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乌鲁木齐市10所幼儿园1 897名学龄前儿童,通过对身高、体重的测量了解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问卷等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1.21%(592名),其中超重率为19.50%(370名),肥胖率为11.70%(222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饮食习惯(喜食肉类)、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63,28.75,9.45,18.21,18.45,19.36,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儿童饮食习惯、父亲体质量指数、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能力、体重担忧、饮食行为限制、体力活动、家庭体力活动环境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0.52,1.43,1.51,1.44,0.69,0.74,1.35,1.71,0.81,0.96,1.10,P值均 < 0.05)。  结论  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加强教育、控制饮食、科学锻炼,以防止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1岁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 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线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5所小学共5 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2年的随访, 最终纳入学生3 315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生命早期因素, 并测量基线和随访中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生命早期因素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6~11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8.7%。校正混杂因素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母亲孕前消瘦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母亲孕前正常体重的儿童降低了46%(OR=0.54, 95%CI=0.38~0.76);母亲孕期增重过多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比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增加了55%(OR=1.55, 95%CI=1.14~2.10);与自然分娩儿童相比, 剖宫产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增加了30%(OR=1.30, 95%CI=1.00~1.68)(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孕期增重过多和剖宫产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前消瘦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0—2019年宁夏7~18岁汉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00—2019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宁夏地区数据,选取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体重、身高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  2019年宁夏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4%(1 181/8 855),9.19%(814/8 855),男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11.68%,肥胖增长率为10.07%(χ2=27.60,P<0.01)。女生2000—2019年超重增长率为6.95%,肥胖增长率为5.77%(χ2=33.82,P<0.01)。城市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体增长率均最高,为11.38%和10.45%。农村男生的超重和肥胖增长率在2010年之后均高于城市男生(χ2值分别为13.90,17.09,P值均<0.05),女生肥胖增长率在2014年之后农村均高于城市(χ2值分别为9.94,33.39,P值均<0.05)。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片区由好到差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由高到低(χ2值分别为35.19,35.35,P值均<0.01)。  结论  2000—2019年宁夏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及体质量指数趋于持续性增长趋势,且农村超重和肥胖增长率逐渐超过城市。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具体措施应尽快制定,降低因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与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关联,为中学生营养不良持续改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0—12月对陕西和四川共3个贫困县1 887名小学生进行体格测量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1 887名学生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6.6%,27.7%,24.5%,省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76,46.05,109.96,80.50,P值均 < 0.05)。陕西、四川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2.8%,4.9%;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陕西为0.4%,4.7%,四川为8.1%,14.7%。1 160名学生饮食行为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吃早餐、蛋、奶等的学生比例偏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吃早餐与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呈负相关(OR=0.26,P < 0.05),每周食用外卖和在食堂就餐2~6次与学龄儿童消瘦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51,2.8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并存情况,且呈现地区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家园结合干预模式对改善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不良的效果,为制定集居儿童体格发育不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城区2所幼儿园1595例儿童作为对象,采用家园结合干预方法对干预园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20%、3.64%、1.50%、15.67%和4.39%。干预园干预前后儿童低体重、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长迟缓与消瘦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园干预前后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园结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不良,方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食物摄入、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水平,并探究与膳食行为的关联,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和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10—12月,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医科院校26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测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消瘦、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消瘦检出率为25.5%,超重及肥胖率为11.8%。不同性别学生谷薯类、水果类、蛋类、禽畜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的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 278.00,5 224.50,5 981.00,6 663.00,5 460.00,3 873.00,P值均<0.05)。不同年级大学生总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239.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类摄入较多与消瘦呈负向关联(OR=0.20);挑食偏食与消瘦呈正向关联(OR=2.96);进食速度快与超重及肥胖正向关联(OR=5.35)(P值均<0.05)。  结论  该校大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膳食行为与消瘦、超重及肥胖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血压现状,明确学龄前儿童肥胖与血压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抽取青岛市城区13家中等规模幼儿园,测量大、中、小班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评价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分析儿童肥胖与血压间的关系。  结果  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ystob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值分别为(95.52±7.66)mmHg和(62.78±6.52)mmHg;调查儿童中高血压检出率为13.50%;儿童SBP和DBP与BMI、腰围、臀围和腰围身高比均呈正相关;BMI和年龄与血压存在线性回归关系;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组的5.191和2.824倍。  结论  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超重和肥胖是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在防控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同时,学龄前儿童血压监测与高血压早期干预应尽快提上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4所幼儿园109名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在同样的幼儿园内选择体重正常的11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身体活动时间、视屏时间、睡眠、饮食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在调整协变量的情况下分析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和视屏时间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结果  在调整年龄、性别、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总评分、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指数(DBI-C)正端分等因素后,每日身体活动时间 < 3 h的儿童与身体活动时间≥3 h的儿童相比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55倍(OR=2.55,95%CI=1.16~5.64,P=0.02),儿童每日视屏时间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超重肥胖风险增加1.44倍(OR=2.44,95%CI=1.69~3.52,P < 0.01)。  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和视屏时间较长都与超重肥胖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增加身体活动时间并且减少儿童的视屏行为,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肥胖和体成分的关系,为指导母亲从孕前开始合理控制体重和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2月在天津市3所幼儿园招募1 333名学龄前儿童。结构化问卷收集儿童生活方式信息;检测儿童身高、体重、体脂肪组织质量,计算体脂肪百分比(FM%)、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质量指数(FFMI)。获取儿童母亲孕产期医疗记录,将母亲按孕前体重状态和孕期增重分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组间儿童肥胖及体成分差异。  结果  纳入研究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2.7%和7.7%。调整母亲分娩年龄及产次,儿童出生孕周、性别及年龄和生活方式后,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的肥胖及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孕前正常体重母亲孕期增重过多会增加子代高FM%及高FMI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1,1.68,P值均 < 0.05);孕前超重肥胖母亲,子代肥胖风险及体成分与母亲孕期增重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状态、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肥胖及体成分均存在关联。建议母亲孕前及孕产期合理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3—11月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77 780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20.5%,肥胖检出率为8.4%。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随着学段的上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178.65,389.86),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1 061.06,504.21),城区均高于郊县(χ2值分别为56.17,34.14)(P值均<0.01)。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片区(23.3%,9.7%)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好片区(21.1%,8.7%)、差片区(18.2%,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29,143.90,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人口学方面,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均为经济片区、居住地、学段和性别;饮食行为方面,超重的影响因素为含糖饮料、甜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食用频率,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甜食、新鲜水果食用频率(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应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北京、东京3~5岁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比较两地幼儿肥胖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幼儿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10—11月选取北京、东京共444名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生活方式调查,对两地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及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北京幼儿的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及超重肥胖率(25.28%)高于东京幼儿(18.44%),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早饭前是否身体活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4,31.18,P值均 < 0.05)。北京与东京幼儿超重肥胖率在晚饭后不同零食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2,21.9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与发生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OR=1.45, 95%CI=1.10~2.68),晚饭后经常吃零食(OR=2.56,95%CI=1.44~3.57)和有时吃零食(OR=1.72,95%CI=1.21~2.72)的北京幼儿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幼儿的超重、肥胖现象高于东京幼儿,早饭前不进行身体活动、晚饭后有时吃零食、晚饭后经常吃零食与北京幼儿超重或肥胖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10年和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超重肥胖变化情况,探讨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儿童肥胖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2020年在沈阳市抽取6所幼儿园,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全体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10年在同一区10所幼儿园儿童的身高体重数据及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内容,统计分析10年间儿童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变化情况并探讨睡眠时间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  结果  2020年参与调查的3~6岁儿童共623人。2010年共574名3~6岁儿童的调查问卷被采用。与2010年比较,2020年3~6岁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20年儿童身高、体重以及BMI均明显增加(均有P<0.05)。2020年儿童肥胖检出率(14.9%)明显高于2010年(10.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睡眠时间<8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51倍(95% CI: 1.22~5.19),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8倍(95% CI: 1.17~6.23)。2020年睡眠时间8~9 h组的儿童超重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71倍(95% CI: 1.34~5.48),其肥胖检出率是正常儿童的2.25倍(95% CI: 1.09~4.67)。  结论  2010―2020年,沈阳市3~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2010年儿童睡眠时间<8 h和2020年睡眠时间在8~9 h的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肥胖联合作用对儿童新发血压偏高的影响,为探索防控儿童血压偏高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基线和2019年随访时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完整的1 31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  相似文献   

14.
范晖  刘宇丹  康利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54-1256
  目的  分析儿童血压发育的轨迹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自贡基于学校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队列研究”,纳入1 177名接受5次血压测量的儿童,使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判断儿童的血压状态。基于群组的轨迹模型探索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血压发育轨迹与超重肥胖出现次数的关系。  结果  儿童5次测量血压偏高的流行率分别为1.9%,6.6%,7.0%,12.5%和11.2%。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分为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和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血压偏高的低风险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较为平稳。血压偏高风险持续升高组,其血压偏高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期间出现超重肥胖次数越多的儿童,其血压偏高风险升高(OR=1.34,95%CI=1.17~1.53,P < 0.01)。  结论  儿童血压的发育轨迹不同,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偏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需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发育轨迹,预防其出现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 分析其生命早期影响因素, 为提升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1 58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试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质及格率为87.2%, 优良率为30.8%。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童体质优良率呈上升趋势。男、女童身体形态指标(男童皮褶厚度除外)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超重肥胖率为14.7%, 且男童(17.2%)高于女童(12.0%)。超重肥胖者和非超重肥胖者不同体质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4, 3.96, 5.73, 4.85, 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早产与学龄前儿童体质优良率呈负相关(OR=0.81, P < 0.05);出生体重大于胎龄儿与学龄前儿童体质优良率呈正相关(OR=1.37, P < 0.05)。  结论  广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整体体质健康水平较差, 体质优良率与生命早期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