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婷  李轩  王玉川  汤欣 《眼科新进展》2018,(10):930-934
目的 研究microRNA146a在干眼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5周龄BALB/c雄性小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组(20眼),右眼为干眼组(20眼)。用2 g·L-1苯扎氯铵诱导小鼠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完成3 d后,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对小鼠进行眼表相关检查;随后随机选取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和干眼组角膜和结膜的组织结构差异,结膜PAS染色后计数杯状细胞的量并对比;剩余10只小鼠分别提取角膜与结膜组织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croRNA146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以及IL-1受体相关激酶1(IL-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6,TRAF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完成干眼造模3 d后,干眼组BUT为 (3.640±0.493)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645±0.58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角膜FLS评分为(14.650±0.860)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33±0.9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眼组角膜上皮欠平整,细胞数量增多,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活化;干眼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欠规整,并伴有缺损。小鼠结膜PAS染色结果显示:干眼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为(9.500±4.506)个,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的[(29.667±8.756)个]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干眼组角膜和结膜中microRNA146a、IL-1、IL-6、IL-8的相对表达量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干眼组角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降低,TRAF6的相对表达量升高,而干眼组结膜中IRAK1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RAF6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干眼时机体可通过增加microRNA146a的表达,以及其对炎症中靶点的调控作用,从而形成对干眼炎症反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真菌性角膜炎小鼠角膜瘢痕化的影响。方法 取96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只。两组小鼠同时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雷帕霉素组模型制作前1 d按6.0 mg·kg-1雷帕霉素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预处理,之后按0.2 g·L-1浓度在结膜下注射5 μL,持续3 d;对照组注射PBS溶液。造模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角膜临床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造模后各组小鼠不同时间角膜LC-3Ⅱ、α-SMA和 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336 h,对照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LC-3Ⅱ表达上调,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造模后72 h及336 h两组LC-3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造模后144 h、216 h雷帕霉素组小鼠角膜α-SMA蛋白及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144 h、336 h雷帕霉素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促进自噬作用下调角膜瘢痕化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了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小鼠角膜瘢痕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 研究表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为类白细胞介素(IL)-17的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尚未见到关于TSLP是否参与中国常见变应原诱导的变应性结膜炎的报道. 目的 研究TSLP和IL-4在由中国常见的黄花蒿诱导的变应性结膜炎小鼠模型眼表组织和颈部淋巴结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SLP和IL-4在变应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将400μl黄花蒿花粉提取液溶解于400μl变应原(抗原)溶媒中制备成抗原溶液,将50μl抗原溶液注射于模型组小鼠足底皮垫下初次致敏,于注射后第10 ~12天用黄花蒿花粉提取液局部点右眼再次致敏,每日点眼1次;正常对照组小鼠未做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13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摘取眼球,在眼科显微镜下各组分别取16只小鼠32只眼角膜上皮、结膜和颈部淋巴结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种靶组织中TSLP mRNA及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另每组各取4只小鼠8只眼眼睑及眼球制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TSLP和IL-4蛋白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小鼠第2次致敏后0.5h可见小鼠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溢泪、搔抓眼睑等症状,症状持续6 ~24 h,造模成功率为80%.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均未发现IL-4表达.模型组小鼠角膜上皮、结膜组织和颈部淋巴结组织中TSLP 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63±0.20)、(2.71±0.48)和(1.48±0.0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4、14.16、5.01,均P<0.05);模型组小鼠结膜和颈部淋巴结中IL-4 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2.94±0.39)倍和(1.74±0.0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2、14.54,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细胞中TSLP蛋白表达强度微弱,模型组小鼠TSLP蛋白表达增强.模型组小鼠结膜下组织中可见IL-4呈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小鼠结膜下组织中未发现IL-4表达.结论 TSLP主要表达于变应性结膜炎小鼠的角膜、结膜和颈部淋巴结组织,提示其参与变应性结膜炎角膜和结膜的炎症反应;IL-4主要表达于变应性结膜炎小鼠结膜下组织中,提示其主要参与结膜的炎症反应,TSLP和IL-4共同参与变应性结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2种炎症因子为变应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杨军  何宏  钟兴武 《眼科新进展》2019,(11):1028-1031
目的 探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小鼠结膜M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JAK1、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Bar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用卵清蛋白和 Al(OH)3 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造模。造模后治疗组采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每天滴眼2次,每次1滴;模型组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眼睑结膜M细胞数;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RT-PCR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眼睑组织中JAK1、STAT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眼睑结膜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标本中M细胞阳性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M细胞阳性率有所下降,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病程与M细胞阳性率升高有关。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IL-4、JAK1、STAT6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治疗组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均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推测过敏性结膜炎发病过程中伴随血清中IL-4、JAK1、STAT6含量变化。眼睑组织中,模型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远高于空白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组JAK1、STAT6 mRNA以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细胞增殖与过敏性结膜炎病程具有相关性,其增殖可能与IL-4-JAK1-STAT6 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的表达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方法 取清洁级树鼩25只分成3组,实验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将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收集真菌孢子混悬液。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G)在实验眼角膜上皮细胞层做“#”形划痕,结膜囊滴真菌孢子混悬液5μL;空白对照组实验眼结膜囊滴生理盐水5μL,其余步骤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胞浆均未见NOD1蛋白表达,实验组NOD1蛋白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胞浆,表达强度与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36只,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高糖饮食组给予含体积分数10%果糖溶液,每2 d测量两组小鼠体质量及血糖,10 d后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后24 h、36 h、48 h、72 h、96 h、120 h、168 h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临床评分并拍照。处死小鼠后,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测定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小鼠角膜内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造模后 0~14 d,两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4 h、36 h、48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率79.5%,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造模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造模后72 h、96 h、120 h、168 h,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浸润体积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高糖饮食组炎症反应更重,角膜组织破坏更早且更为严重。造模后24 h、48 h高糖饮食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高糖饮食加重了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了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小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HIF-1α及AQP1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昆明系小鼠48只,左眼为对照组,右眼用1 mol·L-1 NaOH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碱烧伤后1 d组、4 d组、7 d组、14 d组,每组12只,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碱烧伤后角膜HIF-1α、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中HIF-1α在角膜上皮基底膜弱表达,碱烧伤后1 d HIF-1α在角膜上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在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至7 d时HIF-1α表达达到峰值;对照组中AQP1在角膜内皮层弱表达,碱烧伤后1 d,AQP1在角膜内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和7 d时AQP1在角膜内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且表达更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88.70±33.99)相比,碱烧伤后1 d组(269.70±15.68)、4 d组(350.50±67.26)、7 d组(272.10±6.88)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36.43±3.95)相比,碱烧伤后1 d组(61.90±5.45)、7 d组(48.34±1.33)的AQP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碱烧伤引起了角膜病理性变化,HIF-1α和AQP1参与碱烧伤后角膜损伤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到较高纯度的ADSC-Exos,利用Western blot、纳米粒跟踪分析和透射电镜检测ADSC-Exos特征。取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 g·L-1 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连续滴眼14 d,制作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结膜囊内滴入5 μL磷酸盐缓冲液,低、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分别滴12.5 g·L-1、25.0 g·L-1和50.0 g·L-1ADSC-Exos,普拉洛芬组滴相同体积的1 g·L-1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3次,连续滴眼7 d。检测各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α、γ-干扰素(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模型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增加,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4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中、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酚红棉线湿润长度均明显增加(均为P<0.01);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延长(均为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均为P<0.05)。治疗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α、γ-IFN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7天,高剂量外泌体组和普拉洛芬组小鼠结膜组织中Myd88和TLR4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 ADSC-Exos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小鼠干眼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SC-Exos抑制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etrin-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R大鼠模型,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为了研究Netrin-1基因沉默对DR的影响,构建si-NC和si-Netrin-1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si-NC大鼠)、B组(si-Netrin-1大鼠)、C组(si-NC大鼠+DR造模)、D组(si-Netrin-1大鼠+DR造模)。为了研究外源性Netrin-1对DR的影响,将WT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R组、Netrin-1组。造模后3个月,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厚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ba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D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内核层、外核层厚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IL-1β、IL-6、IL-12、TNF-α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Netrin-1组内核层、外核层厚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Iba1及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etrin-1基因沉默可加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和炎症,外源性Netrin-1则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角膜碱烧伤中白介素-1与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明昌  王勇 《眼科研究》2007,25(1):33-3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与核转录因子KB(NF-κB)在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角膜碱烧伤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碱烧伤模型,裂隙灯显微镜与病理组织学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应用western-blot测定角膜中NF-κB的表达;应用酶链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IL-1d的表达。结果碱烧伤角膜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第7d开始溃疡形成,21d左右趋于稳定。活化的NF-κB表达量与IL-1α质量浓度在碱烧伤后早期显著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7d后回落,14dR至正常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碱烧伤后IL-1质量浓度与NF-κB表达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08(P〈0.01)。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NF-κB显著活化,提高IL-1α的表达,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建立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C57BL/6J成熟小鼠48只(96眼),均取小鼠左眼为实验眼进行造模,右眼为对照眼不做处理。采用重力打击建立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造模后第1、3、5、7天对小鼠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取6只小鼠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组织HE染色,另取6只小鼠利用RT-PCR检测小鼠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眼和实验眼均能检测出明显的负向波形,本实验命名为N1波。在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造模后,对照眼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整齐,胞核清楚,核膜光滑完整;实验眼造模后视网膜轻度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细胞间空泡形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出现紊乱,在造模后第7天可见神经节细胞核出现缺失。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 mRNA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眼(均为P<0.05);对照眼和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 mRNA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时间进展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操作简便,模拟临床效果更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小鼠视网膜IL-1β、TNF-α呈现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角膜上皮损伤愈合中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SPF级健康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两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左眼不做处理。治疗组用甘草甜素溶液滴眼,对照组用PBS滴眼,连续滴眼3 d。造模后0 h、24 h、48 h、72 h,使用100 g·L"-1荧光素钠溶液染色观察两组小鼠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两组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基质层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造模后24 h、48 h、72 h,治疗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别为(78.75±5.81)%、(21.58±4.53)%、(0.83±0.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74±3.57)%、(32.21±4.02)%、(3.80±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72 h,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生长2~3层,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对照组角膜上皮生长0~2层,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72 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阳性表达均降低,治疗组角膜基质层中IL-1β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1±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3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造模后72 h,两组角膜基质层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治疗组为每200倍视野(10.66±5.13)个,较对照组[(40.00±6.08)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角膜上皮损伤时,甘草甜素能有效降低角膜基质层中 IL-1β 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AAT)抑制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效应和可能机制。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应用NaOH构建小鼠碱烧伤模型,应用AAT制备的滴眼液干预碱烧伤模型。通过眼前段照相、CD31角膜铺片免疫荧光观察AAT对角膜碱烧伤模型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H&E切片观察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RT-PCR检测炎症血管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裂隙灯眼前段照相发现AAT明显抑制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造模后7d、14d新生血管增生的面积较对照组减少24.6%、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角膜组织免疫铺片检测取得相近的实验结果,7d、14d新生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8.2%、15.1%。HE切片也提示AAT明显抑制了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模14d对照组、实验组炎症细胞浸润个数为231.4±80.7、113.5±56.1,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RT-PCR检测发现AAT下调角膜组织β-FGF,CCL2,IL-6,MMP9等血管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AAT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组织的免疫炎症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AAT应用治疗角膜化学性烧伤疾病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紫外线A(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C57 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UVA照射组双眼接受位于前上方的UVA照射,波长为320 ~400 nm,照射强度为0.05 W· cm-2,照射距离固定,照射时间24 h.姜黄素干预组在UVA照射前3d给予小鼠姜黄素30 mg·kg-1腹腔内注射,并持续至照射后48 h.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病变并对角膜混浊进行分级;照射后48 h取小鼠角膜组织,使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48 h,UVA照射组角膜混浊临床评分(3.10±0.74)均高于对照组(0)及姜黄素干预组(0.35±0.24).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姜黄素干预组间角膜混浊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VA照射组与对照组以及姜黄素干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照射后48 h,角膜组织NF-κB表达水平对照组(1.25±0.13)与姜黄素干预组(1.58±0.34)均较低,UVA照射组(3.98±0.58)明显升高.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姜黄素干预组角膜组织NF-κ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VA照射组与对照组以及姜黄素干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UVA照射对小鼠角膜造成的损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NF-κB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去卵巢小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泪腺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雌性成年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摘除双侧卵巢,对照组模拟手术不摘除卵巢。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睾酮浓度,角膜荧光素染色及酚红棉线试验行眼表评估。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RT-PCR检测泪腺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结果 术前实验组血清雌二醇、血清睾酮浓度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血清雌二醇、血清睾酮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为0分,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实验组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泪液分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腺免疫组织化学、ELISA、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实验组IL-1β、IL-6、TNF-α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鼠去卵巢后可见泪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提示性激素水平病理性失调是导致干眼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急性高眼压(acute ocular hypertension,AOH)小鼠模型,探索视网膜中窖蛋白(Caveolin,Cav)-1表达变化,明确其是否参与青光眼视网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C57小鼠75只,60只纳入实验组,15只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随机选取一眼建立AOH小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 d、2 d、3 d、7 d取眼球或视网膜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Cav-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造模后1 d、2 d、3 d、7 d时视网膜中Cav-1 mRNA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造模后2 d表达最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av-1蛋白在造模后2 d、3 d、7 d的实验组小鼠视网膜中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造模后3 d表达最高。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av-1在造模后1 d、2 d、3 d、7 d均可检测到高荧光表达。结论Cav-1参与了AOH的病理过程,并且其表达变化在早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膜瓣覆盖术治疗兔角膜碱烧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机制。方法:将5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25只,建立兔角膜烧伤模型。实验组在角膜烧伤后当天行结膜瓣覆盖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MMP-9在角膜碱烧伤后的3d开始升高,14d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而TIMP-1在伤后即有表达,7d有所下降,于14d达到最低,21d达到峰值。实验组MMP-9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角膜碱烧伤后的3,14,21d和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角膜碱烧伤后3,14d和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损伤及修复过程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角膜碱烧伤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hymosin β4, Tβ4)对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表达的影响和促进角膜愈合的观察。 方法:用1mol/L NaOH浸透的6mm直径圆滤纸片贴于兔角膜中央30s,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低中高剂量(0.1,1,10μg/50μL)Tβ4,对照组给予PBS(阴性对照组)和rh-EGF(阳性对照组)皆2次/d滴眼。烧伤后1, 3, 7, 14d肉眼观察角膜烧伤面积的变化,照相、统计愈合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和IL-1β表达;取烧伤区角膜组织匀浆液提取细胞核蛋白,用ELISA检测NF-κB的p65亚基表达水平。 结果:角膜碱烧伤后Tβ4用药组角膜愈合率最高达到338%,相应阴性对照组为22.8%,Tβ4用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中剂量Tβ4组愈合率高于其他剂量组;Tβ4用药组NF-κB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NF-κB的p65亚基,在Tβ4用药组中表达最少(P〈0.01),IL-1β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组Tβ4促进角膜碱烧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在细胞核内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状态下水通道蛋白-1(AQP-1)在家兔角膜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2、3、4、5周组。非对照组实验兔左眼前房内注入质量分数0.3%卡波姆和质量分数0.025%地塞米松的复方卡波姆溶液0.2 mL,眼压达22 mmHg以上者为制作家兔慢性高眼压模型成功;对照组左眼用同样方法注入平衡盐液0.2 mL。建模后每日测量眼压1次,裂隙灯下观察实验眼结膜、角膜及虹膜组织的反应。注药后2、3、4、5周分别处死各组实验兔并制作角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内皮中AQP-1蛋白的表达,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家兔角膜内皮中AQP-1 mRNA在角膜内皮中的表达。所有动物的饲养及处死遵循NIH的《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指南》。结果建模后实验动物的眼压呈缓慢升高的趋势,3周时达到最高,之后眼压逐渐下降,5周时眼压接近正常。在建模后18~24 d,角膜水肿和虹膜组织炎症反应最严重。AQP-1在正常和高眼压家兔的角膜内皮均有表达,各组间AQP-1的吸光度(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0,P=0.018),AQP-1 mRNA在角膜内皮中的表达量亦随之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组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0,P=0.000)。AQP-1在角膜内皮中的表达量在造模后2、3、4、5周时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可能在家兔角膜内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