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胶质瘤标本124例,其中WHO Ⅰ级9例,Ⅱ级28例,Ⅲ级34例,Ⅳ级53例。术前2~3 d采取静脉血,通过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含量;并使用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分别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和PCR荧光探针法检测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WHO Ⅳ级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级别(WHO Ⅰ~Ⅲ级)胶质瘤(P<0.05)。IDH1突变型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病人(P<0.05)。MGMT甲基化胶质瘤病人血清β2-MG含量与非甲基化病人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β2-MG含量对于WHO Ⅳ级胶质瘤与其他级别件胶质瘤的鉴别以及IDH1突变与野生型的鉴别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病人入院血清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病人120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根据伤后30 d内存活情况将TBI病人分为存活组(n=91)和死亡组(n=2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结果 重型TBI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浓度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与入院Marshall CT分级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呈正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3~5分、入院Marshall CT分级Ⅴ~Ⅵ级、入院血清CRP >20 mg/L、入院血清Caspase-3>548 ng/ml是重型TBI病人伤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血清Caspase-3预测重型TBI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423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62,灵敏度为85.69%、特异度为64.50%。结论 重型TBI病人入院血清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对预测病人伤后30 d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为脑胶质细胞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成年病例68例为胶质瘤组,20例健康体检病人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后病理学分级,低度恶性Ⅰ级2例、Ⅱ级17例,高度恶性Ⅲ级15例、Ⅳ级34例。观察生存时间及复发时间,生存时间〈12个月15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38例。复发前死亡10例,复发时间〈12个月14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未复发29例。术前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结果低级别(I级、Ⅱ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生存时间〈12个月和12~24个月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4个月的病人(P〈0.05)。复发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12个月内复发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12~24个月复发的病人(P〈0.05)。结论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TRAP)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160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或免疫治疗;另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4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RAP的表达水平。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10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病人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胶质瘤组织STR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且随胶质瘤分级增高,STRA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160例随访3~6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48例,复发98例。OS在3~58个月,中位OS为43个月(四分间距在36~51个月)。PFS在2~60个月,中位PFS为32个月(四分间距在18~4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5岁、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为Ⅲ~Ⅳ级、STRAP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无进展生存期(FPS)和总体生存期(OS)较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胶质瘤病人的PFS和OS明显较短(P<0.05)。结论 STRAP高表达与胶质瘤病人不良生存预后有关,这提示其可能成为胶质瘤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GMB-AS1在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6月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脑胶质瘤140例(低级别64例,高级别76例),另选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正常脑组织25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RGMB-AS1的表达水平,以RGMB-AS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比较总体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 140例胶质瘤中,lncRNA RGMB-AS1高表达70例,低表达70例。胶质瘤组织lncRNA RGMB-AS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Ⅲ~Ⅳ级、lncRNA RGMB-AS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ncRNA RGMB-AS1高表达胶质瘤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无论是高级别胶质瘤,还是低级别胶质瘤,lncRNA RGMB-AS1高表达病人PFS和OS较低表达病人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例级别呈正相关,lncRNA RGMB-AS1高表达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期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这提示lncRNA RGMB-AS1表达水平可作为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120例,其中高级别60例(高级别组),低级别60例(低级别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检测凝血与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结果 术前,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小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高于对照组(P<0.05),高级别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纤维蛋白原(Fig)明显高于低级别组与对照组(P<0.05)。术后1 d,高级别组、低级别组APTT、PT、血小板计数明显小于术前(P<0.05)。APTT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5),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92、0.813、0.524;P<0.05)。结论 脑胶质瘤存在凝血-纤溶系统障碍,手术可加重高凝血状态,APTT、D-D、FDP、Fig与胶质瘤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病人脑脊液(CSF)磷酸化tau蛋白(p-tau)、总tau蛋白(t-tau)、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分流术临床确诊的16例iNPH为确诊组,同期行脑脊液释放试验无效的16例可疑iNPH为可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SF中p-tau、t-tau、TGF-β1水平。结果 确诊组CSF中p-tau水平显著低于可疑组(P<0.01),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可疑组(P<0.01)。两组CSF中t-ta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确诊iNPH术后7 d的CSF中p-tau、t-tau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CSF中p-tau、t-tau、TGF-β1在iNPH诊断、分流术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染色质重塑因子1(RSF-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10年1月~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121例胶质瘤组织和2017年6月~2018年9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取的50例正常脑组织RSF-1的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4月。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RSF-1高表达率(66.12%,80/121)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0%;P<0.001)。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瘤组织RS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且,随胶质瘤级别增高,RS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WHO分级为Ⅲ~Ⅳ级、术后未化疗和RSF-1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SF-1高表达病人总体生存期[中位数(M):13个月;四分位间距(IQR):11~26个月]较低表达者(M:26个月;IQR:20~36个月)明显缩短(P<0.05)。 RSF-1高表达病人无进展生存期(M:11个月;IQR:7~23个月)较低表达者(M:21个月;IQR:16~28个月)明显缩短(P<0.05)。结论 RSF-1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胶质瘤病人的不良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在脑胶质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0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40例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进行术前预康复(观察组)。干预前、术前1 d及术后4周,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价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评价心理状态,中国头颈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P-HN)评分评价生命质量。结果 术前1 d、术后4周,观察组FMA、MBI、QLQCP-H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预康复可改善脑胶质瘤病人术后运动能力、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eminin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标本90例,以及因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50,采用PCR检测Geminin mRNA表达水平。90例脑胶质瘤根据Geminin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90例胶质瘤病人随访时间截止2020年1月1日或者病人死亡,随访32~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死亡80例,存活10例。脑胶质瘤组织Gemin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脑组织(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eminin mRNA过表达是脑胶质瘤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74;95% CI 1.323-2.295;P=0.04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期较高表达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脑胶质瘤Geminin呈高表达,是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MMP-2和TGF-β1在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MP-2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大多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且在正常脑组织和低(Ⅰ-Ⅱ级)、高(Ⅲ-Ⅳ)级别胶质瘤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TGF-β1亦如此。同时,MMP-2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6,P<0.01)。结论MMP-2与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它们参与了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在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名正常人(对照组)和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后第1、3、7、14 d的血清IL-6和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 d血清IL-6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TGF-β1水平均明显减低(均P<0.05),至第14 d血清IL-6、TGF-β1水平均接近正常水平.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 d达到峰值(P<0.05),TGF-β1在病程第3 d为低谷值(P<0.05).大量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量出血患者(均P<0.05).不同出血量患者之间TGF-β1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与TGF-β1水平无关(r=0.001,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血清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泛素化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104例和瘤旁脑组织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UCH37表达水平,根据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成高表达组、低表达组;采用PCR法检测组织UCH37 mRNA水平。术后随访18个月,记录死亡、生存情况。结果 104例中,死亡20例,存活84例;UCH37高表达62例,低表达42例。脑胶质瘤组织UCH37高表达率(59.62%)明显高于瘤旁组织(17.19%;P<0.05),而且脑胶质瘤组织UCH37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CH37高表达是脑胶质瘤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CH37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较低表达组(13个月)明显缩短(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CH37 mRNA评估病人术后死亡的最佳界值为2.725,曲线下面积为0.797(95%置信区间0.695~0.899),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70.10%。结论 脑胶质瘤UCH37呈高表达,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肿瘤组织UCH37 mRNA水平检测对病人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脑胶质瘤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15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从麻醉苏醒期至术后5 d采用谵妄诊断量表评估谵妄。结果 215例中,术后37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7.21%;178例未发生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术后GCS评分≤8分、WHO分级Ⅲ~Ⅳ级、肿瘤直径>5 cm、术前脑缺血是脑胶质瘤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术后GCS评分低、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直径大和术前合并脑缺血病人,术后更容易发生谵妄,应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人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8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以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SII为外周静脉血液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乘积与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 脑胶质瘤病人SII、血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A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II、血清Fib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血清AGR胶质瘤病理级别呈明显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示,对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SII曲线下面积为0.75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4和0.789;血清Fib曲线下面积为0.70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和0.737;血清AGR曲线下面积为0.7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3和0.632;三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6和0.842。结论 脑胶质瘤病人SII、血清Fib水平升高,而血清AGR水平降低;三者水平变化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额下入路和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81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43例)和对照组(额下入路,38例)。术前、术后7 d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NIHSS评分、N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NIHSS评分、ND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额下入路相比,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BLIM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软件分析UCSC数据库中癌症基因组图谱联合基因型组织表达数据集(TCGA、TARGET、GTEx)中的662例胶质瘤和1 157例正常脑组织的FBLIM1表达水平。利用TCGA数据库698例胶质瘤mRNA-seq及临床数据分析FBLIM1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CGA数据库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共计1 975例胶质瘤的FBLIM1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FBLIM1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增高(P<0.05),且肿瘤WHO分级越高,FBLIM1表达水平越高(P<0.05);胶质瘤FBLIM1表达与IDH基因状态、1p/19q联合缺失、WHO分级及病人年龄显著相关(P<0.05);FBLIM1过表达为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4;95% CI 1.032~2.020;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FBLIM1高表达的胶质瘤病人中位总生存期较低表达病人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胶质瘤FBLIM1呈高表达,与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BG)患者立体定向切除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及β内啡肽(β-EP)、3-硝基络氨酸(3-NT)预测认知功能障碍(CD)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10月BG患者113例,均行立体定向切除术治疗,评估术前、术后2周认知功能(MoCA评分),根据MoCA评分变化分CD组、正常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1d、术后2周β-EP、3-NT水平,分析CD独立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β-EP、3-NT对CD的预测价值。结果 113例患者术后2周MoCA评分(27.31±1.03)分高于入院时MoCA评分(23.65±1.47)分(P<0.05),CD发生率为25.66%;CD组病灶最大径、肿瘤分级为Ⅲ~Ⅳ级、术前癫痫者、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3-NT水平高于正常组,术前、术后1 d、术后2周β-E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校正病灶最大径、肿瘤分级、术前癫痫后,3-NT、β-EP为C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4.60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病人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aSAH病人130例(aSAH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LOX-1、netrin-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出院6个月后,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aSAH组血清sLOX-1水平[(1.762±0.6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040)ng/ml;P<0.05],而aSAH组血清netrin-1水平[(254.600±87.33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788.534±246.510)pg/ml;P<0.05]。出院后6个月,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52例。预后良好组血清sLOX-1水平[(1.301±0.560)ng/m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2.236±1.121)ng/ml;P<0.05],而预后良好组血清netrin-1水平[(318.924±120.660)pg/m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152.358±61.725)pg/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ung-Hess分级Ⅲ~Ⅳ级、术前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术前WFNS分级Ⅳ~Ⅴ级、血清sLOX-1增高和血清netrin-1降低是aSA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LOX-1、netrin-1联合检测预测aSAH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95%置信区间为0.778~0.923;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2和0.814。结论 血清sLOX-1、netrin-1是aSAH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aSAH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病人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月5年到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伤后1、3、5、7、9 d血浆D-二聚体水平。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00例中,预后不良28例,预后良好72例。重型颅脑损伤28例中,伤后3个月死亡8例,存活20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先增高,后降低,伤后3 d达高峰。伤后1~9 d,颅脑损伤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颅脑损伤程度加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5)。伤后1~7 d,预后不良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伤后9 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死亡病人伤后1~3 d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病人(P<0.05);伤后5~9 d,死亡病人和存活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早期、快速判断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