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附着水平高度评估牙周膜剩余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及不同附着水平与剩余牙周膜面积间的变化规律,探讨牙周附着丧失与牙周支持能力及牙周病预后判定间存在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除第三磨牙外不同牙位的离体牙420颗,在釉牙骨质界根方牙面涂以成膜材料以模拟牙周膜,在模拟膜表面平行于釉牙骨质界处描记出不同附着水平的高度线,经扫描仪扫描剥离的模拟牙周膜,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29.0和Scion Image4.0.3和SAS6.12软件包进行面积数据分析。结果: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对应不同附着水平间的数值变化规律满足一次函数的回归检验(P<0.001)。根据所得回归直线,当附着丧失超过5.37mm时,各牙位剩余牙周膜面积多降至原有面积的50%以下。结论:各牙位根面牙周膜面积随附着丧失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规律与一次函数曲线最为拟合;多数牙位的附着水平在丧失超过5.37mm时,其剩余牙周膜面积已不足正常值的一半,不再具备提供额外牙周支持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牙周膜系牙体支持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大小与所提供的牙周支持力直接相关.对于牙周病人而言,剩余牙周膜面积大小对牙周炎患牙的保存和功能行使尤为关键.剩余牙周膜面积的测定对牙周炎患牙的预后、治疗及修复计划的制定有决定性意义.该文试图通过对有关牙周膜面积测量的研究进行回顾,在传统牙周膜面积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展示牙周膜面积测量方法的进展及剩余牙周膜量化评估对临床的积极意义,以期对牙周病临床治疗及后继修复效果的提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曲面建模技术模拟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进程,探讨剩余支持高度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support height,Ph)与剩余牙周膜面积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root surface area,Ps)评估牙周支持能力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15例患者的锥形束 CT(cone-beam CT,CBCT)图像,共计420颗牙。利用Mimics软件重建3D模型,导入Geomagic软件进行曲面优化,最终在Solidworks软件中实现对牙根的精确划分,以此模拟不同的牙周支持高度,测量并计算Ph与Ps。检验不同牙位Ph与Ps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牙组、尖牙组、前磨牙组牙周膜面积分别为冠1/3>根中1/3>根尖1/3,磨牙组牙周膜面积分别为根中1/3>冠1/3>根尖1/3。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面积最大,在牙列中占11.60%,约为下颌中切牙的3.18倍。所有牙位 Ph与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切牙组、下颌切牙组、下颌前磨牙组Ph与Ps差值的95%CI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之内,其余牙位Ph与Ps差值的95%CI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之外。结论 单根牙(上颌尖牙除外)剩余牙周支持高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牙周支持能力;而对于多根牙,仅以二维指标牙槽骨吸收比值替代三维指标剩余牙周膜面积显然具有局限性,还需充分考虑牙根形态学差异,以明确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三种根面处理剂脱矿的根面对人牙周膜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单根牙36个,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制备5mm×4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成24?TA组、枸橼酸组、米诺环素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根片上接种1×104个细胞。分别于接种1、3、5d后,各取3个根片固定、染色计数,分析各组的细胞附着和增殖程度。结果:24?TA、枸橼酸、2%米诺环素处理组接种1、3、5d后其根片上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此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24?TA、枸橼酸、米诺环素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PHT)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在牙骨质片上附着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在滨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PDLSCs分别在20 μg/mL PHT+ 100 ng/mL脂多糖(LPS)与100 ng/mL LPS作用下在牙骨质片上的附着情况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 LPS比较,培养液中加入20μg/mL PHT + 100 ng/mL LPS培养72 h后hPDLSCs胞浆内细胞器更丰富,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核糖体;培养第7 d和第21 d,细胞生长更密集,伪足较多且粗大,与牙骨质片的附着更紧密,细胞周围钙盐沉积以及胶原蛋白合成更加活跃。结论 PHT可促进hPDLSCs在牙骨片上的附着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病人的牙周附着水平。方法:调查1 503名Ⅱ型糖尿病病人和819名健康志愿者的牙周附着水平,按年龄分组,用SPSS 16.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同一年龄组内,Ⅱ型糖尿病病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构成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75岁组外,同一年龄组内Ⅱ型糖尿病病人牙周附着丧失程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病人牙周附着丧失程度较正常人群明显严重,倡导早期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指导,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牙拔离前施以往复正畸力对牙周膜附着量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需拔牙矫治的男女患者各10名,对实验侧前磨牙施加往复正畸力后拔除,而对照侧前磨牙拔除前不加力。脱钙,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改良Mallory三色法染色。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时间对照侧为148S,实验侧为73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根侧牙周膜附着量的定量分析表明,往复正畸力增加了牙根侧牙周膜附着量。结论往复正畸力能减少前磨牙的拔除时间,从而减少拔牙时对牙周膜的损伤。自体移植牙拔离前施以往复正畸力能增加其牙根侧牙周膜的附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体外培养的HPDLF分别进行12.5、125和250 mT静磁场持续加载4 d,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高剂量静磁场(250 mT)明显增强HPDLF的ALP活性(P<0.05)。各磁场剂量组的细胞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G0 /G1期、S期、G2 /M期分布和增殖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可促进HPDLF的ALP活性,而对SOD活性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是否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d,另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阴性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染色体和DNA损伤检测。结果:各磁场剂量组细胞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彗星细胞拖尾率和尾长亦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现设定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染色体和DNA无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和米诺环素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 fibroblast,PDLFs)在病变牙骨质上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PDLFs,二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PRP,取因重度牙周病拔除的患牙,制取牙根片40片,随机分为4组。 A组单独使用PRP;B组单独使用米诺环素;C组联合使用PRP和米诺环素;D组为对照组。采用四唑化合物—吩嗪硫酸甲酯比色法检测病变牙根片上的细胞活性,采用SPSS l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附着实验A、B、C、D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4420±0.0165、0.4983±0.0176、0.5443±0.0094和0.3857±0.0047。增殖实验A、B、C、D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4767±0.0049、0.6533±0.0022、0.6947±0.0011和0.4023±0.0092。 PRP与米诺环素单独作用均显著促进PDLFs在牙骨质上的附着和增殖,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PRP及米诺环素均对PDLFs在病变牙骨质上的附着和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与不同的化学方式联合处理牙周炎患牙根面后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附着和增殖的影响,为牙周炎患牙体外牙周组织构建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患牙60个,经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制备5mm&#215;5mm&#215;1mm大小的根片并随即分成3组,分别用20g/L盐酸四环素、240g/LEDTA、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3min后,再使用100ug/mL EMPs处理2h。人PDLCs体外培养后接种于各组根片并于24h后在扫描电镜下、HE染色观察细胞的附着状况,分别在1、3、5、7d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并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测水准α=0.05。结果:两实验组采用化学处理与EMPs联合应用后,PDLCs在根片上的附着良好,可见细胞间大量丝状伪足相连,HE染色显示细胞沿根片呈连续排列,优于单纯使用EMPs的对照组。接种第3天开始,240g/LEDTA+EMPs组的细胞量,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多(P〈0.05),接种第5天开始,20g/L盐酸四环素+EMPs组的细胞量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多(P〈0.05),而两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MPs与不同化学处理方式联合处理牙周炎患牙根面相比,单纯使用EMPs更有利于PDLCs在根面的附着和增殖,而240g/LEDTA与EMPs配伍使用有助于PDLCs在根面的早期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贫血小板血浆和根面脱矿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病变牙根面的附着及增殖的影响,探讨PPP和根面脱矿处理在促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分4组,经PPP、EDTA和两者联合处理的病变根片的3组作为实验组,未处理的病变根片作对照组。分别通过细胞计数法、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扫描电镜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处理病变牙根表面的附着、增殖和形态。结果:与未处理组相比,PPP组及根面脱矿组均能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病变根面的附着(P〈0.05),二者联合处理促细胞附着效果明显增强(P〈0.01);未处理组中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48h与培养24h相比,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无增殖(P〈0.05);单独PPP或脱矿处理组中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48h与培养24h相比,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附着及增殖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PP和根面脱矿联合处理组中细胞在病变根片上的附着及增殖明显增加(P〈0.05)。结论:PPP能牢固地附着于病变根面,PPP和根面脱矿单独和联合处理病变根片能明显加强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附着和增殖,而PPP和根面脱矿联合处理还有显著的促细胞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患者3 972名为研究对象,对每天刷牙次数和每次刷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对牙周附着水平的影响。结果:除≥75岁组外,其余各年龄段每天刷牙≥2次者与<2次者相比,牙周附着丧失程度较轻,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者与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者相比,牙周附着丧失程度较轻。结论:每天刷牙≥2次、每次≥2 min有助于减缓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12.5mT、125mT和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天,另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生长情况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各试验组细胞的形态、数量、排列及分布与对照组细胞无差异,未观察到细胞超微结构的明显改变。结论 12.5mT~250mT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加载4天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吸烟作为牙周炎发病危险因素之一 ,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吸烟与牙周组织的破坏有关 ;吸烟的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机率高[1] 。本文调查了 2 80名吸烟及不吸烟者的牙周附着水平及牙龈退缩水平 ,旨在探讨吸烟与牙周附着丧失(AL)及龈退缩 (GR)的关系。材料及方法1 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无明显系统性疾病的男性患者 2 80名。年龄 16~ 5 0岁。不吸烟者 168例 ,吸咽者 112例。2 指标2 1 软垢指数 (DI)  0 :牙面无软垢 ;1:牙颈部有散在点状软垢 ;2 :牙颈部有带状软垢 ;3 :软垢占牙面的 2 /3以上。2 2 烟…  相似文献   

16.
牙周膜微血管对水平外力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牙周膜微血管对水平外力的反应。方法以狗为受试对象,使用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观察并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研究,配合对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狗下颌第四前磨牙施加200g近中向水平外力2小时后,牵张侧单位牙周膜面积内血管截面积明显大于受压侧,实验组受压侧与对照组同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实验组根颈1/3、根尖1/3的牵张侧与对照组同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牙齿受到短时外力时,牙周膜内微血管的改变对牙周膜的缓冲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下颌前磨牙牙体长轴和釉牙骨质界,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牙槽骨吸收程度对下颌前磨牙牙周膜承受应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下颌前磨牙,通过micro-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图像、通过锥形拟合法确定牙体长轴、手工划定釉牙骨质界,将牙根十等分、划分单元格、设定模型力学性质、设定加载,建立下颌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力值100N;加载方向为与牙体长轴平行、与牙体长轴成45°、与牙体长轴垂直;加载位置位于牙体长轴与(牙合)面相交的点。分析不同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加载方向下牙周膜所受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结果:结合牙体长轴、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增加,下颌前磨牙牙周膜的Von Mises应力最大值显著增高。在与牙体长轴平行的加载力作用下,牙槽骨吸收达到50%时下颌前磨牙牙周膜承受的最大应力为牙槽骨无吸收时的2倍;在与牙体长轴垂直或与牙体长轴成45°的加载力作用下,下颌前磨牙牙槽骨吸收30%时牙周膜最大应力值达到牙槽骨无吸收时的2倍。结论:在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时结合牙体长轴、釉牙骨质界的概念,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加载方向、模拟不同牙槽骨吸收量。对于下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当牙槽骨吸收至30%时将会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方法。方法:选择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6颗、第二前磨牙12颗,采用锥束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确定各牙齿的长轴、釉牙骨质界,进而测量牙冠、牙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每牙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各样本的冠根长度比值、冠根表面积比值和冠根体积比值。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三种冠根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统计,二者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平均根长分别为14.28、13.24mm,平均冠根长度比值为0.66、0.67;平均牙根表面积222.40、229.96mm~2,平均冠根表面积比值为1.07、0.98;平均牙根体积331.58、354.02mm~3,平均冠根体积比值为0.86、0.77。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冠长、根长、牙根体积、冠根表面积比值、冠根体积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牙齿长度、表面积、体积的方法可行,为定量、全面评价牙齿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以及在此期间通过网络招募的50至65岁绝经期女性195例,进行牙周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骨密度检查。牙周检查指标包括: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simplified,OHI-S)、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leeding on probing,BOP)百分比[BOP(+)%]。受试者口内牙齿存在CAL≥5 mm的位点不少于3处且位于不同象限时,计为重度CAL。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经济背景、婚姻情况、口腔就诊情况和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受试者左侧髋部以及腰椎的骨密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骨密度与年轻白人健康女性骨密度峰值标准差的倍数(T值)≤-2.5时,诊断为骨质疏松。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锻炼习惯、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口腔就诊习惯、刷牙习惯、牙齿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OHI-S、BOP(+)%、髋部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疏松等14个因素进行初筛,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CAL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95例绝经期女性年龄(57.8±4.3)岁,其中有重度牙周CAL者111例(56.9%),骨质疏松者89例(45.6%)。对年龄、家庭收入、口腔就诊习惯、OHI-S、BOP(+)%和髋部骨质疏松6个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OR值分别为:髋部骨质疏松(OR=2.466)、OHI-S(OR=2.262)、BOP(+)%(OR=7.274),这3个因素是绝经期女性发生重度CAL的危险因素。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CAL的风险是无骨质疏松者的2.466倍(P=0.017)。结论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正畸治疗而拔除的前磨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hPDLCs。通过Western blot法筛选尼古丁影响hPDLCs自噬的最佳作用时间及浓度,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该作用时间及浓度下hPDLCs自噬体形成情况和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情况。结果 LC3Ⅱ蛋白表达在尼古丁作用的12 h内持续升高,从而确定12 h为最佳作用时间;LC3Ⅱ蛋白表达上调具有尼古丁浓度依赖性,1×10-5 mol·L-1为尼古丁最佳作用浓度。TEM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尼古丁在此浓度及作用时间下hPDLCs细胞质内自噬体的数量增加,自噬标志蛋白LC3表达升高。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尼古丁能够上调hPDLCs自噬水平,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自噬与吸烟相关牙周炎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