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妇科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11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中卵巢癌3例,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2例.平均年龄50.4岁.淋巴囊肿发现于盆腔术后21~84 d,8例有临床症状,3例无症状.其中单侧囊肿8例,双侧3例.囊肿大小(23~65)mm ×(28~71)mm.超声检查表现为盆腔或腹股沟区的无回声或液性暗区,内部光点均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结论 发生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盆腔囊性病变可经超声诊断为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结断端处理方式和盆腔引流对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和B组各50例,均予以4号丝线结扎淋巴管断端,但A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B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C组和D组各50例,采用百克钳电凝淋巴管断端,但C组患者阴道断端放置28号打孔橡胶引流管1根,D组患者阴道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记录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引流管拔管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结果 四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和D组患者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引流管拔管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D组3组相互比较,淋巴囊肿发生率和淋巴囊肿平均直径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克钳配合负压引流是预防妇科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最佳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郭明慧 《当代医学》2021,27(1):72-74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实施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治疗后1、2、3个月,两组囊肿直径均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76-79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的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出现淋巴囊肿患者。将囊肿5 cm且未见明显疼痛及发热症状的患者49例纳入观察组,将囊肿≥5 cm且伴明显疼痛及发热症状的感染患者31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超声介入治疗。对比两组80例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49例患者囊肿全部消失,而对照组有2例范围分别为6.1 cm×5.9 cm×4.5 cm、6.7 cm×5.2 cm×4.9 cm囊肿未得到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囊肿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囊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性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淋巴囊肿可通过良好的视野进行无水酒精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针对合并感染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也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消除囊肿。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病例1,24岁,因“下腹胀痛1月余,发现盆腔包块3天”入院。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右附件区可及约15 cm×12 cm×12 cm大小质中包块,边界清,活动欠佳,无压痛,左侧未触及明显异常。查甲胎蛋白(AFP)>2000.00 ng/mL,CA 125144.2 u/mL。盆腔磁共振成像(MRI):①左侧附件区巨大占位,考虑为囊腺癌可能性大。②盆腔及腹腔腔内少量积液信号。2020年7月7日行经腹探查+右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和不结扎盆腔淋巴管断端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寻找能更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手术方式&#65377;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接受由同一医生主刀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排除心&#65380;肺&#65380;肝&#65380;肾等器质性疾病&#65380;低蛋白血症及放疗史,根据由SAS 8.0系统产生的随机数字表相对应,共收集32例,随机结扎左侧或者右侧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于术后第1&#65380;4&#65380;12&#65380;24周分别行盆腔B超检查了解结扎侧与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65377; 【结果】 开放侧术后第1周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0.63%:15.6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4周&#65380;第12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高于结扎侧(43.75%:21.88%&#65380;26.67%:16.67%),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第24周开放侧淋巴囊肿形成率低于结扎侧(10.35%:13.79%),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5377;【结论】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结扎腹股沟深淋巴管&#65380;闭孔近端淋巴管&#65380;闭孔远端淋巴管&#65380;髂总淋巴管&#65380;髂内外静脉交叉处淋巴管在近期能够较有效的防止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6537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作用。方法对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1例管道脱落。术后1周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有45例,术后2周发生的有48例。结论及早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对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1例管道脱落.术后1周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有45例,术后2周发生的有48例.结论 及早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对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主要术后并发症之一,最早由Kobyashi于1950年报道,其发生率报道为4.3%-48%,可能与If缶床观察时间和检查方法不同有关,戚世芳等…研究发现,术后不同时间内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不同。盆艟淋巴囊副呢;成的明确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程文俊等认为其发生率与术式无关,以术后1-2周发生率最高。中医认为,湿热与瘀血互结是形成盆腔淋巴囊肿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后246例患者随机采用烟卷引流管经阴道引流126例(研究组)及引流管经腹引流12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34例淋巴囊肿患者按囊肿大小分为两组,A组:囊肿≤5cm 18例;B组:囊肿>5cm 16例,均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对囊肿较大者在B超监测下穿刺抽液后中药外敷治疗。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经阴道烟卷引流与经腹引流淋巴囊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囊肿≤5cm 18例中药布袋外敷治疗有效17例(94.44%);囊肿>5cm中10例穿刺引流后中药外敷治疗有效9例与6例未穿刺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引流明显减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中药袋外敷治疗囊肿疗效肯定;囊肿体积较大者,穿刺引流后中药袋外敷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张腊梅 《西部医学》2011,23(12):2359-2360
目的观察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引流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评价引流效果。结果除2例脓胸患者外,其余病人均经深静脉导管抽净胸腔积液,肺组织复张,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ɑ-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5.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液血栓前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前状态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3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AT-Ⅲ)、蛋白C依赖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C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等指标。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vWF含量、GMP-140、AT-Ⅲ、PLG、PAI、D-二聚体均比对照组高(P<0.01),而术后升高更明显;PCAT手术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提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液呈血栓前状态,术后呈更明显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应用于小儿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对心率(HR)、血压(BP)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方法 1~8岁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级,术后均带管入中心监护室,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B组未予任何药物.记录用药后1、2、6、10 h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道、口腔的腺体分泌物量.结果 A组与B组间用药前及用药后各时间点的MAP、HR和Sp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量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 在患儿HR、BP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盐酸戊乙奎醚对术后留管产生的腺体分泌物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5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对照组)和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观察组)各128例,观察两组LE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 LEDVT发生率分别为8.59%和0.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T及AP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形成,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方散结消肿散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采用散结消肿散外敷,51例采用传统方法-金黄散外敷,观察散结消肿散的临床疗效。结果 :中药外敷对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有效;散结消肿散治疗组患者囊肿缩小率为86.50±8.25%,金黄散组囊肿缩小率38.23±10.1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散结消肿散治疗淋巴囊肿效果更优于传统的金黄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