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2005-04-24宜宾市翠屏区某饭店因承办婚宴发生食物中毒,导致96例进餐者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诊断为1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情况如下。1中毒经过2005-04-24T12:40,翠屏区某公司职工周某在饭店举办婚宴43桌,共430余人进餐。至15:00时左右,1进餐者(女,56岁)首先出现头晕、腹痛、腹泻、发烧水样变等症状,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的就诊人员,至4月26日9:00时,共有中毒患者96人,对中毒患者,医院采取了输液、运用抗生素、对症等治疗措施,经1~5d的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发生多数患者已痊愈出院。2流…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9月 16日 ,崇州市某大酒店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马某、董某家都因侨迁新居 ,于 2 0 0 1年 9月 16日中午 12时 ,在同一家酒店举办宴席 ,共有 3 0 2人就餐 ,次日晨 2时左右 ,部分就餐者陆续出现呕吐、腹痛、低热等症状 ,7时 3 0分崇州市某医院收治首例患者 ,至 19日下午共收治同时就餐的发病者 81例 ,年龄 4~ 73岁。2 临床表现潜伏期 14~ 18h ,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腹痛 ,腹泻(腹泻物多为水样便 ,4~ … 相似文献
3.
1998年7月5日上海市某旅游团18人在三亚市一酒店进食海鲜后,有16人相继出现食物中毒,其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恶心、呕吐,个别病人发热。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5月 31日中午 ,楼××在×××大酒店举办喜宴 ,40人就餐 ,2 4人报告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6月 1日中午张××在×××大酒店举办喜宴 ,5 2人就餐 ,2 9人报告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据调查 ,该食物中毒是因食用冷盘菜鸡胗所致。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5月 31日资料 就餐人数 40人 ,报告发病人数 2 4人 ,罹患率 6 0 0 0 % ,其中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的 81岁 ,最小的 2 0岁。首例发病时间是 5月 31日 14:0 0时 ,潜伏期 2~ 2 7小时 ,平均潜伏期 15小时。调查病人 2 0例 ,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痛性质多为脐周或上腹部持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1年7月13Et发生在玉林市某旅行社成员的1起食物中毒的病因和来源。[方法]按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8、WS287—2008、WS289—2008、GB4789.10—2010对病人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病例6份肛拭子,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5株。[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7.
2003年9月4日,梅县西阳镇发生1起食物中毒,中毒28人,经调查证实系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2004年9月1日4:46,瑞金市卫生防疫站接到瑞金市人民医院1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瑞金市卫生防疫站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分析结果,确认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探索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病例定义:自5月22日以来,台湾旅行团成员中出现腹泻(≥3次/24 h,粪便性状异常)或腹痛伴呕吐、发热之一症状者.病例搜索在所有旅游团成员中进行.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病例组选取全部病例,对照组选自旅游团中未发病者.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数据,对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52例病例,76.92% (10/13)的病例标本副溶血弧菌培养阳性.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潜伏期19 h,Logistics回归显示鲜贝OR=4.3,95%CI=1.1~17.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危险餐次是5月22日晚餐,危险食物是鲜贝.建议食品监管部门加强旅游餐饮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一起升学宴食物中毒的原因,确定致病菌,为食物中毒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查找可疑中毒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及食物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致病病原和毒力基因,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鉴定。结果共搜索中毒病例92例,罹患率为46.9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93.48%)、腹痛(86.96%)、恶心(39.13%)、呕吐(34.78%)和发热(17.39%),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7h。从3例患者样本(2份粪便、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rh阳性且PFGE图谱带型相似性系数为97.4%。10份食品样本中未能检测出致病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6种食物为可疑食物(OR值分别为15.75、10.14、8.44、5.93、5.56、4.71,P均<0.05且OR值95%CI>1),其中夫妻肺片、加州鲈鱼暴露的危险度极高(OR值>10)。结论升学宴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由tr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未能确定可疑食品(夫妻肺片和加州鲈鱼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事件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按照国标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做血清分型;应用多重PCR技术进行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的检测。结果:经检测,3份剩余食品及环境样品检出不同血清型VP,血清型有O3:K6、O1:K56等;11份病例样品检出不同血清型VP,血清型有O3:K6、O1:K56等;14份样品的tdh基因携带率为92.86%。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带tdh毒力因子的,血清型为O3:K6、O1:K56等多型别的VP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和溯源,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此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来源,确定事件的病原学病因。方法对此次事件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耐药分析、PCR检测和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三餐次腹泻患者总共分离出18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对头孢唑啉耐药,其中1株为O2抗原群、携带trh毒力基因,其余全为O4抗原群、携带tdh毒力基因,部分分离株PFGE相似度高达100%。结论三餐次同时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餐次内和餐次间分离株通过PFGE分型结果一致,确认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食物中毒溯源和科学防控食物中毒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7年以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样品的分离根据国标GB/T 4789.7-2003进行,用GNID革兰阴性菌鉴定板进行生化鉴定,用血清玻片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s酵母菌药敏反应板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8、9月,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血清型主要以O3∶K6型为主,占50.0%。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AMP)、替卡西林(TIC)、头孢唑啉(KZ)的耐药率分别为61.5%、50.0%和42.3%。结论要重点防制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治疗时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减少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事件性质,查找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发现可能的污染环节及因素,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判定可能致病因素。结果 本次事件共发生病例35例,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等。2个病例粪便检出血清型为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测可疑食物为蒿菜、越香蒸宝蟹2个菜肴。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加工环节中的交叉污染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餐饮业的管理,在食物加工环节上要督促规范操作,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将收集的资料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餐的高危因素OR= 24.75,P=0.0011;早餐中的白粥、煎带鱼、卤水花生的OR值分别为20.00、24.75、20.00,P值分别为0.0030、0.0011、0.0012,有显著性意义;并在剩余食物带鱼和6名病人的肛拭子中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茵。结论口岸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较差,存在严重的食物中毒隐患。如何加强这类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是当前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西部通道工地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GB/T4789-2003有关章节,对食品、肛拭子标本、涂抹样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33份样本中有1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有10份病人肛拭样本检出同一血清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K8型;耐药性试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孟多、氯霉素、庆大霉素4种抗生药物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不敏感。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VP)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VP的分离与鉴定;对分离出的VP做血清分型及tdh、trh毒力基因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从10例患者肛拭子和1份砧板涂抹物中分离到的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PFGE分型图谱也完全相同。结论:这是一起因VP污染了食品加工环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