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spin和Ki67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和72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Ki67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43;P =0.020),Maspin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 <0.05);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Maspin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31,P =0.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Maspin和Ki67的表达提示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AN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30例以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7例,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检测DANCR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NCR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DANCR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II型子宫内膜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CR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性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DANCR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Ki67抗原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及非典型增生各30例,子宫内膜癌9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包括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15例,观察Ki67抗原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Ki67抗原在分泌期内膜中几乎没有表达,在增生期内膜中有弱表达;在增殖症及非典型增生中有表达,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Ki67抗原的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级别的升高及淋巴转移的存在而增加。结论:Ki67抗原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密切相关.抗原过度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xl 和Bcl-xs 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 方法及Western-blot 法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2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6 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及Bcl-xs 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 及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F=5.33,P=0.02);Bcl-xs mRNA 及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均<0.05),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 均<0.05);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Bcl-xl 与Bcl-xs 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Bcl-xl 及Bcl-xs 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二者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之间的比例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IN28B和HMGA2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索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探讨联合检测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6例做为对照组,非典型增生组21例,子宫内膜癌136例,共157例做为实验组,观察LIN28B和HMGA2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LIN28B和HMGA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高(P<0.05),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LIN28B和HMGA2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高(P<0.05)。LIN28B的表达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患者绝经与否无关(P>0.05)。HMGA2的表达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可能与肌层浸润有关(P=0.0496),而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患者绝经与否无关(P>0.05)。13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N28B和HMGA2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5)。结论:LIN28B和HMGA2与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增生及癌变密切相关。LIN28B可能通过某种途径上调HMGA2的表达,从而诱导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两者可能成为对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著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著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81年1月~2001年12月间住院手术子宫内膜癌104例和正常子宫内膜35例(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及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hMSH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对hMSH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hMSH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8.3%、4/8(50.0%)、5.9%和5.6%,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hMSH2表达缺失率无明显差异(P=0.294),但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hMSH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3.3%、2/8、2/4和1/2,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MSH2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学类型(P=0.035).hMSH2表达阴性和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2.0%,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32.0%,hMSH2基因表达阴性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结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hMSH2基因表达缺失率相似,hMSH2表达缺失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早期有关.hMSH2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有关,hMSH2基因表达缺失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mi-1、hTERT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05例子宫内膜癌、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mi-1、hTERT阳性率分别为86.7%、55%和25%,94.3%、72.5%和5%。Bmi-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与浸润深度、血管浸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相关(P<0.05)。Bmi-1和hTERT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1和hTERT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转化,联合检测Bmi-1和hTERT对早期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DcR3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R3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cR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P<0.01).DcR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DcR3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KB及仅含BH3域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清  张淑兰  王玉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6):912-91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PKB、磷酸化Bad及Bim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以及三者问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PKB、P-Bad及Bim蛋白表达情况,以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述子宫内膜组织中PKB、Bad及Bim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PKB及D-Bad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加(P=0.001;P〈0.001);而Bim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减少(P〈0.001),差异有显著性:PKB mRNA及Bad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之间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O.05).只有Bim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降0.006)。结论:PKB途径的激活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激活后可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仅舍BH3域蛋白,抑制其促凋亡活性.导致子宫内膜细胞过度增殖以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别检测Galectin-1及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两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0 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51例,所有标本均在同一条件下,采用免疫组化法对Galectin-1及Galectin-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Galectin-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0.0%、90.2%;Galectin-9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5.0%、78.4%。Galectin-1及Galectin-9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内膜腺癌组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1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间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Galectin-9 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与肌层浸润程度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alectin-1及Galectin-9均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过程相关,相对于Galectin-1,子宫内膜组织中Galectin-9的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更密切,可作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指标之一,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的表达活性及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医院就诊的30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3组入选者血清PON-1对有机磷脂酶...  相似文献   

13.
罗明  陈旭杰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328-2332
目的:研究输出蛋白4(XPO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XPO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组织(78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XPO4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对患者预后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子宫内膜癌组XPO4 mRNA与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XPO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XPO4 AUC为0.843;Kaplan-Meier分析显示XPO4阳性表达组PFS、OS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与XPO4表达水平降低均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XPO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及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分析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98.6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2.07%)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17%),P均<0.05。PGRMC1在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76.5%)明显高于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50.0%),P<0.05。PGRMC1的强阳性表达还与子宫内膜癌中ER、PR表达水平相关(P均<0.05)。PGRMC1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PGRMC1表达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但在透明细胞癌中,PGRMC1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Cox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晚、浸润深度≥1/2肌层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RM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GRMC1的强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类型及ER、PR表达水平相关。PGRMC1强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李海  刘琴  冯一中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29-1431
目的:研究PTEN、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Bcl-2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Bcl-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cl-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YEN和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可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预后的判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miR-367表达水平,并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脉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分别收集了6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5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运用定量real-time PCR检测miR-3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量的差异,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367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发现miR-367存在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占85.25%的子宫内膜癌组织miR-367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病例中,miR-36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三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着统计学联系:miR-367低水平表达的病例通常表现出分化程度更低(P=0.001<0.05)和对肌层浸润程度更深(P=0.000 3<0.05)的特点.与年龄、淋巴转移、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统计学分析,还得出在FIGO分期Ⅲ-IV期子宫内膜癌病例中miR-367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FIGO分期I、II期内膜癌(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367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miR-367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中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它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