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研究。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共治疗41例患者45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射野一般4-8个,每日1次,连续照射,共5-12次,每次治疗时根据85%-95%剂量曲线确定处方剂量:4-7Gy,总量为25-60Gy。结果:41例45个病灶根据CT复查肿瘤消退情况确定CR为37.8%,PR为37.8%,总有效率为75.6%。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胸部较小的原发性肺癌和孤立转移瘤是一种局部控制好、疗程短、疗效显著、无痛苦的新疗法;是常规大野放疗后局部追加剂量的最好方式;对于肺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是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接受剂量,避免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后期不良反应及无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化疗并用对肺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14(3):169-170
  相似文献   

3.
苗延浚  肖建平 《中国肿瘤》1999,8(4):187-18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S)是以精确的立体空间定位、高剂量分割、小野窄束照射靶区,靶区剂量呈陡峭的梯度变化。从放射生物学意义来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敏感性上的差异变得不重要(常规放射治疗生物基础)。而高分割剂量成为重要因素,它的放射生物效应比常规照射剂量大数倍。晚反应组织比早反应组织差异倍数更大。在临床RS治疗中为避免正常组织损伤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阳产生并发症的三大要素:体积、剂量、靶区剂量严重不均匀性。其中靶体积的大小起关键作用。由于靶区边缘剂量陡然变化似刀切状,而刀锋的锐利程度随着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通过共面或非共面多野或多弧照射,使放射高剂量分布区在三维方向上与肿瘤靶区高度一致,在肿瘤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为增加肿瘤区域放射治疗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缩短治疗疗程奠定了放射物理学基础。我院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2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肺部肿瘤25例,年龄33~81岁,平均61岁。低分化鳞癌5例,中分化鳞癌4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肺转移瘤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舌低分化鳞…  相似文献   

5.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48例中晚期肺癌实施立体定向放疗,5~8 Gy/次,隔日1次,肿瘤灶总剂量48~58 Gy,42例有肿大淋巴结者给予常规放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复查CT,肿块完全消失18例,缩小1/2以上者27例,不足1/2者3例,42例肿大淋巴结完全恢复正常,完全缓解18例,占37.5%,部分缓解30例,占62.5%,有效率100%。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后的CT表现及评价近期疗效的适当时机.方法38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查CT共73次,按距治疗结束时间分为疗后1周,1月,3月,6月及12月共5个时段,分析肺内癌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的CT学改变.结果肿瘤缩小达CR和PR者为52.1%(38/73);癌灶中心坏死者为12.3%(9/73);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者为8.2%(6/73).有效率(CR+PR)随SRT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治疗后3~6月未发现病情恶化,而有效率较疗后1周及1月明显增加.结论①肺内癌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的主要表现为体积缩小,部分出现坏死和纤维化,癌灶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甚微.②近期疗效的评价时机应以疗后3~6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7.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大咯血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00l年3月,我院共发生6例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后大咯血死亡,而同期常规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只有l例发生大咯血死亡,结果提示,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有可能增加大咯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肿瘤复发和难治性的处理手段日益广泛。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6月间在我院治疗此类病人 16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患者共 2 1个靶区 ,初治组 6例 ,复发组 9例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8例。年龄 40岁~ 74岁。平均 5 7岁。靶区类型包括 :肺癌 4例 ,肝癌 2例 ,宫颈癌 2例 ,乳腺癌 4例 ,直肠癌 3例 ,腹腔恶性淋巴瘤 1例。治疗方法 :初治组 :先用 1~ 2个周期化疗 ,然后用钴源 r线或加速器 x线外照射 3 5 0 0~ 5 90 0cgy/3~ 5周 ,再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灶区。复发组 :直接用立体定向放射治…  相似文献   

9.
我院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SRT)治疗老年肺癌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30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X-刀立体放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0例患者(原发肿瘤201例,转移性肿瘤9例)47个病灶,均采用高剂量分割治疗,每周三次,分5~8次进行,处方剂量6~8Gy,总量40~48Gy。结果 17个病灶完全消失,23个病灶缩小,4个病灶无变化,3个病灶稍增大,肿瘤控制率93.6%。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晚期肺癌有肯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降低正常组织反应。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先常规外照射30~40Gy,然后对肿瘤局部用立体定向放疗追加照射剂量,每次2.5~4.85Cy,照射10~12次;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小于6cm的患者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33/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45.1%,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肿块较大及年龄大于70岁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提高靶区最高剂量对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针对靶区内最高剂量分别设计P120%、P115%、P110%、P105%共4个剂量梯度的放射治疗计划,评价4组计划对靶区剂量、正常肺组织、胸壁和肋骨剂量的影响。结果:4组计划对靶区、胸壁和肋骨剂量影响较大,而对正常肺组织剂量的影响较小。P120%、P115%、P110%和P105%4组计划的靶区平均最高剂量分别为58.9、55.4、53.3和50.5 Gy;对于胸壁剂量,4组计划的平均V30分别为18.4、14.3、12.0和9.1 cc,V40分别为5.3、3.7、2.8和1.5 cc,Dmax1 cc分别为43.4、41.1、39.7和37.5 Gy;对于肋骨剂量,4组计划的肋骨平均最高剂量分别为47.3、44.4、42.8和40.6 Gy;对于肺剂量,4组计划的中位V5分别为15.2%、15.0%、14.8%和14.6%,V10分别为11.4%、10.9%、10.6%和10.1%,V20分别为5.0%、4.6%、4.4%和4.1%,肺平均剂量分别为4.0、3.8、3.7和3.5 Gy。结论:提高靶区内最高剂量主要影响靶区、胸壁和肋骨剂量,对正常肺组织的剂量影响较小。临床治疗中可尝试根据肿瘤与危及器官的毗邻关系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and explore the nursing for those patients.Methods:From June 2002 to December 2006,43 patients of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es were treated with SRT,8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the association of whole-brain radiotherapy (WBRT) and 6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During the period of SRT,the patients were applied with a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diet nursing.We also tried to prevent patients from epicranium injury,and meanwhile,patients were asked to took active convalesce exercise.Results:All patients finished SRT without serious reaction and complication.Local control rate was 81.4%,nervous system symptoms relief rate was 76.7% and KPS score was raised significantly.Survival time ranged from 2 to 34 months,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8.5 months,and 6-month,1-and 2-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58.9%,26.2%,and 6.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RT was one of the effective palliation treatments for the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ffective nursing,which would prolong their survival time and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基于治疗前CT图像筛选放射组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arly stage-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ES-NSCLC)和肺部寡转移癌的放疗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22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ES-NSCLC和肺部寡转移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筛选训练集中与放疗疗效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以建立列线图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性能。结果:经筛选得出6个放射组学特征形成放射组学特征分数(radiomics score,Rad-score)以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808(95%CI:0.712~0.884,P<0.001),验证集的AUC为0.741(95%CI:0.556~0.879,P=0.003)。Delong检测显示模型表现均衡(P=0.496),校准曲线和DCA均显示了模型较好的预测性能和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我们基于治疗前CT图像开发并验证了用于预测肺部肿瘤SBRT治疗疗效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The early response of lung tumours to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was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with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maximum standardised uptake value and the tumour diameter fell by 64 and 30%, respectively. This imaging strategy therefore remains under ongoing evaluation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塑体模组(A组)43例,真空负压垫组(B组)78例。在每次治疗之前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进行扫描,再进行手动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大小,并记录其摆位时间。  结果  A组和B组X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 0.09/0.25 0.11 cm,(P<0.05),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7 0.13/0.25 0.15 cm,(P>0.05),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 0.13/0.26 0.12 cm,(P<0.05),A组和B组平均摆位时间分别为57.66 s/58.09 s,(P>0.05)。  结论  在X轴和Z轴方向上A组优于B组,在Y轴方向上无明显差异,A组摆位时间低于B组。在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患者时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时热塑体模无疑是最好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进行转移性肺癌放疗过程中,出现重度(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03-2012-06-28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采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治疗48例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4.03(CTCAE 4.03)观察并评估血液学毒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与Ⅲ~Ⅳ度骨髓抑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期间48例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00.0%(48/48),其中Ⅰ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8.8%(9/48),Ⅱ度为12.5%(6/48),Ⅲ度为52.1%(25/48),Ⅳ度为16.7%(8/48);白细胞下降为47.9%(23/48),血小板下降为39.6%(19/48),血红蛋白下降为12.5%(6/48);18.8%(9/48)的患者提前终止放疗计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既往化疗〉6个周期(OR=8.26,P=0.04)、骨转移〉3个病灶(OR=11.53,P=0.02)和PTV〉1 300cm3(OR=10.79,P=0.01)是重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Ⅲ~Ⅳ度骨髓抑制是螺旋断层放疗治疗转移性肺癌的主要毒副作用;既往化疗〉6个周期、骨转移〉3个病灶和PTV〉1 300cm^3是重度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17例分期为T1/T2N0M0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 给予不同的分割剂量, 中位处方剂量56(48~60)Gy, 中位分割次数5(3~10)次, 中位治疗体积46.2(13.8~92.2)mL。   结果   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 9例病变完全缓解, 7例部分缓解, 1例稳定, 治疗反应率94.1%;中位随访期19.5(4~64)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 1、2年局控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分别为100%、87.5%, 80.8%、67.3%和82.4%、68.4%。随访期内见呼吸困难、疲劳、肺不张等不良反应, 其中3级不良反应1例, 未见4~5级不良反应。   结论   根据肿瘤位置及分期不同, 给予不同的剂量分割模式, 立体定向放疗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