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板固定骨盆环.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优良:微创内固定组92.5%;开放复位组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微创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7例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痂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患者可提高优良率,缩短骨痂形成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的效果优于开放性骨盆前环外固定术治疗,但手术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盆前环外固定与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7例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骨盆前环外固定(APEF组)治疗,18例采用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MIPPO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优良率、骨痂形成时间,观察并发症(感染、出血、行走疼痛、畸形愈合等)、Majeed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APE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MIPPO组(P <0. 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优良率、骨痂形成时间、并发症(感染、出血、行走疼痛、畸形愈合等)、Majeed评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PEF与MIPPO均是不稳定型骨盆前环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前者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1至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骨盆和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完成手术,对照组5例采用透视引导下医生徒手完成手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总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调整次数、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7例患者共置入11枚螺钉,对照组5例患者共置入7枚螺钉。术后CT透视检查确认所有螺钉位置均满意,但两组螺钉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试验组优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螺钉置入所需透视时间为(7.36±2.63) s,短于对照组的(41.80±13.99)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中平均螺钉调整次数为(0.36±0.48)次,少于对照组的(9.00±3.06)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86±49.06) min,对照组为(29.00±12.14)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进行CT透视确认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未见穿出骨皮质及进入关节腔者,未见伤口感染等其他螺钉置入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科手术机器人适用于辅助进行骨盆和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具有置入准确性高、透视辐射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2月我院及华西医院骨科单侧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应用外固定支架、骶髂螺钉或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结果27例随访完全,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根据Matta和Majeed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8例(66.7%),良3例(11.1%),可3例(11.1%),差3例(11.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髋关节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4例BrookerⅡ级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尽可能解剖复位髋臼骨折,同时合理处理骨盆后环损伤,其中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其复位质量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21例Pilon骨折,随访17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7例。采用三叶草型支持接骨板或胫骨下段解剖型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任何外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21例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Iohner-wruh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4例,中1例。结论 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10-2012—04收治的90例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38例(A组),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者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21.1%;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8%。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χ2=11.02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Majeed评分优良率略高于A组,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螺钉经皮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65±10.50)min、(110.50±50.41)mL,后环分别为:(45.83±6.62)min、(135.50±45.10)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25±0.81)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兴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0):397-398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微创手术治疗21例Pilon骨折,随访17例。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7例。采用三叶草型支持接骨板或胫骨下段解剖型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不采用任何外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 ̄18个月,平均15个月。21例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4例,中1例。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 A组46例患者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42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随访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1)。A组、B组两组间影像学效果接近(P>0.05)。A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B组评分(P<0.01)。A组生活质量较B组改善很明显(P<0.01)。A组并发症轻于B组。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直视微创胆道手术22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直视下,微创化胆道手术。方法 利用冷光源系列器械,完成胆道手术220例,合并胆总管探查25例。结果 胆总管探查患者切口长约3~3.5cm,胆囊切除切口长约2.50cm左右,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术后微痛。结论 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不需全麻、气腹、插胃管和尿管,直视下操作,简便安全,特别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53-56
目的探讨微创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0例。对照组应用微创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基本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57±5.04)分,高于对照组的(82.02±4.68)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综合来看,PFNA内固定效果更佳理想,不仅对机体损伤程度低,而且术后并发症低,患者康复快,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内、外侧微创切口双柱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内、外侧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患者23例。外侧切口:沿肩胛骨外侧缘、外柱骨折线向上牵开三角肌后部,自小圆肌与冈下肌间隙显露出肩胛骨外缘。内侧切口:沿肩胛骨内侧缘、内柱骨折线顺斜方肌纤维分离,经菱形肌与冈下肌肩胛骨附丽点间隙分离进入,显露肩胛骨内侧缘。两柱均用钢板螺丝钉进行框架式内固定。结果: 除1例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经二次处理后愈合,其余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骨折肩胛骨盂极角术前为(25±12)°,术后为(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4±1.3)个月。结论: 采用内、外侧联合双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移位骨折便于骨折显露、复位和可靠固定,且软组织剥离少,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测量加例18~68岁成人骶骨,CT水平面扫描图象之最佳体表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得出结论供临床参考。临床应用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68岁,均为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分类C。型11例,C:型2例,C,型1例,术前均经大重量牵引纠正移位,仰卧位先行骨盆环经皮内固定,再取俯卧位作骶髂关节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通过加例CT片测量,得出标准进针点到躯干中线的距离平均为10.78cm(9.80~12.00cm),标准进针角度为61.24°(52.18~68.20°)。临床应用14例均达解剖复位,其中1例螺钉进入椎间孔1/2,有神经症状,于术后21d拔除螺钉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耻骨联合因螺钉陷入而分离。经6~24个月随访,14例骨折愈合后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空心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少、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谭晚明  张斌  沈决心 《海南医学》2002,13(10):15-17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治疗肱骨上端移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结果。方法:对1986-200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肱骨上端移位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岁,平均随访时间24.5个月;采用钢板固定5例,单纯螺钉固定7例,克氏针固定35例,克氏针加镙钉固定5例,采用Neer分类法划分骨折类型:Ⅱ型36例,Ⅲ型11例,Ⅳ期5例,结果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Ⅱ型骨折中优良率为73%,无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在Ⅲ型和Ⅳ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满意率较低,其肱骨头坏死率为37.5%,结论:Ⅱ型用Ⅲ型骨折中尽可能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尽量避免使用钢板;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67-6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并需要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微创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对照组采用经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14例、Ⅲ型9例、Ⅳ型7例)。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功能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7~18个月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患者治疗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有5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伤口换药后约4~8周伤口愈合。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松质骨螺钉加自制小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微创治疗59例,应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63例。【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7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7 d,平均1.4 d,手术用时平均为48.8 min,术后无感染病例。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术后15 d,平均6.5 d,手术用时平均为108.6 min,术后5例出现切口感染,其中1例出现皮瓣坏化,1例进展为骨髓炎。微创组预后总优良率81.4%;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预后总优良率84.1%,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平均天数及手术用时微创组明显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斯氏针经皮撬拔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与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相比,具有相类似的效果,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感染风险小,可早期手术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