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能否在醋酸钠林格液的基础上影响miR-146a及TLR4/NF-κB信号通路以进一步削弱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肾组织炎性损伤。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分为休克未复苏组(SR组)、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AR组)和乌司他丁联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UR组),每组各8只。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iR-146a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及抑炎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量,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NF-κB的相对蛋白表达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在病理学方面的改变。结果与SR组比较,AR组和UR组肾组织中miR-146a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 < 0.01);而与AR组相比,UR组中miR-146a的mRNA表达仍有升高(P < 0.01)。与SR组相比,AR组和UR组中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 < 0.01),而与AR组相比,UR组中TNF-α的mRNA表达仍有明显降低(P < 0.01)。与SR组比较,AR组和UR组中IL-1和IL-6的mRNA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 < 0.01),而UR组与A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组和AR组相比,UR组中IL-4和IL-10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 0.01);而SR组和A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组相比,AR组和UR组的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 < 0.01),而与AR组相比,UR组中TLR4和NF-κB的表达仍有明显降低(P < 0.01)。光镜下可见,与SR组相比,AR组和UR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均有明显减轻,但UR组较AR组减轻程度更为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能在醋酸钠林格液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炎性损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46a的表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及调控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hudry方法(略作改动)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用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其中一部分则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的时相回肠组织Caspase-3的表达水平和回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后回肠组织Caspase-3表达升高,回肠组织凋亡明显.乌司他丁治疗后Caspase-3表达减少,回肠组织细胞凋亡减少.[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敏 《实用医技》2008,15(3):277-27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乌司他丁组(n=30),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以及TNF-α、IL-6均较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幅度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延蕊 《中外医疗》2016,(34):139-14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_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每次10万单位,3次/d,连用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14 d时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平均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2%,对照组死亡14例,死亡率46.7%,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乌司他丁同于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多巴胺、阿托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乌司他丁1~2 u/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获得改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即AST、LDH、ALT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即BUN、SC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出血性休克危重患者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的多个器官起到保护作用,有效辅助治疗出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7.
刘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77-27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乌司他丁组(n=30),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以及TNF-α、IL-6均较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幅度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多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参考Chaudry方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60 min后用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其中一部分则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监测正常、休克、复苏后1 h、3 h、6 h、12 h不同时相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光镜观察心、肺、肝、肾、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电镜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休克时对比,用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复苏后,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均可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乌司他丁疗效评价的两因素方差分析,乌司他丁和复苏时间均可影响疗效(P<0.01),但乌司他丁的P值比时间的P值小,对疗效的影响更大;心、肺、肝、肾、肠组织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对多个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的辅助治疗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31-35+封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炎症介质及其信号通路miR-146a/TLR4/NF-κB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制作休克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其中A组不予复苏,B组休克后60 min给予醋酸钠林格液复苏,C组采用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复苏。采集大鼠复苏后肺组织,对肺组织中miR-146a、TNF-α、IL-1、IL-4、IL-6以及IL-10的mRNA水平予以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肺组织中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予以检测,对三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予以观察。结果与A组、B组相比,C组大鼠miR-146a、IL-4、IL-10 mRNA水平提高,TNF-α、IL-1、IL-6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肺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相比,C组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通过增强miR-146a表达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对TLR4/NF-κB信号通路起到负反馈调控作用,维持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平衡,对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巍  晏平  陈寿权  陈大庆 《浙江医学》2009,31(7):930-932,F000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和UTI组,每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后6h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含量。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6h后,休克组和UTI组血清BUN、Cr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与休克组比较,UTI组的血清BUN、Cr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和UTI组AI值、Bax、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休克组Bcl-2/Bax显著降低(P〈0.01),UTI组Bcl-2/Bax显著升高(P〈0.01)。与休克组比较,UTI组AI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肾功能下降,肾脏细胞凋亡增加。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调节Bcl-2和Bax蛋白表达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H组和U组经股动脉放血10 min内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5)mmHg,维持60 min后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复苏后4 h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氧化酶-1(HO-1)、肺叶湿/干重比(W/D)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组和U组与C组相比,MDA含量、HO-1表达量及W/D比均显著增高(P<0.05),且U组低于H组(P<0.05);SOD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且U组高于H组(P<0.05).光镜示U组肺泡结构尚完整,炎性细胞聚集及肺间质水肿程度均较H组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MDA产生,增加SOD含量,降低HO-1表达,降低肺含水量,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3±0.7)kPa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H组60 min后开始复苏并回输全部血液和等量的乳酸林格液。U组复苏开始前注入UTI 50 000 U/kg,C组只做股动﹑静脉穿刺不放血。复苏后4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其ICAM-1表达、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H组和U组ICAM-1表达、MPO活性以及W/D比与C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U组上述指标较H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见U组肺泡结构的破坏和炎症细胞聚集程度明显轻于H组。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UTI可减少大鼠肺组织ICAM-1的表达,抑制MPO活性,降低肺含水量,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乌司他丁组(U组)。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3&#177;0.7)kPa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H组60min后开始复苏并回输全部血液和等量的乳酸林格液。U组复苏开始前注入UTI50000U/kg,C组只作股动、静脉穿刺不放血。复苏后4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其ICAM—1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湿干重比(W/D)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H组和U组ICAM-1表达、MPO活性以及W/D比与C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U组上述指标较H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见U组肺泡结构的破坏和炎症细胞聚集程度明显轻于H组。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状态下,UTI可减少大鼠肺组织ICAM-1的表达,抑制MPO活性,降低肺含水量,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肠淋巴液引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低血压(40±2)mmHg]、休克+引流组(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低血压1h引流休克肠淋巴液).在低血压2h或相应时间,经腹主动脉取血后,左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制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检测BALF与血浆总蛋白,计算肺通透性指数(LPI),右肺上叶测定肺干/湿重(D/W),右肺下叶观察组织学变化,右肺中叶与副叶制备组织匀浆检测干扰素γ(IFN-γ)与白介素-4(IL-4)含量.结果 休克组肺组织可见肺间隔增宽、肺泡腔缩小,休克+引流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休克组;休克组BALF细胞总数、LPI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D/W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5,P <0.01),休克+引流组的BALF细胞总数、LPI均显著低于休克组,D/W显著高于休克组(P<0.05,P<0.01),且BALF细胞总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休克组肺组织IFN-γ、IL-4含量以及IFN-γ/IL-4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5,P<0.01),休克+引流组肺组织IFN-γ与1L-4含量均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结论 肠淋巴液引流可减轻失血性休克早期肺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附预处理是否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失血性休克(HS)组,2 mL/kg参附(SF1)组,4 mL/kg参附(SF2)组。盐水或参附在在休克前30 min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除对照组外,其它3组经10 min股动脉缓慢放血使大鼠平均动脉压达(40±5) mmHg诱发失血性休克,通过放血或输血维持大鼠休克状态60 min。在复苏后4 h,测定大鼠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cl-2、Bax和Caspase-3的含量。并测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含量以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HS组比较,SF2组MDA、Bax及Caspase-3水平降低;而SOD活性和Bcl-2增高。与此相应的是SF2组BAL中蛋白质和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结论:大剂量参附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涉及的潜在机制是改善肺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2例为治疗组,B组4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拯救严重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A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加生理盐水20 m l静脉注射,每8 h 1次,连续应用1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和肺损伤Murray评分,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和B组比较,A组的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和MODS发生率明显改善(P<0.05),肺损伤Murray评分和病死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肺损伤,保护肺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后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炎性浸润以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胆总管结扎来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术后每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的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7、14天取材,检测大鼠的肝功能、肺组织病理,计算干湿比及含水率,并测定肺通透性指标(伊文思蓝含量)、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标本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含量、肺组织干湿比及含水率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乌司他丁治疗组MPO、MDA及伊文思蓝含量较梗阻性黄疸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治疗组与梗阻性黄疸对照组比较,肺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减少。乌司他丁治疗组第1天和第14天的TNF-α和IL-1β表达均低于同期梗阻性黄疸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梗阻性黄疸大鼠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肺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96-98
目的:探讨术后注射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5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注。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后第1、2、3、5天的呼吸功能,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2、3、5天PaO_2/FiO_2比值、FIO_2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术后第5天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7±0.6)μg/ml,术后第2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4.3±1.1)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术后早期注射乌司他丁有益于抑制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9.
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胃损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的胃损害。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SS)组和失血性休克复苏(HS)组,同位素标记生物微球法测量胃肠道血流量,同时测定胃粘膜内pH(pHi)、胃排空、胃粘膜,丙二醛(MDA)含量和Na^ -K^ -AT-Pase活性,并观察胃粘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胃粘膜Fos、Jun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S组各时相点胃血流量和pHi均显著下降,胃排空减慢,胃粘膜MDA含量显著升高,Na^ -K^ -ATPase活性明显受抑。HS组胃粘膜有明显的病理损害,粘膜Fos和Jun免疫以应笥校正面积及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 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胃血流量下降,伴随胃排空延迟,并存在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害,与休克后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