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结果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将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手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取空腹血清,检测MM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纵轴超声内镜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9例进展期胃癌病例接受电子内镜检查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下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胃镜检查对Borrmann Ⅰ、Ⅱ、Ⅲ、Ⅳ型胃癌的确诊率分别为100%、86.4%、80%和0,而超声内镜加超声内镜介导下细胞病理学检查对4型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对胃癌的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83.75%. 结论 超声内镜对进展期胃癌尤其是Borrmann Ⅳ型胃癌的诊断价值优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周宏岩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820-1823
近年来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肝脏超声融合图像技术、腹腔镜超声等超声新技术逐渐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这些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该文就超声新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腔镜技术存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是结直肠肿瘤手术发生的重大变革之一.该文主要对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原则、病例选择、技术关键进行论述,并对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肿瘤根治性、短期疗效、远期疗效进行了评价.认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生命质量、远期疗效、卫生经济学评价将是今后需要探讨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超声内镜在胰腺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内镜检查是内镜与超声两种显示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检查方法。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粘膜表面的病变形态,又可通过超声从粘膜面向外进行探查,获得消化管壁各组织层次及邻近脏器的断层图像,从而弥补了体表超声受骨骼、胸腔气体、胃肠腔内气体及腹壁脂肪干扰,也克服了内镜不能判断粘膜下病变及病变浸润深度的缺陷。在一次检查中,对病变的表面与深部及其邻近组织结构可同时观察,因而对病变可获得一立体完整的概念,提高了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1]。现就超声内镜检查在胰腺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仪器和检查前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下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癌在早期阶段即被发现。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早期胃癌在内镜下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EGC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5年总生存率可达90%;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成本低等特点。ESD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就ESD在EGC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在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因腹膜后占位病变在本院行超声内镜介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24例有明确病理结果,组织学诊断率为92.3%。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感染、腹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8例,占33.3%;恶性16例,占66.7%。2例因取材较少无明确病理学诊断,8例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腹膜后占位的定性诊断,EUS-FNA具有并发症少、诊断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的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也是采用何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早期(Ⅰ期、Ⅱa期)食管癌可直接手术治疗,局部晚期(Ⅱb期、Ⅲ期)的食管癌可采用新辅助治疗,即术前给予联合放疗和化疗,晚期(Ⅳ期)食管癌应给予姑息性的减症治疗。因此,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前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近年的文献报道,食管癌术前病理分期的诊断方法以内镜超声扫描为主要检查手段,配合CT 扫描、FDG - PET 检查、内镜超声引导下的针吸活检、以及必要时的电视腹腔镜和腹腔内超声扫描。  相似文献   

9.
超声内镜诊断肺癌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陈奇勋 《中国肿瘤》2006,15(5):315-3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目前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术前了解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对于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尤为重要.文章就两者对肺癌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上的应用迅猛发展,然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且要达到开腹手术所要求的肿瘤根治的目的,所以对外科医师的手术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更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否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争论的焦点.1993年英国医生GuiUon等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随后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入.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自身的不断完善以及业界对该技术的更好消化吸收,特别是超声刀、腔内切割闭合器等高科技器械的出现,使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手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已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结果的证实[1].所以,随着腹腔镜以及内镜技术,设备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及新能源系统的出现,TME概念的提出及临床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范围,适应症和术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发展;同时,手术机器人这项新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外科上的应用已成为该领域新一轮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该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王文慧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8,(20):3330-3333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也是评价胃癌分期、影响胃癌治疗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多用MSCT来评估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但综合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能满足胃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临床要求。缺乏统一诊断标准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以及CT对软组织辨别的限制是个中的主要原因。得益于超声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日益进步,胃癌诊断、治疗与随诊的超声检查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高。本文就当前胃癌的研究热点,综合评价不同的超声检查方法,着重于超声新技术在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现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胃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多黏膜下肿瘤被发现。目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可直视黏膜下肿瘤大小、起源、局部血流、局部浸润等情况,结合CT检查可观察肿瘤腔内、腔外、远处转移情况,病变可较早被发现,做好较完整的术前评估。既往多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黏膜下肿瘤,随着病变较早期即被发现和上消化道各种内镜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eosal 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的开展,较多于内镜下直接微创治疗,现就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特别是具有恶性倾向的胃肠间质瘤术前常用诊断方法和内镜下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仍然是手术范围的选择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而吲哚菁绿作为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剂,利用其实时荧光成像技术可显示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区域淋巴结显影,精准定位病灶范围,在外科手术中优势显著,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乳腺外科等临床科室。近年来在甲状腺外科也开展了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吲哚菁绿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经直肠腔内超声是评估直肠癌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同时,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二维腔内超声、腔内弹性成像、双重超声造影、三维腔内超声、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等多模态经直肠超声检查,在直肠癌诊断、TN分期、肿瘤临床完全缓解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均有一定进展。因此,本文将对经直肠腔内超声多模态成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赵晶  荆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0,(23):4181-4184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进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新辅助化疗因具有使乳腺癌降期、提高保乳率等优势,应用日渐广泛。早期准确评估疗效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超声诊断方式包括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等技术,因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及重复性强等众多优势,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本文主要针对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冯东升 《现代肿瘤医学》2019,(11):1953-19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18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8例、传统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腹腔镜组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5.17%与传统组的11.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EGC)的治疗近年来已从之前单纯追求肿瘤学的疗效向“提高生活质量与肿瘤学预后并重” 的观念转变。腹腔镜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术(FPG)兼具“微创化”和“保功能”的优点,在日本和韩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有大量相关研究。总体结果显示,腹腔镜FPG对EGC患者的肿瘤学疗效与腹腔镜下标准手术相当,而在手术的安全性、术后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然而,腹腔镜下FPG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作为其代表术式之一,腹腔镜近端胃切除(LPG)术后胃食管反流等问题依然是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的原因。随着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新型抗反流重建方式的应用,患者LPG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随着EGC患者比例的不断增加,腹腔镜FPG将进一步被广泛应用,对其适应证和不足的改进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预后较差且治疗棘手,而具有独特优势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已成为LABC的标准化治疗方式。早期评价NACT疗效可引导临床尽早修正出最适合的化疗方案,并确定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NACT疗效的评价手段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当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评价方式包括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相关标记物及病理学检查。现将LABC患者NACT疗效评价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6例患者中,T分期为T1期6例,T2期14期,T3期30例,T4期16例;N分期为N0期16例,N1期14期,N2期36例;M分期为M0期46例,M1期20期。内镜超声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2.4%、92.4%和93.9%,CT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3.9%、97.0%和98.5%,CT都好于内镜超声,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在胃癌TNM分期的术前评估都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可结合两者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从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胃腺癌或黏液腺癌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29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指标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种手术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术中术后输血率降低,而开腹组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花费也低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相同。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并且两组患者远期疗效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