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三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 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 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 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 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 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 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 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 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肝脏三维可视化的虚拟肝切除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精确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和术中精准指导提供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复杂性肝脏肿瘤诊治中的技术优势及重要意义也已逐渐得到认可。为规范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脏肿瘤的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重建同质化处理与质控体系的建立;(2)个体化腹腔器官和病灶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3)三维可视化个体化血管分型和量化分析;(4)复杂性肝脏肿瘤肝脏血管三维可视化分型、分级;(5)三维可视化模型建立后的手术模拟评估体系;(6)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在复杂性肝切除术的应用;(7)虚拟现实技术;(8)ICG分子荧光成像;(9)多模图像融合实时导航技术;(10)三维可视化指导精准复杂性肝切除术的术前规划;(11)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癌其他治疗手段的指导作用;(12)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癌手术后复查的指导作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复杂性肝脏肿瘤的术前精准评估病情、术前规划、手术导航等实施提供了新的方法,为病人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发挥强而有力的支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良  朱杰  李宏  陆才德  张学昌  郑四鸣 《浙江医学》2018,40(14):1606-1607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手术切缘、肿瘤最大径。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210.9±26.1)mlvs(211.8±26.2)ml]、手术切缘[(9.4±3.8)mmvs(8.5±3.7)mm]、肿瘤最大径[(7.99±0.54)cmvs(7.12±0.58)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大肝癌的精准化切除,能为肿瘤与相邻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可靠的术前三维视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癌(PLC)腹腔镜切除术中应用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105例P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1例(观察组),行常规原发性肝癌腹腔镜切除术54例(对照组)。收集基线资料、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输血情况、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并发症及术后第1、3、6个月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短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25(135)vs 282.5(118)min,Z=-2.687,P=0.007]、术中肝门阻断时间[(35.9±8.5)vs(240.7±6.8)min,t=-3.183,P=0.002]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300(200)vs 363(141)mL,Z=-2.621,P=0.009]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5(4.8%)vs 14(13.3%),χ2=-4.600,P=0.032]、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2.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内生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至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肾内生性肿瘤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三维影像重建,结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记录三维模型与术中影像实时融合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肾动脉阻断时间、有无并发症及切缘阳性情况。同时邀请5名泌尿外科医师,先后阅读患者的CT图像和三维模型,分别统计阅读三维模型前后的治疗建议。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维模型与术中影像实时融合的时间为(29.2±4.1)min,手术时间为(92.4±14.2)m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00.6±8.3)ml,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9.1±3.2)min,无并发症,无切缘阳性患者。术后随访(4.3±0.5)个月,术后血肌酐为(83.1±8.5)μmol/L,与术前的(80.3±8.9)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肾脏CT平扫及增强,均未发现复发。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三维模型与术中影像实时融合的时间与手术时间呈负相关(r=-0.975,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块型肝癌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巨块型肝癌患者60例相关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术前ICG清除试验联合三维重建进行术前评估,对照组30例行CT等传统术前评估。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实验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解剖性肝切除率为60%(1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χ2=4.28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7天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比较显示,观察组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胆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术后出血、肝性脑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2/30)。结论 ICG清除试验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明确巨块型肝癌手术患者的肝脏可切除范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ICG荧光腹腔镜肝切除术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染色方法、术中荧光下肿瘤显影特点、新病灶的检测、手术后肿瘤病理结果等。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ICG荧光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肝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有9例患者在荧光显像下出现新的可疑病灶,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提示有4例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1例为炎性改变,4例为硬化结节,9例患者中合并肝硬化患者8例。术中因肝硬化严重或交通支的存在导致10例患者染色失败,仅术前注射ICG的患者有8例染色失败,术中加行反染法的患者有2例染色失败。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患者在术前2 d或3 d给药可以在术中得到良好的显影效果,而B级的患者在术前5 d给药后荧光下肿瘤显影最佳。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  结论  ICG荧光显像技术的发展为外科医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导航办法,可以准确定位肿瘤位置及切除边界,帮助发现浅表的微小病灶,但是具体如何界定肝硬化程度与注射时间仍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CT的可视化肾脏三维重建模型在肾蒂血管变异患者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患侧肾蒂血管存在变异的肾细胞癌患者40例,均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其中20例患者基于CT数据,利用Mimics19.0软件,于术前进行患侧肾脏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作为观察组.以20例使用CT和CTA图像进行术前规划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ASA评分、患侧比例、肾动静脉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2.410,P=0.021),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和血红蛋白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5例(25%)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648,P=0.006).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7,P=0.939),两组患者的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基于CT的可视化肾脏三维重建模型能为肾细胞癌合并肾蒂血管变异的患者提供可视化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简化了手术难度,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予以微波消融治疗的大肝癌患者68例(8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超声引导下予以微波消融治疗和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予以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肿瘤病灶坏死情况经比较(χ~2=1.241,P=0.265)。实验组治疗后18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76,P=0.026)。实验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实验组局部复发、远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00,7.503,P=0.024,0.006)。结论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予以微波消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肝癌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对照组术前只行常规增强CT检查,观察实验组术中探查血管变异、肿瘤动脉供血、肿瘤定位等情况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符合率、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耗时更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以及癌肿供血血管,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癌的血管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能更安全有效地从肿瘤学角度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能谱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胰腺上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80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三维组,每组各40例。三维组患者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对胰腺上区组织器官进行三维重建,依据三维重建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并与术中病变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前不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医生在参考CT影像学资料后直接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维组患者成功完成三维重建,术前胰腺上区三维重建和术中实际情况完全一致,三维重建准确性达100%。三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胰腺上区淋巴结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能谱CT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定位病灶,有助于实施胰腺上区淋巴结的精确解剖,并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第3天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联合标准 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肝细胞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南大学湘 雅医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1例肝细胞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肝功 能良好组(n=40)与肝功能不全组(n=21),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回归分析筛选术 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 单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联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肝功能不全诊断上的价值差异。结果:61例手术患者中共有21例 发生术后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4.4%。术后肝功能良好组与肝功能不全组在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 肿瘤体积、切除肝体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术后ICG R15,术中出血量和SRLV上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P<0.05)。术后ICG R15,术中出血量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后ICG R15 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logit(P)=1.277+0.140×术后ICG R15–5.125×SRLV。术后ICG R15 联合SRLV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的术后ICG R15和SRL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13和0.681。结论: 术后第3天ICG R15和SRLV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两者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肝功能 不全的发生,其诊断价值可能优于单一的术后第3天ICG R15和SRLV。  相似文献   

13.
Li SQ  Liang LJ  Peng BG  Yin XY  Lü MD  Kuang M  Li DM  Fu S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70-1673
目的 研究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4年来行右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88例,其中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92例(前入路组),传统右半肝切除术96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5例(2.7%),其中前入路组2例,传统组3例.两组的临床生化指标、肿瘤病理指标(除肿瘤平均直径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大出血(≥3000 ml)的病例数和需要输血的病例数均显著少于传统组.前入路组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2%、30.9%,显著高于传统组的39.1%、13.0%,P=0.043.前入路组术后1,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8%、45.9%,也明显高于传统组的52.1%和9.7%,P=0.002.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肿瘤大小[P=0.014,危险度(OD)=1.074]和手术方式(P=0.009,OD=0.468)是影响HCC右半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P=0.003,OD=0.369)是影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均高于传统右半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模拟在髋臼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53例髋臼患者资料.其中19例患者应用CT三维重建、计算机虚拟复位内固定、3D模型打印、个性化手术模拟,术中按术前规划手术(3D组);34例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经验性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复位质量等.并应用MIMICS软件的三维叠加功能将术前规划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缩短,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组与常规组优良率分别为[94.7%(18/19):82.4%(28/3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9.5%(17/19):85.3%(29/34)],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前术后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叠加显示实际内固定放置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结论 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下虚拟手术对髋臼骨折进行术前规划是可行的、精确的,能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Yang MQ  Wang S  Zhang Y  Wang R  Zhao YL  Zhang D  Xu L  Zhao JZ  Wang B  Zhuo Y  Chen 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07-2911
目的 拟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术前确定语言功能皮层位置及其与病灶的关系,探讨fMRI在保护语言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术后随访论证fMRI融合神经功能导航对术中语言功能保护的作用及术后语言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北京天坛医院88例位于或邻近语言功能区的颅内病变患者,在术前接受脑fMRI检查(包括语言功能、视觉功能及肢体运动和舌运动功能检测),将fMRI图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术前进行注册、校正,在fMRI导航下进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后3~6个月复查fMRI,对照术前fMRI评价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88例患者术前行fMRI图像与神经导航系统图像融合、注册顺利,术中能明确定位颅内病变与语言功能区.72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 10 mm,6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5 mm,10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5~10 mm.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手术致残率6.8%(6/88),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在阅读汉字时均出现广泛的激活.表现为:双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双侧或左侧颞上回(BA46区)、视觉系统17 ~19区、双侧小脑等.结论 fMRI融合神经导航术中可定位语言功能区,对术中保护脑语言功能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 mm时,手术全切除病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郑峰  陈刚  许喆 《重庆医学》2017,(30):4211-4213
目的 探究外科治疗胸腰椎体畸形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64例胸腰椎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胸腰椎体畸形矫正手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将164例患者分为严重并发症组(n=18)和非严重并发症组(n= 146).分析外科治疗胸腰椎体畸形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8例严重并发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为神经损伤、胸膜损伤和不愈合.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史长、术前存在神经损伤、最大肺活量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截骨为外科治疗胸腰椎体畸形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病史长、术前存在神经损伤、最大肺活量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截骨的胸腰椎体畸形患者的监测,以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手术组78例行腹腔镜TME,开腹手术组76例行开腹TME;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 a无瘤生存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但切口长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3 a无瘤生存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