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PAM)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分别给予不同 浓度的PAM处理,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癌细胞中β-catenin 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KT、GSK-3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表达,检测MMP-2的基 因和蛋白表达水平。HepG2 细胞给予LiCl/PAM/LiCl 联合PAM处理,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改变,检测GSK-3β磷酸化和 MMP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M处理后肝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下降、侵袭能力下降(P<0.05);PAM处理可 以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MMP-2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抑制AKT与GSK-3β的磷酸化(P<0.05)。PAM对肝癌细胞 体外增殖、侵袭及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PAM的浓度越高,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 越强;对AKT与GSK-3β的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越强,对β-catenin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越强。LiCl可以逆转PAM对肝癌细胞增殖、 侵袭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逆转PAM对GSK-3β磷酸化和MMP2的蛋白表达的抑制。结论PAM对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 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PAM可能通过影响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利用低、中、高浓度(6、12、24μmol/L)大黄酸处理喉癌Hep-2细胞,通过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Dvl2、GSK-3β和p-GSK-3β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大黄酸浓度的增大,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 <0.05)。大黄酸可降低喉癌细胞Dvl2、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P <0.05),增加GSK-3β蛋白的表达(P <0.05)。使用SKL200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逆转大黄酸对Hep-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 <0.05);使用XAV939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降低Dvl2、p-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P <0.05),进一步加强大黄酸对Hep-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盘龙七片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58只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为实验大鼠,分为造模大鼠(n=48)与Sham组大鼠(n=10)。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大鼠,并将模型大鼠分为 Model组、盘龙七片组(Treat组)、β-catenin抑制剂组(XAV-939)及盘龙七片+β-catenin抑制剂组(Treat+XAV 939组)4组,每组10只。X光片观察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状况;骨密度测定仪检测胫骨骨矿物质密度值(BMD);HE染色观察大鼠骨折部位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LP、bFGF、TNF α、IL 1β;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p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3、β 链蛋白(β=Catenin)及淋巴增强因子1(LEF1)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el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降低,TNF α、IL 1β水平升高;与Model组相比,Treat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 Catenin、LEF1蛋白表达升高,TNF α、IL 1β水平降低;Treat+XAV 939组骨组织影像学愈合评分、BMD、ALP、bFGF水平、Wnt3、β-Catenin、LEF1蛋白表达高于XAV 939组,TNF α、IL 1β水平低于XAV 93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盘龙七片可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缓解骨折大鼠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RIM21基因在肝癌侵袭表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siRNA敲低肝癌细胞MHCC 97H,HCC LM3中的TRIM21、β-catenin基因,将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TRIM21敲低组:转染siTRIM21 RNA;CTNNB1敲低组:转染siCTNNB1 RNA;双敲低组:共转染siTRIM21 RNA及siCTNNB1 RNA。利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敲除效率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情况。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性。通过尾静脉注射敲低TRIM21的HCC LM3细胞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以观测其肺转移能力。在HEK 293细胞中过表达TRIM21,将HEK 293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转染试剂;过表达组:转染flag-TRIM21。并利用Co-IP检测TRIM21蛋白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及泛素化水平。生信分析TCGA数据库中CTNNB1highTRIM21high和CTNNB1highTRIM21low两种亚型肝癌的预后。结果 敲低TRIM21可以显著增强肝癌细胞MHCC 97H和HCC LM3的侵袭能力(P<0.01,P<0.05)和HCC LM3细胞的肺转移能力(P<0.01)。机制研究发现,TRIM21可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降解β-catenin以减少其入核,进而降低肝癌细胞的的侵袭性(P<0.0001,P<0.05)。由于TRIM21表达水平降低使肝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激活,最终使 CTNNB1highTRIM21high亚型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优于 CTNNB1highTRIM21low亚型肝癌患者(P<0.05)。结论 TRIM21能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β-catenin来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性,这可能导致了CTNNB1highTRIM21low肝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10、20、40 μmol/L)的DHA分别作用于人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VL2、GSK-3β、p-GSK-3β、β-catenin和Cyclin D1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DHA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呈浓度依赖性增长(P<0.05).DHA作用48 h后,细胞S期比例显著增加,诱导细胞凋亡(P<0.05).DHA 可以降低胃癌细胞Dvl2、p-GSK-3β、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GSK-3β蛋白的表达(P<0.05).同时,SKL200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DHA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XAV939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强DHA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DHA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停留在S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凌  沈伟敏  郭琦琪 《浙江医学》2021,43(16):1753-1756,1760
目的探讨人硫酸酯酶-1(Hsulf-1)基因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Hsulf-1质粒及Hsulf-1siRNA质粒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SMMC7221细胞,应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分为Hsulf-1过表达组、Hsulf-1siRNA组、抑制剂组及空白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sulf-1过表达组E-cadherin和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5);Hsulf-1siRNA组、抑制剂组E-cadherin和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Hsulf-1过表达组Hsulf-1、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高,p-AKT均明显为低(均P<0.05);Hsulf-1siRNA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为高,Hsulf-1、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抑制剂组p-AKT、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与Hsulf-1siRNA组比较,抑制剂组p-AKT、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Hsulf-1过表达组、Hsulf-1siRNA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均明显为高,抑制剂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明显为低(均P<0.05);与Hsulf-1siRNA组比较,抑制剂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明显为低(P<0.05)。结论Hsulf-1基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刺激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是肝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G2中Wnt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及靶基因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
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G2,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Wnt/β-catenin通
路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和磷酸化GSK-3β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靶基因CD44v6、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含鳖甲
煎丸药物血清可以降低肝癌细胞HepG2 中β-catenin 表达水平,下调磷酸化GSK-3β表达水平,明显抑制CD44v6、VEGF的表
达。结论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肝癌细胞HepG2 中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
β-catenin及磷酸化GSK-3β的表达水平并有效降低靶基因CD44v6、VEGF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这可能是鳖甲煎丸抑制肝癌
细胞HepG2的生长、黏附及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在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HepG2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验证前期构建的HepG2/HBx细胞株能稳定表达HBx蛋白.CCK 8法检测HepG2/HBx,HepG2/mock及HepG2 3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上述3种细胞中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后检测β-catenin选择性抑制剂XAV939(20 μmol/L)对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结果 前期构建的HepG2/HBx细胞株能稳定表达HBx蛋白.细胞增殖实验表明,HepG2/HBx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对照组(P<0.05).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HepG2/HBx组细胞中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epG2/mock及HepG2组细胞之问则无明显差别.XAV939能够抑制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HepG2/HBx组细胞在加入20 μmol/L XAV939作用后的增殖速度较加入相同浓度DMSO的HepG2/HBx组细胞下降(P<0.05).XAV939对HepG2/HBx组细胞增殖的抑制强于对照组. 结论 HBx蛋白可以上调肝细胞β-catenin表达,激活Wnt邝-eatenin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选择性β-catenin抑制剂可部分逆转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RIB3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中TRIB3的相对表达量,并检测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69)和鼻咽癌细胞(HNE-1、CNE-2Z、5-8F)中TRIB3的相对表达量。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HNE-1、CNE-2Z,每株细胞分2组:即阴性对照组(NC组)和敲低TRIB3组(sh-TRIB3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TRIB3的表达水平。敲低TRIB3后,CCK-8实验和集落克隆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Snail、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和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SK-3β、p-GSK-3β、β-catenin和p-β-catenin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鼻咽癌组织中TRIB3表达高度上调(P<0.001);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69)相比,鼻咽癌细胞(HN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诱导的肺腺癌A54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细胞抑制率。实验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TGF-β组(TGF-β5ng/mL)、TGF-β+姜黄素组(TGF-β5ng/mL+姜黄素10μmol/L)、姜黄素组(姜黄素10μmol/L)。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及浸润实验检测各组的运动迁移和侵袭浸润的能力,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实验检测各组EMT相关标记物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与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P-GSK3β, GSK3β, β-catenin, c-Myc蛋白以及Snail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Wnt /β-catenin抑制剂XAV939(1、2、4 μmol/L)作用后EMT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表明姜黄素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浓度依赖性,10μmol/L姜黄素作用A549细胞24h和48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21±2.60%和21.33±3.25%(P<0.05);细胞运动迁移及侵袭浸润实验表明TGF-β能显著促进细胞的运动迁移和侵袭浸润,而姜黄素对其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免疫荧光实验及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表明TGF-β能下调E--钙粘蛋白的表达,上调波形蛋白及N--钙粘蛋白的表达,伴有P-GSK3β,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增加以及Snail蛋白表达增加,而GSK3β表达无明显变化,而姜黄素表现出对这种现象的一个抑制作用。同时,XAV939对TGF-β诱导的EMT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TGF-β诱导的A549细胞EM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干扰降低PC4和SFRS1相互作用蛋白1(PSIP1)的表达对人胶质瘤U87细胞侵袭和迁移 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靶向PSIP1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U87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RNA干 扰效率;Transwell侵袭实验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干扰PSIP1表达后,Western blot 检测间质细胞来源的 N-cadherin、β-catenin蛋白和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结果PSIP1-siRNA 转染胶质瘤U87细胞后,PSIP1的mRNA水平及蛋白 水平明显下降(P<0.001),U87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与阴性转染组及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 0.001),Western blot 显示,间质细胞来源的N-cadherin、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转录因 子Slug 的表达降低。结论在胶质瘤中,抑制PSIP1 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N-cadherin、β-catenin 蛋白和转录 因子Slug的表达量降低,提示PSIP1 可通过调控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来调节Slug 的表达,进而调控EMT,从而参与胶 质瘤U87 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ipα)是否通过Wnt/β联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设置PBS组、Tipα组和通路抑制剂XAV939预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β-catenin磷酸化和核转位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ZO-1)、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Tipα能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β-catenin Ser675和Ser552磷酸化和核转位,且下调E-cadherin和ZO-1表达,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P<0.01);与PBS相比,Tipα增强c-myc和cyclinD1的表达(P<0.05)以及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XAV939预处理抑制Tipα诱导的SGC7901细胞EMT形成及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Tipα诱导的胃癌细胞EMT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a B,Sch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溶液(0、20、40、80μmol/L)处理膀胱癌细胞,CCK-8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五味子乙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随着五味子乙素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五味子乙素能够下调膀胱癌细胞内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抑制人膀胱癌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发挥抑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ILK阳性表达率。分别将ILK siRNA和siRNA control转染至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作为干扰组和空载组,以不作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C-1B细胞中IL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侵袭细胞数。结果:2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79.3%,癌旁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为10.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干扰组HEC-1B细胞中ILK、p-Akt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干扰组HEC-1B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干扰ILK表达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kt和GSK-3β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六味消癥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迁移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六味消癥方和TRIM65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考察不同剂量六味消癥方对肝癌细胞中TRIM65表达的影响,以及六味消癥方和TRIM65表达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六味消癥方含药血清显著抑制肝癌细胞通过基质胶的数量(P0.01)、伤痕愈合率(P0.01)、TRIM65的表达(P0.01),以及β-catenin、c-myc和MMP9的表达(P0.01)。TRIM65基因干扰加强了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TRIM65过表达则减弱了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同时减弱了含药血清对β-catenin、c-myc和MMP9的表达的抑制。结论:六味消癥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RIM65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 测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eEF1A1和NI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肝癌细胞中干 扰和过表达eEF1A1 后,通过Transwell 侵袭实验和RTCA实验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细胞中NOB1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在稳定干扰eEF1A1 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或在过表达eEF1A1的MHCC97h细胞中 干扰NOB1的表达,分析eEF1A1和NOB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细胞中eEF1A1和NOB1表达明显高 于正常肝细胞,并呈正相关。肝癌细胞中干扰eEF1A1表达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NOB1的mRNA和蛋白 表达也显著被降低(P均<0.01);过表达eEF1A1后明显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也增加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 (P均<0.01)。在稳定干扰eEF1A1 表达的HCCLM3 细胞中过表达NOB1 导致NOB1 表达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恢复 (P均<0.01);然而在稳定过表达eEF1A1 的肝癌细胞系中降低NOB1 导致NOB1 表达的下调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 制(P均<0.01)。结论肝癌细胞中eEF1A1正向调控NOB1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细胞癌细胞系HCCLM3为研究对象,用细胞基质粘附实验检测Genistein对肝癌细胞基质粘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运动实验检测Genistein对肝癌细胞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癌细胞MMP-2蛋白表达.结果 Genistein能抑制肝癌细胞对FN和Marigel胶的粘附;Genistein能抑制肝癌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的侵袭运动;Genistein处理组肝癌细胞MMP-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Genistein能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机制之一可能在于Genistein能抑制肝癌细胞MMP-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华蟾素对肾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肾癌细胞分为对照组(添加PBS)和华蟾素组(添加华蟾素),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力,Transwell侵袭和细胞迁移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力,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和上皮间质变(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组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力,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Wnt/β-caten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华蟾素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EMT,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R-3200-3p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R-3200-3p在正常肝细胞系HL-7702与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的表达;构建miR-3200-3p的慢病毒低表达载体,转染Bel-740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及RT-qPCR检测敲低效果;根据转染病毒质粒的不同将Bel-7402细胞分为2组:LV-control组及LV-inhibitor组。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细胞中β-catenin、MMP2、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L-7702细胞比较,Bel-7402细胞中miR-3200-3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成功建立miR-3200-3p低表达的Bel-7402稳转细胞系;与LV-control组比较,LV-inhibitor组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受到抑制(均P<0.001),β-catenin(总、胞核和胞质)和MMP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 miR-3200-3p在肝癌细胞中发挥促癌作用,敲低其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而下调MMP2表达,上调E-cadherin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