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伤性泪道阻塞的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道阻塞的CT检查方法并分析其检查结果。方法 采用CT轴位扫描、冠状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方法 ,分析 12例泪道外伤的CT检查和结果。结果 CT轴位扫描良好显示泪囊和鼻泪管断面 ,冠状CT显示周围组织合并损伤 ,三维重建则直观显示泪囊窝和上颌骨额突骨折情况。CT显示外伤性泪道病变包括 :泪囊区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泪囊扩张 ,泪囊区异常骨碎片影 ;泪囊窝和鼻泪管凹陷性、粉碎性和线性骨折 ;鼻泪管密度增高。结论 泪道CT轴位扫描、冠状扫描及三维重建可良好显示泪道及其周围组织的外伤情况 ,可用于诊断和进行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2.
泪道激光疏通联合改良插管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蕾  张国范  何萍 《眼科新进展》2006,26(12):958-958,95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患者78例(89眼),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45眼).男17例(18眼),女25例(27眼);年龄30~68岁,平均47.7岁。其中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10例(12眼),泪囊于鼻泪管交界处8例(8眼),鼻泪管阻塞24例(25眼)。泪道阻塞继发慢性泪囊炎者5例(7眼)。B组36例(44眼),男12例(15眼),女24例(29眼);年龄33-68岁,平均45.6岁。泪小点闭锁1例(1眼),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8例(11眼),泪囊于鼻泪管交界处7例(9眼),鼻泪管阻塞20例(23眼)。泪道阻塞继发慢性泪囊炎者6例(9眼)。  相似文献   

3.
正常泪道和泪道阻塞的CT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常泪囊和鼻泪管以及泪道阻塞的CT表现。方法对32例正常泪道CT片及19例泪道阻塞患者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正常泪道轴位软组织窗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泪囊78.1%显影、21.9%不显影,鼻泪管均可显示;显影的泪囊和鼻泪管可分为双侧含气影、双侧黏膜影、一侧含气一侧黏膜影。4例泪道占位病变CT显示:泪囊区高密度影,鼻泪管扩张增粗,管内组织高密度。9例外伤后泪道阻塞CT显示:泪囊区软组织增厚,泪囊扩张或密度增高,泪囊区异常骨碎片影,鼻泪管骨折和阻塞。6例泪囊和鼻泪管炎症CT表现:泪囊区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鼻泪管阻塞和密度增高。结论对正常泪道软组织窗轴位进行CT扫描:泪囊可显影或不显影;鼻泪管均可显影;显影的泪囊和鼻泪管表现为含气影或黏膜密度影。泪道占位、外伤和炎症均可在CT片上明确显示,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KTP-YAG泪道激光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KTP—YAG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并对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TP—YAG激光行泪道成行术治疗200例(230眼)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按阻塞部位分为泪小(总)管阻塞(90眼),鼻泪管阻塞(50眼),慢性泪囊炎(90眼),术后定期泪道冲洗,平均随访1.5a,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各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1%和92.2%,90.0%和98.0%,86.7%和96.7%。泪小(总)管阻塞组疗效低于慢性泪囊炎组和鼻泪管阻塞组。结论:KTP—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其次为慢性泪囊炎及泪小(总)管阻塞,此方法可以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泪道阻塞或狭窄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我科在传统的挂线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羊肠线逆行留置泪小管内,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本组病例30例(42眼),男11例,女19例,单眼患病18例,双眼患病12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1岁,平均32岁。患病时间最长11年,最短2月,平均2.5年。诊断:鼻泪管阻塞24眼(其中2眼合并慢性泪囊炎),鼻泪管狭窄6眼,下泪小管阻塞8眼,上下泪小管均阻塞4眼。 方法:泪道冲洗有脓液返流者用0.5%氯霉素每日冲洗泪道1次,并口服抗生素,滴抗生素滴眼液,直至…  相似文献   

6.
泪道阻塞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7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双泪小管多孔导管环形泪道插管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87例(103眼),男35例(41眼),女52例(62眼)。年龄18~64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5年。泪小管阻塞49眼,泪总管阻塞14眼,鼻泪管阻塞22眼,慢性泪囊炎18眼,所有病例均由泪道冲洗或泪道造影确诊。1.2 主要器械 泪点扩张器和泪道探针;注射器和泪道冲洗针头;额镜、鼻镜…  相似文献   

7.
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KTP激光疏通泪道,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和典必殊眼膏,随访3-18个月。结果:随访96例(109只眼),其中鼻泪管阻塞51只眼,治愈率90.2%;慢性泪囊炎35只眼,治愈率54.3%;泪总管阻塞12只眼,治愈率91.7%;泪小管阻塞5只眼,治愈率80.0%;义鼻泪管逆行植入术后阻塞3只眼,治愈率33.3%;外伤性泪道管阻塞3只眼,治愈率33.3%。结论:KTP激光治疗单纯性泪道阻塞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诚玥  于刚  吴倩  曹文红  刘勇 《眼科》2011,20(5):307-310
目的分析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CT泪囊造影检查结果,了解其骨性鼻泪管大小。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0例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方法采用CT轴位扫描,矢状位及冠状位二维重建技术,分析10例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CT泪囊造影结果,并测量其双侧骨性鼻泪管直径。主要指标鼻泪管起始处、骨性鼻泪管中段及骨性鼻泪管末端平面的骨性鼻泪管横径。结果 CT可以清晰显示泪囊、鼻泪管及其周围组织。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阻塞侧骨性鼻泪管起始部、中部、远端的直径(5.6±1.1 mm、5.2±0.7 mm、5.8±0.7 mm)明显大于健侧(3.7±0.9 mm3、.6±0.6 mm、3.9±1.2 mm)(P均〈0.05)。结论 CT泪囊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泪道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单侧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阻塞侧骨性鼻泪管较健侧明显扩大,其发生具体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典必殊眼膏在泪道阻塞和泪小管断裂伤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治疗泪道阻塞和防治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粘连的方法不断改进创新[1~5],但方法繁简不一。我们自1998年以来,应用典必殊眼膏注入泪道治疗鼻泪管阻塞(或并发慢性泪囊炎)和预防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粘连,疗效极佳,且方法简易,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男24例,女36例,出生1月~7月30例(32眼),22岁~73岁30例(34眼)。先天性鼻泪管阻塞30例(32眼),其中继发慢性泪囊炎12例(13眼);并发于沙眼的鼻泪管阻塞22例(26眼),其中继发慢性泪囊炎11例(12例),有1例同时合并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泪道阻塞185例(195眼).其中慢性泪囊炎138例(147眼),鼻泪管阻塞47例(48眼).采用泪道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3~6个月拔管.结果 185例(195眼)一次性置人球头硅胶管,拔管后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133例(141眼);溢泪症状明显好转、泪道冲洗有部分液体反流34例(35眼);复发泪道阻塞18例(19眼),有效率90.3%.结论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时间短,术后不影响美观,效果良好,适用于成年各年龄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眼和正常眼泪囊长轴与骨性鼻泪管夹角的差异,探讨该夹角与慢性泪囊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01/2019-03于我院眼科就诊的四川地区慢性泪囊炎患者218例248眼,所有患者行双侧泪道冲洗后立即进行CT泪道检查,对鼻泪管结构图进行三维重建,于冠状位上观察鼻泪管、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分别测量患眼和正常眼泪囊长轴与骨性鼻泪管夹角。结果:本组患者患眼夹角[23.55°(17.30°,29.90°)]较正常眼[20.05°(15.40°,28.35°)]增大(P<0.05),其中女性患者患眼夹角[24.60°(17.75°,31.00°)]较正常眼[21.15°(15.10°,27.35°)]明显增大(P<0.05),而男性患者患眼夹角与正常眼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41~60岁患者患眼夹角[25.20°(17.90°,33.00°)]较正常眼[21.60°(15.25°,29.05°)]明显增大(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长轴与骨性鼻泪管夹角增大,这可能是中老年妇女慢性泪囊炎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鼻泪管阻塞性疾病(NLDOD)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眼科常见病,是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鼻泪管部分或全部阻塞不通,主要表现为溢泪,继发泪囊炎可出现溢脓,继发泪囊囊肿导致泪囊扩大、内眦肿胀等,开通阻塞的鼻泪管则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关键,明确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而泪道CT是泪道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之一,便于对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本文综述近年来在鼻泪管阻塞性疾病中应用CT测量鼻泪道相关解剖参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鼻泪道及泪囊的经线、面积、体积、角度等,分析总结相关解剖参数与鼻泪管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器感染性疾病,易复发,导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关于在病变复发过程中究竟是感染因素还是泪道阻塞因素发挥主要作用仍存在争议,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但目前鲜见慢性泪囊炎的建立方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的方法,为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1只,均以右眼作为实验眼.暂时泪道阻塞组采用质量分数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联合榄橄油溶液右鼻腔滴鼻诱导过敏性鼻炎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永久泪道阻塞组由泪点注入0.15 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单纯细菌接种组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在造成暂时性泪道阻塞和永久性泪道阻塞后次日由泪点注入1×107/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3 ml;正常对照组由兔泪点注入0.3 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d、7d观察动物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眼部表现情况以判断造模成功率,行泪道冲洗观察泪道是否通畅,并行泪道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泪道阻塞、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术后7d行泪道和泪囊黏膜的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造模后3个月,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接种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出现慢性泪囊炎表现,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分别有8只眼和9只眼出现慢性泪囊炎的症状和体征.泪道冲洗结果提示,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的慢性泪囊炎眼泪道冲洗不通畅,液体完全返流;泪道CT造影检查显示,兔鼻泪管阻塞部位为鼻泪管的远端,即鼻泪管骨内段与鼻内段的转折部位,并可见鼻泪管完全阻塞,阻塞处近端可见明显的鼻泪管扩张,阻塞处远端无明显的造影剂充盈;永久泪道阻塞组模型眼标本可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暂时泪道阻塞组、单纯细菌组、暂时泪道阻塞+细菌组和正常对照组兔眼泪囊和泪道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永久泪道阻塞组和永久泪道阻塞+细菌组模型眼标本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性改变.结论 泪道永久性阻塞是兔慢性泪囊炎动物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在兔慢性泪囊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Liu Y  Zhang JS  Ma YL  Hao CF  Xu F  Chen SJ  Li JH  Li M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33-536
目的 观察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 ,并对泪道不同阻塞部位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 6 0 3例 (6 93只眼 )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 ,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泪小点阻塞 (2 3只眼 )、泪小 (总 )管阻塞 (192只眼 )、鼻泪管阻塞 (2 2 7只眼 )、慢性泪囊炎 (2 31只眼 )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2 0只眼 ) 5组 ,术后定期冲洗泪道 ,平均随访 1 5年 ,将各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泪小点阻塞、泪小 (总 )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86 9%和 95 7%、89 1%和 93 8%、93 0 %和96 0 %、78 4 %和 82 7%及 4 0 0 %和 6 5 0 %。经Ridit分析 ,各组 R±S R 分别为 0 92 1± 0 0 2 3、0 914±0 0 0 9、0 92 7± 0 0 0 7、0 85 6± 0 0 13及 0 74 9± 0 0 5 5。慢性泪囊炎组疗效低于鼻泪管和泪小 (总 )管阻塞组 (P <0 0 5 ) ;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疗效低于其他 4组 (P <0 0 5 )。结论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效果最好 ,其他依次为泪点、泪小 (总 )管阻塞、慢性泪囊炎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邓仁政  胡静  冉俊  万方  陈琼  杨大会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40-21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38眼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患者,鼻内镜下鼻丘处制成骨孔,切开泪囊并充分翻转泪囊前后瓣,0.1g/L MMC棉球于泪囊吻合口保留48h后取出。结果:术后7d;3,6mo行鼻内镜检查并冲洗泪道。术后7d,治愈34眼,好转3眼,无效1眼,治疗好转率97.4%;术后3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愈好转率94.7%;术后6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疗好转率94.7%。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鼻出血和眼眶内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MMC治疗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曹业宏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42-1843
目的:探讨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泪道引流管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诊断为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3例28眼,经泪道探通后,采用泪道引流管[1]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治疗。结果:术后4mo拔管,随诊1a,患者23例28眼中,23眼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治愈率82%。2眼少许溢泪,泪道冲洗时另一泪点少许返流,探针可达骨壁,可以入咽,为好转,好转率为7%。2眼泪道冲洗原路返流,针头不能达骨壁为无效;1眼泪道冲洗时探针可达鼻骨,但再次出现脓性分泌物,为无效,无效率为11%。结论:鼻泪管引流管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是治疗泪道系统多点阻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泪管支架植入术1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鼻泪管支架植入术125例(135眼)。术前诊断为慢性泪囊炎或鼻泪管阻塞等。采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研制的鼻泪管支架。以空心泪道探针经上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探通入下鼻道,将引导钢丝插入空心探针,从前鼻孔钩出,将鼻泪管扩张器、鼻泪管支架、支架推注器先后穿入钢丝,经鼻泪管开口逆行扩张鼻泪管及泪囊,将支架逆行推入鼻泪管及泪囊。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随访6-19个月,治愈率91.85%。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疗效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相当,且微创安全。术后定期泪道冲洗有助于减少支架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后运用新型泪道支撑管逆行置管及碘必舒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127例(139眼)其中:慢性泪囊炎55眼、鼻泪管阻塞52眼、泪小管及鼻泪管阻塞23眼、单纯泪小管阻塞9眼.先用倍频Nd:YAG激光疏通泪道阻塞部位后,将新型硅胶泪道支撑管表面涂碘必殊眼膏后逆行置入阻塞的泪道部位.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04眼,好转27眼,无效8眼.结论 新型泪道支撑管逆行置管联合泪道激光及碘必舒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组织损伤小、皮肤不留瘢痕、且可重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