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对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稀释成10 ml在10分钟内泵注完;对照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泵注完。入室后两组均予以面罩8%七氟烷+高流量氧气(6 L/min)麻醉诱导,保持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患儿仰卧行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术中3%~4%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镇静评分和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清醒拔管(T5)各时间点的MAP、HR、BIS;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清醒拔管后5 min(T6)及拔管后10 min(T7)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诱导前镇静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MAP、HR、BI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拔管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全麻应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防止患儿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吸入全身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和对苏醒拔管期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前,观察组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稀释至10 ml给予微量泵输注泵输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输注方式同观察组,并于10 min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焦虑评分(SAS)。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刻HR较T0时刻明显降低,对照组T3时刻的HR和MAP较T1、T2时刻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HR和T3时刻的MA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缩短,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SAS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七氟烷全麻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吸入全身麻醉过程中,可确保心血管的稳定性,并可缩短苏醒时间,维持镇静,减少苏醒期躁动和焦虑。  相似文献   

3.
赵俊  张曼  刘成赟  王娟  陈丹 《癌症进展》2018,16(5):626-628,65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麻醉镇静,比较麻醉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NSE水平,术后6 h ESS、MMSE评分,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围麻醉期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 h,观察组患者的ESS、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麻醉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苏醒,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依托咪酯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治疗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依托咪酯,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辅助应用依托咪酯。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用药时和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观察麻醉效果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时与拔管时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患者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能保持围手术期心率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诱导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并持续至麻醉诱导插管,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和躁动程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T_0)、手术开始2 h(T_2)、术后24 h(T_(24))及术后72h(T_(72))的全血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应激指标脂质过氧化物(LPO)、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_H)及醛固酮(AL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_2、T_(24)和T_(72)时,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T_(24)和T_(72)时,观察组患者的LPO、Cor、ACT_H和A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可加速患者的苏醒,改善镇静和躁动程度,减轻免疫抑制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汪博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291-129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手术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0)和右美托咪定组(n=40)。在麻醉诱导之后,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按0.5μg/kg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 min,之后按0.4μg· kg-1· h-1注射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对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PR)值、血糖值。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T0)、手术后24 h(T1)、手术后72 h(T2)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CD3、CD4、CD8、NK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浆IL-2、IL-10、IFN-γ的浓度,计算出CD4/CD8值。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CPR值与血糖值均明显上升(P﹤0.05),其中右美托咪定组的上升幅度较小;术后两组患者T0时刻的CD3、CD4、CD8细胞含量均减少(P﹤0.05),其中右美托咪定组的减少幅度较小;两组患者的NK细胞浓度均上升,其中右美托咪定组的上升幅度较大(P﹤0.05);T1、T2时刻,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浆IL-2、IFN–γ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高,IL-10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胃癌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改善其围术期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脑膜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及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脑膜瘤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均60例。丙泊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注射液[3~10 mg/(kg·h)]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2~1.0μg/(kg·h)]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时(T1)、去除肿瘤组织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监测患者HR、MAP、ScVO2、NSE、S100β指标,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1)T0、T4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T1、T2、T3时刻2组HR、MAP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HR、MAP数值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2)T0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T1、T2、T3、T4时刻2组ScVO2、NSE、S100β水平比较,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ScVO...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胃癌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合适的剂量。方法 3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用药,A组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B组患者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C组患者应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监测患者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和血浆丙泊酚靶浓度,比较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A组(P<0.05),C组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低于B组(P<0.05)。A组患者T1~T3时NE和E的浓度升高,B组和C组患者T1~T4时NE和E的浓度降低,3组T1~T4的NE和E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C组患者的NE和E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16.3±3.1)min,B组(17.2±2.8)min,C组(28.7±4.4)min,C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长于A、B组(F=8.82,P<0.05)。C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高血压、心动过速和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的胃癌合并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应用过程中应慎重考虑,酌情降低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直至术毕前4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评价术后1 h内的苏醒躁动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T1-5两组BIS、HR和BP值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2时BIS、T2和T4-7时MAP明显降低,以及HR明显减慢。试验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S和VAS评分明显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更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明显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另60例为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等指标方面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拔除喉罩后5 min、0.5 h、2 h、4 h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评分方面(VAS)比较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但拔除喉罩后8 h、12 h对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镇痛药物追加率方面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对比均无较大差异(P>0.05),给药后、苏醒期及恢复期两组各指标均有所变化,但两组间对比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高剂量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急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改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程度的同时避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用药)、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两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0 min(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6 h(T6)、12 h(T7)、24 h(T8)时的VAS评分和拔管后10 min的躁动评分(RS)、警觉/镇静评分(OAA/S);同时,观察T1、T3、T4、T6、T7、T8时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将两组患者的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HR、MAP水平均较T1时有所下降(P<0.05),在T3-T5时,实验组的HR、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E、E水平均在T3、T4时较T1时有所升高(P<0.05),且在T7、T8时均出现下降趋势(P<0.05),在T3、T4、T6、T7、T8这5个时间点,实验组的NE、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RS、OAA/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SPO2在两组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维持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并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周敏敏  韩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0,(17):3053-3057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4小时止痛效果比较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P组和T组各30例,P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T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两组均给予同等剂量和浓度的罗哌卡因。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和不同时间段患者VAS评分以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组患者首次按压时间显著长于T组,P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T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P组均显著低于T组(P<0.05);P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T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物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等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与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相比,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张凯舰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97-3801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0.5 h(T2)、拔管后5 min(T3)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应激反应血清因子[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4(IL-4)、IL-8]水平、术后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3时期SBP、DBP、HR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T0-T2时期Cor、IL-4、IL-8水平呈上升趋势,T2-T3时期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躁动、室性早搏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5.88%较对照组23.53%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可有效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减少全麻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质量,还可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唐雪鑫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79-3583
目的:探讨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和专科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nurse-based,anesthesiologist and specialist-supervised APS,NBASS-APS)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及苏醒延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NBASS-APS模式护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温及苏醒延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鼻咽部温度都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苏醒延迟、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4.1%,低于对照组的12.5%、17.5%和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ASS-APS模式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维持麻醉恢复期体温正常,缩短苏醒延迟时间,降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6例,B组47例,对照组47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A组、B组患者于诱导后30 min内分别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4μg/kg和0.8μg/kg,对照组患者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右美托咪啶给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睁眼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手术开始前和结束时的PETCO2,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拔管所用时间,评定苏醒躁动程度评分(RS)、镇静评分(Ramsay)和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评分(VAS),观察拔管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和T4时,A组和B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B组患者HR显著低于A组(P<0.05).T1、T2、T3和T4时,A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B组SBP显著低于A组(P<0.05).T3、T4时,A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和T4时,B组患者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时,B组DBP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患者RS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患者睁眼和拔管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4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啶为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后泵入的最佳剂量,能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维持心率、血压的平稳,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使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获得满意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四组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都相同,对照组(C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氢吗啡酮,分组为低剂量组(L组,0.25 mg氢吗啡酮)、中剂量组(M组,0.5 mg氢吗啡酮)、高剂量组(H组,1 mg氢吗啡酮)。全麻诱导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手术及拔管时间;术中镇痛及镇静药物的总量,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下床运动时镇痛评分(VAS),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48 h内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M组和H组在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均减少(P<0.05);且四组中M组术后拔管用时最短(P<0.05);M组和H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5 mg的氢吗啡酮剂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C、D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至术毕前20 min,分别泵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0.6 μg.kg-1.h-1。监测患者麻醉前(T1)、拔管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时间、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较小,Ramsay评分高。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呛咳评分和SAS评分低于C组(P<0.05)。D组躁动、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C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D组七氟醚用量和术后追加芬太尼量均少于C组(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拔管不良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延长恢复时间,有利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