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和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AD组)、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及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p-tau蛋白的含量。结果 AD组患者脑脊液p-tau蛋白含量为(190.3±83.1)pg/mL,显著高于VD组患者的(73.4±36.2)pg/mL和非神经系统疾病组的(55.4±35.2)pg/mL(P〈0.05);VD组患者脑脊液中p-tau蛋白含量与非神经系统疾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au蛋白含量≥370pg/mL为AD诊断标准时,灵敏度、特异度、检验可靠性和与VD患者鉴别率分别为89.6%、78.8%、82.4%和66.8%;以p-tau蛋白含量≥120pg/mL为AD诊断标准时,灵敏度、特异度、检验可靠性和与VD患者鉴别率分别为93.5%、89.9%、91.7%和82.6%。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AD患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即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损害,事件相关电位N400能反映与语言加工有关的认知过程。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事件相关电位N400在预测和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c-related protein 1,DRP1)在肝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方法 (1)siRNA下调肝癌细胞SNU-739中DRP1表达后,检测对肝癌细胞葡萄糖摄取与乳酸产生的影响,以明确DRP1对肝癌细胞糖酵解的调控作用。(2)siRNA下调肝癌细胞SNU-739中DRP1表达后,检测对肝癌细胞氧耗速率与ATP产生的影响,以明确DRP1对肝癌细胞氧化磷酸化的调控作用。(3)siRNA下调肝癌细胞SNU-739中DRP1表达后,利用质谱检测对糖酵解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 (1)下调DRP1可显著抑制肝癌SNU-739细胞的葡萄糖摄取(siCtrl:si-DRP1#1:si-DRP1#2=1.000±0.069:0.417±0.032:0.400±0.040;F=141.400,P<0.001)与乳酸产生(siCtrl:si-DRP1#1:si-DRP1#2=1.000±0.050:0.327±0.040:0.310±0.036;F=256.700,P<0.001)。(2)下调DRP1可激活肝癌SNU-739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protein,NFL)是否可以作为预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数据库的AD患者5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两种主要成分Aβl-40和Aβ1—42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er's Disease,AD)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AD患脑脊液中Aβ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s,NC)脑脊液中的相应成分进行对比。结果:①AD患脑脊液中Aβ1—4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βl-40/Aβl—42比值高于对照组;②以脑脊液中Aβ比值及Aβl—42浓度检测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54.51%、90.00%,特异性为84.25%、84.38%。结论:临床上同时检测脑脊液中Aβl—42浓度及Aβ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AD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tau蛋白含量测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Hu Y  He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7-1379
目的 探讨可信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诊断的生化指标。方法 用ELISA-双酶底物循环扩增技术检测AD(52例)、血管性痴呆(VD,46例)、非痴呆性神经系统疾病(non-AD,37例)和正常对照组(56例)的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含量。结果 测定经国外尸检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D 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含量,显著高于VD组、non-AD组及正常对照组;二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的鉴别率分别为90.0%、79.0%、82.8%、66.7%和93.3%、89.5%、90.8%、83.3%。测定国内从多家医院收集的CSF样品组的总tau和p-tau的含量,亦呈类似结果。其p-tau的灵敏度、特异性、可靠性及与VD鉴别率分别为77.3%、85.4%、83.7%和71.4%。结论 CSFp-tau测定是可信的AD临床诊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为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湖州市5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300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老年人作为研究组,另选择300例正常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评价患者的认知活动评分(CAS)、教育与社会经济地位(SE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SDS)、神经心理测试,分析相关因素对认知功能缺陷的影响和保护作用。结果 MCI患者的MMSE评分(25.0±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9±1.1)分;SDS评分(35.5±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2.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在平均受教育年限、CAS和SES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高、CAS分级高和SES分级高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社区老年患者中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与社会经济地位以及高水平的教育是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通过分裂和融合维持线粒体网络的动态平衡并为细胞提供能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线粒体极易发生损伤,尤其是分裂异常导致其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是介导线粒体分裂的最关键蛋白。研究表明,Drp1在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中表达增加介导的线粒体碎片化与AD病理相互影响,加速了疾病进程。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Drp1蛋白结构、活性调控及其与AD相关的实验结论分析综合,为进一步明确Drp1与线粒体分裂和AD病理的关系、开发新的靶向线粒体动力学蛋白相关药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脑脊液标志物及认知神经心理量表,定量分析眼震电图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ia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组)及健康人(对照组)各20例,3组病例在完成认知量表评估后进行眼震电图检查及脑脊液标志物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扫视试验中,3组的准确度异常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AD组准确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及aMCI组(P<0.05);3组的潜伏期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MCI组及AD组的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画钟测试(clock drawing test,CDT)、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得分与扫视潜伏期存在负相关关系,连线测验与扫视潜伏期具有正相关关系。③脑脊液标志物中,Aβ1-42水平与扫视潜伏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62,P<0.001)。结论:早期AD患者存在眼动损害,主要表现为准确度下降和潜伏期延长。视频眼震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AD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痴呆患者59例,经临床诊断分为AD患者29例并设为AD组,血管性痴呆(VD)患者30例,并设为V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选者脑脊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  相似文献   

11.
Chu LW 《香港医学杂志》2012,18(3):228-237
With ageing of populations, 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of persons with dementia will reach over 81 million by 2040, of which the most common cause is Alzheimer's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pathogenesis, methods to diagnose it, and treatment. Magnetic resonance brain imaging, 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 and Pittsburgh compound B and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of the brain can facilitate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its early stage, and diagnose th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tage of Alzheimer's disease. At present, only symptomatic but not disease-modifying drug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 Donepezil, rivastigmine and galantamine are the currently approved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 Overall,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show beneficial effects on cogni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behaviour, and overall clinical rating. Memantine is anoth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moderate-to-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It has a small beneficial effect on cogni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behaviour, and overall clinical rating. Vitamin E ha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may be used in some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without vascular risk factors. Concurrent non-pharmac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are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whilst immunotherapy may be a viable option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2.
如何检测记忆功能更有助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修订了检测方法和计分方法的逻辑记忆量表在正常人群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和诊断效度,确定该量表的修订正常值.方法病例组183名(轻度AD118名,中度AD 65名),对照组1 417名(认知正常1 283名,非痴呆疾病134名),进行修订了检测方法和计分方法的逻辑记忆量表测定.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受教育水平(F=354.36,标化偏回归系数=0.46,P=0.0001)对量表总分的影响最为明显;正常组(P=0.0001)和非痴呆疾病组(P=0.0001)量表总分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而AD组(P=0.1365)量表总分则未见此变化趋势.经协方差分析去除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城乡的影响后,正常组、非痴呆疾病组、轻度AD组和中度AD组修正得分之间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001;P=0.0059).检验本量表对AD的诊断效度时发现,本研究修订的计分法与传统计分法相比,总分在轻度提高特异性(94.11%)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敏感性(71.98%);按不同文化程度延迟回忆 再认得分检验对于AD的诊断效度显示,量表的敏感性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按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高中以上不同文化程度制定的分界值修订总分分别为6.5、9.5、10.8、13、15.8,本研究推荐的延迟回忆 再认得分分别为5、6、8、9、10.结论本研究采用修订了检测方法和计分方法的逻辑记忆量表作为AD临床诊断用量表时,是一个特异性和准确性高、敏感性合理的单项神经心理量表,尤其适用于高文化程度者,在痴呆早期就有良好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联合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及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住的足月儿164例,包括败血症组81例及非感染组(对照组)83例.分别连续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PCT、CRP及PA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评估诊断效值.结果 (1)败血症组治疗前PCT、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 d、3 d、7 d及出院前败血症组PCT及CRP含量持续下降,PA则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7 d时两组患儿间PCT、CRP和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前三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示在单独应用时PA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PCT次之;PCT联合CRP及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最大,灵敏度及特异度最佳.结论 动态、联合监测PCT、CRP及PA含量变化对足月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并能较好地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4.
尿KIM-1蛋白诊断早期造影剂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大鼠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含量以研究其在造影剂肾病(R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A、B、C组(n=8)和D组(D组又分为2,6,12,24,48 h和7 d小组,n=8),采用尾静脉注射方法,每组注射3种药物,均间隔15 min。A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生理盐水(NS);B组注射PBS、NS和造影剂(CM);C组注射吲哚美辛(INDO)、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和NS;D组注射INDO、L-NAME和CM。结果 D组大鼠给药6 h后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给药24 h达到高峰,并于48 h基本恢复正常。组织学可见D组用药后6 h出现显著的病理学变化,出现小管间质弥漫性充血、出血,明显的肾小管坏死和肾小管结构消失;给药后12 h仍然存在显著的小管坏死,以及肾小管结构消失,但是小管间质充血出血程度减轻;给药后24 h肾髓质外带小管已经再生;给药后7 d时肾小管结构仍未完全恢复。D组给药后尿液KIM-1值和NAG值在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尿液KIM-1值在给药后2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并持续到7 d(P<0.001);尿液NAG值在6 h开始升高,48 h基本恢复正常;尿液MMP-9值在D组给药后各组均未见升高。结论测定大鼠尿KIM-1含量可以作为早期诊断RCIN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评价其意义。方法选择19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测定,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心血管疾病患者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随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恶化而上升,各组之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与超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严重,阿尔兹海默病(AD)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然而,目前尚无药物能够治愈AD,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延缓该疾病的发展。在众多的AD辅助诊断工具中,神经影像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对基于神经影像的AD智能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从基于单模态影像的智能AD诊断和多模态融合的智能AD诊断两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有利于为AD的诊断提供新观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到目前为止,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已经处于中晚期,已没有可明显逆转已有损害或终止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治疗AD的希望在于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生物学指标研究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蛋白含量变化,探究其在早期诊断股 骨头坏死及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 年5 月—2016 年11 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 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 例(ARCO 分期:Ⅱ期13 例、Ⅲ期27 例、Ⅳ期27 例)作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67 例 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KK-1 蛋白浓度,比较并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内不同病因、不同ARCO 分期患者的血清DKK-1 蛋白浓度差异。结果 实 验组血清DKK-1 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 <0.05);塌陷后患者血清DKK-1 蛋白浓度高于塌陷前(P <0.05); 不同病因的患者血清DKK-1 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ARCO Ⅱ、Ⅲ及Ⅳ期的 患者血清DKK-1 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 曲线分析提示血清DKK-1 蛋白在诊 断股骨头坏死塌陷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显著的特异性,分别为57.40% 和100.00%。血清DKK-1 蛋白浓度 与ARCO 分期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血清DKK-1 蛋白浓度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对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及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