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9例确诊为Ⅰaa期肺癌并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129例)和开胸手术治疗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组患者的根治切除率分别为91.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带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显著减少(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明显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根治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7~78岁。另选择我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胸腔镜组采用胸腔镜下手术,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法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镜组清扫(13.5±2.4)个,开胸组清扫(12.8±3.2)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胸腔镜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开胸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淋巴结系统清扫上的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无差异,远期生存率亦相似,但其术中出血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等近期疗效的优势明显好于开胸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佳  张曦  雷光焰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555-155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比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36例胸腔镜下与50例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结果:二种方法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胸腔镜组术中失血、术后下地、术后镇痛、术后引流、手术时间、住院天除医疗费用外均优于开胸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1天CRP、IL-6无差异(P>0.05),术后第7天,胸腔镜组CRP与IL-6下降更快,优于开胸组(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肺癌比开胸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肺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自2016年01月至2016年10月I期或IIa期肺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开胸组(TTS组)和胸腔镜组(VATS组)各3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两组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比较两组间免疫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VATS组与TTS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VATS组明显优于TTS组(P<0.05)。VATS组与TTS组术前1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TS组的CD3+T、CD4+T/CD8+T比值、NK细胞较VATS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第3天、第5天,VATS组CD3+T、CD4+T、CD4+T/CD8+T比值,较TTS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与肺癌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相关,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更小,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和20例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胸腔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传统开胸组短(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传统开胸组少(P〈0.01),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胸组,住院费用略高于传统开胸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无局部复发。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及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是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且术后的引流置管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vs 27.5%,χ2=9.52,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单孔、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9例,其中,单孔胸腔镜组为42例,三孔胸腔镜组为56例,达芬奇机器人组为31例。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胸腔总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胸腔镜组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72.14±36.72)ml,P=0.026]、清扫淋巴结个数较多(18.13±8.24,P=0.029)、住院时间较短[(5.31±2.98)d,P<0.001]。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相较于三孔胸腔镜手术优势明显,而相较于单孔胸腔镜手术优势不明显,但在复杂手术操作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1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电视胸腔镜)60例和对照组(开胸手术)64例,分别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2例术中转开胸手术,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胸引管留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临床疗效显著,但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9.
郑慧禹  邵志鹏  赵冬峰  杨玉伦 《癌症进展》2021,19(5):499-502,506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SCLC患者分为胸腔镜组(n=60,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胸组(n=60,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天的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 QLQ-LC43)评价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胸腔镜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0、CRP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胸腔镜组患者的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家庭生活、肺癌附加因素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NSCLC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前者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患者生活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其刀口液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胸腔镜组低于开胸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应激反应轻的优点,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郭红霞 《现代肿瘤医学》2018,(19):3076-3079
目的:探讨VATS肺段和VATS肺叶切除术式对T1期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肺功能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T1期NSCLC患者共13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65例)和肺段切除组(65例),分别采用VATS肺段和VATS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炎症反应实验室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叶切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肺段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VATS肺叶切除术式,VATS肺段切除术式治疗T1期NSCLC可有效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保护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抑制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而VATS肺叶切除术式则能够缩短手术用时,降低医源性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均采用VATS手术治疗,A组(5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B组(60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肺功能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前,A组和B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A组患者的FEV1%、FVC%、MVV%测定值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手术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B组患者(13.3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与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腔镜下治疗早期胸腺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96例常规开胸(40例)和胸腔镜(56例)治疗的早期胸腺瘤患者,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术后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胸腔镜组无复发和转移者,常规开胸组出现1例。结论胸腔镜较常规开胸治疗早期胸腺瘤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唱宽  毛志刚  舒健 《癌症进展》2020,(6):606-60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微创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6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行VATS肺段切除术,n=36)和对照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临床转归情况(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淋巴结清扫组数和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DLCO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微创肺段切除术较VATS肺叶切除术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在早期NSCLC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肺切除术的多种类型肺转移瘤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VATS组与开胸组。VATS组手术方案为VATS,开胸组则进行传统开胸术。观察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死亡为止,观察2组患者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66.26±15.36)min、(57.65±14.30)ml、(2.62±0.68)d、(190.38±68.08)ml、(5.16±0.89)d,开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天数、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分别为(53.20±10.65)min、(78.77±15.92)ml、(2.57±0.63)d、(266.55±49.02)ml、(6.13±1.07)d,其中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开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1.30%、56.52%、34.78%,开胸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92.00%、56.00%、36.00%,对照组1年、3年、5年临床生存率分别为85.00%、25.00%、5.00%。VATS组与开胸组3年、5年临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ATS治疗肺转移瘤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近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此外,患者3年、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辅助小切口腔镜在肺癌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全腔镜组(n=79)及小切口组(n=10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炎症反应因子变化以及生存复发情况。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腔镜组并发症为13.9%,低于小切口组的26.9%(P<0.05);两组术后CRP、TNF-α、IL-6、IL-10均显著升高,小切口组CRP、TNF-α、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而IL-6升高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时间(33.91±7.25)个月,两组1、2、3年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癌切除均可做到彻底淋巴结清扫,有效控制复发率及死亡率。而腔镜更具微创伤、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更低机体生物学应激反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efficacy, and invasiveness of lobectomy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 (VATS)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A total of 148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age I or II NSCLC were enrolled into our study, comprising 71 who underwent VATSand 77 patients undergoing conventional thoracotomic lobectomy, in combination with systematic lymph noderesection.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VATS wa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horacotomy in terms of the durationof surgery,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frequency of the need to administe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horacicintubation indwelling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survival rate (P<0.05). We saw no obvious differencein the number of resected lymph nodes with either approach. Conclusions: VATS lobectomy is a safe and reliable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I NSCLC, 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ly minimal invasiveness,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markedly lower loss of bloo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应用VATS治疗的97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单操作孔VATS手术患者43例(单操作孔组),两操作孔VATS手术患者54例(两操作孔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等均低于两操作孔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肺癌是安全可行的,较两操作孔VATS可减少患者创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段电刀和机械切割方式对行全胸腔镜手术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共1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4例)和B组(64例),分别在全胸腔镜手术下行肺段电刀和机械切割,比较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出血量>200 ml、纵隔淋巴结切除比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 d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中肺段电刀和机械切割方式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治疗在医源性创伤程度、术后康复时间及手术安全性方面较为接近;但肺段电刀切割方式应用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术中操作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