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危重新生儿,收集入院时、治疗后6 h的动脉血乳酸值,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与其24 h预后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将6 h乳酸清除率以50%和25%为界分组,6 h乳酸清除率>50%组24例,25%<6 h乳酸清除率≤50%组26例,6 h乳酸清除率≤25%组10例.3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好转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61.25±1.65)%较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的(32.21±8.41)%和死亡组的(7.21±9.3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6 h乳酸清除率较死亡组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是判断危重新生儿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入院6h乳酸清除率和24h内动脉血乳酸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对NICU 108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入院6h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24h内各组间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及不同预后组血乳酸水平的差别.结果:血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尤其是在危重患儿中更明显;而治愈组和好转组入院时血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乳酸水平测定和早期乳酸清除率是新生儿危重病例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宝凤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20-1622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新生儿窒息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101例.检测抢救前和抢救后1 h、2 h、6 h血清乳酸水平以及抢救后1 h、2 h、6 h的乳酸清除率.绘制血清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评估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抢救前及抢救后1 h、2 h、6 h血清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435,P=0.027;F时间=4.378,P=0.012);其中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抢救后1 h、2 h、6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348,P=0.018;F时间=7.946,P=0.035);其中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抢救后1 h、2 h和6 h血清乳酸清水平评估预后的AUC分别为75.37%、87.29%、92.88%和99.95%.抢救后1 h、2 h和6 h乳酸清除率评估预后的AUC分别为82.15%、94.27%和97.04%.结论 抢救后6 h的血清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于新生儿窒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何喜军  石源  尹卓伟  徐佳宁  赵海 《医学综述》2012,18(23):4054-4055,4058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96例感染性休克伴有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2.0 mmol/L)的患者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50例),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监测指标(动态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持续升高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死亡组入ICU后0、6、24和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时病死率明显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态动脉血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何海燕  禤瑞华  何俊君  张明真  吕波 《重庆医学》2018,(11):1561-1562,1568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早期清除率与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症组,分别在入院时(0h)和治疗6h后分别抽取动脉血栓测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及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比较3组患儿的0h乳酸水平及6h乳酸清除率.按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小于10%),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及PCIS.结果 轻症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的0h乳酸水平均升高,危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6h乳酸清除率危重症组显著低于轻症组和重症组(均P<0.05);PCIS高乳酸清除率组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4例死亡病例均来自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为22.22%.结论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乳酸水平升高,6h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更严重,可通过观察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患儿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80分、存活时间>6 h的患儿。在患儿入住PICU 1 h内(治疗前)进行危重症评分,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乳酸水平,治疗6 h再次观测上述指标,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PC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患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石河子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77例肺透明膜病入院0.5小时内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治疗6h后再次行血乳酸测定,计算治疗后6h乳酸清除率,并将患儿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含放弃)组19例;高乳酸清除率组6l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6例,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各组胎龄、性别、入院时日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死亡组患儿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5±3.9)mmol/L及(8.14±5.0)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50.1±21.0)%,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1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7.7±3.8)mmol/L及(8.3±5.4)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为13.1%,低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9-171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检测治疗前1d及治疗后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入院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升高组、轻度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APACHEⅡ评分、28d死亡率等临床相关指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及动脉血气指标;对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治疗前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通气率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的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及PaCO2均有所下降,PaO2及pH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仅PaO2较治疗前升高,高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是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均影响患者预后,动态监测早期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可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和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9例ICU危重患者入住ICU时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h和24h再次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计算6h和24h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乳酸清除率的高低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和初始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和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45.25±12.52)%VS(8.53±11.21)%和(78.27+21.53)%VS(-10.63±8.22)%,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0.0%VS 51.0%,P<0.01).结论 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反映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 ≤ 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乳酸升高的危重患者96例的资料,根据危重患者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L组,n=50)和死亡组(D组,n=46),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主要乳酸相关指标,并分析不同的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乳酸升高时间对患者病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的影响。结果 D组患者入监护室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高于L组,12、24 h乳酸清除率均低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酸升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乳酸升高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是12 h乳酸清除率(OR=0.922,95%CI:0.865~0.973)、乳酸峰值(OR=1.466,95%CI:1.049~2.036);病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发生率随乳酸中毒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低乳酸清除率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者(P〈0.05),乳酸升高时间大于24 h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危重患者预后的有效乳酸指标,当患者乳酸峰值大于10 mmol/L、12 h乳酸清除率小于10%时,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儿窒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入院后首次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并检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观察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窒息预后关系。结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CIS评分越低,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二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P <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乳酸水平=19.403-0.177×NCIS。根据回归方程当动脉血乳酸水平 <3.473 mmol/L、3.473~7.013 mmol/L和 >7.013 mmol/L时,重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2.00%、71.9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0.00%、84.21%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病死率分别为0.00%、1.75%和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作为一项客观、灵敏、简易的量化指标,能为临床医生快速及时判断新生儿窒息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林浩 《当代医学》2021,27(13):35-37
目的探究在ICU危重症伴休克患者诊疗中应用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危重症伴休克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救治,并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14),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指标。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清除率组(>10%,n=42)和低清除率组(≤10%,n=22),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血乳酸峰值分为高乳酸血症组(<4 mmol/L,n=20)、轻度乳酸中毒组(血乳酸峰值于4~10 mmol/L,n=29)和重度乳酸中毒组(>10 mmol/L,n=15),比较3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血乳酸值、乳酸峰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轻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伴休克患者诊疗中监测血乳酸利于患者预后,血乳酸水平与休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早期预警的可靠指标,对指导患者接受后续治疗措施,评估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评估外科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4例外科休克患者0h(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按预后不同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85)和死亡组(n=19);以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n=8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n=23),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存活组6h血乳酸清除率为(19.0±10.1)%,显著高于死亡组([7.4±3.3)%,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2%;)、病死率(3.7%)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6.1%、69.6%),均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0h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6h血乳酸水平存活组低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均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外科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冯小艳  卿爽  潘春燕 《西部医学》2014,26(9):1197-1198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缺氧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分析妇产科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出生时lmin内的脐动脉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并对产妇羊水性状进行分析,做出Apgar评分,对比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并与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60例窒息新生儿中,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PaO。和HC03一值越低,而PaCOz、乳酸值却越高,窒息越重;羊水性状混浊的产妇较羊水清爽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aC02值越高,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相比临床诊断胎窘、窒息率更准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血气分析的改变,脐动脉血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分析较Apgar评分更敏感,更能直接地反映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在窒息新生儿的血气变化中特别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的重要指标,对进一步治疗窒息新生儿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