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产后6周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产后正常产妇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组产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并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比较两组产后6周和观察组产后12周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 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周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明显低于产后6周(P<0.05).结论 盆底超声检查可显示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有助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及盆底康复治疗评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盆底重建病区住院诊断为SUI的女性患者100例为病例组(根据1 h尿垫试验结果分为轻、中、重三组),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并无SUI的女性24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记录静息状态的尿道倾斜角(UIA)、膀胱颈位置和最大Valsalva状态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旋转角(URA),观察膀胱颈漏斗是否形成,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BMI、绝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最大Valsalva状态的膀胱颈漏斗形成率、URA及BN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SUI组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SUI组膀胱颈漏斗形成率高于轻度SUI组(P0.05)。轻度SUI组URA高于对照组(P=0.049)。重度SUI组PUVA大于轻、中度SUI组(P0.05);对照组PUVA大于轻度SUI组(P0.05)。轻、中、重度SUI组BND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颈漏斗形成、URA67°、BND27 mm,敏感度分别为65.00%、50.00%、63.00%,特异度分别为83.33%、91.67%、83.33%。以上三项参数AUC分别为0.742、0.674、0.786;三项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860。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SUI患者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有限;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漏斗形成、URA和BND 三项参数联合诊断SUI的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3DUS)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108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存在SUI分为SUI组和非SUI组,每组各54例.两组产妇均行经会阴盆底3DUS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RVA)、肛提肌裂孔面积和Valsalva动作下RV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膀胱脱垂率;SUI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1次/3 d,10次/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4个疗程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超声显像显示,SUI患者Valsalva动作下见RVA、BND、尿道旋转角增大和肛提肌裂孔异常,阴道内常有团状低回声区.静息状态时,两组产妇RVA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时,SUI组RV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BND、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膀胱脱垂率大于非SUI组(P<0.05).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SUI患者在Valsalva动作下RV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BND、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和膀胱脱垂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4个疗程后低于2个疗程后(P<0.05).结论:SUI经会阴盆底3DUS影像表现典型,相关参数变化显著,且电刺激后改善明显,能辅助产后SUI初筛和盆底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分娩并于分娩后6周~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例产妇按临床症状分为SUI组和对照组,SUI组为临床出现尿失禁症状的妇女100例,对照组为无尿失禁症状者100例。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测量三组在静息、最大Valsalva动作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有无形成。结果:最大Valsalva动作后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用于评估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是对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会阴二维超声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 U 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患有SUI的术前患者及72例同年龄组无SUI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在静息状态下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在Valsalva动作下测量膀胱颈的移动距离、近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观察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结果:对照组与SUI组间静息下膀胱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SUI组膀胱颈的移动距离,近端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可对女性SUI的诊断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潜江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SUI患者2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03例)、中度组(86例)及重度组(44例),选取同期在潜江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99例健康老年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四组一般资料、静息状态下超声参数及Valsalva动作下超声参数。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静息状态下逼尿肌厚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BN-S)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有效鉴别老年女性SUI患者膀胱功能与健康老年女性的差异,同时膀胱颈移动度应用于判断老年女性SU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SUI的56例患者设为脱垂+SUI组,选取同时期就诊于本院诊断为前盆腔器官脱垂并排除SUI的56例患者设为脱垂组,同时选取因妇科良性疾病且排除盆底及泌尿系统疾病的51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各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并记录超声参数: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尿道后角(PU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及膀胱颈漏斗形成情况,比较各组受检者有无膀胱膨出及膀胱膨出分型情况。构建ROC曲线,得出各超声参数诊断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SUI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组间比较,脱垂+SUI组、脱垂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BND、URA、PUA、LHA均高于对照组,而膀胱颈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0.05);脱垂+SUI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BND、PUA、LHA均高于脱垂组,而URA低于脱垂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4D盆底超声在青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超声诊断膀胱膨出并住院确诊为SUI的患者8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超声排除膀胱膨出并经临床排除SUI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有无膀胱膨出、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析各指标在SU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息膀胱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联合诊断SUI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萍  李玲  夏柳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1):149-150+159
目的 比较核磁共振成像(MRI)与盆底超声用于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产后早期SUI患者68例,均进行MRI与盆底超声检查。分别在MRI图像和盆底超声图像测量静息状态和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肛提肌裂隙面积(LHA)、膀胱尿道后角(RVA)、尿道倾斜角(UIA)。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结果 所有SUI患者均可以获得清晰的MRI和盆底超声图像,观察到完整的盆腔结构;静息状态和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MRI检测SUI患者的RVA、UIA和LHA均明显高于盆底超声检测(P<0.05);Valsalva用力屏气状态下,MRI检测SUI患者的URA和BND均明显高于盆底超声检测(P<0.05);MRI组检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60.29%,明显低于盆底超声检测的77.94%(χ2=4.960,P=0.026)。结论 MRI对产后早期SUI患者的盆腔结构改变更敏感,而盆底超声可以提高SUI患...  相似文献   

10.
熊艳  谭谆 《安徽医学》2017,38(10):1321-1323
目的 评价盆底超声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及其盆底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2例(观察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记录Valsalva状态下,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情况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并与同期4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对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盆底超声复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与对照组比较,盆底超声检查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值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筛查,并可对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影像特征,为提高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妇女 98 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妇女98 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Valsalva 状态 下的二维、三维的图像,将图像收集后采用多普勒超声原装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静息状态下尿道倾 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Valsalva 状态下膀胱位置、膀胱颈位置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倾斜度、膀胱尿道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 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尿道口漏斗形成 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盆底超声影像技术可以有效鉴别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形态的改变。压力性尿 失禁的发生与尿道、膀胱颈及肛提肌等支持结构的缺陷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正>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因咳嗽、喷嚏、劳动等用力后引起腹压升高而导致尿液不自主漏出[1]。据调查,我国约有25%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一半以上为SUI[2],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会阴部皮疹、妇科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发生。盆底肌肉训练作为临床上治疗SUI的常用手段,能够促进盆底周围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与正常对照患者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用力状态下盆底功能及其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压力尿失禁患者30例为尿失禁组,同期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不同状态下进行盆底容积扫描及多断面成像,比较两组尿道长度、尿道角、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距离、盆膈裂空孔大小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良好配合,顺利完成检查,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下两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及水平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状态下尿失禁组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近端长度、尿道角、尿道膝部到X轴距离、内脏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尿失禁组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尿道膝部到X轴距离、内脏肌厚度、盆膈裂孔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内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的异常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主要机制,经会阴三维超声可良好评价不同状态下上述支持结构的改变,可用于治疗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和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观察产后近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前腔室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经阴道自然分娩、并在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82例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组(SUI组)72例,对照组110例。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超声改变。超声观察及测量的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膀胱后角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的移动度、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 结果 静息状态下SUI组的逼尿肌厚度为(3.21±0.86) mm,对照组为(3.11±0.76) 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426),但静息状态下SUI组膀胱颈位置更低[(23.61±4.57) mm vs.(25.35±4.05) mm]、膀胱后角更大[(134.14±21.04)° vs.(114.29±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7、8.422,P值分别为0.008、0.000)。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30.39±8.37) mm vs.(21.82±7.65) mm]和尿道旋转角[(45.21±12.78)° vs.(33.25±14.58)°]SUI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15、5.673,P值均为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55.56% vs.30.00%)、膀胱膨出率(63.89% vs.24.55%) SUI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31、28.041,P值分别为0.001、0.000)。 结论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膀胱颈、尿道支持结构及肛提肌的损伤有关。利用盆底超声动态观察前腔室结构和功能状态,可早期发现盆底组织异常改变,为临床及早诊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作为尿失禁组,子宫脱垂≤Ⅱ度患者23例(其中合并尿失禁6例)作为子宫脱垂组。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及子宫脱垂组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子宫脱垂组及产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5%、46.7%、21.7%和20.0%。产后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训练组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 d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会阴超声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分娩的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治疗,并通过会阴超声观察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下降度,尿道膀胱后角,盆膈裂孔面积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膀胱颈下降度、尿道膀胱后角及盆膈裂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会阴超声(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观察压力性尿失禁成像清晰,操作简便,可重复检查,经济实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盆底MRI观察浮针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前后的不同指标的变化,为浮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0年4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实验组进行浮针治疗和凯格尔运动。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行盆底超声及盆底MRI检查,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后角(Av)、尿道倾斜角(θv)、尿道旋转角(θ)、肛提肌裂孔面积(Sv)和尿道内口开放情况、肛提肌、尿道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厚度、尿道周围韧带、尿道旁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和尿道下韧带形态及肌肉的T2WI信号值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2组所有超声和M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BND[对照组(24.71±4.84)mm, 实验组(30.01±6.40)mm]、Av、θv、θ、Sv、耻骨直肠肌厚度[对照组(3.19±0.14)mm, 实验组(3.32±0.10)mm]、耻骨直肠肌T2WI信号值、尿道括约肌T2WI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2组尿道内口漏斗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2例(44.0%), 实验组6例(13.3%),P<0.05]。  结论  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浮针治疗后,部分膀胱、尿道及盆底肌的参数和功能发生了改变。盆底超声联合MRI检查能辅助评估浮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以及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情况。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06例,根据最终选取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盆底重建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POP-Q分级、PFDI-20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指标。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POP-Q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年POP-Q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FDI-2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PFDI-20评分为(13.24±3.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2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前列腺素E2(PG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孟健  马琳  孙玉伟 《重庆医学》2018,(17):2312-2315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TPUS)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后远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评估价值.方法 TAH术后2年以上患者120例,根据临床标准及超声标准诊断是否为SUI,分为非SUI组(Ⅱ组)66例和SUI组(Ⅲ组)54例,另选择7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Ⅰ组).分别在静息状态(r)及Valsalva状态(v)下测量并记录膀胱颈旋转角度(△vBA),静息期、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角(rUJV、vUJV),尿道旋转角度(△vUIA),膀胱颈活动度(BND)、膀胱颈位移(vsB).结果 根据超声所见结合盆底各参数测量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vBA、rUJV、vUJV、△vUIA、BND、vsB绝对值均增大(P<0.01),表明TAH术后远期前盆腔盆底组织的支持功能减低;与Ⅱ组比较,Ⅲ组△vBA、rUJV、△vUJV、vUIA、BND、vsB绝对值均增大(P<0.01),表明TAH术后,与非SUI患者比较,SUI患者盆底超声参数值增大更明显.结论 TAH术后远期盆底组织的支持功能降低,经TPUS可以对TAH术后远期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动态检测,以早期发现盆底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