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镜切除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为2~5 cm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消化内镜治疗较大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内镜组45例,腹腔镜组33例,比较二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及随访等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危险程度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肿瘤直径[(3.13±0.83)cm]较腹腔镜组[(3.67±1.03)c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完整切除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均小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较腹腔镜组(6.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随访(22.4±15.4)个月,腹腔镜组术后随访(24.7±17.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镜组均未发生复发、转移和死亡,腹腔镜组1例术后14个月复发,两组在复发、转移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治疗2~5 cm直径的胃间质瘤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预后和腹腔镜无差异,但是内镜组手术主动穿孔与被动穿孔发生率较高,但均能成功缝合,不影响预后及经济性,内镜下治疗较大直径的胃间质瘤有望成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之外的方式之一,更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术式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3~6 cm,手术时间40~110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5 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EUS与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显像差异不大,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尤其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变边缘、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显示一致性很高(kappa>0.80).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口服造影剂超声和EUS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4%、73.68%.经一致性检验发现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结果显示2种检查均具有较好的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与病理结果相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87、0.691.结论 EUS和回声造影剂超声对于胃间质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各有特点,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EUS)结合了普通内镜和超声检查的优点,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EUS在胃癌的诊断中比普通胃镜或者CT有更准确的术前T分期和N分期,在平坦病灶的诊断中也有优势;EUS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FNA)的成功,提高了EUS的诊断效率并让其迈人了治疗的领域,对胃癌的治疗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滢  王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8):463-465
目的:比较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胃间质瘤患者51例, 其中腹腔镜手术32例, 开腹手术19例, 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 对比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天数, 随访结果。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5.5±9.8min, 与开腹组66.7±10.7 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术中出血量49.7±7.5 mL, 明显少于开腹组148.8±22.3 mL, 术后排气时间24.8±3.7 h少于开腹组34.7±5.6 h, 住院时间6.3±1.1 d短于开腹组8.9±1.4 d, 短期随访1~25个月, 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安全、 有效, 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顾良军 《癌症进展》2009,(6):586-586
超声内镜(EUS)约于25年前引进,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观察胰腺。与经腹壁超声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综述讨论了截至2008年EUS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它对手术治疗的影响。从文献来看,EUS最适中检测胆总管结石(如,在急性胰腺炎中)、检测小型外分泌/内分泌肿瘤、以及在胰腺肿块中引导细针抽吸。在其他领域,如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因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病灶太小、部位较深、或病灶周围结构复杂,无法准确定位手术,手术医师联合应用腹腔镜超声及时调整手术方案。两位超声医师执行超声引导,一人负责操作仪器、测量数据及储存图像,另一人操控超声探头,完成病灶探测及定位引导。结果 36例患者共41个病灶,大小0.4 cm×0.3~5.4 cm×4.6 cm,全部病灶腹腔镜超声检查均能快速发现,并准确定位引导。34例按既定方案顺利完成手术,1例胰腺癌发现肝内微小转移灶放弃手术,1例发现术前检查遗漏病灶,改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超声弥补了腹腔镜单纯表象的局限性,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准确定位引导,是决定手术方式、指导手术操作的必要依据,对微创外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影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检查术诊断上消化道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行EUS检查诊断为小间质瘤(直径小于2 cm),并有最终手术病理的患者53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为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组(30例)和EUS诊断与术后病理不符组(23例),分析对比影响术前EUS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subepithelial lesions, SEL)患者平均年龄为(57.5±11.1)岁,性别、年龄及病变发生部位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US诊断与病理不一致组病变直径较小[(7.97±2.47)mm],EUS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组病变直径偏大[(12.49±5.43)mm],两组间在边界不规则、回声不均匀、分叶的EUS表现无统计学差异,而病灶起源、病灶大小、高回声灶点、囊性、表面凹陷/溃疡的EUS特点在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上述EUS特点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是一种结合了腹腔镜胃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术式,通过充分利用两种术式的优点,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损伤切除肿瘤。这一术式最早被用于切除胃间质瘤,而后随着这一类术式的不断发展,演变出更多更完善的手术术式,手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广。而具体选择何种术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确化,个性化的选择。本文简述了常见的手术流程及适应证,并对各手术方式进行比较,以期望能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超声内镜与超声内镜引导下多部位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疑似GIST患者76例,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电子胃镜×超声内镜组(甲组)和EUS-FNA组(乙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后行手术治疗,同时活检。统计诊断结果、并发症和患者对检查满意度。结果甲组GIST检出率为63.2%,乙组为68.4%;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6%,乙组为39.5%;甲组GIST准确率为70.6%,乙组为74.3%;甲组良性GIST准确率为80.0%,乙组为85.7%;甲组交界性GIST准确率为62.5%,乙组为78.6%;甲组恶性GIST准确率为76.9%,乙组为64.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满意度为39.5%(15/38),乙组为63.2%(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检查与EUS-FNA诊断GIST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GIST分型诊断中和患者接受度方面,GUS-FNA优于电子胃镜+超声内镜。  相似文献   

11.
张辉  赵立志 《现代肿瘤医学》2016,(19):3097-310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2例胃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在胃镜与腹腔镜联合下完成手术,其中胃局部切除29例,远端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20)ml、中位数42ml,手术时间为25~140min、中位数58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38~79h,中位数53h,术后住院时间为5~12天,中位时间5.7天。32例患者除1例出现胆汁返流性胃炎和另1例左侧胸腔积液外,其余30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证实此组病例均为胃间质瘤,均达到R0切除,核分裂象为(3.6±0.5)个/50个高倍视野,其中极低危组3例,低危组22例,中危组5例,高危组2例。7例中高危胃间质瘤病人均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服药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2例患者短期随访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其中2例高危患者分别随访30及2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66例患者中,T分期为T1期6例,T2期14期,T3期30例,T4期16例;N分期为N0期16例,N1期14期,N2期36例;M分期为M0期46例,M1期20期。内镜超声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2.4%、92.4%和93.9%,CT对TNM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3.9%、97.0%和98.5%,CT都好于内镜超声,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在胃癌TNM分期的术前评估都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可结合两者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国庆  王强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50-2052
目的:评价胃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外科进行经腹腔镜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7例病人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5min-60min(平均35.5±10.3min),术中出血量20ml-50ml(平均30.0±17.1ml),术后平均住院日(6.5±1.8)d。无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6.5d。病理结果:极低风险12例,低度风险22例,中度风险3例,高度风险0例。随访1-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胃间质瘤,胃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内镜、胃镜检查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并将其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比较.结果:胃镜结合病理活检诊断率93.4%(99/106),超声内镜诊断率为85.0%(90/106).两者联合运用诊断率为100%.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分期结果准确率达到81.1%(86/106);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2.2%(70/97).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有效地判断胃癌的分期和淋巴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宋国庆  王强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50-2052
目的:评价胃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外科进行经腹腔镜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3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7例病人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5min-60min(平均35.5±10.3min),术中出血量20ml-50ml(平均30.0±17.1ml),术后平均住院日(6.5±1.8)d。无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6.5d。病理结果:极低风险12例,低度风险22例,中度风险3例,高度风险0例。随访1-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胃间质瘤,胃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43例均行EUS和MS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pNEN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EUS和MSCT对pNENs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并分析EUS和MSCT在肿瘤最大径≥2 cm或<2 cm、功能性或无功能性pNENs诊断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NENs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7.2±13.6)岁(28~75岁),肿瘤最大径(2.6±2.1) cm(0.6~7.3 cm),其中19例≥2 cm、24例<2 cm,功能性pNENs 26例、非功能性pNENs 17例.总体而言,EUS和MSCT检出率分别为90.7%(39/43)和69.8%(3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EUS和MSCT敏感性分别为71.8%(28/39)和7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按肿瘤最大径不同比较: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9/19)和100%(1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73.7%(14/19)和78.9%(1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0/24)和45.8%(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敏感性分别为70.0%(14/20)和63.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按肿瘤有无功能比较:EUS和MSCT对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8.5%(23/26)和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敏感性分别为73.9%(17/23)和64.3%(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EUS和MSCT对非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6/17)和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68.8%(11/16)和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MSCT对直径≥2 cm 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好,但对直径<2 cm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低,有必要联合EUS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食管癌术前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超声内镜的T、N分期与术后病理学的T、N分期,以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分期的一致性。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50%和47.53%,其中T1为83.35%、T2为82.65%、T3为82.32%、T4为84.45%,N0为74.63%、N1为72.75%、N2为55.35%、N3为25.27%。EUS的T分期与病理T分期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24,P<0.05);EUS的N0、N1分期与病理N0、N1分期结果一致性较好,而N2、N3的一致性则相对较差,但总体一致性比较仍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408,P<0.05)。结论:EUS判断食管癌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术前治疗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