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995-2019年新乡市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为在不同人群开展艾滋病精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1995-2019年HIV/AIDS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以寿命表法计算其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17例HIV/AIDS患者纳入随访观察队列,全死因死亡率6.02/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135.656±2.194)月(95%CI:131.355~139.959),第1、3、5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33%、79.83%、74.29%和64.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0岁年龄组比较,≥60岁年龄组(OR=2.857,95%CI:1.354~6.028)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比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OR=0.635,95%CI:0.475~0.850)的病例死亡风险较低;与同性传播组比较,通过异性传播(OR=1.519,95%CI:1.030~2.240)、注射毒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西某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广西某市2015年报告的HIV/AIDS病人死亡报告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广西某市共报告死亡病例586例,其中,HX、BYX、LAX居于前3位,占55.97%;男性占83.96%,女性占16.04%;50岁及以上年龄段占69.9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96%;农民占71.16%;异性传播占83.28%;病死率为5.29%;死因属于与艾滋病疾病相关症状死亡占18.60%,其他疾病死亡占72.53%,意外伤害占8.53%,无法判断死因占0.34%;62.63%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89.93%做了CD4检测,接受CD4检测病例中,60.72%的病例CD4<200个/μl;48.64%在确证后1年内死亡,存活>2年的仅占36.5%。结论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初中以下文化50岁以上男性病例,晚发现、较晚接受抗病毒治疗甚至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特别是死亡病例数居于前3位县的中老年病人,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ART)后死亡的HIV/AIDS病例(死亡病例)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ART后死亡病例相关信息,采用SPSS 23.0软件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分析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经ART后共6 267例HIV/AIDS死亡,生存时间M=23.85(QR:6.87~50.46)个月。ART<6个月、7~12个月和13~24个月死亡病例分别为1 441例(23.00%)、652例(10.40%)和1 052例(16.79%),>24个月死亡病例数减少;死亡病例中艾滋病相关死亡5 085例(81.1%),非艾滋病相关死亡799例(12.7%),意外死亡179例(2.9%),自杀死亡109例(1.7%),2003-2015年历年死因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7,P<0.01)。ART后12、36、60和120个月时,病例的生存率分别是66.59%、36.62%、19.24%和0.64%。相比于单采血浆感染途径,性途径感染的病例HR值(95% CI)为1.602(1.483~1.732),相比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 350个/μl,CD4<50个/μl的病例HR值(95% CI)为2.320(2.119~2.539),相比于更换二线ART方案,未更换者HR值(95% CI)为3.312(3.083~3.558)。结论 病例的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ART前6个月,随着ART时间的延长,生存率提高,死亡病例数减少。而性途径感染、基线CD4水平低、未更换二线ART方案可能是HIV/AIDS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AIDS病人死亡原因,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徐州市1997-2013年报告的死亡个案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13年徐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 792例,死亡218例。死亡病例中男性占52.29%,女性占47.71%;农民占88.99%;初中以下文化占88.53%。因输血/血制品感染的占54.13%;82.11%的病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66.97%的病例未做过CD4检测;接受CD4检测病例中68.06%的CD4+T计数200/μL。结论影响死亡的原因为病例被发现较晚、未能及时抗病毒治疗等,提示需要进一步扩大HIV/AIDS病例的治疗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河南省抗病毒治疗(ART)≥15岁HIV/AIDS的死亡状况,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2-2019年河南省开始ART≥15岁HIV/AID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例的耐药情况,指导HIV/AIDS抗病毒治疗工作。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州市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例。采用In-House方法检测耐药,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福州市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583例,其中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失败246例,占5.37%。246例治疗失败病例中出现耐药74例,占30.08%。确诊年龄中位数34岁,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80.49%(198/246),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中位数13 000拷贝/ml。不同确诊年龄、初始CD4+T细胞计数、临床分期、治疗开始间隔、治疗时长的治疗失败患者间耐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例患者中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3.17%(57/24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死亡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可持续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19年布拖县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与死亡者基本和随访信息,按病例数2倍抽样组成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的影...  相似文献   

8.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 (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 (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 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00,P<0.05)。结论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德市1995-2011年艾滋病流行状况。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德市1995-2011年间艾滋病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常德市1995-2011年间累计发现HIV/AIDS 714例;年龄较为集中在30~49岁,以中青年为主(67.34%);以男性为主(67.61%);多为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和民工(68.56%);以性接触感染途径为主(72.60%),其中异性传播469例(63.29%),同性(MSM)传播69例(9.31%)。结论常德市HIV/AIDS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MSM传播日趋增多,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开展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红河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下一步艾滋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 HIV/AIDS病例报告、随访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随访资料。结果 红河州自1998年报告首例HIV/AIDS死亡病例以来,截止2016年底,累计报告5 379例死亡病例。80%死亡病例病程进展为AIDS,平均年龄为(45.76±14.71)岁;54.50%的死亡病例通过性传播感染,41.40%的通过注射吸毒传播感染;31.30%的死亡病例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在不同死亡年份、不同死因分类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等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病死率近四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及早发现病例和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规范地开展治疗仍然是红河州当前应该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贵州省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的HIV亚型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策略,收集贵州省2013-2017年间8 583份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的在治艾滋病患者血浆,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HIV检测等横断面调查。 结果  其中有1 511例HIV病毒抑制失败(病毒载量,viral load,VL>1 000 copies/ml),成功对1 410例(93.31%)HIV抑制失败患者的HIV pol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1.42%为CRF01_AE基因型,26.67%为CRF07_BC基因型,16.1%为CRF08_BC基因型。 结论  通过对贵州省近年来HIV流行亚型和主要传播途径的变化分析,提示HIV基因突变引起亚型的改变应先于HIV主要传播途径的改变,及时监测HIV亚型变化可作为防治艾滋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严重传染病,但通过实施综合关怀和积极的医疗救治,可人人降低HIV/ADIS的病死率[1].为了解艾滋病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笔者对浠水县472例HIV/AIDS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经HIV抗体确认阳性的浠水县籍居民,且有完整流行病学资料利抗病毒治疗档案的HIV/AIDS,包括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及死亡的HIV/AIDS.  相似文献   

13.
李宁  王哲  马彦民  孙定勇  朱谦  聂玉刚  杨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40-2042,2046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1995~2009年河南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库。描述历年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46187例,主要聚集在豫东南6个省辖市;男女比例2004~2008年基本一致,到2009年略有增大,为1.36︰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但60岁以上病例数由1995年的0.9%上升到2009年的7.8%;既往有偿采供血构成比从1995年的93.8%下降到2009年的30.0%;性传播构成比从1995年的2.7%上升到2009年的34.3%;婚外性传播病例所占性传播的比例由2006年的24.6%上升到2009年的51.2%。结论河南省艾滋病流行在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仍然占有相当比例,但性传播和婚外性传播病例已经占主要部分,艾滋病流行模式正在转向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4.
马玲  张曼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27-2729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 53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个案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止2011年底,累计发现HIV/AIDS10 536例,其中AIDS 1 665例,死亡报告997例.男性占69.98%,女性占30.02%; 20~39岁组病例占80.17%;累计报告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62.03%,但2011年新发病例中性传播构成比已超过经注射感染途径,占52.90%.结论 乌鲁木齐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经性传播引起的HIV/AIDS越来越多,需采取有效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2013—2017年医疗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医疗机构检测主要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知情不拒绝的原则,对术前检测、性病门诊检测、受血(制品)前检测、孕产期检查和其他就诊者检测的5类就诊者动员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收集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3—2017年每年新报告病例数据和医疗机构上报的HIV抗体检测数据。利用Excel和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人次数从2013年的1 307 171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 756 242人次,增加了34.35%。粗检出率从2013年的2.86/万上升至2017年的3.74/万,其中术前检测粗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6.240;P<0.05)、性病门诊和其他就诊者的粗检出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χ~2值分别为13.847,6.075;P<0.05)。结论应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的检测覆盖面,尤其在性病相关的重点科室开展常规PIT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995-2018年贵州省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1995-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HIV/AIDS 53 232例,死亡率为8.53/100人年(14 210/166 679.18);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20(95%CI:9.91~10.48)年,第1、5、10、2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85、0.68、0.51、0.36、0.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相比,aHR=0.757,95%CI:0.727~0.788)、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相比,aHR=0.173,95%CI:0.165~0.181)、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与首次CD4 ≥ 200个/μl者相比,aHR=0.410,95%CI:0.387~0.435)、≥ 45岁 (与<45岁者相比,aHR=1.506,95%CI:1.193~1.901)、文盲(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相比,aHR=0.904,95%CI:0.832~0.982)、未婚(与离异或丧偶者相比, aHR=0.896,95%CI:0.848~0.946)、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者相比,aHR=0.555,95%CI:0.487~0.632)、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aHR=1.185,95%CI:1.114~1.262)、农民/民工(与家政/待业者相比, aHR=0.874,95%CI:0.834~0.916)均是影响病例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 贵州省HIV/AIDS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 45岁、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首次CD4检测<200个/μl等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因素。应该针对具有这些特征的病例加强治疗和随访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都市1992—2019年HIV/AIDS死亡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成都市1992—2019年报告的现住址为本地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率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41 299例HIV/AIDS纳入研究,死亡率为5.16/100人年。自2008年起死亡率逐年下降,从12.95/100人年下降至2019年的3.68/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5.57(95%CI:14.52~16.63)年,1、5、10和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16%、79.35%、71.88%和57.4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死亡风险为男性的0.74(95%CI:0.69~0.79)倍;≥60岁组的死亡风险为<30岁组的3.20(95%CI:2.83~3.61)倍;少数民族的死亡风险为汉族的0.69(95%CI:0.54~0.88)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死亡风险为文盲的0.58(95%CI:0.50~0.67)倍;干部职员的死亡风险为农民的0.76(95%CI:0.61~0.96)倍;通过检测咨询发现者死亡风险是医疗机构发现者的0.62(95%CI:0.57~0.68)倍;同性性传播者的死亡风险是异性性传播者的0.71(95%CI:0.63~0.79)倍;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350个/μl者死亡风险为CD4<200个/μl者的0.37(95%CI:0.34~0.40)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死亡风险为接受治疗者的10.36(95%CI:9.65~11.12)倍。结论 成都市HIV/AIDS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中老年、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和异性传播HIV/AIDS死亡风险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CD4检测结果高、通过检测咨询发现HIV/AIDS死亡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山东省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 为防控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山东省报告职业为学生的86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863例学生HIV/AIDS中, 主要经同性性传播(763例, 88.41%), 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433例, 50.17%)为主要发现途径。2010—2019年报告的学生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有增长趋势(χ趋势2=30.21, P < 0.01)。同性性传播病例有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6.35, P=0.01), 18~22岁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6.10, P=0.01), 大专及以上学历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4.26, P=0.04), 目前报告来源以检测咨询为主, 样本来源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97, P=0.09)。  结论  山东省学生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以同性性传播途径为主, 以高学历为主, 应针对这些特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省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壮年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和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583名城镇居民和429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和其他关于艾滋病的信念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5.48分,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75分(总分22分)。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更具歧视性。两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存在很多误区。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居住在示范区、文化程度、性别及职业。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许昌市近年来新报告HIV/AIDS病例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影响及时治疗的因素,为提高治疗及时性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获得2017-2020年许昌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 许昌市2017-2020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1 335例,其中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808例,占60.52%。已婚有配偶(OR=1.583,95%CI:1.193~2.100)、同性性传播(OR=1.650,95%CI:1.293~2.105)、报告时疾病名称为艾滋病(OR=1.447,95%CI:1.122~1.866)、通过咨询检测发现(OR=1.310,95%CI:1.031~1.644)、本地报告(OR=1.794,95%CI:1.399~2.300)确诊后30 d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率高。结论 许昌市新报告病例确诊30 d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进一步推广建立咨询检测、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缩短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