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本校儿科医院住院病例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监测。方法 收集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病例痰标本和病史资料 ,同时采集部分患儿的血标本 ,分离与鉴定标本中的肺炎链球菌。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分型 ;E test测定对青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共收集到 10 13例患儿的资料 ,分离出 112株肺炎链球菌。 19F、2 3F、6A、14和 6B等 5种血清型占 81.3% ( 91/112 ) ,其他类型的血清型占 11.6 % ( 13/112 )。另有 7.1% ( 8/112 )的肺炎链球菌不能分型。只有 1例血标本检测到肺炎链球菌 ,这可能与患儿入院前的抗菌素广泛使用有关。对青霉素中度和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为 5 0 .9%和 8.0 % ;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红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5 8.6 %、6 .6 %、2 5 .0 %、6 .6 %、85 .7%、6 6 .7%和 2 8.2 %。在 6 6例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中 ,以 9F血清型最为多见 ,其次为 2 3F和 14。结论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主要由 5种血清型组成 ,该菌株对各类抗菌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昆明市 (海拔1860 m) 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因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昆明市妇幼保健院9 793例患儿痰标本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 793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 合格痰标本为8 433份, 合格率为86.10%, 细菌培养阳性2 918份, 细菌检出率为34.60%, 共检出菌株3 123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1 839株;58.9%) , 革兰氏阳性菌 (1284株;41.4%) , 革兰氏阴性检出率逐年增加;其中流感嗜血杆菌 (768株;24.60%) 最多见, 其次是肺炎链球菌 (665株;21.3%) 、大肠埃希菌 (315株;10.1%) 、金黄色葡萄球菌 (9.9%) ;卡他莫拉菌272株 (8.7%) ;肺炎克雷伯杆菌224株 (7.2%) .6种常见细菌在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除卡他莫拉菌外5种常见细菌在不同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昆明地区小儿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最常见的是流感嗜血杆菌;痰培养细菌检出率以冬季最高;近5 a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 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是肺炎链球菌.昆明小儿社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与平原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3.
王向文 《河北医学》2015,(3):457-461
目的:分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522例LRI小儿进行痰培养,采用API系统鉴定菌株,用K-B法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141株病原菌,阳性率27.01%;革兰阴性菌84株,占59.57%;革兰阳性菌57株,占40.43%,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女孩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高于男孩(P<0.01),男孩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女孩(P<0.05)。≤1岁组、1~3岁组、>3岁组检出率排第1位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冬季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P<0.05)。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舒巴坦类较敏感率,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小儿LRI病原菌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季节差异,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的细菌与病毒病原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 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疾病种类及其病原学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 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新鲜痰液 ,细菌培养检测细菌 ,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 ,同时相应地对每一位患儿作问卷调查。结果  999例患儿中 83.0 %为肺炎病例 ,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合并感染、支气管炎。不同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季节疾病种类分布不同。 999例痰标本中 ,细菌、病毒总检出率为 39.3% ,其中单纯病毒检出率 16 .5 % ,单纯细菌检出率 18.1% ,细菌病毒合并感染检出率 4 .6 % ,细菌病毒合并感染中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 (87.0 % ) ,细菌则以嗜血杆菌 (74 .0 )和肺炎链球菌 (15 .2 % )为主。多因素分析表明 ,季节、抗生素应用情况及疾病种类分布对病毒检出率有影响 ,不同季节、地区、年龄的患儿细菌检出率不同。结论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及其痰标本细菌、病毒病原学分布存在人群、地区和季节的差异 ,应加强对其监测 ,以协助临床诊治该种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招远市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9月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儿742例,无菌操作吸取病儿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结果 742例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478例,总阳性率64.42%,单纯细菌感染364例(49.06%),单纯支原体感染66例(8.89%),二者混合感染48例(6.50%).细菌感染前3位分别为肺炎链球菌(27.09%)、流感嗜血杆菌(16.31%)、金黄色葡萄球菌(3.7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9.0%、91.2%.结论 招远市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严重.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8年来苏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ADV)的感染流行趋势。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FA)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2607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ADV等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5例确诊ADV感染患儿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抗体定量测定;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上述145例ADV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人类偏肺病毒(hMPV)RNA抗原定性测定。结果 (1)22607份标本中共检出ADV312份,阳性检出率为1.38%;2001—2008年ADV全年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72%、0.88%、1.13%、1.19%、0.99%、1.53%、0.79%和1.47%。(2)自2006年起的145例ADV感染患儿同时检出MP感染47例(32.41%),同时检出hMPV感染6例(4.14%),未检出ADV与CP混合感染;312例ADV患儿同时检出流感病毒B型2例(0.64%),同时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0.32%),未检出ADV与流感病毒A型及副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3)ADV感染四季均可发生,相对高发季节在每年的4~8月份;3岁以上儿童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以下儿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ADV所致疾病分布:3岁以上儿童以咽扁桃体炎高发(P﹤0.01),3岁以内儿童以下呼吸道感染高发(P﹤0.01)。结论苏州地区儿童ADV检出率不高,感染相对高峰季节为每年的春夏季;3~8岁儿童为ADV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情况,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预防和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某院因侵袭性肺炎就诊的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243株,采用荚膜肿胀试验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 3 066例患儿中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43株,分离率为7.9%。临床特征显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发病以2岁以下为主,占72.0%;有5个菌株未能分型,其余菌株可分成6个血清型,主要的流行血清型为19F、23F、6B、4、14和19A,7价疫苗覆盖率为92.2%,13价疫苗覆盖率为97.7%。结论某院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以19F、23F、6B、4、14和19A常见,7价疫苗覆盖率高,预防感染应选用7价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衢州市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流行及血清型分布特征,为指导该地区的疫苗应用和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系列菌株鉴定实验,并通过乳胶凝集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分析相关感染性疾病和血清型分布的流行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07株肺炎链球菌,除2株不能明确分型外共鉴定出21种血清型,排名前5位的血清型为19F、6B、14、19A和3。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7、PCV13和PCV20的血清型覆盖率分别为56.1%(60/107)、71.0%(76/107)、78.5%(84/107)。肺炎链球菌引起儿童支气管肺炎是主要感染类型,不同PCV覆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引起支气管肺炎病例数的比较表明,PCV7覆盖血清型与非PCV7血清型无明显差异;但PCV13(P=0.008)和PCV20(P=0.002)覆盖血清型明显高于非该类疫苗覆盖血清型引起肺炎病例数。结论引起衢州市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的主要流行血清型为19F、6B、14、19A和3,其中支气管肺炎为最主要感染类型;PCV13和PCV20对该地区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支气管肺炎有保护力,建立肺炎球菌疾病发病状况的监测系统,针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和感染性疾病进行长期流行病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流行及耐药情况,为肺炎链球菌的预防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综合分析各年龄段、季节的感染情况,获得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敏感性,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对克林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到206株肺炎链球菌,年龄分布:2岁以下儿童146株,2~5岁46株,5~14岁14株;季节分布:春季37株,夏季18株,秋季49株,冬季102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0.4%、3.9%、2.4%、80.1%、82.5%、100%。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冬季最多。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普通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三代头孢菌素可用于青霉素非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治疗;未发现万古霉素非敏感菌株;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极高,不适合肺链链球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检测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246例,采集其静脉血液样本,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腺病毒(ADV)、肺炎衣原体(CP)、流感病毒A型(IVA)、流感病毒B型(IVB)、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检测,观察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情况、不同种类病毒的检出率情况以及不同季节的病毒检出率情况。结果 246例患儿中病毒总检出率为59.76%;阳性病毒患儿中ADV检出率为10.20%,CP检出率为16.33%,IVA检出率为3.40%,IVB检出率为2.04%,PIVⅢ检出率为7.48%,PIVⅠ检出率为4.08%,RSV检出率为56.46%;冬季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7.9%且多是RSV(49.2%)和PIVⅢ(38.7%)。结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为RSV,同时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1.
探讨某院近5 年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 年12 月该院呼吸科患儿378 例,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居住地及疾病类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年龄≤1 岁、1~3 岁、3~5 岁、>5 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10.96%、19.15%、30.61%和40.71%。男性和女性患儿感染率分别为21.59%和35.10%。春、夏、秋、冬季感染率分别为18.63%、16.48%、33.68%和40.00%。城市和农村患儿感染率分别为31.12%和22.53%。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哮喘、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感染率分别为66.67%、50.00%、46.51%、26.67%、25.00%、20.59%和10.17%。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险较高,年龄较大、女性及大叶性肺炎患儿更易感染,且秋、冬季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就诊及儿科病房住院的6 823例确诊为儿童肺炎的患者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6 823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1 843例,阳性率为27.01%,其中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32.68% vs.23.21%,P<0.01).(2)<1岁、1~<3岁、3~<6岁、6~14岁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4%、28.0%、40.3%、43.8%(P<0.01),其中大于或等于3岁者总检出率高于小于3岁者(P<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低,以秋冬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83-2987
目的 调查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5-2007年度全国14家医院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PN)、化脓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以Etest及纸片扩散法测定这些细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彬/克拉维酸、头孢克罗、头孢丙烯、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SXT)等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共收集菌株1870株,SPN、化脓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997、176、499和198株.2005、2006和2007年SPN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分离率分别为92.6%、73.9%和74.1%,青霉素中介株(PISP)分别为4.5%、9.5%和14.3%,青霉素耐药株(PRSP)分别为2.9%、16.6%和11.6%.≤6岁儿童青霉素不敏感株(PNSSP)分离率为36.9%,其他年龄人群均<22.0%.PRSP、PISP和PSSP对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25.0%、≤49.2%和48.5%~98.6%.PNSSP对红霉素、四环素和SXT的敏感率≤7.1%;PSSP对上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32.1%.约95%的SPN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3年中化脓链球菌对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对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6.7%、27.1%和15.6%;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B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8.5%、19.9%、15.3%和57.4%、78.8%、95.5%,产酶株和不产酶株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92.9%.结论 SPN对所测抗菌药物耐药性呈增加趋势,≤6岁儿童PNSSP分离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丙烯、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常见社区呼吸道病原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于莉  张敏  李雅慧  苏显都 《中国热带医学》2013,(12):1520-1521,1524
目的分析海南西部地区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24例,分为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少儿组(4~14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9种病原体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南西部地区儿童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非典型性病原体抗体阳性率59.21%(1080/1824),9种病原体血清抗体的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抗体43.97%(802/1824),嗜肺军团菌I型抗体33.99%(620/1824),乙型流感病毒抗体29.11%(531/1824)、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10.58%(193/1824),甲型流感病毒抗体9.48%(173/1824),腺病毒抗体9.27%(169/1824),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8.77%(160/1824),肺炎衣原体抗体1.97%(36/1824),Q热立克次体抗体1.26%(23/1824)、混合感染占33.99%(620/1824)。结论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I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海南西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是该地区发病一大特点;病原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9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研究结束后作统计学分析(阳性率)。结果检测患儿1500例,阳性数为537例,阳性率为35.8%。其中,≤1岁、2~3岁、4~6岁及7~12岁年龄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42.7%、44.7%和26.7%;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最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association of C.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reactive airway disease in Japanese children. Four hundred eleven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C. pneumoniae was isolated from 58 (14.1%) patients by culture.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C. pneumoniae was detected in 58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34.5%), bronchitis (41.4%)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24.1%). Twenty-nine (50.0%) out of 58 patients were younger than 5 years old and 18 (31.0%) had wheezing at first visit. A logistic test for anti-C. pneumoniae-specific IgE showed the deference in the fluorescence unit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C. pneumoniae infection with and without wheezin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 = 0.02748, to = 2.31891). In conclusion, C. pneumoniae seems to be an important respiratory tract pathogen among young Japanese children, and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association of C.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reactive airway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科住院患儿非细菌病原体感染情况。 方法 收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呼吸道感染儿科住院患儿724例的血清标本;其中婴儿组(0~1岁)339例,幼儿组(>1~3岁)188例,学龄前组(>3~6岁)131例,学龄期组(>6~14岁)66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se,MP)、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i,COX)、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arainfluenza virus,PIVs)共9种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 724例患儿检出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阳性病例273例,总阳性率为37.71%,共检出MP(29.70%)、INFB(5.80%)、RSV(4.56%)、ADV(0.55%)和PIVs(0.14%)5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22例,占阳性病例的8.06%(22/273)。男患儿与女患儿血清IgM抗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但2组MP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患儿血清IgM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27.14%、53.19%、54.20%、48.48%,其中MP、RSV及INFB 3种病原体在4个年龄组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冬季总阳性率最高(50.00%,102/204),INFB则在春季流行。 结论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患儿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非细菌性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且MP、RSV和INFB 3种病原体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96年萧山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3‰、10.02‰和15.36‰,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65.2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62.22%。5岁以下儿童前四位死因为意外事故,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和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前四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窒息,早产、肺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衣原体(CP)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598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CP-IgM抗体。结果5983例标本中共检出阳性413例,阳性率为6.90%。男、女性患儿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的阳性率为5.72%,7.04%,5.66%,21.86%,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阳性率分别为9.64%,3.70%,5.37%,6.89%,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7岁以上学龄期的儿童感染率高,春季多发。  相似文献   

20.
王青  李文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87-2088
目的: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用于辅助诊断儿童肺炎球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儿科≤5岁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病例,对患儿同时采集尿标本、血标本,尿标本用胶体金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血标本进行标准培养、鉴定试验。结果:276例患儿中,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16.3%,血培养阳性率9.4%,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组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88.5%)显著高于阴性组(8.8%)(P<0.01)。胶体金法测定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8.5%、91.2%和90.9%。结论: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可用于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