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腰骶段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103例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Held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评估下肢肌张力、痉挛程度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痉挛程度(Held评分)缓解率分别为97.1%(100/103)、99.1%(102/103)、96.8%(99/103),术后1年分别为93.4%(96/103)、95.1%(98/103)、92.1%(95/103)。术后1周、1年,双下肢髋、膝、踝各肌群肌MRS分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术后1年GMFCS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未见顽固疼痛、大小便失禁、尿潴留,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无椎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性脑瘫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0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3月以前83例采用L2-S1椎板切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其中3例同时行C5-T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3月以后21例患者行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31.2月,肢体痉挛缓解率95.2%,步态功能改善率81.7%,生活质量提高率88.5%。术后并发症:肢体痉挛状态复发6.7%,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4.8%,一过性肌无力3.8%,腰椎不稳或前凸2.9%,一过性尿潴留2.9%。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不稳或腰椎前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公认的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手术方法,但对其远期疗效仍然存在争议.此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标准化评估手段系统地探讨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平均随访9.7年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5年、终末时进行随访,评估手段包括定量的下肢肌张力标准化评估(改良Ashworth 6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情况(GMFCS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量表),并结合患者后续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SPR的远期疗效.结果 患者术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下肢三大肌群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肌张力总体改善率90.7%.GMFCS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粗大运动功能较术前总体改善率为8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总体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9%.术前GMFC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术后ADL得分随时间延长而持续上升.截至到末次随访时患者所接受后续的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跟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或痉挛肌肉肉毒素注射治疗的总体比例为27.7%,统计学分析示:是否接受后续治疗措施在末次随访时ADL改善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腰骶段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可长期持续存在,其远期疗效包括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中术前GMFC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远期疗效最为显著.SPR术后联合必要的后续外科治疗措施有助于疗效维持及运动功能改善,并最终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痉挛性截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 平均随访26.3个月.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率为100%,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1%(19/21),步态功能改善率为71%(15/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24%(5/21)患者存在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的下肢感觉障碍或异常,肌无力者占14%(3/21),术后发生一过性尿潴留1例(5%).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术后下肢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例(24%),其中2例(10%)回复到术前的严重程度.结论 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截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短期疗效优良,但能否长期缓解痉挛或遏制住该病痉挛进行性加重的发展趋势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DR的1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6项(GMFM-66)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价双下肢目标肌群痉挛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GMFM-66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下肢目标肌群双侧内收肌(Z=-8.164,P=0.000;Z=-8.304,P=0.000)、双侧腘绳肌(Z=-7.424,P=0.000;Z=-7.123,P=0.000)、双侧腓肠肌(Z=-9.328,P=0.000;Z=-9.605,P=0.000)、双侧比目鱼肌(Z=-9.349,P=0.000;Z=-9.543,P=0.000)肌张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GMFCS分级总体改善率为34.35%(45/131),无一例GMFCS分级升高。不同GMFCS分级患儿手术前后GMFM-6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30,P=0.000),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例混合性脑瘫病人行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3例)或丘脑底核(STN,3例)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2-S1 5例,C5~C8 1例),手术同期进行2例,间隔约2周后分期进行4例。随访24个月,观察手术肢体痉挛、肌张力障碍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6例病人Ashworth痉挛评分及Fahn肌张力障碍评分降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加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混合性脑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经内窥镜.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0个月. 100%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4.3%.术后6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56.6%,随访期间为90.6%.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94.3%.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20例(37.7 %),肌力下降 5例(9.4%),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无一过性尿失禁及尿潴留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术中应用内窥镜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脊髓圆锥水平施行L2~S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在圆锥水平施行SPR治疗63例痉挛型CP。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按照Ashworth痉挛评分法对下肢肌肉不同肌群的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术后下肢痉挛状态均明显缓解,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的Ashworth痉挛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暂时性下肢麻木、乏力外,未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圆锥水平施行SPR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痉挛型CP病人的下肢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损伤选择性腰3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僵直膝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以膝僵直为主要表现的痉挛型脑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选择性腰3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共计85侧。分别采用改良Asworth痉挛量表、Lovett6级评分法、同步动态膝关节测量计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于术前、术后和随访时对患者下肢活动功能进行评估。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行走功能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中随访到47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0个月~2年8个月,平均随访19.6个月。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和随访时肌张力较术前明显减低(均P0.05),而肌力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和随访时状面膝关节活动度范围和摆动相的屈膝峰值比术前明显增大(均P0.05);另外,患者术后下肢行走功能的改善率为63.9%,随访时为89.3%。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脑瘫患者手术前后肌张力、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及下肢活动功能的变化,证实小切口、微损伤选择性腰3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僵直膝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瘫性上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平均随访38、7个月。结果94.1%的病人术后即刻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8.2%:术后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52.9%.随访期间为76.5%: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2.4%。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20侧(58.8%),肌力下降13侧(38.2%),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复发2例(11.8%)。结论选择性颈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上肢肌群广泛痉挛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等.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_2~S_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痉挛及挛缩状态明显缓解,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经康复训练,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明显,有效率8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可有效的改善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畸形,降低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45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全部采用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结果平均随访21.8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4.8%,步态功能改善率为85.6%,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9.7%。6.2%患者存在随访期间未完全缓解的下肢感觉障碍或异常,肌无力者占15.5%,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失禁7例(0.5%),一过性尿潴留17例(1.2%)。随访期间无永久性二便障碍发生。术后下肢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72例(4.9%)。结论改良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选择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脊神经S2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脑瘫踝痉挛疗效。方法25例痉挛性脑瘫患者均为双下肢受累,对踝痉挛较重的一侧下肢采用L2~S2SPR术,对另一侧踝痉挛相对较轻者采用L2~S1SPR术。术中将各后根分为3~5个小束,采用同心圆电极进行刺激,通过肉眼观察及肌电图记录显示肌肉收缩情况,将肌肉收缩范围明显异常的小束切断。踝痉挛情况按照Ashworth法进行评估,随访16.3±4.9个月,观察疗效并比较两侧肢体踝痉挛改善情况。结果S2后根的切断率为32%。病人术后踝痉挛均明显缓解,行走功能改善,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范围包括S2后根时,该侧踝痉挛改善更佳。结论对踝痉挛严重的脑瘫患者,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时,手术范围应包括S2后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我们对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78例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采用显微镜下SPR治疗。结果78例患者术后痉挛状态即有所缓解,其中肢体痉挛程度降低Ⅱ级36例,降低Ⅰ级42例;肌张力降低Ⅱ级48例,降低Ⅰ级30例。痉挛缓解率为100%。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5%(74/78),步态功能改善率为94%(73/78),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障碍10例,肌力下降23例,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显微镜下SPR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16.
1037例痉挛性脑瘫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 037例痉挛性脑瘫病例.依据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颈段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24.1个月.96.05%患者术后即感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91.23%.术后 6周内运动功能改善率为 70.74%,随访期间为 87.24%.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9%.术后发生肢体感觉障碍382侧(21.66%),肌无力256侧(14.51%),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134例(10.58%).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和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秦皇岛开发区医院脑病研究所张必清,张淑艳,李庆昌藁城市脑瘫治疗中心夏保志,袁翠仙,崔社花1991年我们开展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经30例临床验证,现将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  相似文献   

18.
组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组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显微切断术治疗以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屈肌痉挛为主的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52例以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屈肌痉挛为主的脑瘫性下肢痉挛患者全部采用组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显微切断术。结果 术后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屈肌痉挛缓解率为100%,一周后所有患者行走步态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4.2%(49/52),术后18例出现不同程度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屈肌无力,14例出现感觉障碍.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 组合式周围神经选择性显微切断术是治疗以大腿内收肌和小腿屈肌痉挛为主的脑瘫性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正规长期功能恢复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umba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L-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施行L-SPR手术,通过观察下肢肌张力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99例,时间3~88个月.术后肌张力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畸形完全消失26例,症状减轻49例,不变24例.近期并发症为一过性头痛23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一过性痉挛加重20例,锥体外系症状加重6例;远期并发症为腰部乏力2例,痉挛复发3例,均治疗后改善.结论 L-SPR手术能有效解除脑瘫性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方法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痉挛型脑瘫病例,根据患者肢体痉挛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其中选择性胫神经切断术36侧,选择性正中神经切断术28侧,选择性坐骨神经切断术28侧,共计92侧。结果全部患者经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即刻肢体痉挛状态缓解率为97.8%(90/92),随访期间为94.6%(87/92),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6.5%(52/68),术后肢体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5侧(5.4%)。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对降低痉挛性脑瘫患者肌张力、纠正痉挛性畸形近期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能够被医患双方同时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