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食管癌手术中切除的人体正常食管组织和食管癌组织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εr和电导率σ)差异,为临床食管癌手术中快速鉴别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4 GHz频率范围内,对51名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正常部分及肿瘤部分进行介电测量。在全频段分析其介电特性差异,并且对6个特定频率点(64、128、298、433、915、2450 MHz)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此外采用Cole-Cole模型在整个频段内对数据进行拟合并且将测量值与文献值进行对比。结果 在50 MHz~4 GHz频率范围内食管癌组织的介电特性值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在6个频率点正常食管组织和食管癌组织介电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ole-Cole模型对测量的数据有较好的拟合结果;本研究的测量值低于文献值。结论 正常食管组织与肿瘤组织介电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望为临床食管癌术中快速鉴别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介电特性的人体恶性胃组织支持向量机辅助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正常和恶性胃组织介电特性值的差异,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介电特性进行自动鉴别.方法 用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正常和恶性胃组织在42.58~500 MHz频率范围内的介电特性,并对测得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Cole-Cole模型拟合.接收机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法被用来对各频率点下介电常数、电导率和Cole-Cole拟合参数的鉴别能力进行评估.SVM被用来对正常和恶性胃组织进行鉴别,鉴别正确率由k折交叉验证进行计算.结果 在测量频率范围内,5个低端频率点下介电常数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以上.这5个频率下介电常数的组合作为特征值与SVM结合取得了最高鉴别正确率84.38%, MATLAB运行时间为3.40 s.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介电特性的恶性人体胃组织支持向量机辅助诊断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的恶性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之间的介电特性(相对介电常数 和电导率)差异。方法采用开端同轴探头法在50 MHz~3 GHz频段上对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新鲜离体标本的恶性组织黏膜面 与浆膜面、癌旁1、3 cm以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分别进行测量,然后分别分析其对应的介电特性,并对其中6 个特定频率点的介电特性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 的介电特性,并且在六个特定频率点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此外恶性 组织黏膜面与黏膜面介电特性在64、128、298、433、915 Mhz存在差异(P<0.01),而在2450 MHz无差异(P>0.01);正常组织黏膜 面与浆膜面介电特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恶性组织,癌旁1、3 cm及正常组织的黏膜面介电特性依次减小。另 外,恶性组织黏膜面介电特性高于浆膜面,而正常组织黏膜面与浆膜面的介电特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_(44)在65例肺癌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1.7%(38/53例),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仅2例阳性。CD_(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阳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性。经卡方检验Fishei精确概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小细胞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者,CD_(4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鳞癌均阳性,4例大细胞癌中3例阳性,14例腺鳞癌场中6例阳性,10例腺癌中3例阳性。其中鳞癌和大细胞癌与肺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果提示:CD_(44)可作为区分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门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新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介电特性参数的感应范围。方法 利用介电特性参数分层模型结合微距测量装置的方式建立开端同轴探头法感应范围的测量模型,以感应深度表示垂直方向感应范围,以感应直径表示水平方向感应范围。利用介电特性参数存在差异的多种材料(特氟龙、去离子水、乙醇、梯度浓度氯化钠溶液),设置了介电特性差异化分层模型。为标定不同输出功率下介电特性测量系统的误差范围,我们测定了不同输出功率环境下的合成不确定度(TCU),确定测量实验最佳可变功率范围。感应范围测量实验中,根据可能对感应范围造成影响的测量参数设置对照组,包括功率(-10、-5、0、3、6、9 dBm)、频率(1~500 MHz)、特氟龙与去离子水、乙醇形成介电常数[ε]差异高低对比组、特氟龙与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形成电导率[σ]差异高低对比组,上述分组均被设置在感应深度与感应直径测量实验中。结果 合成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表明测量功率大于-10 dBm(0.10 mW)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TCU<2%)。感应深度测量结果表明感应深度与功率正相关(P<0.05)随着测量功率上升感应深度在去离子水与乙醇溶液中逐渐增大,差异达到70 μm;感应深度与被测物电导率负相关(P<0.05),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上升,对应感应深度逐渐下降,差异达到270 μm;高介电常数的去离子水测量组感应深度在不同测量参数环境下均大于低介电常数的乙醇测量组。测量参数变化对感应直径影响不显著,不同测量参数环境下感应直径稳定在固定范围内(1.0~1.8 mm),介于在探头内导体直径与绝缘层直径之间,小于探头直径。结论 开端同轴探头法测量介电特性感应范围受测量参数与被测物介电特性参数共同影响,其中感应深度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T1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手术治疗的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探讨不同病理参数情况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结果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6.4%(65/140),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密切相关,T1、T2、T3、T4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6%、43.3%、75%、83.3%(P=0.008);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越高,组织分级为I、Ⅱ、Ⅲ级的肺腺癌和鳞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2.2%,42.3%,73.5%(P=0.001)。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鳞癌和腺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需辅以放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廓清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及分布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9例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肺癌完全性切除,并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结果:全组N2转移率22.9%,两组以上N2转移13例,占N2转移的52%。肿瘤不同大小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鳞癌、大细胞癌、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13.6%、33.3%和34.0%。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P〈0.05)。中心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跳跃性N2共12例,跳跃式纵隔转移共9例。肺癌常跨区域纵隔转移,肺下叶癌跨区域纵隔转移与肺上叶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纵隔的转移规律,因此,除T1期高分化鳞癌外,其余分期及类型NSCLC均应行系统性同侧纵隔淋巴结(N2)廓清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左侧肺鳞癌和腺癌4L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4L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行左侧肺癌切除+4L组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34例,依据病理学类型不同分为肺鳞癌组(60例)及肺腺癌组(74例),分析两组间围术期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用logistic回归探讨4L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4L组淋巴结转移率16.4%(22/13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新辅助化疗、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类型、脏层胸膜侵犯、Ki-67指数、4L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Ⅱ期)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患者4L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肺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鳞癌/腺癌)、肺膜侵犯、脉管癌栓、肿瘤标志物阳性、第5组淋巴结转移、第6组淋巴结转移、第7组淋巴结转移、第8组淋巴结转移、第9组淋巴结转移及第10组淋巴结转移是4L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鳞癌/腺癌)(OR=0.120,P=0.025)、第5组淋巴结转移(OR=18.784,P=0.007)及第10组淋巴结转移(OR=5.233,P=0.044)为4L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左侧肺癌出现4L组淋巴结转移并不少见,肺腺癌更易出现,在评估周围结构损伤风险较低,且4L组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后应当予以清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CR7的表达(鳞癌23例,腺癌14例,腺鳞癌3例),阴性对照标本采用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CR7在25例(62.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和1例(5%)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RT-PCR显示CCR7 mRNA在29例(72.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和2例(10%)癌旁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CCR7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有关,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免疫组化和RT-PCR法显示CCR7表达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100%)、77.8%(61.1%)、84%(75.9%)、93.3%(100%)。结论CCR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CR7的表达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候选指标之一,对指导肺癌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前均接受能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纵隔内淋巴结短径、动脉期70 keV下的CT值(CT70 keV)、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并且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食管鳞癌病人中,食管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79枚,其中高、中、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4枚、27枚和3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能谱CT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低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70 keV、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结论CT能谱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淋巴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食管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结果:①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2.3%,其中腺癌73.8%,鳞癌55.8%,混合癌50%,未分化癌47.1%。腺癌较其它病理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P<0.05);②肺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骨骼为最多,其次为脊柱和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为主,鳞癌以胸部和脊柱为主。结论: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肺癌的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同期远处转移的特点。方法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年同期远处转移Ⅳ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处理数据,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远处转移情况。结果青年以腺癌为主,中老年以鳞癌为主;骨转移中腺癌最高,为35.14%(P〈0.05);鳞癌的脑转移率最低,为10.64%(P〈0.05);肝脏转移比较无差别(P〉0.05);胸膜转移中腺鳞癌最高,为80.00%(P〈0.01);对侧肺内转移中鳞癌低于腺癌(P〈0.05);心包转移中腺癌最高,为13.51%(P〈0.05);肾上腺转移中小细胞癌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同期远处转移的特点不同,ECT等检查手段能够及早发现,为肺癌准确分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61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清除淋巴结922枚,阳性率40.8%。原发性肿瘤大小(T)因素中T1、T2、T3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2%、38.4%和55.2%(P〈0.01)。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7%和42.1%(P〈0.01)。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7%和55.9%(P%0.01)。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8%和36.3%(P〈0.01)。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介电常数,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概率神经网络(SA-PNN)分类鉴别方法,用于肺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鉴别。方法 基于开端同轴探头测量得到的肺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介电常数,利用Statistical Dependency(SD)算法进行频率筛选,将筛选得到的频率点下的介电常数作为特征变量,使用SA-PNN进行分类鉴别。结果 经过SD算法最终筛选出3个频率点,分别为984、2724、2723 MHz,将这3个频率点下的介电常数作为特征变量,利用SA-PNN对200例样本数据进行鉴别,通过10折交叉验证,最终鉴别准确率为92.50%,灵敏度为90.65%,特异性为94.62%。结论 SA-PNN方法与传统的概率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以及MATLAB中的Classify判别分析函数相比,基于介电常数,SA-PNN方法对肺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进行鉴别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血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2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糖类抗原125 (carbonhydrate antigen,CA125)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