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儿童保健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不同贫困程度地区1 202名6~23月龄儿童为调查对象,对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采用WHO AnthroV3.2.2测评软件进行Z值计算,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云南省贫困地区6~23月龄男童和女童体重均值为(9.78±1.51) kg和(9.30±1.49) kg,身长均值为(76.48±6.00) cm和(75.37±5.96) cm。不同性别儿童体重、身长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体重 = 5.519,P<0.001;t身长 = 3.226,P = 0.001)。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组儿童体重和身长分别是(8.22±1.04)、(8.61±1.04)、(9.49±1.19)、(10.73±1.30) kg和(68.69±2.91)、(71.42±3.11)、(75.85±3.61)、(81.89±3.83) cm,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体重和身长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体重 = 255.845,P<0.001;F身长 = 776.174,P<0.001);贫困中度区、贫困重度区、贫困重灾区儿童的体重和身长分别是(9.68±1.42)、(9.44±1.50)、(9.63±1.63) kg和(76.60±5.78)、(75.26±6.07)、(76.85±5.89) cm,不同贫困程度地区儿童的体重、身长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体重 = 3.116,P = 0.045;F身长 = 9.106,P<0.001)。儿童的营养评分WAZ、HAZ、WHZ分别为(-0.29±1.00)、(-0.58±1.22)、(0.01±1.06),不同贫困程度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营养评分WAZ、HAZ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儿童的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发生率分别为4.24%、11.06%、2.33%。不同贫困程度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生长迟缓率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地区 = 28.979,P地区<0.001;χ2性别 = 10.104, P性别 = 0.001;χ2年龄 = 11.754, P年龄 = 0.008)。结论 云南省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问题,应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喂养指导,同时建议扩大营养包补充范围,提高儿童营养水平,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不同程度贫困地区1 226名6~23月龄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15%,其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2.87%;不同程度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比女童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增加;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降低;母亲职业为农民、家庭年收入越低、未给儿童补充营养包是6~23月龄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贫困、健康服务可及性差、未补充营养包是缺铁性贫血患病危险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建议扩大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营养包补充范围及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贫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在不同海拔分组中,血红蛋白平均值和贫血率状况.方法 采用2018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横断面调查数据,对19个省42938名6~23月龄婴幼儿,通过采集指尖血测血红蛋白判定贫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人群贫血筛查方法中海拔校正标准分组,按海拔分为8组.海拔分组间均值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太行山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与婴幼儿营养不良有关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现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10个县随机整群抽取3000例6~24月龄婴幼儿进行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看护人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测量婴幼儿身长及体质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婴幼儿超重率为6.97%,消瘦率为4.10%,低体质量率为3.17%,生长迟缓率为7.13%,贫血率为59.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因素包括:性别、是否早产、出生体质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看护人喂养方式、贫血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早产、看护人类型、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是婴幼儿超重的影响因素,性别、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方式是婴幼儿消瘦的影响因素,是否早产、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贫血状况是婴幼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性别、是否早产、看护人文化程度、贫血状况是婴幼儿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结论太行山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需引起重视,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教活动以及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为及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3个贫困县3 837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结果 3 837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23.5%、10.5%、7.8%和45.0%;不同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9、80.878、31.540、11.912,P<0.01);不同性别婴幼儿生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P<0.05);儿童看护人对儿童营养与喂养基础知识缺乏,非贫血组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结果离国家要求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生长迟缓和贫血是新疆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适时添加营养补充剂,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儿童贫血患病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12个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对6~24月龄婴幼儿及看护人进行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较、用χ2检验进行患病率之间的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  3 188例有效数据中,贫血检出率为25.69%(819人),男童、女童中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4.54%、26.90%,不同性别间贫血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6,P=0.127),不同年龄组间贫血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39,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月龄、儿童民族、家长对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儿童出生6个月后喂养方式、营养包的服用方式与贫血均存在相关性(均有P < 0.05)。  结论  甘肃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加强对看护人喂养知识及科学育儿的宣教,进一步落实营养包的有效服用,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患病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701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25-(OH)D的平均测定值为(68.60±1.29)nmol/L,25-(OH)D缺乏及严重缺乏的为226例,占32.24%;25-(OH)D水平不足的为237例,占33.811%;水平充足(合适水平)的为238例,占33.95%,前两者占总人数的66.05%。男性和女性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OH)D水平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P<0.01)。血清25-(OH)D水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5)。结论:成都市0~6岁儿童25-(OH)D水平低下,应增加该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摄入量及加强户外活动,尤需重视3~6岁的儿童及冬春季节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临床指导维生素D补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禅城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0~6岁体检儿童3 334例,抽取静脉血3 m 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季节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3 334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本地区维生素D营养状况充足率为84.43%,25-羟基维生素D浓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婴儿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维生素D营养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维生素D水平与春、夏、冬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山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阶段男性儿童维生素D缺乏明显高于女性儿童。因此,应重视不同阶段、不同性别之间及不同季度合理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黔南州3~6岁农村布依族与苗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骨密度水平,并比较两民族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2月共收集1 147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民族分为布依族组(589名)和苗族组(558名),两组按年龄均分为4个年龄组,3岁、4岁、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两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并对影响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两民族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查结果比较:布依族组589人中,严重缺乏3人(0.51%),缺乏7人(1.19%),不足187人(31.75%),充足392人(66.55%),中毒0人(0.00%);苗族组558人中,严重缺乏18人(3.23%),缺乏25人(4.48%),不足179人(32.08%),充足336人(60.22%),中毒0人(0.00%)。②两民族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影响因素比较:布依族组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民族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3、BAP、PTH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民族骨发育指标比较:布依族组各年龄段儿童身高、BMD含量与苗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黔南州农村布依族与苗族3~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有一定的差别,其影响因素为鸡蛋摄入量、动物肝摄入量、鱼类摄入量、牛奶摄入量、酸性食物、腌制或高磷食品、家庭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晋黔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的贫血现况,探究贫血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山西和贵州两省6个贫困县的1 475名6~23月龄的儿童及其看护人。采集儿童末梢血,用HeMocue血红蛋白仪进行测定。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55.4%的儿童患有贫血,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率分别为26.4%、27.9%和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6~11月龄儿童相比,18~23月龄组儿童的贫血风险较低(OR=0.44,95%CI:0.30~0.64)。母乳喂养与儿童贫血风险增加有关(OR=1.61,95%CI:1.19~2.18)。此外,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与儿童贫血风险降低有关(OR=0.70,95%CI:0.54~0.92)。结论晋黔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的贫血率较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及分析云南省贫困地区兰坪县和鹤庆县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为营养包的进一步发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兰坪县和鹤庆县共10个乡24个村642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采用WHO 2006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云南省贫困地区兰坪县和鹤庆县仅有不到6%的乳母在1 h内开奶,且婴幼儿出生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72.1%;同时,该地区6~23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14.2%,低体重率为7.9%,消瘦率为5.1%,均低于2002年贫困农村的总体水平,且生长迟缓率在三个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不同年龄段仍然存在重度消瘦和低体重的婴幼儿比例,这可能与看护人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影响;贫血率为35.2%,低于2009年调查的中西部地区46县6~35月龄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45.9%),6~11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贫血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云南省兰坪县和鹤庆县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率较高,需采取措施改善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云南独龙族少数民族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和贫血类型,录求发生贫血的原因,并为"云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的服用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本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静脉血EDTA-K2抗凝2ml,通过sysmex-21N血细胞分析仪分析、铁蛋白(SF)的检测、法国sebia capillarys 2flex piercing毛细管仪血红蛋白电泳和美国伯乐CFX96PCR仪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本群婴幼儿贫血的检出率为54.2%(65/120),以轻中度贫血为主,细胞形态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占比为84.2%),血清铁蛋白(SF)缺乏率57.5%,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0%。结论独龙族6~24月婴幼儿贫血的检出率仍较高,且以缺铁性贫血为主,服用"云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对改善贫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情况,为制定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2-2015年湖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并测量其血红蛋白含量、体重和身长。结果 14 082名6~24月龄婴幼儿总贫血患病率32.7%,2012-2015年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9.6%、31.4%、36.4%、30.8%,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P0.05)。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P0.05)。6~、12~、18~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2.7%、33.6%、24.5%,患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下降(P0.05)。低体重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于非低体重婴幼儿,低体质指数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于非低体质指数婴幼儿(P0.05);消瘦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于非消瘦婴幼儿,生长迟缓婴幼儿贫血患病率高于非生长迟缓婴幼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学历高低对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无影响(P0.05),母亲学历高者贫血患病率低于母亲学历低者(P0.05)。结论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有必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湖南省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实施营养干预和婴幼儿喂养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最小膳食种类(MDD)合格率、最小膳食频次(MMF)合格率和最低可接受膳食(MAD)合格率3个指标来评价辅食喂养的合理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辅食喂养的相关因素。 结果 6~23月龄婴幼儿MDD、MMF、MAD合格率分别为62.3%、75.1%、44.0%。相对于6~11月龄,12~17、18~23月龄婴幼儿MD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234、0.105,12~17、18~23 月龄婴幼儿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429、0.400;相对于家长营养与健康知识和态度评分小于60分组,60~79分组婴幼儿MDD、MMF、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691、0.648、0.662,80~100分组婴幼儿MDD、MMF、MAD不合格的OR值分别为0.560、0.400、0.480;地区经济水平低是婴幼儿MMF、MAD不合格的危险因素。结论 湖南省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喂养有待改善,低月龄、家长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地区经济水平低是辅食喂养不合理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北川、理县两个地震重灾区6~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测量了北川县擂鼓镇、曲山镇和理县杂谷脑镇、薛城镇和朴头乡478名6~23月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Hb)水平,6~11、12~17、18~23月龄段婴幼儿分别为190、144、144名;分别计算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身长别体重(WHZ);分析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贫血率情况.结果 6~23月龄男童和女童WAZ平均值分别为-0.97~-0.13、-0.67~-0.23,HAZ平均值分别为-1.23~-0.31、-1.25~-0.38;北川18~23月龄婴幼儿的WAZ(-0.89±1.16)和HAZ(-1.20±1.60)与6~11和12~17月龄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Z分别为-0.32±0.92、-0.47±1.00,HAZ分别为-0.58±0.98、-0.68±1.34;F值分别为7.161、4.584,P值均<0.05);理县18~23月龄婴幼儿的WAZ(-0.65±1.03)和HAZ(-1. 11±1.15)与6~11和12~17月龄的婴幼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Z分别为-0.23±0.93、-0.58±0.52,HAZ分别为-0.51±1.55、-0.80±1.19;F值分别为3.156、4.345,P值均<0.05).北川和理县18~23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率分别为15.6%(12/77)和9.1%(6/66);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6%(20/77)和24.2%(16/66).北川18~23月龄婴幼儿的消瘦率达到了9.1%(7/77).北川、理县婴幼儿贫血率分别高达49.6%(123/248)和78.8%(178/226).中度贫血率达到7.7%(19/248)和19.9%(45/226).结论 震后北川、理县6~23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佳;贫血率较高.18~23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更为严重,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特点及其与贫困的关系,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对湖北四大贫困片区0~17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展开问卷调查。使用SPSS18.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贫困地区儿童生长迟缓及消瘦发生率均为8.5%,而贫血患病率高达33.3%。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贫困与儿童生长迟缓,经济贫困、教育贫困、健康剥夺和信息剥夺与儿童消瘦呈显著相关,除安全饮水外的各贫困维度均与儿童贫血呈显著相关(P<0.05)。儿童生长迟缓、消瘦及贫血存在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其发生与贫困各维度均密切相关,解除贫困是改善儿童健康状况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