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06例(212眼)近视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53例(106眼)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另外一组53例(106眼)给予框架眼镜控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控制,佩戴镜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患者在佩戴前后数据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而将两组控制后数据对比,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指标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等指标上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探讨佩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保护视力,观察组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d时裸眼视力(0.61--0.72)、屈光度(-1.32±0.54)D。治疗1w时裸眼视力(0.75--1.84)、屈光度(-0.68±0.41)D。治疗1m时裸眼视力(0.86--1.00)、屈光度(-0.35±0.28)D。患者治疗有效率97.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有助于恢复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提高近视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120例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将采用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将采用佩戴单光镜片。在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临床中经过佩戴1年后的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92±0.24)mm,实验组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4.01±0.17)mm,对照组患者的眼轴增长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5.12±0.54)D,DC为(1.73±0.38)D,实验组患者的屈光度DS为(3.27±0.52)D,DC为(1.21±0.23)D,对照组患者的屈光度增加要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角膜曲率均有增加,而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单光镜片,患者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都有明显的提高,长期佩戴不利于缓解患者的近视。而对青少年中轻度近视患者进行佩戴角膜塑形镜,长期的佩戴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具有安全和可逆的特点,是矫正青少年近视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诊的220例高度近视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10例,209眼)和对照组(110例,211眼)。对照组仅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在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日间佩戴框架眼镜。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比较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的变化,并比较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裸眼视力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光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屈光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眼轴长度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延长,且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框架眼镜及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患者在试戴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试戴3个月、6个月后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戴6个月后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发展中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37-738
目的探讨双轴式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发展的效果。方法选取近视患儿90例,随机分为A组(佩戴常规式夜戴型角膜接触镜)、B组(佩戴双轴式夜戴型角膜塑形镜)、C组(佩戴框架眼镜),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儿佩戴前、佩戴1周、佩戴1个月、佩戴3个月、佩戴6个月及佩戴12个月的裸眼视力和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差异。结果佩戴前三组患儿的裸眼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后不同时间节点B组患儿的裸眼视力均显著优于A、C两组,A组在佩戴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C组(P<0.05)。佩戴前三组患儿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后不同时间节点B组患儿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A、C两组,A组在佩戴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近视患儿佩戴双轴式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正视力,提高患儿主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入我院接收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的100例(20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延续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同时联合门诊护理,延续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并在3个月观察期后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延续组患者视力、屈光度均更优(P0.05);延续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较对照组的84.0%更高(P0.05)。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良好,除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外,继续进行延续护理可进一步夯实治疗效果,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非手术性的视力矫正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裸眼视力。此外,角膜塑形镜还可以减缓眼轴的增加,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合适的角膜塑形镜?下面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2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戴镜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角膜塑形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延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语言限定为中英文。采用Cochrane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漏斗图检测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包含1 90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有所提高[1年:MD=0.40,95%CI(0.05~0.74),P=0.02];角膜曲率有所下降[1年:MD=-3.21,95%CI=(-3.64~-2.79),P<0.01];屈光度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1年:MD=-3.19,95%CI=(-4.42~-1.95),P<0.01;2年:MD=-3.61,95%CI=(-5.78~-1.43),P<0.01];眼轴增长有所控制[1年:MD=-0.73,95%CI=(-1.43~-0.03),P=0.04;2年:MD=-1.15,95%CI=(-2.25~-0.06),P=0.04];眼轴变化量有所下降[1年:MD=-0.42,95%CI=(-0.64~-0.21),P<0.01;2年:MD=-0.53,95%CI=(-0.96~-0.11),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够延缓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的进展,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近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焦框架眼镜治疗,研究组行角膜塑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时间;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视力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近视患者行角膜塑形术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近视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角膜并发症的影响,为近视干预提供有利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100例近视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持续配戴角膜塑形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平均曲率)、角膜并发症发生及处理对策。结果:与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相比,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屈光度、角膜平均曲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损伤、视觉质量异常、眼干涩等,经相关处理后均是缓解。结论:为近视的群体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干预的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近视者裸眼视力,但是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可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加强观察,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确保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2例,共102只眼,均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矫治,统计角膜塑形镜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例患者经12个月的佩戴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由佩戴之前的平均裸眼视力0.42±0.23,增加至平均视力1.02±0.25。视力<0.2及>0.81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341、69.789,均P<0.05)。62例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的12个月过程中,共收集到35起角膜损伤反馈,21例为随访过程中发现,14例为患者想医生反馈的信息,并均回医院进行检查,对损伤进行分级,根据损伤情况进行佩戴方法再次培训及适当的措施予以处理后,均获治愈,并继续佩戴角膜塑形镜。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且临床应用安全,可进一步完善多中心临床应用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矫治效果的差别.方法 利用检影验光和fareast综合验光仪进行配前裸眼视力、屈光度数检查,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近视程度越轻,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效果越理想.结论 使用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发展有明显效果,但对高度近视的矫治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降低近视度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戴角膜塑形镜的68例(13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55例(110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0.40±0.13升至0.76±0.15),等效球镜和角膜曲率则显著降低[分别由(-3.52±1.25)D降至(-2.63±1.06)D;(43.21±1.28)D降至(42.30±1.25)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3.55±1.27)D升至(-4.65±1.29)D],眼轴亦显著延长[由(24.30±0.53)mm升至(25.16±0.55)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角膜感染发生.结论 角膜塑形术可有效降低近视度,减缓眼轴的增长,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塑形镜早期所引起的视觉功能性异常及分析其原因。方法143例(275眼)近视患者用临床问诊,一般检查,屈光检查,角膜荧光染色及角膜地形图等方法观察患者戴镜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情况,眼部刺激症状,重影和炫光,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戴镜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早晨复查时≥1.0232眼(84.3%),0.6~0.828眼(10.2%),0.4~0.515眼(5.5%)。其中视力维持时间短24眼(8.7%),视力欠矫43眼(15.6%)。眼痒、烧灼、干涩等不适感17例(11.8%)。重影和炫光12例(8.3%)。角膜散光或原有角膜散光增大21例(14.6%)。结论角膜塑形镜使用早期出现的视觉功能性异常经过更改镜片参数,以及科学佩戴及护理,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佩戴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控制近视,恢复裸眼视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低度近视的效果,为探讨保护儿童视力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8~12岁初次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资料175例(350只眼),回顾性分析佩戴Mouldway,Alpha,Lucid,CRT 4种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1年后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度(SER)变化的差异,分析眼AL变化量、SER变化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结果  Mouldway组、Alpha组、Lucid组和CRT组AL变化量M(P25,P75)分别为0.23(0.12,0.41)、0.30(0.17,0.45)、0.35(0.16,0.41)和0.33(0.23,0.4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70,P>0.05);4组SER变化量M(P25,P75)分别为-0.31(-1.00,0.28)、-0.38(-1.22,0.13)、-0.25(-0.84,0.13)和-0.63(-1.13,0.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5,P>0.05)。年龄与AL变化量呈负相关(r=-0.26,P < 0.05),与SER变化量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0,P>0.05)。不同性别儿童AL变化量(Z=-2.25)和SER变化量(Z=-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不同型号角膜塑形镜在控制低度近视儿童眼轴增长和改变眼球屈光状态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者角膜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以序贯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日戴型,观察组为夜戴型,比较两组患者佩戴前后的角膜形态变化。结果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两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较佩戴前均有明显的变化,均于T2时变薄更为明显,T4时均有所恢复,与佩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较佩戴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略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角膜上皮染色率为31.67%,观察组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角膜上皮染色均以1级为主。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形态造成潜在的改变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角膜塑形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远期疗效,评估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了3年临床观察。结果40例近视患者中38例患者77眼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的降低在1.25~4.25D之间。近视度数在戴后1~3个月下降最为明显;1年后13.79%患者的主觉残余近视度数出现上升趋势,3年后89.66%出现残余近视度数上升。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正中、低度近视有明显效果,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18岁儿童眼部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为儿童近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择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收集学生的性别、年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等资料,分析学生眼睛等效球镜、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查3 132人6 264眼,正常视力1 049人,占33.49%;近视1 748例,占55.81%;远视335例,占10.70%。等效球镜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641,P0.001),等效球镜与角膜曲率呈较弱的负相关(r=-0.132,P0.001),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410,P0.001)。结论宝山区6~18岁儿童近视比例较高,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