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744-1747
目的:研究针灸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PF级别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和针灸组,建立UC动物模型后给予针灸干预。干预后14天时,检测肠黏膜中炎症介质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血清中炎症介质及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UC组大鼠肠黏膜中NF-kB、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黏膜中IL-4、IL-5、TGF-β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4、IL-5、TGF-β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针灸组大鼠肠黏膜中NF-kB、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HMGB-1、TNF-α、IL-1β、IFN-γ、IL-17的含量显著低于UC组,肠黏膜中IL-4、IL-5、TGF-β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4、IL-5、TGF-β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UC组。结论:针刺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动物肠黏膜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Th细胞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细胞各亚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变化,揭示IBS患者黏膜免疫激活的具体免疫学机制.方法 按照罗马Ⅲ标准收集腹泻型IBS患者27例,部分肠黏膜病理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归为IBS-A组共13例,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者归为IBS组共14例.另将痔疮患者设为对照组16例.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Western印迹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12、IL-1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4、IL-12、IL-17水平.结果 (1)IBS-A组患者肠黏膜Th17比例[M(Q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4.05)比1.25(3.70),P=0.045],而Th1、Th2比例无明显改变;IBS-A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IL-4、IL-12、IL-17表达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BS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的比例以及IL-4、IL-12和IL-17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部分存在肠黏膜非特性炎症,提示肠黏膜存在免疫激活,该免疫状态表现为Th细胞向Th17偏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细胞免疫平衡变化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静脉血Th1/Th2细胞表达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4及IFN-γ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重症组及普通组患儿静脉血Th1及Th1/Th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h2高于对照组,IL-4及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重症组Th1及Th1/Th2表达水平低于普通组,Th2高于普通组,IL-4及IFN-γ表达水平低于普通组。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h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同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19-32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及IL-4在人鼻息肉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鼻息肉组鼻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黏膜组织中IL-17,IFN-γ及IL-4表达情况.[结果]30例鼻息肉中IL-17,IFN-γ及IL-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8%±10.63%,29.54%±9.09%,50.16%±16.37%,与正常对照组5.66%±3.52%,15.51%±6.01%,5.85%±3.10%相比较,IL-17及IL-4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息肉中EOS缺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中IL-17,IL-4表达均增强,而IFN-γ呈低表达,提示鼻息肉中Th17/Th2细胞占优势,Th17,Th1及Th2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治疗CHB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2例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FN-γ的水平变化.选取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后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明显下降(p<0.os).结论 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惠者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产生水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提示阿德福韦酯可以通过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失衡,恢复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清除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极化细胞Th1和Th17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寻常性银属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IFN-γ+IL-17- (Th1)、IL-17 +IFN-γ- (Th17)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寻常性银屑病严重指数PASI和Th极化细胞表达量、Th1/Th17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中IFN-γ+ Th1细胞的数量、IL-17+ 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17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PASI呈正相关(P<0.01,r=0.726),Th1/Th17细胞比值与PASI指数呈负相关(P<0.01,r=0.573).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Th1/Th17细胞失衡现象,Th1/Th17比值变化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极化细胞Th1和Th17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IFN-γ+IL-17-(Th1)、IL-17+IFN-γ-(Th17)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寻常性银屑病严重指数PASI和Th极化细胞表达量、Th1/Th17比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数量、IL-17+Th17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Th17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7细胞的数量与PASI呈正相关(P<0.01,r=0.726),Th1/Th17细胞比值与PASI指数呈负相关(P<0.01,r=0.573)。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Th1/Th17细胞失衡现象,Th1/Th17比值变化可能参与银屑病患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5):2165-2168
目的:研究IRAK1、TRAF6表达量与口腔扁平苔藓病灶内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作为研究的OLP组,收集口腔扁平苔藓病灶组织;另取同期因口腔外伤或颌面部整形接受手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收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检测组织样本中IRAK1、TRAF6、TLR4信号通路分子、Th1/Th2/Treg/Th17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OLP组患者口腔扁平苔藓病灶组织中IRAK1、TRAF6、TLR4、MyD88、NF-kB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et、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ATA3、FOXP3、RORγt、IL-4、IL-10、IL-17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中IRAK1、TRAF6的表达量与TLR4、MyD88、NF-kB的表达量以及T-bet、IFN-γ的含量呈正相关,与GATA3、FOXP3、RORγt、IL-4、IL-10、IL-17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口腔扁平苔藓病灶内IRAK1、TRAF6的表达量能够抑制TLR4炎症反应通路并造成Th1/Th2/Treg/Th17免疫应答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咪喹莫特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前后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4的表达水平及比值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 4T细胞IL-2、IFN-γ、IL-4的含量. 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组治疗前IL-2、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尖锐湿疣患者组治疗后IL-2、IFN-γ表达高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患者组治疗后IL-4表达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5%咪喹莫特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而上调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比值,发挥对尖锐湿疣患者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慢性胃炎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PLGC)转化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共592例。其中,CNAG338例、CAG134例、PLGC120例。应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CNAG得到证候类型9个,前3位依次为脾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CAG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肝胃不和证、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PLGC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胃阴不足证、胃阳亏虚证、瘀阻胃络证。根据因子构成提取证候要素,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CN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气虚湿阳虚;C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阳虚湿瘀阴虚气虚;PLGC病位证素:胃脾肝,病性证素:热阳虚阴虚气滞瘀湿气虚,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阶段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在由非萎缩性胃炎向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由实至虚、渐见阴虚、血瘀的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商洪涛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发生与饮食、肝郁、外邪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有关,久病必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胃络失养,日久造成胃腺体萎缩。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是CAG的发病之本,气滞、痰热、瘀血为发病之标。临证提倡益脾气、滋胃阴以治其本,行气化瘀、清利湿热以治其标,并自拟梅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黏膜胃镜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0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胃黏膜胃镜表现,明确中医分型与胃黏膜胃镜表现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胃阴不足型占9.0%(27/300)、胃络瘀阻型占5.0%(15/300)、脾虚气滞型占26.0%(78/300)、脾胃湿热型占25.0%(75/300)、肝胃不和型占14.3%(43/300)、脾胃虚寒型占20.7%(62/300),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为脾虚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不同证型患者在异型增生、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分布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为24.3%(73/300),明显高于中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发生率[8.0%(24/300)、4.0%(12/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证型患者的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的重度腺体萎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5.6%(15/27)、40.0%(6/15);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虚气滞型者的重度肠上皮化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5%(5/27)、12.9%(8/62)、12.8%(10/78);脾胃湿热和肝胃不和型者的轻度肠上皮化生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2.0%(54/75)、79.1%(34/43);肝胃不和和脾虚气滞型者的轻度腺体萎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0.5%(26/43)、59.0%(46/78)。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胃腺体萎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胃黏膜胃镜表现与中医分型有着密切关系,轻度胃腺体萎缩以实证型为主,中度胃腺体萎缩以虚实夹杂型为主,重度胃腺体萎缩以瘀证和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的炎症、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是CAG中心病理环节,故本病主要治疗大法是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李春婷教授临证中注意辨证与辨症、辨病相结合,用药轻灵流畅,善用药对,注意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特点,同时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合理饮食及调畅情志,并通过临证中典型病例分析,体味吾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不同阶段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5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对以上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的过程中,观察不同化疗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的情况。结果①150例胃癌患者性别统计结果显示,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统计结果,60-69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8.67%,其次是50-59岁,占29.33%,30-49岁最少,仅占6%.②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南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28.67%)、脾胃虚寒证(24.67%)、脾虚痰湿证(19.33%)、气m两虚证(12.66%)、肝胃不和汪(8.67%)、胃热阴虚证(6.00%)。③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术前相比,P〈0.05;化疗1次后与术后相比,P〉O.05;化疗3次后与化疗1次后相比,P〈O.05;化疗6次后与化疗3次后相比,P〉O.05。结论①胃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50-69岁居多;②胃癌患者术前中医证候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脾虚痰湿证、气血两虚证、肝胃不和证、胃热阴虚证。③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瘀阻胃络证、脾虚痰湿证,在手术后明显减少,而胃热阴虚证、气血两虚证明显增多;实施FOLFOX方案化疗后,胃热阴虚、气血两虚证所占的比值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近15年文献报道探讨胃癌术后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近15年胃癌术后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对其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3个证素中,气虚频率最高(36.01%),其次为血虚(9.44%)、阳虚(8.74%)、气滞(7.69%)、阴虚(7.69%)等;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胃(37.18%),其次为脾(35.38%)、肝(9.03%)等。单一病性证素构成的证候有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血瘀证等,累积频率8.24%。两病性证素的组合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血虚、血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等,累积频率4.39%。单一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靶点以胃、肾为主,病性证素有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表现为肾气虚、胃气滞、胃阳虚、胃阴虚,累积频率为83.52%。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为两病性证素+单一作用靶点构成,组合有脾阳气虚证、胃气阴两虚证,累积频率为3.8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为本,气滞、血瘀、湿热等为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配合胃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病案回顾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年龄与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结构上年龄越大者本虚标实证越明显。病理类型上以腺癌类型较多,腺癌患者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证出现频次最多。证候分布主要为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等证为主。结论胃癌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且与年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阴虚证患者的证素分布情况及肠道菌群差异性,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收集慢性胃炎阴虚证患者52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阴虚证患者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阴虚证患者17例,以及健康人31例。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证素分布差异,并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肠道微生物检测,寻找差异菌群,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证素分布与肠道菌群差异性的关系。结果 (1)证素分布情况:慢性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常见兼夹病性证素为热、气滞、痰、湿、食积、气虚、阳虚、阳亢。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阴虚证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常见兼夹病性证素为:热、气滞、痰、湿、食积、气虚、血虚、阳虚。两组间各病位证素分布无明显差异;兼夹病性证素在积分的比较中,痰证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物种组成情况:属水平上,与健康组相比,CAG阴虚组在卟啉单胞菌属和经黏液真杆菌属上的丰度明显增加(P<0.01);在嗜胨菌属和Eubacterium_hallii_group菌属上的丰度增加(P<0.05);CNAG阴虚组在卟啉单胞菌属和嗜胨菌属上的丰度明显增加(P<0.01),在放线菌属上的丰度增加(P<0.05),在Lachnospiraceae_UCG010、UCG003菌属和丁酸球菌属的丰度上减少(P<0.05)。相比CAG阴虚组,CNAG阴虚组在经黏液真杆菌属的丰度上明显减少(P<0.01);而CAG阴虚组在厌氧菌属、粪球菌属和丁酸球菌属的丰度上相较于CNAG阴虚组出现明显富集(P<0.05)。LEfse分析共获得17个生物标记物,CAG阴虚组4个,CNAG阴虚组11个,健康组2个。结论 CAG与CNAG阴虚组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特定菌群丰度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镜下胃黏膜象,以探求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宏观及微观的诊断要点.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胃镜确诊慢性胃炎患者9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脾胃湿热证三组,各30例.观察各组脘腹疼痛、面色、口渴、饮食、出汗、寒热、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胃镜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镜下不同的胃黏膜象,并作病理活检.结果:慢性胃炎脾气虚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胃脘隐痛、食后胀闷、痞塞、纳呆少食、便溏或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淡白或淡胖嫩、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胃黏膜象为:胃黏膜白相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稀薄而多,色多清白,胃壁蠕动减弱,或有黏膜水肿;病理检查结果:脾气虚证组浅表性胃炎(CAG)、中重度萎缩性胃炎(CAG)分别占46.67%、33.33%,明显高于胃阴虚证组的20.00%和10.00%、脾胃湿热证组的13.3%和3.33%(P<0.05).结论:脾气虚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