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取宫颈癌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研究变化趋势。方法:宫颈癌调强放疗22例,每位患者利用锥形束CT获取放疗前摆位误差次数6-8次,累积153次,统计放疗分次间平移及旋转摆位误差及差异,分析变化趋势。结果:分次间放疗前摆位平移误差一般不超过7mm,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平移误差Y轴最大,X轴与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旋转误差X轴最大,Y轴与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放疗的进行,平移及旋转摆位误差没有发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首次摆位Y轴平移误差及X轴旋转误差较大,随着放疗的进行未发现摆位误差增加或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技术(IGRT)引导下旋转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04-01-2022-12-01放疗科治疗的27例宫颈癌患者,由CBCT配准得到摆位误差均值,通过MIM系统模拟摆位误差并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剂量,对原计划(PA)和引入误差计划(PB)行配对t检验,对各评价指标变化和摆位误差行双变量分析。结果 旋转误差引起淋巴结、计划靶区(PTV)受照剂量均值均下降,淋巴结D98、D95、V100和CI均值分别下降668 cGy(t=-3.903,P=0.001)、183 cGy(t=-7.111,P<0.001)、9.9%(t=-3.577,P=0.001)和0.04(t=-5.483,P<0.001),PTV Dmean、V100、D98和D95分别下降36 cGy(t=-4.374,P=0.001)、3.0%(t=-5.864,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采用BionixRT-6025胸部俯卧位系统的摆位误差。方法:2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采用BionixRT-6025胸部俯卧位系统固定,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对首次放疗、第十次放疗摄取适形调强放疗的正、侧位共80幅射野图像,与计划系统的正、侧位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测得摆位误差。结果:20例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在加速器下的首次放疗和第十次放疗的摆位误差X±s(mm)分别为x1(2.7±0.7)mm、y1(2.9±0.8)mm、z1(1.8±0.5)mm和x2(3.0±0.6)mm、y2(3.4±0.7)mm、z2(1.9±0.5)mm。x1较z1、y1较z1、x2较z2、y2较z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ionixRT-6025胸部俯卧位系统行保乳术后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在放疗可接受误差范围之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宫颈癌患者,行放射治疗最常应用的是具有较高精度技术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hy,IMRT),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摆位误差影响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增加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放疗相关并发症,降低其治疗效果。所以,IMRT对摆位重复性及准确性要求极高,如何监测和减少摆位误差成了研究热点。近年来,由于多种放疗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摆位误差得到较好控制。本文将对各种最新技术和方法在摆位误差方面的改进研究进行概述,希望临床能广泛应用,进一步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放疗摆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乳腺癌放疗中,由于摆位使用的是棉枕或海绵枕,稳定性差.乳腺癌锁骨上野和内乳野是仰卧位,腋后野是俯卧位,而该野位于胸部与肩部交接处呈斜面(尤其是偏胖和做了根治术的患者),小的倾斜度变化就可导致射野大的改变而使体位重复性极差,为此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旋转误差。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25例,采用仰卧位体模固定,锥形束CT(CBCT)骨配准校位,分析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及各方向的平均旋转误差。结果 全放疗疗程中每例患者校位9次,共计225次。各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左右(0.19±0.18)cm,头脚(0.36±0.30)cm,前后(0.21±0.16)cm;其中左右方向摆位误差≥5mm占5.8%,头脚占24.3%,前后占8.0%。各方向旋转误差:轴位(1.07±1.03)°,头脚(0.82±0.66)°,水平(0.79±0.68)°。前5次与后4次摆位及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仰卧位放疗时,头脚摆位误差最大,左右及前后摆位误差相当,旋转误差较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真空垫固定法与腘窝固定法在宫颈癌外照射放疗中摆位误差的优劣,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体位固定方法。[方法] 两组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真空垫固定法(传统组)和腘窝固定法(改进组),通过Varian TrueBeam治疗系统的锥形束CT(CBCT)在治疗过程中定期采集摆位误差数据用于比较分析,并依据Van Herk外扩边界计算公式计算两种固定法的计划靶体积(PTV)外扩值。分别以两种外扩值建立新的PTV并计算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结果] 传统组与改进组X/Y/Z轴向上PTV外扩值分别为0.63cm、0.65cm、0.76cm 和0.61cm、061cm、0.58cm。依据改进组外扩值建立靶区可以显著减少PTV及膀胱、直肠、小肠、骨盆的照射体积(P值均为0.000)。改进组降低了Y轴上误差的倾向性(P值为0.029),缩小了向左,向头、向腹部及向背部的误差大小,传统组及改进组在上述4个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0.29±0.20)cm、(0.25±0.23)cm、(0.27±0.18)cm、(0.30±0.26)cm和(0.22±0.16)cm、(0.17±0.13)cm、(0.18±0.17)cm、(0.23±0.17)cm,P值分别为0.001、0.000、0.001和0.001。[结论] 腘窝固定法缩小了宫颈癌外照射放疗所需PTV外扩值,减少了PTV及正常器官照射体积,是一种有效的体位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俯卧位与仰卧位放疗危及器官的剂量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全面检索PubMed、FMJS、CHKD和万方全文数据库。纳入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与仰卧位危及器官剂量对比的相关研究。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统计软件计算标准化均差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共检索到267篇文献,经评价后最终16个研究442例乳腺癌患者符合本系统评价的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采用俯卧位放疗患侧肺(SMD=-4.36,95%CI:-5.41~-3.31,P<0.001)和心脏(SMD=-0.24,95%CI:-0.4~-0.09,P<0.05)受照剂量明显低于仰卧位;对侧乳腺受照剂量在两种体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9,95%CI:-0.02~0.40,P>0.05)。结论 与仰卧位相比,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可明显降低心脏和患侧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并分析计划靶区(PTV)的合适边界(MPTV).方法 选取3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定期应用CBCT于放疗修正前、修正后以及放疗后进行扫描,将CBCT与计划CT配准,记录分析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结果 修正前的摆位误差≤2 mm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分别为:87.4%、79.7%和85.3%.修正后三个方向均没有出现>2 mm的误差,而放疗后在三个方向上出现>2 mm的次数分别为1、2、3次.日常放疗中,不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在左右、上下和前后的三个方向上分别为3.8 mm、4.3 mm和3.3 mm,而放疗前CBCT引导放疗可以将MPrv减小至1.8 mm、2.4 mm和1.9 mm.结论 CBCT可以有效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摆位精确度,CBCT引导放疗可以明显缩小靶区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的调强治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及急性放射损伤方面的差异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其中18例进行俯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18例进行仰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全乳房剂量为50 Gy/25 f,2 Gy/f,5 f/w。后对疤痕周围2 cm给予6 MeV电子线加量10 Gy/2.0 Gy/5次,5次/周。分别评估仰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治疗体位的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及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差异性,并对两组进行随访评估生存。结果:俯卧位组左肺Dmean(721.5±11.6)cGy、V5(20.4±1.4)%、V20(15.3±6.5)%,心脏平均剂量Dmean(468.6±60.4)cGy、V30(7.4±5.6)%;仰卧位组左肺Dmean(632.4±38.6)cGy、V5(35.5±1.3)%、V20(21.2±7.9)%,心脏平均剂量Dmean(532.2±17.9)cGy、V30(9.1±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俯卧位组左肺 Dmean、V5、V20,心脏平均剂量Dmean、V30优于仰卧位组。仰卧位及俯卧位组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6%(1/18),0%(0/18),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100%,2年生存率都为100%。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损伤方面,两组均未出现肺及心脏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反应方面,均为1级皮肤反应,无一例出现2级及2级以上的皮肤损伤。俯卧位组及仰卧位组的皮肤损伤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于仰卧位放疗,在不减低生存的情况下,俯卧位放疗对肺及心脏保护得更好,且对皮肤的保护不劣于仰卧位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方式(A)与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使用的固定技术(B)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直肠癌患者各16例,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每周首次放疗前均行CBCT扫描,每组均采集160组数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灯对齐方式进行摆位再行CBCT扫描,实验组采用对准激光线后调整患者体位使OPS监控显示治疗中心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方向误差在3 mm以内再行CBCT扫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2.20±1.04)mm、(2.63±1.24)mm、(2.10±1.17)mm和(1.87±0.95)mm、(2.09±1.01)mm、(1.89±0.89)mm。两种固定方式在Z(腹背方向)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X(左右方向)及Y(头脚方向)方向摆位误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OPS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中左右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对于提高直肠癌腹板摆位的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图形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6个自由度摆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 uidedr adiotherapy,IGRT) 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对食管癌患者146次治疗前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348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 图像与计划CT 图像相匹配,获取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将计划CT作为参考标准,治疗前摆位后的摆位误差呈近似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6个自由度分别为(0.85±3.56)mm、(1.82±4.00)mm、(-2.31±2.10)mm、(0.59±0.85)°、(0.29±1.30)°、(0.40±0.86)°.误差调整后再次CBCT,结果 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 (P<0.05).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在Y、Z方向上较为明显,个别患者还有较大的旋转误差,通过CBCT测量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并行6个自由度的在线调整误差,可明显减小平面误差和旋转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外照射治疗中OPS系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PS辅助CBCT验证,对照组仅使用CBCT验证。CBCT采集治疗前图像信息,匹配实时摆位图像与定位图像,分析比较两组X、Y、Z三轴误差数据,对放疗中及放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摆位误差X(2.9±0.8)mm、Y(3.9±1.1)mm、Z(2.0±0.9)mm小于对照组误差X(4.3±1.4)mm、Y(5.9±1.7)mm、Z(3.2±1.5)mm。实验组骨髓抑制、急性肠道症状等可观测不良反应大于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值分别是4.03 mm、5.45 mm、3.65 mm;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值分别是6.51 mm、8.38 mm、5.49 mm(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引入OPS可有效提高摆位精确度,降低摆位误差;在不降低治疗疗效情况下,有效减轻了放疗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quantify the inter-fraction shape variation of the mesorectum for 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5 × 5 Gy in supine position and compare it to variation in prone position.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28 patients a planning CT (pCT) and five daily cone-beam-CT (CBCT) scans were acquired in supine position. The mesorectal part of the CTV (MesoRect) was delineated on all scans. The shape variation was quantifi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CT- and the CBCT delineations and stored in surface maps after online setup correction. Data were analyzed for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separately and compared to prone data.Results
A large range of systematic, 1-8 mm (1SD), and random, 1-5 mm, shape variation was found, comparable to prone patients. Random-shape variation was comparable for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while systematic variation was 3 mm larger for female patients.Conclusions
Shape variation of the MesoRect is substantial, heterogeneous and differ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Differences between supine and prone orientation, however, are small. Clinical margin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in position along the cranio-caudal axis, in anterior-posterior direction and for gender. Margins should also be increased, even when online setup correction is used. Due to the small margin differences between prone and supine treatments, the setup choice should be determined on dose to the organs at risk. 相似文献17.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ELEKTA 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系统治疗盆腔肿瘤24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MPTV。[结果]24例患者共行3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73±1.67)mm、(0.11±4.69)mm、(-1.77±2.60)mm,U、V、W方向上分别为(0.81°±1.11°、-0.01°±1.18°、0.39°±0.88°;纠正后摆位误差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P<0.05),治疗后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93mm、12.63mm、7.06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25mm、2.43mm、1.67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最小,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应用CBCT实施IGRT,可在线实时纠正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可缩小至所有方向均为3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健康人群与宫颈癌患者血清样品中的脂肪酸代谢产物,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为防治宫颈癌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GC/MS技术检测血清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比对WILEY8与NIST11数据库,得到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健康人群与宫颈癌患者血清中5种差异性代谢物为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脂肪酸代谢上调,为宫颈癌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肩体垫固定的乳腺癌的放疗摆位误差,并计算合适的临床靶区(CTV)外扩边界。方法 53例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头肩体垫固定,采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分析左右(X)、头脚(Y)、上下(Z)3个轴方向的线性误差(X、Y、Z),及绕此3个轴的旋转误差(Xr、Yr、Zr)。统计误差数据,评价头肩体垫的优劣,并根据公式MPTV=2.5∑+0.7δ计算CTV外扩为计划靶区(PTV)的范围(MPTV)。结果 53例患者共得到265次摆位误差的数据。265组线性误差绝对值的均值为2.50 mm、2.40 mm、2.20 mm,旋转误差为1.13°、1.11°、0.94°,Z轴方向与X、Y轴方向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Y、Z 轴3个方向的线性群体系统误差为2.5 mm、2.3 mm、1.9 mm,随机误差为2.5 mm、2.20 mm、2.20 mm;旋转群体系统误差分别为1.03°、1.10°、0.95°,随机误差为0.79°、1.15°、0.72°。建议外扩边界为8.00 mm,7.30 mm、6.30 mm。结论 头肩体垫具有较好的摆位精度,利用CBCT测量乳腺癌放疗的摆位误差,为乳腺癌放疗CTV外扩为PTV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了乳腺癌放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在前列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对2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进行调强放疗,另22例采用负压真空气垫固定进行调强放疗,分析比较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的摆位误差。结果 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组患者在LR、SI和AP方向及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负压真空气垫组(0.16±0.12 vs.0.23±0.11,t=-2.219,P=0.028;0.18±0.13 vs.0.19±0.12,t=-2.009,P=0.046;0.15±0.10 vs.0.25±0.12,t=-2.168,P=0.02;0.27±0.24 vs.0.38±0.31,t=-3.718,P=0.000);其中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组患者在LR和SI方向上验证摆位误差小于±3 mm次数百分比与负压真空气垫组相似(87.88%vs.81.06%,χ2=2.33,P=0.13;89.39%vs.86.36%,χ2=0.87,P=0.35);但在AP方向上小于±3 mm次数百分比较负压真空气垫组明显增高(90.91%vs.78.03%,χ2=7.248,P=0.007)。结论对前列腺癌调强患者,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技术较负压真空气垫固定可以更好减少摆位误差,特别是在AP方向上,提高放疗精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