nPEP知识和服务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情况与检测意愿,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防艾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4所高等院校中的新生军训营中,各随机抽取2个连,被抽取到的连队中的全部学生共1248名参与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检测意愿等.结果 87.18%的学生知晓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年男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感染HIV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7月按照方便抽样方法招募当年1—6月山东省新报告31名青年男生HIV/AIDS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了解其确诊前的行为特征。结果 31名青年男生感染途径均为同性传播,平均年龄(20.6±1.8)岁,确诊时就读大专及以上者占90.3%(28/31)。访谈结果显示,93.5%(29/31)的被访者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同性性行为患病,其中86.2%(25/29)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临时性伴。所有青年男生均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但发生同性性行为时,83.9%(26/31)偶尔使用安全套,16.1%(5/31)从未使用。74.2%(23/31)的青年男生HIV/AIDS有HIV既往检测史。结论 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及艾滋病知信行分离是青年男生感染HIV的主要因素。需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控制HIV在青年男生群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阳市高校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和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高校入学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603名高校新生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达77.1%,男生总知晓率79.3%高于女生总知晓率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P=0.000);高校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5.6%。男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0.6%,高于女生性行为发生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000)。安全套使用率不超过50.0%。结论高校新生艾滋病知识得分偏低,发生性行为时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与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因素,为分类开展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问卷调查表》,采用判断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2所大专院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15 2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防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为79.69%,其中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28%,及格率为92.46%;正确态度持有率为89.69%,及格率为90.56%;正确行为形成率为72.11%,及格率为96.6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级、父亲学历、母亲学历、患者接触史、结核病史、核心知识知晓和态度认知情况大学生防控行为形成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83,10.28,137.46,103.49,16.50,47.37,1 992.54,1 138.2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 父亲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或本科生(OR值分别为2.94,3.05,3.17,3.24),无结核病史(OR=3.32),核心知识知晓及格(OR=9.91),态度持有得分及格(OR=7.35)均与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大学生结核病防控知信行总知晓率尚未达标且不够全面,性别、有无结核病史、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情况以及父亲学历是大学生结核病防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